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诸葛瑾能力不强,为什么孙权还重用他?

诸葛瑾能力不强,为什么孙权还重用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599 更新时间:2024/1/20 1:13:59

能力强的人,是很容易得到重用的,而得到重用之后,一般也会做出很多成绩来。但是历史上却有这样一个人,后世看来他能力并不强,甚至可以说是平庸,尤其是和他的兄弟比起来简直可以说是差劲,但是却依然得到了重用,这个人就是诸葛瑾。诸葛瑾名气不大,也没有太大的作为,但是为什么却能够得到孙权的重用呢?

三国时期是一个群英璀璨的时代,无数英雄豪杰在这个激荡人心的时代留下了浓墨的一笔。他们的名字被人们所熟知,在各自的阵营中呕心沥血,尽心竭力。许许多多的名字,只要一提,那都是耳熟能详,荀攸、荀彧、贾诩程昱、诸葛亮、庞统、法正、张昭、周瑜、鲁肃等等太多了,根本无法数过来。

然而有一个人,虽然位高权重,但他的名声却低得可怜,如果不是因为他有个奇才弟弟,恐怕很少人会知道这个人。他就是诸葛亮的大哥,诸葛瑾。

在三国人物中,诸葛瑾的名字显然是排不上号的,即便是在东吴阵营中,他的名气也要远逊于周瑜、鲁肃、吕蒙、陆逊等人。当然了,他的一生相比这些人而言,也显得十分的平庸。

即便名气不如人,但是诸葛瑾在东吴的地位却是非常显赫的,在孙权的心中,恐怕四大都督的位置也不一定能够比得上他。

这样一个庸碌无为,名声不显的人,凭什么就成为了孙权最为信任的人了呢?

诸葛瑾生平事迹,非常不出彩!

诸葛瑾的一生并没有太多出彩的事,甚至办事也没能办成几件,不过他的人生却像开挂了一般,一路步步高升。

我们知道,诸葛亮出场前一直在荆州过着隐居般的生活,岳父是襄阳名士黄承彦,同时还与司马徽、崔州平等等名士关系很好。平时也是吃喝不愁,小日子过得逍遥快活。直到刘备请他出山,直接就当了刘备的军师。

诸葛瑾就不一样了,他虽然是诸葛亮的大哥,但是很早就因为战乱与家人走散了,不得不四处流浪。

直到建安五年(200年),诸葛瑾二十六岁的时候,遇到了孙权的姐夫弘咨,才算是安稳了下来。弘咨很欣赏诸葛瑾的才学,向小舅子孙权强烈推荐,而当时孙权刚刚执掌江东,就让诸葛瑾当了门客,先做了个长史,然后就做了中司马。比起弟弟诸葛亮的待遇,那是差远了。

但是,问题来了,自他加入孙权阵营一直到建安二十年,诸葛瑾就像是凭空消失了一般,居然没有在史书中留下任何的痕迹。要知道这十五年中,东吴阵营也经历过无数大事件,像赤壁之战、合肥之战、孙刘联姻等等。唯一的解释就是,他在这段时间的表现很平庸,不值得留名。

建安二十年(215年),诸葛瑾终于登场了,他的身份是使者,使命是出使成都,要回荆州。成都是他弟弟诸葛亮的地盘,按理说亲兄弟见面,两个人该好生聊聊家常,但是他并没有。他与诸葛亮只是在公共场合见面,只谈公事,不得不让人敬佩。

不过可惜的是,他出使的任务失败了,并没有要回荆州,算是有辱使命了!不过呢,他回到江东之后,并没有人说他事情没办好,倒是有点神奇。

《三国志》记载:建安二十年,权遣瑾使蜀通好刘备,与其弟亮俱公会相见,退无私面。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诸葛瑾四十五岁,他跟着吕蒙一起去讨伐关羽,成功夺回了荆州。不过在这个过程中他到底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并没有记载。不过这么大的功劳,当然是见者有份了,于是他被封为宣城侯。吕蒙死后,他又接替了吕蒙的位置。

《三国志》记载:后从讨关羽,封宣城侯,以绥南将军代吕蒙领南郡太守,住公安。

222年,孙权受封吴王,封诸葛瑾左将军、督公安,假节,封宛陵侯。就在这时,东吴和曹魏打了一仗,最终东吴胜了,不过诸葛瑾带领的这支军队却败在了夏侯尚的手中。同样的,诸葛瑾仍然没有受到批评。

226年,曹丕去世,孙权派人攻打曹魏,打算捞点好处,命令诸葛瑾攻打襄阳,孙权亲自攻打江夏。不出所料,两路都败了。神奇的是,他回去就升官了,被封为骠骑将军。

229年,孙权称帝,诸葛瑾被封为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算是位极人臣了。

看到诸葛瑾的生平,再对比其他文臣武将的生平,诸葛瑾实在算不上出彩,在蜀汉和曹魏阵营中,恐怕连最多只能算得上二流谋士吧,可是在孙权这里,他却做到了位极人臣,而且孙权对于诸葛瑾的信任,简直就是所有君臣的楷模,甚至胜过刘备诸葛亮的“如鱼得水”。

《三国志》记载:时或言瑾别遣亲人与备相闻,权曰:"孤与子瑜有死生不易之誓,子瑜之不负孤,犹孤之不负子瑜也。"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样一个看上去才能平平之人,获得孙权如此的信任和重用呢?

诸葛瑾一生,并没有出什么精妙的主意,打仗也基本上是每战必败,他能够位居高位,一定是有原因的,而他具备一项本领是别人所不能及的,那就是无为!

不恃宠而骄

诸葛瑾虽然位高权重,深受孙权赏识,但是他从来不会恃宠而骄。他非但从没有飞扬跋扈的表现,也没有打压异己的行为,甚至在其他大臣有难的时候,还会伸出援助之手。比如虞翻犯错误了,只有诸葛瑾为他求情。

进谏有方

我们知道许多谏臣都以正直敢谏出名,君主犯错误的时候,不管君主爱不爱听,反正就是要谏,遇到明君还好,如果遇到暴君,最后的结果是,自己被杀,君主还是不改。

而诸葛瑾呢,他并不像其他谏臣那样死谏,而是知道在合适的时机用合适的方式进谏。《三国志》中有这样一个记录:

权又怪校尉殷模,罪至不测。群下多为之言,权怒益甚,与相反覆,惟瑾默然,权曰:"子瑜何独不言?"瑾避席曰:"瑾与殷模等遭本州倾覆,生类殄尽。弃坟墓,携老弱,披草莱,归圣化,在流隶之中,蒙生成之福,不能躬相督厉,陈答万一,至令模孤负恩惠,自陷罪戾。臣谢过不暇,诚不敢有言。"权闻之怆然,乃曰:"特为君赦之。"

诸葛瑾一生的言行,无不透露着仁义敦厚,他从来都是不争不抢的态度,虽然自己没什么大的本事,但也从来不去惹事,这其实就是他的难能可贵之处。

或许对于孙权来说,诸葛瑾这样的性格非常对他的胃口,他是把诸葛瑾当成了真正的朋友来对待,所以,他对于诸葛瑾一家也是极为厚待。

虽然诸葛瑾的一生并不如他弟弟诸葛亮那般出彩,其能力在众多能臣中也显得有些平庸,但是他反而能够身居高位。或许这就是所谓的仁者无敌,所谓的大智若愚吧!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晋惠公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何晋惠公口碑很差?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晋惠公是曲沃武公统一晋国后的第五位国君。不过晋惠公的继位之路是在秦国的帮助下完成的,而且晋惠公在位期间的名声很不好,背信弃义、诛杀大臣等成了晋惠公的标签。晋惠公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利和地位可以不择手段,但达到目的后又出尔反尔,所以晋国过人都不服他。因为在道义上的缺失,导致晋惠公一生都得不到尊重。下面就为

  • 司马越为何能成"八王之乱"的最后赢家?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司马越这个人其实不算出名,但是这个只限定于对历史不是非常了解的人,如果第历史非常的了解,而且对晋朝的历史非常的了解话,那这个司马越还是很有故事可言的,其中最为给力的无非就是八王之乱的时候,这个司马越成了最后的赢家,那么有的人问了,这到底是为什么,难道这个司马越有异常的过人之处了?下面就着这些问题

  • 丁奉是怎么杀张辽的?丁奉最后的结局又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丁奉其实大家也知道在三国中他也不是太出名了,相对于什么赵云七了八的,他真的一点都不出名了,但是丁奉这个人厉害就厉害在他竟然把张辽给杀了,张辽这个人多么厉害大家也知道的吧,所以这个丁奉是真的挺强的,那么下面我们不妨看看这个丁奉到底是怎么杀的张辽呢?又有什么样的结局呢?下面就着这些事情我们继续分析揭

  • 张飞在结拜之前是什么职业?真的是屠夫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张飞无论是在《三国志》还是在《三国演义》中,对他形象的描述基本都是一致的。张飞不仅武力过人,而且嗓门还很大,所以很多人就认为张飞在结拜之前可能是从事屠夫行业。其实这都是对张飞的误解,张飞并非是一位大老粗,反而他文武双全。张飞会书法也会画画,更有人夸奖张飞的草书比钟繇的造诣还高,当然这个说法存在争议。

  • 秦国曾三次经历灭国危机,多次化险为夷终成霸业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秦国能完成一统天下的霸业,也并非一帆风顺。奋六世之余烈是秦国能够保持强盛,并且不断进步的原因。但秦国也曾遭遇亡国危机,一旦处理不好可能秦国早就被灭国了。这次就为大家介绍三场对于秦国来说十分危急的战役,看看秦人当时是如何化险为夷的。其实秦国能创造这样一个奇迹,除了自身实力以外还需要一定的运气,当然运气

  • 清朝官帽上的顶珠有什么含义?不同顶珠代表不同官位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清朝官员的官帽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礼帽、一种是便帽。礼帽需要在正式场合佩戴,例如上朝或者出席一些重要场合,而官帽上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饰品叫顶珠,这个顶珠到底是有什么用呢?我们都知道清朝官员是根据官服上不同的禽兽图案来区别等级,而顶珠除了装饰也是区别官职的重要标志。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下清朝官帽上的顶珠

  • 董卓迁都长安谁赞成谁反对?迁都长安有什么好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引起天下诸侯共怒,此后袁绍率领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但这些诸侯也都心怀鬼胎,不想展露真正的实力,只有孙坚一人将董卓击退。此后董卓提出迁都长安的计划,但杨彪和黄琬反对因此被免职。实际上董卓这样做也是无奈之举,迁都毕竟不是一件小事,董卓还想把持朝政就必须将汉献帝控制起来。只是董卓没想到

  • 赵高上位有哪些手段?重臣和宗亲全不放过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赵高是秦朝权臣,其野心已经大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赵高在职期间,擅自伪造秦始皇诏书,逼死扶苏立秦二世为帝。此后赵高便开始独揽大权,结党私营,根本不把秦二世放在眼里。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无论是朝廷重臣还是皇室宗亲一律不放过,哪怕是秦二世都不是赵高的对手。为什么赵高一人能做到如此为所欲为的地步呢?这其中也

  • 李斯和韩非是什么关系?李斯为什么要陷害韩非?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韩非是战国末期法家代表人物,也是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秦国丞相李斯和韩非师出同门,韩非算是李斯的师弟。不过韩非和李斯的政见并不一致,还有很大的分歧,李斯担心自己会被疏远,便想除掉韩非。但李斯又深知韩非口才了得,于是抢先一步在秦始皇面前直击韩非要害。此后韩非被抓入狱,最后服毒自杀。可以说韩非的死十分可

  • 东汉名将皇甫嵩有多厉害?为什么皇甫嵩不出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皇甫嵩是东汉末年名将,雁门太守皇甫节的儿子。在《三国演义》中,皇甫嵩是讨伐黄巾军的主力,曾用大火击败张宝。此后又在讨伐张梁的战役中连胜七场,立下赫赫战功。皇甫嵩为人十分正直,他因不愿贿赂宦官而遭受免职,在抄董卓家产时,还将董卓藏于家中的子女全部释放。皇甫嵩在唐宋时期都被列入武庙正将之一,但皇甫嵩的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