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战国时期韩国都城叫什么?位于什么地方?

战国时期韩国都城叫什么?位于什么地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872 更新时间:2024/1/24 16:22:21

韩国是战国七雄之一,虽然实力是七雄中最弱的,但也曾有过一段光辉时期。韩国最出名的兵器就是弩,只有韩国的弩射程可以达到800米,所以也就有了“天下之强弓劲弩皆从韩出”这样的说法。三家分晋以后,韩国立都于阳翟,在今天的河南禹州市,等韩国吞并郑国后曾有过一次迁都。其实韩国国力也没大家想象中那么不济,不然也不可能站上七雄之列,下面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下韩国的都城,一起来看看吧。

三家分晋,是春秋战国史上的重大事件,赵、魏、韩三国取代晋国。韩国刚建立时,国都在平阳。平阳,就是现在的山西省临汾市。

平阳本属赵氏,公元前514年,韩国的先祖看中平阳,用马首(山西寿阳)与赵氏做交易,换来平阳。公元前497年,韩氏正式迁居于平阳。

韩氏为会选择平阳?首先,三家分晋前后,韩氏的封地在晋东南一带。这里的地形很特殊,以临汾为界,东边是太岳山,西边是吕梁山,汾河由北至南,穿临汾南下,最终汇入黄河。汾河谷地是韩国控制区域内农业较为发达的地区,韩国钱粮所出,多源于此。定都平阳,对韩国的发展非有利。另外,当时晋国还在,晋国国都在新绛(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平阳就在新绛以北不远,方便韩国参与晋国复杂的权力斗争。

不过,三家魏、赵、韩在分晋之后,都发现了一个问题:三国的都城都远离中原地区,而三国都有进取中原的野心。你看赵国的国都迁徙路线:晋阳(山西榆次)、中牟(河南鹤壁境内,不是郑州所辖之中牟)、邯郸,一路东。魏国迁都也是一路向东,安邑(山西夏县)、大梁(河南开封)。韩国也不会例外。

在分掉晋国的三国中,魏、赵实力强大,赵国占据现在的河北省、山西省北部,魏国占据河南东部、山西中部。势力弱小的韩国,要与魏、赵争地盘显然不现实。韩国能做的就是向今河南省中部进军,寻找机会灭掉郑国。

郑国在春秋初期是小霸,实力很强。春秋末期,郑国实力明显下滑,但依然不是韩国几口就能吃掉的。所以,韩康子制定了灭郑的长远计划,

要灭郑,第一步就要向东迁都,在这个背景下,韩国把新都定在宜阳,就是现在河南省宜阳县以西的韩城镇。宜阳正好处在平阳与郑国国都新郑的中间,说明韩国的迁都战略非常清楚,就是冲着郑国去的。

公元前423年,韩武子大举攻郑,杀掉了郑幽公姬已。只是当时郑国实力还比较强,韩国一时半会吞不下去。这有点像明末,后金皇太极已取得对明朝作战的主动权,但就整体实力来说,明朝依然强大。后金的策略只能是步步蚕食。

韩国吞并郑国的过程,漫长而艰辛,就像蚂蚁啃骨头,没有一股子韧劲是做不到的。随着韩国对郑国的不断胜利,宜阳也不合适再做韩国的国都了,需要再向东寻找新都城。

阳翟(“翟”念“宅”或“狄”)位于郑国国都西南不远,颍水中流,就是现在的河南省平顶山市代管的禹州市。韩国定都阳翟,意味着韩国对郑国已取得战略上的巨大优势。

有学者认为,韩国的新都宜阳、阳翟,更像是前敌作战总指挥部,军事上的属性更强一些。在韩人看来,他们只应该有两个国都:宗庙所在的平阳,地尽中原之利的新郑。宜阳、阳翟都是过渡性质的国都,这一点,从定都时间长短上可以看得出来。

公元前424年,韩国从平阳迁都至宜阳(16年)。

公元前408年,韩国从宜阳迁都至阳翟(23年)。

公元前375年,韩国灭掉郑国,把国都迁至新郑,直到公元前230年,韩国为秦国所灭(145年)。

韩国为何一定要迁都新郑,这和韩国的疆域有关。魏、赵、韩三国中韩国疆域最小,而且缺乏平原地带。以黄河为界,韩国疆域大致分为南北两个部分。黄河以北山川纵横,活动空间有限。而黄河以南同样山川纵横,包括熊耳山、伏牛山、外方山、嵩山,新郑就位于嵩山东麓的平原。东出新郑不远,就是魏国地界。为了守住韩国本就不太大的地盘,“天子守国门”是个不得不做出的选择。定都新郑,屯重兵于此,可以阻止魏兵西进。同时,一旦魏国有变,韩国也可以就近从新郑出兵,攻城略地。

宜阳的定都条件都不错,已发现的宜阳韩都,面积就有3平方公里。但宜阳距离中原较远,距离秦国较近。就对韩国的威胁而言,秦国大于魏国。魏国可以把韩国当成抵抗秦兵东进的战略屏障,而秦国显然不需要这么做。秦国要统一当先取韩。欲取韩,当先取宜阳。

韩国定都新郑,还有与魏国抱团取暖的意思。总之,在秦国已成七国最强者的情况下,韩国国都距离秦国边界越远越好。

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公元前307年,秦军杀韩兵六万,攻下宜阳。如果当时韩国国都还留在宜阳,韩国衮衮诸公早就下场领盒饭去了。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上方谷一战诸葛亮并非输给大雨,而是输给了自己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上方谷之战是诸葛亮最有机会除掉司马懿的一次,当时诸葛亮设计将司马懿引入上方谷,然后准备利用火攻将司马懿围堵谷内。没想到此时老天竟然下了一场瓢泼大雨,不仅是扑灭了大火救走了司马懿,更是把诸葛亮的心都给浇凉了。很多人都觉得是诸葛亮运气不好,而且大意了,竟然没算到当天有雨。其实诸葛亮并非输给这场大雨,他本

  • 刘秀为何是汉朝口碑最好皇帝?刘秀历史评价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刘秀是东汉开国皇帝,刘邦第九世孙。王莽篡位建立新朝后,刘秀就打算光复汉室,并且在暗中积攒实力。此后刘秀在南阳起兵,经过12年的统一战争这才夺回汉室政权。刘秀上位以后,并没有大肆处理功臣,反而是优待功臣,并且改良朝中的官风吏治。无论是经济上还是文化上,都让东汉有了一个美好的开局,而刘秀也被很多人认为是

  • 陆逊火烧连营一战成名,陆逊军事能力有多强?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刘备为了报关羽被杀还有荆州被夺的仇,不顾他人阻拦,誓要起兵伐吴。孙权派出使臣求和,也没能说服刘备,此后孙权便派陆逊担任统领,和刘备一战。陆逊刚开始只守不攻,想要避其锋芒,因为当时正处蜀军气势最旺的时候,等时机成熟陆逊便下令发动火攻奇袭,导致刘备几乎全军覆没。其实陆逊的军事才能一直被很多人所忽视,可以

  • 清朝皇帝真的没有昏君吗?清朝历史上有多少昏君?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有人说,历史上各朝各代都有一些昏君,导致了这个朝代的灭亡,但是只有清朝,从始至终都没有昏君。这种说法,其实是很明显的别有深意,清朝也不是什么特殊的朝代,也不是什么高人一等的人建立的朝代,其实从一开始就存在很多昏君才会做的事情,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这些事情却都没有被人冠上“昏君”的

  • 慈禧太后每天早晨是如何度过的?慈禧每天早上吃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作为满清政府最后实际的掌权者,慈禧太后的很多事情也都让人很感兴趣,毕竟她所处的清朝是距离现在最近的一个朝代,她又是手握大权的太后,身为皇家中人,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或许慈禧的日常生活能够给我们带来一些认知,皇家代表富贵、高贵,我们单靠想象是想不出来他们的生活的,那慈禧太后的每天早晨,又是如何度过的呢

  • 商鞅变法成功商鞅却被牺牲,商鞅究竟有没有办法自保?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秦国因商鞅变法而强大,但商鞅本人最后却落得一个满门抄斩的下场。秦孝公本是商鞅最大的靠山,不过秦孝公去世后,商鞅的地位变得岌岌可危。秦惠文王为了平息宗亲的怒火,只能下令缉拿商鞅,商鞅明知自己活不了,为什么还不寻求自保呢?其实商鞅本打算逃到魏国,但魏国念旧怨不让商鞅入境。商鞅只能回封邑商,结果战死沙场。

  • 溥仪退位的时候,清朝的铁帽子王都没有反对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清朝时期的“铁帽子王”,是一群在清朝历史上很重要的人,“铁帽子王”是对他们的尊称,也道出了他们的尊贵,类似于“铁饭碗”一样,爵位可以世袭。这些人从清朝初年一直到清朝末期溥仪退位,时代更迭但是他们的爵位却一直都存在,对于皇家来说,

  • 三国时期有哪些有趣的名字?这些奇葩名字你听说过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名字,虽然说只是一个人的代号,但是却是一个伴随一生的,最常见的代号,任何人称呼他的时候都会叫他的名字,所以名字对一个人来说也是很重要的。三国时期因为受到王莽的政策影响,基本上所有人都是叫单字名,双字名是很少的,但是不管是几个字的名字,总会出现一些非常好玩的名字,今天就来盘点一下,三国时期那些很奇葩的

  • 唐高祖李渊在位时间多少年?玄武门之变迫使李渊提前禅位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唐高祖李渊是大唐开国皇帝,但他在历史上的评价和受到的关注度统统被儿子李世民给比了下去,而且李渊本能当更久的皇帝,却因为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所以不得不提前禅位。李渊在位仅有8年时间,退位后又过了9年的退休生活。要不是李世民弑兄夺位,恐怕李渊也不会落得一个这样的下场。李世民会如此激进,李渊需不需要附上

  • 陈平和张良谁厉害?为什么后世称赞张良?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张良与陈平,这两个都是秦汉时期,刘邦手下的谋士,但是现代很明显陈平的知名度不及张良,说起张良人人都称赞,但是说起陈平,却有人还不知道陈平是谁。那么,在当时,根据他们给刘邦出的计谋来看,究竟谁的能力要更厉害一些?为什么后世陈平的名气会那么低,不及张良呢?张良和陈平之间究竟谁要更厉害一些?陈平作为刘邦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