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溥仪退位的时候,清朝的铁帽子王都没有反对吗?

溥仪退位的时候,清朝的铁帽子王都没有反对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872 更新时间:2024/2/3 22:12:59

清朝时期的“铁帽子王”,是一群在清朝历史上很重要的人,“铁帽子王”是对他们的尊称,也道出了他们的尊贵,类似于“铁饭碗”一样,爵位可以世袭。这些人从清朝初年一直到清朝末期溥仪退位,时代更迭但是他们的爵位却一直都存在,对于皇家来说,铁帽子王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过,后来溥仪退位的时候,铁帽子王有没有站出来阻止呢?

跟一般的王爵不同,铁帽子王在清朝时,可以享受世袭罔替的待遇。当然,要得到这种待遇,必须要有特殊的功勋。清朝初年,曾以军功分封了八位世袭罔替的王爵。

清朝后期,又以巩固江山有功,陆续分封了四位世袭王爵。虽然这些铁帽子王可能被夺爵,甚至被赐死,但他们的爵位待遇,一直都可以传承后代。溥仪退位时,清朝仍有12位铁帽子王。

这12位铁帽子王面对清朝即将灭亡的态度,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可以反映出清朝皇族的态度。对于铁帽子王来说,他们肯定不愿意看到清朝灭亡的结局。毕竟清朝的灭亡,代表过往地位、待遇的消失。

所以,在清朝皇族中,便有一部分人极力反对溥仪退位。以良弼、毓朗、溥伟、载涛、载泽、铁良等人为首的清朝皇族,组建了宗社党。

宗社党在创立之初就明确提出,反对溥仪退位,让隆裕太后坚持君主政权,并且密谋推翻袁世凯。而在创立宗社党的这些人中,溥伟便是铁帽子王。他是恭亲王奕訢孙子,承袭铁帽子王爵位。

其余人等,都是亲王大臣的后代,大多承袭爵位。他们打算罢免袁世凯的内阁总理,甚至打算杀了袁世凯,让毓朗、载泽担任内阁职务,由铁良担任军队总司令,继续开战。

宗社党在天津、北京等地不断活动,十分活跃。恭亲王溥伟曾面见隆裕太后,希望皇帝放弃退位。宗社党的组织者良弼,声望较高。

他属清朝宗室,为人颇有才干,早年曾留学日本,后来长期在军队中任职。这也是良弼家境比如宗社党其他几位组织者,却被推选为首领的原因。经过宗社党成员的一番折腾,清朝皇族一度显得仍有声势的样子。

其他宗室皇族中,也有不少人对溥仪退位,持反对意见。如铁帽子王之一的肃亲王善耆,便坚决反对。

后来隆裕太后拿出退位诏书时,肃亲王善耆还拒绝在上面签字。后来清朝灭亡,善耆仍一心想要扶持溥仪,打算重整旗鼓。

不过,清朝皇族的声势,也基本只能闹到这个程度。他们一心要把袁世凯拉下马,可是心有余力不足。即便袁世凯愿意主动交出内阁总理的位置,这些皇族们也没有办法掌握实际的权力。

当年溥仪刚刚继位时,摄政王载沣就一心排挤袁世凯,以“足疾”的名义,让袁世凯辞官回家,把一干皇族调到陆军大臣、海军大臣的位置。载沣的内阁,也因此得了一个“皇族内阁”的称呼。

这些皇族官职很大,遇到事情,根本没有应对的办法,北洋军根本不听朝廷的调令,只听袁世凯的调令。因为这支军队是袁世凯亲手建立的。

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就是袁世凯的“私家军”,只听将令,不从君令。那时袁世凯没有官职,皇族们尚且无可奈何,更何况现在袁世凯不仅自己担任内阁总理的位置,北洋人马也都占着重要位置。

事实上,后来袁世凯曾假装卸任不干。因为袁世凯不愿意担一个向隆裕太后孤儿寡母逼宫的罪名。可是,真等到袁世凯告病,隆裕太后又连忙把他请出来处理事务。

他们清楚,此时离不开袁世凯。所以,在中枢上,清朝皇族们的反对效果十分有限。从全国更大范围看,清朝已经失去民心。它的灭亡,只是或早或晚罢了。

当宗社党首领良弼被刺杀身亡后,那些拒绝溥仪退位的皇族基本成为散沙。即便少数依然坚持的人,也无法再形成声势。尤其当民国给溥仪拟定一份《清室优待条件》后,清朝皇族便不再抵抗。

尤其是那些家大业大的皇族。因为在《清室优待条件》中,对皇族给予极高的待遇。皇族除了有一般公民拥有的权利外,还有许多特殊权力。他们可以保留自己的财产,不用服兵役,不用纳税。

如果日子过得艰难,民国政府还可以他们安排生计。对于铁帽子王来说,他们的爵位,仍可以继续世袭。后来清朝很多铁帽子王到民国时,仍然承袭爵位。这项待遇一出,铁帽子王们也基本同意溥仪退位。对于他们来说,丢了江山固然可惜,但丢了家产就是要命。

当年隆裕太后曾向皇族募捐,充作军费,也没多少人愿意慷慨解囊。铁帽子王中的庆亲王奕劻,贪了一辈子,家大业大,临到了也不愿出钱。

所以,庆亲王奕劻对于溥仪退位,还是持赞成态度的。公元1912年,隆裕太后颁布《退位诏书》,溥仪退位,清朝亡。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三国时期有哪些有趣的名字?这些奇葩名字你听说过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名字,虽然说只是一个人的代号,但是却是一个伴随一生的,最常见的代号,任何人称呼他的时候都会叫他的名字,所以名字对一个人来说也是很重要的。三国时期因为受到王莽的政策影响,基本上所有人都是叫单字名,双字名是很少的,但是不管是几个字的名字,总会出现一些非常好玩的名字,今天就来盘点一下,三国时期那些很奇葩的

  • 唐高祖李渊在位时间多少年?玄武门之变迫使李渊提前禅位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唐高祖李渊是大唐开国皇帝,但他在历史上的评价和受到的关注度统统被儿子李世民给比了下去,而且李渊本能当更久的皇帝,却因为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所以不得不提前禅位。李渊在位仅有8年时间,退位后又过了9年的退休生活。要不是李世民弑兄夺位,恐怕李渊也不会落得一个这样的下场。李世民会如此激进,李渊需不需要附上

  • 陈平和张良谁厉害?为什么后世称赞张良?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张良与陈平,这两个都是秦汉时期,刘邦手下的谋士,但是现代很明显陈平的知名度不及张良,说起张良人人都称赞,但是说起陈平,却有人还不知道陈平是谁。那么,在当时,根据他们给刘邦出的计谋来看,究竟谁的能力要更厉害一些?为什么后世陈平的名气会那么低,不及张良呢?张良和陈平之间究竟谁要更厉害一些?陈平作为刘邦旗

  • 清朝灭亡之后为什么还有人在守陵?守陵人有工资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有一个很特殊的职业,皇陵的守陵人。守陵人一直都在与陵园打交道,这听起来有点可怕,毕竟与“坟墓”相关联的任何职业都是让人感到有些可怕的。不过,其实守陵人的职业也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难以接受吧。而清朝灭亡至今也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了,但是为什么却一直都有守陵人在帮助守陵?守陵人的工资

  • 刘备究竟有没有埋没赵云的才华?赵云真的被轻视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虽然赵云是蜀汉五虎将之一,但还是有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刘备没有重用赵云,难道刘备真的看走眼埋没了赵云的能力吗?实际上并非如此。刘备看人的能力整个蜀汉无人能及,这也是刘备最大的有点,凡是由刘备选中的人,无论是文官还是武将都是十分厉害的人物。赵云跟随刘备那么久的时间,刘备自然也不会对赵云看走眼。其实作为

  • 和珅被抄家之后,他的钱为何嘉庆用了一年就没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和珅作为历史上一个很著名的大贪官,他所拥有的财富差不多相当于清政府十五年的财政收入,这可绝不是一个小数字,毕竟和珅只是一个人,但是他能够操控的财富竟然有这么多,最终给自己招来祸患其实也是不可避免的。不过,既然和珅有那么多钱,最后这些钱又都被皇帝抄走了,那为什么这些钱嘉庆才用了一年的时间既就没有了呢?

  • 大唐盛世时期,安禄山为什么敢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的安史之乱爆发的时候,正是大唐最繁盛的时期,唐玄宗将唐朝带入了一个盛世时期,而经过安史之乱之后的唐朝一蹶不振,即便还能再有一些小的盛世,却也无法达到唐玄宗时期的水平了。那么,既然当时的唐朝正处在最厉害的时期,为什么安禄山还敢造反?安禄山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胆子,他又是如何造反的呢?安禄山造反的原

  • 李渊身为唐朝开国皇帝,为何存在感却很低?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唐高祖李渊身为大唐开国皇帝,但他的存在感在后人眼里似乎并不高,根本就比不过他的儿子李世民。其实这种现象一般来说还挺少见的,毕竟各个朝代的开国皇帝应该是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存在,好像也只有唐朝是个例外。其实李渊也是一位好皇帝,虽然他统治的时间并不长,但他毕竟是开唐的奠基者。只是李渊夹在隋炀帝和唐太宗中间,

  • 导致唐朝灭亡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并非来自外界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唐朝是中国古代最为强盛的朝代之一,而唐朝的灭亡让很多人感到不解。自唐宣宗以后,唐朝就开始走下坡路,其中也和唐懿宗与唐僖宗的无能有关,唐朝后期各地战乱不断,导致经济衰落,最终在民间爆发起义。黄巢之乱后唐朝政权已经名存实亡,此后朱温逼迫唐哀帝禅位,唐朝就此宣告灭亡。导致唐朝走向覆灭最主要的因素究竟是什么

  • 为什么说赤壁之战阻止了一个盛世的到来?是什么盛世?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赤壁之战是三国奠定的基础,经历了赤壁之战,孙刘联手击败并且重创了曹操,使得曹操不得不退回去休养生息,一段时间之内是不可能再有战事的了,所以,从孙刘的角度来说,尤其是刘备,赤壁之战是一件好事情。然而却有人认为,从历史的角度来说,赤壁之战阻止了一个盛世的到来,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曹操赢得赤壁之战,必将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