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样式雷什么意思?样式雷真的存在吗?

样式雷什么意思?样式雷真的存在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3738 更新时间:2024/1/17 10:56:01

《盗墓笔记》中曾提及“样式雷”,很多小伙伴还不太明白样式雷究竟是什么意思。实际上样式雷是清朝对雷姓世家的誉称。因为当时专门负责宫廷建筑的都是雷家人,他们整整把持了200年的皇家设计。在故宫内,就保存了样式雷设计的建筑图档,包括皇陵、圆明园、颐和园等都是出自雷氏之手。如今在看看当时的这些建筑,不得不佩服样式雷的手艺。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下神秘的样式雷,一起来看看吧。

南派三叔的《盗墓笔记》曾红极一时,直至今日还在不停地进行小说影视化,最近《盗墓笔记》又出新品,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看过《盗墓笔记》的人都知道,这部作品一直都围绕着汪藏海这条主线来写,而汪藏海在历史上也的确存在过,只是关于他的记述较少,相比起来,同样在《盗墓笔记》中被提及的样式雷就更著名了,样式雷不仅存在,在当时更有重要地位。

样式雷其实并非只是一个人的称号,而是对整个主持皇家建筑设计的雷氏家族的誉称。

第一代样式雷叫做雷发达,这名字一听就知道要发达。雷发达生于明万历四十七年,卒于清康熙三十二年。雷发达是一个技艺高超的匠人,祖籍江西,在明清之乱中定居南京,到了清朝初年时候,建筑技艺高超的雷发达和堂哥雷发宣应募北上,开始了北漂生活,来到了北京参与皇宫的修建工作。

太和殿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先后称奉天殿、皇极殿,直到清康熙初重新修建,才改名太和殿。项目工程刚开始的时候,缺少大梁,于是就有人建议拆掉明陵的楠木旧梁柱顶替。后来到了上梁的日子,康熙率文武百官前往观礼,也就在这时候出了差错。

大梁由于卯眼合对不上,悬而下落,工部的长官都没有办法,但是又害怕耽误了吉时,于是就找来雷发达。雷发达娴熟的拿起斧头,很快就处理了这件事情,也没有误吉时。上梁礼成之后,康熙非常的高兴,面授雷发达为工部营造所长班,因此时人留下了"上有鲁班,下有长班,紫徽照令,金殿封宫"的歌谣。

康熙中期,雷发达先后建造了故宫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而太和殿正是其中规模最大的一个,也就是我们熟悉的金銮殿。雷发达也凭借着自己的技艺,被人们誉为了"样式雷"。

雷发达七十岁的时候退休,由他的儿子雷金玉继承了他的职位,这也就是第二代的样式雷。适逢康熙要营造畅春园,于是雷金玉又供役畅春园楠木样式房工程总设计师,严格的说,真正把雷家声誉传出去的应该算是从雷金玉始。

雷金玉作为圆明园楠木作样式房的总设计师,圆明园工程从开始的设计图纸、烫样到营造,他都是功不可没的,他是雷氏家族第一位执掌这一职位的人,正如朱钤老先生说过的"样式房一业,终清之事,最有声于匠家亦自金玉始"。康熙在《畅春园记》里曾经提到他非常牵挂一位杰出的匠师,即指雷金玉。

第三代的样式雷名字叫做雷声征,是雷金玉的幼子。雷声征出生仅三个月雷金玉就去世,是由他的母亲抚养长大。雷声征成年之后,正是处于乾隆盛世,正是皇家园林三山五园建造的昌盛之时,但是对于他的贡献却难有记载。

第四代样式雷是雷声征的次子雷家玺,他生于乾隆二十九年,卒于道光五年,先后负责了乾隆、嘉庆两朝的营造工作,操办宁寿宫花园工程,长春园如园的改建工程等工程,形成了第四代样式雷最强大的阵容。

第五代样式雷名为雷景修,是雷家玺第三子,十六岁时就跟随父亲学艺,但是父亲突然去世,总设计师的位置被父亲移交给了郭九。雷景修知道父亲的心意,于是自己更加的兢兢业业,最终凭借着自己丰富的建筑经验和卓越才能,再次争回了总设计师的位置。

咸丰十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焚毁了西郊的三山五园,样式房的工作也就这么停工。雷景修虽有一身技艺,却没有了施展之处,主要参与了清西陵、慕东陵、圆明园工程。除此之外,他还聚集了样式雷的所有图档,装满了三间房屋,样式雷图档这才得以流传至今日,雷景修对这件事是功不可没的。

第六代样式雷是雷景修的三子雷思起,第七代样式雷是雷思起长子雷廷昌,两人参与惠陵、盛京永陵、三海工程,雷廷昌还独自承担设计营造同治惠陵、慈安、慈禧太后的定东陵光绪帝的崇陵等项大型陵寝工程。在他们父子两人时期,样式房生意兴盛,样式雷也自此闻名遐迩,地位更加显赫。

除了在建筑上的造诣,样式雷还有一个影响至今的创造,就是烫样,也就是立体模型。烫样是中国古建筑特有的产物,是为了给皇上御览而制造的,而如今我们在看楼盘的时候也可以享受到当时皇帝班的待遇。

样式雷家族前后200多年间都负责主持皇家的建筑设计,是皇家的御用设计师,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北京故宫、天坛、颐和园,以及清东陵和西陵等这些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建筑设计,都是出自样式雷家族,他们是我国古代建筑设计史、科技史上成就卓著的杰出代表和传奇。但是在清朝灭亡后,样式雷的辉煌不再,也开始走向没落。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东吴实力更强为何不去北伐?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自从刘备死后,诸葛亮一直都在坚持不懈的北伐,虽然说自己最终也累死在了北伐途中,但是他的这一举动虽然在消耗蜀国自己的国力,却也是一种保全自己的办法。不过,相比蜀汉,东吴的整体实力还要更高一些,为何东吴却并不热衷于北伐?东吴对此有什么考虑,或者当时的局势是怎样的,他们为什么似乎很少与曹魏对抗?三国史,是

  • 袁术很厉害吗?为什么说他是三国所有人的爸爸?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三国时期虽然说人物众多,但是如果仔细分析的话,就会发现其实顶多也就是一家人各种分支之间的争斗,比如曹魏和蜀汉,张飞娶的就是夏侯家的女儿,再比如东吴和蜀汉,孙权的妹妹就是刘备的夫人,而且远不止此,其中关系错综复杂,可能没有几个人能够理得清楚。但是却又有一种说法,就是认为袁术是三国时期所有人的爸爸,这是

  • 孙尚香和刘备有孩子吗?结婚三年为什么没有生下孩子?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虽然说,孙尚香孙夫人与刘备之间属于政治婚姻,为了能够巩固东吴和蜀汉之间的联系,毕竟孙夫人和刘备之间年龄相差甚远,当孙夫人还是一个妙龄闺阁女子的时候,刘备却已经年过半百,这样的婚姻注定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小说里面的描写纯粹只是作者的一厢情愿了。不过毕竟结婚也有三年多的时间,为什么他们最后并没有生下一儿半

  • 刘伯温为什么不愿当宰相?这便是他的先见之明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刘伯温是明朝开国元勋,也是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虽然朱元璋开国以后处理了不少功臣,但一直对刘伯温信任有加。朱元璋在废除丞相之前,曾多次暗示想让刘伯温担任宰相一职,但都被刘伯温拒绝了。刘伯温什么不愿当宰相呢?实际上这正好说明了刘伯温有先见之明,当时朱元璋已经对宰相有了厌恶之情,他知道这个职位存在的时

  • 晋朝司马家族的灭亡竟和曹操有关?曹操这一决定害惨司马懿后人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对于司马懿的评价比较两极,但多数人还是不喜欢司马懿,认为他是一名毫无忠心可言的奸臣。其实司马懿的一生十分富有戏剧性,他早年为了躲避出仕甘愿在家装病数年,没想到这样一位厌恶为曹操的事的人,最后却亲手毁掉了曹氏江山。司马懿能够熬过曹操、曹丕以及曹睿,已经算是个奇迹了,最后会选择发动政变也说明司马懿

  • 珍妃到底做了什么让她葬身井底?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在故宫中有着那么一口井,它见证了一位皇帝爱妃的死,同时也见证了一个王朝的没落更替,这口井便是珍妃井。如今,故宫里的这个口珍妃井已经成为了收费景区,每天都有成百上千的游客来此参观。那么今天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聊聊珍妃与慈禧太后的那些事儿。第一,慈禧太后一度很喜欢珍妃光绪皇帝17岁那年,慈禧太后给他安排

  • 崇祯皇帝到底做了什么事情断送了大明江山?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我们都知道,崇祯皇帝是我国古代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为了拯救自己的大明,兢兢业业,但是仍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最终亲眼见证了自己的王朝覆灭。同时这也是他亲手阻断了自己子孙们的后路,那么为何会这么说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在一个王国快要灭亡的时候,作为一个王朝的领导者,以自己的身躯去捍卫国土,为祖国

  • 周夷王为何烹杀齐哀公?此举并未挽回周王室走向衰落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周夷王是西周第九位国君,在位一共15年。不过周夷王上位后,周王室的影响力已经大不如前,很多强盛起来的诸侯国都不在进贡,甚至还有攻打周王室的举动。特别是楚国国君熊渠,他是第一个敢自封为王的诸侯。此后周夷王听信纪炀侯的谗言,将齐哀公烹杀,本想杀鸡儆猴,但此举并未挽回颓势。实际上周武王当年选择分封制就注定

  • 明孝宗被严重低估,弘治皇帝一生究竟有哪些功绩?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明孝宗朱祐樘是明朝第九位皇帝,在位一共18年。或许朱祐樘在明朝历任皇帝中不怎么出名,但他的确是一位被低估的皇帝。明孝宗为人宽厚仁慈,在位期间勤于政事,不仅重用能臣,而且大力整治贪腐情况。更重要的一点,明孝宗不近女色一生只娶了张皇后一位妻子。所以后人对于明孝宗的评价都很高,朱国桢更是把明孝宗和汉文帝、

  • 赤壁之战有哪些未解之谜?曹操谋士关键时刻集体失声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赤壁之战是三国演义中最精彩的一场战役,但这场战役的背后却还存在诸多疑问。例如,正史中究竟有没有真的发生赤壁之战,恐怕都还要打个问号。其实演义中的赤壁之战大部分情节都是杜撰出来的,诸葛亮根本就没参与这场战役,曹操也没有八十万大军,庞统的连环计也是虚构出来的。所以说演义中描述的赤壁之战,曹操注定是以败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