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东吴实力更强为何不去北伐?

东吴实力更强为何不去北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471 更新时间:2024/1/18 17:27:42

自从刘备死后,诸葛亮一直都在坚持不懈的北伐,虽然说自己最终也累死在了北伐途中,但是他的这一举动虽然在消耗蜀国自己的国力,却也是一种保全自己的办法。不过,相比蜀汉,东吴的整体实力还要更高一些,为何东吴却并不热衷于北伐?东吴对此有什么考虑,或者当时的局势是怎样的,他们为什么似乎很少与曹魏对抗?

三国史,是中国人最熟悉的古代历史之一。为什么说最熟悉呢?这主要得益于名著和影视剧的影响力,在影视剧和名著的普及下,发生在那个时期的重大事件,和活跃在那个时期的人们,大家说起来都如数家珍,好像自己是那个时期的亲历者一样。

三国时期天下动乱,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长时间颠沛流离,过不上安稳的生活,处境十分悲惨。但是,那样一个乱世,却也是一个名将辈出,英雄辈出的时代。单论有名声的武将,一个一个数着说的话,可能三年也未必能说完。那么今天小编要和大家聊得是什么呢?是一个可能许多人都没有想到的大问题,那就是当时的东吴,它的综合国力比蜀国是强得多的,但是为什么孙权集团却不去北伐中原,消灭曹魏占据“正统”的地位呢?许多喜欢看三国历史的人,可能都没有关注过这个问题,或者想到了但又没有深究。那么今天咱们就来仔细聊一聊,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吴国没有参与到北伐的战争中去。

有人或许对东吴国力比蜀国强的说法不太认可,认为这只是一种臆断。但实际上,东吴国力比蜀国强是一点都不假的,而且强得不是一丁半点!首先,东吴孙权,虽然称帝时间最晚,但是东吴的历史却比刘备建立的蜀国长得多。孙权家族占据江东的时间,也远比刘备占领西蜀的时间要长。这就首先说明了孙权集团在自己的国家占有更多的政治优势。

其次,在刘备攻打西川,导致人口大量减少的同时,东吴百姓却一直安享着和平的岁月,这样就会造成巨大的人口逆差。一旦发生战争,东吴能够招募到的士兵数量,必然就会远多于蜀国能招募到的士兵的人数。经济方面同样如此,一个处在战乱中的国家,他的经济发展速度,与安定和平的国家是没法比的。长时间下来,东吴的国力比蜀国强,可以说是显而易见的。

那么是没有人才的原因吗?也不是。先说东吴最高领导人孙权,他在江东的地位是十分稳固的,在群臣心中也占有极高的地位,虽然他本人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军事家,但是他却能让手下的人,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才能,来为国家效力。这一点在孙策死之前也提到过,他说如果是驰骋沙场,一刀一枪和敌人血拼,那么孙权不如他;但要说合理使用人才,让他们都能各尽其才为国效力,那他又不如孙权。

然后说他手下的大将,在诸葛亮不辞辛苦北伐中原的时候,东吴的最高军事长官是陆逊。这位陆逊虽然年纪轻轻,但绝对是一个优秀的军事统帅,深得孙权的器重。他在名著中出现的时间虽然不多,但却在刘备攻打东吴的时候,起到了扭转乾坤的巨大作用。如果当时他带领东吴士兵北伐中原的话,单从军事能力来说,效果未必就比诸葛亮差。那么原因究竟在哪里呢?在小编看来,主要有4点。第一,是因为陆逊身上镇守荆州的担子太重,荆州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战略要地,当时的荆州被魏国和东吴分别占领了一部分。而这样一个战略要地谁都想独占,所以形势非常紧张。东吴想要把荆州收入囊中,就要用到陆逊这样的大将去镇守,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陆逊就很难再去分心考虑北伐的事情。

第二,是因为政治原因。纵然陆逊具备北伐中原的才能,但是具体能不能实施,还得听孙权的。北伐中原,对于孙权来说不是没有吸引力,但是孙权貌似并不是一个野心特别大的人,并没有任何一次向陆逊透露出想要北伐中原的意思,所以即便陆逊想要出兵,也不一定能被允许。那么您可能要问,诸葛亮同样不是“一把手”,为什么他能做到呢?这一点其实大家也知道,因为诸葛亮是刘备的“托孤重臣”,地位虽然超不过皇帝,但是凭借他的能力和威望,在蜀国所掌握的实际权利其实并不比皇帝小,所以他才能通过两篇“出师表”,把北伐的想法变成现实。

第三,是陆逊要面对东吴内部严峻的派系问题。什么样的派系问题呢?东吴孙氏是一个绝对的实力派系,他们都紧紧围绕在孙权的身边,算是本家人。孙姓以外,陆姓也是一个庞大的家族,然而陆姓家族却并不是以陆逊为核心,很多人甚至因为陆逊年纪轻轻就那么高的地位眼红,而故意和他作对。这样的情况对孙权最为有利,因为这样他就能在陆逊和陆姓家族势力之间,充当和事佬的角色,既能让陆逊忠心耿耿的为他效力,又能防止陆姓家族势力过于庞大,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但是对于陆逊来说,就不如诸葛亮那样,在军队中拥有绝对的权威地位好了。

第四,东吴北伐风险更大。大家都知道蜀国地势险恶,诸葛亮之所以能够进退自如,除了他出色的军事才能以外,还主要依靠蜀国利于防守的地理优势,来为自己带来安全感。出兵打胜仗最好,就算打败了,也不至于让自己的国家暴露在危险之中。东吴就不一样了,出兵北伐,如果遭遇重大失败,则很有可能会招来魏兵趁势反攻,在自己的国家没有巨大防御优势的情况下,很有造成灭国之祸。

所以综合上述观点,我们也就找到了问题真正的答案。不过战争总归是不好的,诸葛亮北伐,为后世带来了众多故事,让人记住了一位可歌可泣的伟岸形象。东吴不参加北伐,却也正好让本国人民不受战乱之害,享受和平的生活,单从这一点来说,当时的东吴人民,一定是比蜀国人民更加幸福的。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袁术很厉害吗?为什么说他是三国所有人的爸爸?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三国时期虽然说人物众多,但是如果仔细分析的话,就会发现其实顶多也就是一家人各种分支之间的争斗,比如曹魏和蜀汉,张飞娶的就是夏侯家的女儿,再比如东吴和蜀汉,孙权的妹妹就是刘备的夫人,而且远不止此,其中关系错综复杂,可能没有几个人能够理得清楚。但是却又有一种说法,就是认为袁术是三国时期所有人的爸爸,这是

  • 孙尚香和刘备有孩子吗?结婚三年为什么没有生下孩子?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虽然说,孙尚香孙夫人与刘备之间属于政治婚姻,为了能够巩固东吴和蜀汉之间的联系,毕竟孙夫人和刘备之间年龄相差甚远,当孙夫人还是一个妙龄闺阁女子的时候,刘备却已经年过半百,这样的婚姻注定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小说里面的描写纯粹只是作者的一厢情愿了。不过毕竟结婚也有三年多的时间,为什么他们最后并没有生下一儿半

  • 刘伯温为什么不愿当宰相?这便是他的先见之明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刘伯温是明朝开国元勋,也是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虽然朱元璋开国以后处理了不少功臣,但一直对刘伯温信任有加。朱元璋在废除丞相之前,曾多次暗示想让刘伯温担任宰相一职,但都被刘伯温拒绝了。刘伯温什么不愿当宰相呢?实际上这正好说明了刘伯温有先见之明,当时朱元璋已经对宰相有了厌恶之情,他知道这个职位存在的时

  • 晋朝司马家族的灭亡竟和曹操有关?曹操这一决定害惨司马懿后人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对于司马懿的评价比较两极,但多数人还是不喜欢司马懿,认为他是一名毫无忠心可言的奸臣。其实司马懿的一生十分富有戏剧性,他早年为了躲避出仕甘愿在家装病数年,没想到这样一位厌恶为曹操的事的人,最后却亲手毁掉了曹氏江山。司马懿能够熬过曹操、曹丕以及曹睿,已经算是个奇迹了,最后会选择发动政变也说明司马懿

  • 珍妃到底做了什么让她葬身井底?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在故宫中有着那么一口井,它见证了一位皇帝爱妃的死,同时也见证了一个王朝的没落更替,这口井便是珍妃井。如今,故宫里的这个口珍妃井已经成为了收费景区,每天都有成百上千的游客来此参观。那么今天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聊聊珍妃与慈禧太后的那些事儿。第一,慈禧太后一度很喜欢珍妃光绪皇帝17岁那年,慈禧太后给他安排

  • 崇祯皇帝到底做了什么事情断送了大明江山?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我们都知道,崇祯皇帝是我国古代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为了拯救自己的大明,兢兢业业,但是仍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最终亲眼见证了自己的王朝覆灭。同时这也是他亲手阻断了自己子孙们的后路,那么为何会这么说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在一个王国快要灭亡的时候,作为一个王朝的领导者,以自己的身躯去捍卫国土,为祖国

  • 周夷王为何烹杀齐哀公?此举并未挽回周王室走向衰落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周夷王是西周第九位国君,在位一共15年。不过周夷王上位后,周王室的影响力已经大不如前,很多强盛起来的诸侯国都不在进贡,甚至还有攻打周王室的举动。特别是楚国国君熊渠,他是第一个敢自封为王的诸侯。此后周夷王听信纪炀侯的谗言,将齐哀公烹杀,本想杀鸡儆猴,但此举并未挽回颓势。实际上周武王当年选择分封制就注定

  • 明孝宗被严重低估,弘治皇帝一生究竟有哪些功绩?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明孝宗朱祐樘是明朝第九位皇帝,在位一共18年。或许朱祐樘在明朝历任皇帝中不怎么出名,但他的确是一位被低估的皇帝。明孝宗为人宽厚仁慈,在位期间勤于政事,不仅重用能臣,而且大力整治贪腐情况。更重要的一点,明孝宗不近女色一生只娶了张皇后一位妻子。所以后人对于明孝宗的评价都很高,朱国桢更是把明孝宗和汉文帝、

  • 赤壁之战有哪些未解之谜?曹操谋士关键时刻集体失声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赤壁之战是三国演义中最精彩的一场战役,但这场战役的背后却还存在诸多疑问。例如,正史中究竟有没有真的发生赤壁之战,恐怕都还要打个问号。其实演义中的赤壁之战大部分情节都是杜撰出来的,诸葛亮根本就没参与这场战役,曹操也没有八十万大军,庞统的连环计也是虚构出来的。所以说演义中描述的赤壁之战,曹操注定是以败局

  • 刘备加入衣带诏为何又要逃走?实为刘备发现董承真正目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董承受汉献帝衣带诏之命,准备秘密联合几位大臣除掉曹操。董承找上刘备,期初刘备还不愿加入,应该是觉得此番计划成功率不高。但此后刘备和曹操煮酒论英雄后,他明白曹操始终容不下他,所以决定于董承同谋,准备实行衣带诏。不过刘备最后也没兑现自己的诺言,而是趁曹操指派他进攻袁术,顺势进军下邳。为何刘备最后时刻会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