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孝宗被严重低估,弘治皇帝一生究竟有哪些功绩?

明孝宗被严重低估,弘治皇帝一生究竟有哪些功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1271 更新时间:2024/1/20 9:32:28

明孝宗朱祐樘是明朝第九位皇帝,在位一共18年。或许朱祐樘在明朝历任皇帝中不怎么出名,但他的确是一位被低估的皇帝。明孝宗为人宽厚仁慈,在位期间勤于政事,不仅重用能臣,而且大力整治贪腐情况。更重要的一点,明孝宗不近女色一生只娶了张皇后一位妻子。所以后人对于明孝宗的评价都很高,朱国桢更是把明孝宗和汉文帝、宋仁宗相提并论。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下明孝宗究竟是位怎样的皇帝吧。

明朝的皇帝中,被人熟知的大概不会超过一个手掌,他们的年号分别是洪武、永乐、嘉靖、万历、崇祯等,除了洪武和永乐两个皇帝名字能够被大家伙熟知,剩下的三位皇帝的名字可能很多人都说不上来。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现象,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的曝光率比较高,另外一方面,朱元璋在给自己后代取名制定了严格的规定,所以,明朝皇帝的名字很多都是生僻字。

这个五个皇帝,洪武和永乐那是明主,而嘉靖和万历则毁誉参半,崇祯皇帝则是亡国之君,加上这五个皇帝在位的时间又比较长,因此,以他们为背景的历史事件、小说、文学作品较多,自然也就成了老百姓口中的常客。

不过,明朝有一个皇帝虽然不出名,但是缺可以跟汉武帝、唐太宗相提并论,而且他的身世还非常的坎坷,这个皇帝到底是谁呢?那就是明孝宗朱祐樘。

曾国藩这样评价他:“自古英哲非常之君,往往得人鼎盛。若汉之武帝,唐之文皇,宋之仁宗,元之世祖,明之孝宗。其时皆异材勃起,俊彦云屯,焜耀简编。”曾国藩把明孝宗和四位明君相提并论,可以说评价非常高,如果说只有曾国藩的评价不足以证明的话,明末的著名大臣李维桢对明孝宗的评价也非常高:体貌大臣,开广言路,节用爱人,休息乎无为。近者歌讴而乐之,远者竭蹶而趋之。德泽上昭天,下漏泉。至于今父老称弘治之盛,虽汉文、 宋仁,何以加焉!

当然还有其他名人对明孝宗的评价也相当高,就不一一列举了,那么明孝宗何德何能,能够更汉武帝、唐太宗、汉文帝这样的明君相提并论,又为什么不如这些皇帝出名呢?

明孝宗的身世非常坎坷,翻开他的传记,几乎所有的人都会认为他是不可能被养大的,但是他成功活下来,只能说他是天佑之子。明孝宗的父亲是明宪宗,明宪宗也是命途坎坷,曾因为土木堡之变太子之位被废,后续又恢复太子之位并当上了皇帝,总体来说也是个好皇帝。

明宪宗恢复了朱祁钰的皇帝尊号,平反于谦的冤案,任用贤臣,政治风气为之清明,但明宪宗也是一个思想上略微有问题的人,他是被一个大他17岁的宫女养大,这个宫女就是万氏,也就是著名的万贵妃。这个万贵妃长得并不好看,但是却非常有手段,明宪宗不可自拔的爱上了她,两度要立她为皇后,都被周太后制止了,这个万贵妃曾经生过一个儿子,但是夭折了,于是对于宫中其他怀孕的妃子、宫女严加看管,只要有人怀孕,她就出手,而明孝宗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

明孝宗的母亲纪氏是广西土司的女儿,他们家族曾发起叛乱,被平息以后,纪氏被俘入宫,成为一个宫女,被安排了一个特殊的任务,那就是管理明宪宗的私房钱,有一次明宪宗偶遇纪氏,觉得纪氏非常的聪慧漂亮,于是就留宿了一宿,而也正是这一宿,让这个纪氏怀孕了。

万贵妃知道纪氏怀孕以后,就派人去给纪氏堕胎,但纪氏的人缘非常好,派去的人不忍下手,于是告诉万贵妃说是个瘤子而不是怀孕,即便如此,万贵妃还是不放心,就将纪氏打入冷宫。在这样的情况下,纪氏还是偷偷的生下来了明孝宗。

纸是包不住火的,更何况后宫是万贵妃的天下,于是派门监张敏去溺死新皇子,张敏却帮助纪氏隐藏了孩子,并帮助养育,被废掉的吴皇后也帮助哺育这个孩子,在这样的阴影下,明孝宗吃宫里的百家饭长大。

后来,门监张敏找机会告诉了明宪宗这个孩子的存在,明孝宗这才知道自己还有个儿子,于是将六岁的朱祐樘立为太子,而万贵妃自然视朱祐樘为眼中钉,欲除之而后快,周太后也有此担心,将其养在这边,这才顺利将朱祐樘养大。不过朱祐樘身份被确立之后,其母亲纪氏自杀,张敏被杀,不用猜也知道是万贵妃下的黑手。

在这样的环境下,明孝宗都能成长起来,可以说是一个不可能的事情达成了。

万贵妃觉得朱祐樘活着是个隐患,而且当上了太子,于是对朱祐樘的太子之位发起了进攻,不过天助朱祐樘,就在明宪宗犹豫是否要废太子的时候,泰山连续发生地震,这说明废太子触怒了上天,于是朱祐樘的太子之位得以保留,并最终继承了皇位,此时的朱祐樘才18岁。

由于小时候的遭遇,朱祐樘身体并不好,但也同时让他有了一副悲天悯人的心肠,为了恢复国力,朱祐樘提倡直言进谏,为人宽厚仁慈,躬行节俭,不近声色,勤于政事,重视司法。而他最耀眼的一点就是重用人才,他重视人才到什么地步呢?《明史》记载到:三月乙丑,疏文武大臣及中外四品以上官姓名,揭文华殿壁。癸酉,释奠于先师孔子……丙子,御经筵。丁丑,命儒臣日讲。夏四月甲寅,以天暑录囚。嗣后岁以为常。"我们可以看到明孝宗亲自开设经筵侍讲,设立早晚朝,广开言路,每天向大臣寻求治国之道,并对大臣情况了如指掌,这在皇帝中是难得的清流。

另外在选用官员上,明孝宗大量重用贤能之才,形成了“弘治朝中多君子”的局面。他还能做到虚心听取大臣意见,能够宽己待人,善于纳谏,在死之前都对太子说要任用贤臣。他的努力有了成效,他在位期间,是明朝历史上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的和平时期。被史家称为“弘治中兴”。

明孝宗绝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皇帝,如果没有明孝宗,明朝后续烂的更快,可能撑不了那么多年,虽然对明孝宗的评价非常高,但是他却不为人熟知,这其中的原因也是中国人固有思维决定的。

咱们看汉武帝、唐太宗、宋仁宗这些皇帝,其实都是建立了不世之功,汉武帝打的匈奴找不到北,唐太宗被少数民族称为天可汗,宋仁宗是那种仁义到极致的,这种思维说是好大喜功有点过,但我们国人确实喜欢这种攻城略地,建立功业。

而明孝宗则是守城的君主,他将一手烂牌,慢慢地变好,只不过这种行事方式是不可能有什么大的事件发生,因此也就不被人熟悉了。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赤壁之战有哪些未解之谜?曹操谋士关键时刻集体失声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赤壁之战是三国演义中最精彩的一场战役,但这场战役的背后却还存在诸多疑问。例如,正史中究竟有没有真的发生赤壁之战,恐怕都还要打个问号。其实演义中的赤壁之战大部分情节都是杜撰出来的,诸葛亮根本就没参与这场战役,曹操也没有八十万大军,庞统的连环计也是虚构出来的。所以说演义中描述的赤壁之战,曹操注定是以败局

  • 刘备加入衣带诏为何又要逃走?实为刘备发现董承真正目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董承受汉献帝衣带诏之命,准备秘密联合几位大臣除掉曹操。董承找上刘备,期初刘备还不愿加入,应该是觉得此番计划成功率不高。但此后刘备和曹操煮酒论英雄后,他明白曹操始终容不下他,所以决定于董承同谋,准备实行衣带诏。不过刘备最后也没兑现自己的诺言,而是趁曹操指派他进攻袁术,顺势进军下邳。为何刘备最后时刻会选

  • 费祎为什么会被刺杀?费祎究竟得罪了谁?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费祎是三国时期蜀汉名臣,和诸葛亮、蒋琬、董允并称蜀汉四相。诸葛亮曾在《出师表》中钦点费祎,希望刘禅能够重用他。费祎的确是有过人之才,他曾多次出使东吴,独自面对吴国多人刁难依然可以据理以答,辞义兼备,就连孙权也被费祎所折服。诸葛亮病逝后,费祎主张休养生息,为了蜀汉此后的发展更是废寝忘食,但费祎最后下场

  • 康熙留给雍正800万两,雍正留给乾隆6000万两,那么乾隆留下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我们都知道,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曾经一度也是非常强盛的。当年乾隆皇帝将自己的大清王朝称之为天朝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自从满清入关之后,到了康熙统治时期,清朝就开始呈现出繁荣的局面,到了雍正和乾隆时期更是国力达到了鼎盛时期。这段时期,期间跨越了130多年,是清朝统治的高峰时期,史学家将这一时期

  • 夏商周算不算大一统王朝?为何直到秦朝才算统一?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秦朝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但秦朝前面还有夏商周,为什么这些朝代就不算一统的王朝呢?虽然夏商周也被称做是一个朝代,但这些朝代并没有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就拿周朝来说,周武王推行的是分封制,等于是把原本集中的权利下放给了其他诸侯国,让大家一起管理,所以周室才会逐渐走衰。直到秦朝才真正统一

  • 若同治帝没有早死的话,慈禧会顺利交权吗?清朝会复兴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同治皇帝,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原名叫做爱新觉罗·载淳,他是慈禧太后唯一的儿子。1862年咸丰皇帝驾崩了,同治帝便继承了皇位,而当时的同治帝仅仅只有6岁。同治皇帝即位是清朝时期最为顺利成章的皇帝了,因为咸丰皇帝就两个儿子,同治便是长子。次子则是出生没多久就夭折了,所以同治便是合法继承人。同治即位时

  • 汉惠帝病逝吕后为何只干哭不落泪?吕后难道不伤心吗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汉惠帝刘盈是吕后的唯一儿子,刘盈病逝吕后不可能不伤心,至于为什么说吕后只干哭不落泪,这应该是后人为了抹黑吕后才故意加上的,毕竟又有几个人真能看到这一幕呢。不过汉惠帝的死,直接促成了吕后的专权之路。刘盈没有年纪较大的儿子,如果此时有人想篡位那便是刘氏最虚弱的时候,所以吕后才会想办法独揽大权,这样她才能

  • 荀彧在三国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并非只是一介谋士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都喜欢把荀彧列为曹操身边最重要的谋士,其实以荀彧的职责来看,他并不是一位简单的谋士,而是曹操想要一统北方,把持朝廷的重要人物。荀彧担任尚书令十数年,在朝中有着很高的威望,此后他选择辅佐曹操也只是以为曹公是他心目中的“明君”。其实荀彧一直很纠结,他并不想背叛汉室,但曹操又

  • 长平之战后赵国为何还是很强大?依然能痛揍燕国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长平之战赵国牺牲约有45万兵力,但战国并没有快速衰亡,反而依然强大,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到了战国晚期,能和秦国单独正面交战的诸侯国也就剩赵国了。赵国推行胡服骑射后,军队实力大增,也是抗秦的绝对主力军。赵国战败以后,此后依然能痛揍邻居燕国。而且要是赵国没留点资本,早就被秦国趁势给灭国了。当时赵国的处境究

  • 四行仓库实际只有414人,为何谢晋元送出800人的名单?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爆发。10月份日军就已经兵临上海城下,中国军队“800壮士”在上海的四行仓库英勇抵抗日军几十万大军整整4天,以一场拉锯战吸引了国际社会的注意。因为这是自卢沟桥事变以来,中日发生的第一次重大战役中的一场特殊防御战。但是鲜为人知的是,对外公布的是800人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