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赤壁之战有哪些未解之谜?曹操谋士关键时刻集体失声

赤壁之战有哪些未解之谜?曹操谋士关键时刻集体失声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441 更新时间:2024/2/3 21:59:50

赤壁之战是三国演义中最精彩的一场战役,但这场战役的背后却还存在诸多疑问。例如,正史中究竟有没有真的发生赤壁之战,恐怕都还要打个问号。其实演义中的赤壁之战大部分情节都是杜撰出来的,诸葛亮根本就没参与这场战役,曹操也没有八十万大军,庞统的连环计也是虚构出来的。所以说演义中描述的赤壁之战,曹操注定是以败局收场。而且曹操身边有那么多厉害的谋士,为何会在这关键一役上选择集体失声呢?

众所周知,在《三国演义》当中,庞统靠着一招连环计火烧曹军。帮助孙刘联军最终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但是事实上这是并不是真正的历史,是后人的艺术加工。那么在小说中他的对手曹魏势力,坐拥程昱荀彧等顶尖谋士,为什么却没能看破这庞统的计谋呢?这在我看来并不是这两位顶级谋士的过错,而造成火烧赤壁的正是因为气象条件的变化和曹老板自身的原因造成的。

首先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庞统的连环计是罗贯中杜撰出来的。

我们先看史书对于赤壁之战的记载:《三国志武帝纪》里记载道:

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

《三国志先主传》里别记载:

先主遣诸葛亮自结于孙权,权遣周瑜程普等水军数万,与先主并力,与曹公战于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

从此我们可以看出,在历史上曹操确实在赤壁经历了一场大败,但是除了吴国之外,其余两国并没有有关于火攻的记载。由此就可以看出:其实庞统的连环计很有可能是杜撰出来的,因为从《三国演义》的记载来看,连环计是靠让曹军铁索连环,从而进行火攻取得胜利的。

而当时庞统还只是东吴的一个县令,《三国志》如是记载:

今拔十失五,犹得其半,而可以崇迈世教,使有志者自劢,不亦可乎?

吴将周瑜助先主取荆州,因领南郡太守。瑜卒,统送丧至吴,吴人多闻其名。可以看出在历史上庞统当时是在周瑜手底下办事的,根本没有去给曹老板献计的相关记载。这并非是历史上真正发生的事情,而是三国演义的艺术加工。

我们已经知道了火烧赤壁是杜撰出来的,那么单从《三国演义》的内容来说,为什么当时程昱和荀彧随曹操南下征讨。没有看到铁锁连环带来的危害呢?

其一就是风向对于曹魏势力判断的影响。在小说当中,曹操是从荆州往东边进攻,逼迫孙刘联军的。当时赤壁之战发生在冬天,而曹操位于上游的兵营其实处于风口的位置。这个时候如果派兵去火攻铁锁连环,最大的可能性就是烧了自家的战船。程昱荀彧显然意识到这一自然的现象,作为谋士来说确实觉得没有问题

更何况当时曹操军队多为北地将士,不擅长水战,晕船的晕船,得瘟疫的得瘟疫。如果不去听信庞统的铁锁连环,对于军队的战斗力影响非常大。再者因为曹军本身的位置处于上风口,当时刮得是西北风,不需要担心火攻,所以采用这一建议也是正常。谁知道诸葛亮这个大妖怪,硬生生改变天象,借来了东风。直接靠着一波火船带走了曹军,实在是出乎我们的意料。

其二就是曹老板自身的一意孤行。众所周知,荀彧,荀彧在建计,密谋,匡弼,举人多有建树,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可以说是曹操的心腹了。而程昱小说中,程昱是曹操手下其中一名重要的谋臣。

如正史一般,程昱跟从曹操以来,参与了攻打吕布袁绍、刘备、孙权的大部分战事,一直出谋献策,表现出众。可以说这两人都是跟随曹操南征北战的老牌谋士,连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徐庶都看出来了这其中的问题,他们又怎能够不知道呢?

两人其实都看出来了庞统连环计的弊端,那就是怕火攻。于是他们向曹操谏言说:咱们这个阵势,如果东吴上火攻不就完蛋了吗?然而曹老板还沉迷于得到凤雏庞统的喜悦当中,大手一挥:这大冬天刮得都是西北风,如果吴国火攻那烧的是他们自己。两人最后还是没能说服曹老板,再加上铁索连环确实能够减轻兵士对于水上环境的不适应,最后就不了了之。

而三国演义当中也对于二者的谏言有着详细记载:

程昱说:“船皆连锁,固是平稳;但彼若用火攻,难以回避。不可不防。”荀攸也同意程昱的看法:仲德之言甚是。

可见程昱和荀攸已经预见到了火攻对于铁索连环的危害。但是曹老板觉得风向不适合火攻,还是采纳了庞统的计策,也就埋下了火烧赤壁的伏笔。

也就是说其实两人看出来了连环计的弊端,但是由于气象有利,而且曹老板一意孤行,最后被火攻打败了。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刘备加入衣带诏为何又要逃走?实为刘备发现董承真正目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董承受汉献帝衣带诏之命,准备秘密联合几位大臣除掉曹操。董承找上刘备,期初刘备还不愿加入,应该是觉得此番计划成功率不高。但此后刘备和曹操煮酒论英雄后,他明白曹操始终容不下他,所以决定于董承同谋,准备实行衣带诏。不过刘备最后也没兑现自己的诺言,而是趁曹操指派他进攻袁术,顺势进军下邳。为何刘备最后时刻会选

  • 费祎为什么会被刺杀?费祎究竟得罪了谁?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费祎是三国时期蜀汉名臣,和诸葛亮、蒋琬、董允并称蜀汉四相。诸葛亮曾在《出师表》中钦点费祎,希望刘禅能够重用他。费祎的确是有过人之才,他曾多次出使东吴,独自面对吴国多人刁难依然可以据理以答,辞义兼备,就连孙权也被费祎所折服。诸葛亮病逝后,费祎主张休养生息,为了蜀汉此后的发展更是废寝忘食,但费祎最后下场

  • 康熙留给雍正800万两,雍正留给乾隆6000万两,那么乾隆留下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我们都知道,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曾经一度也是非常强盛的。当年乾隆皇帝将自己的大清王朝称之为天朝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自从满清入关之后,到了康熙统治时期,清朝就开始呈现出繁荣的局面,到了雍正和乾隆时期更是国力达到了鼎盛时期。这段时期,期间跨越了130多年,是清朝统治的高峰时期,史学家将这一时期

  • 夏商周算不算大一统王朝?为何直到秦朝才算统一?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秦朝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但秦朝前面还有夏商周,为什么这些朝代就不算一统的王朝呢?虽然夏商周也被称做是一个朝代,但这些朝代并没有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就拿周朝来说,周武王推行的是分封制,等于是把原本集中的权利下放给了其他诸侯国,让大家一起管理,所以周室才会逐渐走衰。直到秦朝才真正统一

  • 若同治帝没有早死的话,慈禧会顺利交权吗?清朝会复兴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同治皇帝,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原名叫做爱新觉罗·载淳,他是慈禧太后唯一的儿子。1862年咸丰皇帝驾崩了,同治帝便继承了皇位,而当时的同治帝仅仅只有6岁。同治皇帝即位是清朝时期最为顺利成章的皇帝了,因为咸丰皇帝就两个儿子,同治便是长子。次子则是出生没多久就夭折了,所以同治便是合法继承人。同治即位时

  • 汉惠帝病逝吕后为何只干哭不落泪?吕后难道不伤心吗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汉惠帝刘盈是吕后的唯一儿子,刘盈病逝吕后不可能不伤心,至于为什么说吕后只干哭不落泪,这应该是后人为了抹黑吕后才故意加上的,毕竟又有几个人真能看到这一幕呢。不过汉惠帝的死,直接促成了吕后的专权之路。刘盈没有年纪较大的儿子,如果此时有人想篡位那便是刘氏最虚弱的时候,所以吕后才会想办法独揽大权,这样她才能

  • 荀彧在三国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并非只是一介谋士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都喜欢把荀彧列为曹操身边最重要的谋士,其实以荀彧的职责来看,他并不是一位简单的谋士,而是曹操想要一统北方,把持朝廷的重要人物。荀彧担任尚书令十数年,在朝中有着很高的威望,此后他选择辅佐曹操也只是以为曹公是他心目中的“明君”。其实荀彧一直很纠结,他并不想背叛汉室,但曹操又

  • 长平之战后赵国为何还是很强大?依然能痛揍燕国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长平之战赵国牺牲约有45万兵力,但战国并没有快速衰亡,反而依然强大,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到了战国晚期,能和秦国单独正面交战的诸侯国也就剩赵国了。赵国推行胡服骑射后,军队实力大增,也是抗秦的绝对主力军。赵国战败以后,此后依然能痛揍邻居燕国。而且要是赵国没留点资本,早就被秦国趁势给灭国了。当时赵国的处境究

  • 四行仓库实际只有414人,为何谢晋元送出800人的名单?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爆发。10月份日军就已经兵临上海城下,中国军队“800壮士”在上海的四行仓库英勇抵抗日军几十万大军整整4天,以一场拉锯战吸引了国际社会的注意。因为这是自卢沟桥事变以来,中日发生的第一次重大战役中的一场特殊防御战。但是鲜为人知的是,对外公布的是800人防

  • 赵匡胤对北宋有哪些贡献?他或许是宋朝最厉害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赵匡胤是宋朝开国皇帝,或许多数人都认为赵匡胤最大的成就便是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基本建立起了一个统一的王朝。实际上赵匡胤对于北宋的贡献远远不止这些,宋朝能就此步入正轨,并且在文化、经历等多个领域有着辉煌的成就,其实都和赵匡胤离不开关系。赵匡胤不同于很多其他的开国皇帝,他曾两次“杯酒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