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何古代学书人宁愿放弃状元榜也要当探花郎呢?

为何古代学书人宁愿放弃状元榜也要当探花郎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4153 更新时间:2024/1/20 1:33:41

科举制度相信大家都非熟悉了,甚至到现在还在延续着当年的这一制度。科举制度的出现给我选拔出来了不少的人才,可以说是能够主导着一个国家的兴亡了,由此可见,科举制度在古代是有多么的重要了。就像是如今的各种考试,什么中考、高考’公务员考试等等,都是由当年的科举制度演变而来的。

科举制度最大的人贡献者就是隋帝和隋炀帝父子了,当热世民的改用也是起到很大的推荐作用,这就是古代寒门学子唯一的出路了,对于科举制度,也是被西方给学了去,可以说,科举也影响了全世界。

对于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每一朝代都有不同的制度和措施,不过呢,却有一个相同的特点,是什么呢,就是这个问题了,为状元还要羡慕第三的探花,看看对探花的解释,有些不敢相信。大家知道古代的科举考试吧,童试,乡试,一直到最后的殿试,皇上就要亲自接见科举的前三名,在古代这个称呼是非常有意思的,前三名分别是,状元,榜眼,探花。科举制也是逐渐优化的制度,在历朝历代的更替中它才逐渐走完善。

“探花”一词最早出现在唐朝,但当时并非是指殿试进士的第三名,只是一种戏称,与登第名次无关。且唐朝时考试等级是先解试(州县考试),再到省试也就是春闱(省试),往往春闱过后,入围后就直接排名。唐代进士及第后有隆重的庆贺晚宴。晚宴开始之初便是在杏花园举行探花宴。探花宴的内容同其名字,事先选择同榜进士中最年轻且样貌出众的两人为探花使。他们的任务是遍游名园并且沿途采摘鲜花,然后在琼林苑赋诗,并用鲜花迎接状元。这两位探花使却并非一定是前三名的考生。

但是很多人其实都更想当探花,他们宁愿不当状元也要当探花,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在千百年的科举制度中逐渐形成了一项潜规则,这个规则就是当探花的人一定要非常的帅。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如果中了探花,不仅是朝廷对你才华的肯定,还是朝廷对你的外貌的肯定。这就造成那些中了探花的人虽然功名没有状元的高,但是他在朝廷中受欢迎的程度却不会亚于状元。而到延续至时,科举制逐渐变为三年一次的三级考试制度。意为州试省试之后还另设殿试,殿试之成绩再分三甲,此时就是我们常闻的状元、榜眼、探花之说。此时探花郎才真真是第三名。而世人受历史趣说影响,在坊间也都认为探花郎必定是样貌出众,外表英俊之人,所以探花郎的名气多高于状元郎。

且有诗言“西湖又见探花郎,把手拈诗燕语忙。隔岸阿谁折怨柳?偷偷串泪万千行。”其描绘的便是这探花郎游街之后多少闺中少女芳心暗许后又黯然伤神之景。当时并未追星一说,大众推崇的无非是有德有才之人且大多是听闻,而探花郎却是集才、貌于一身,且游街之时更是满足人们的好奇心,所以在民间呼声不可说低。大概类似于现代的一些超级偶像了吧。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五子良将之一的张辽有多厉害?关于张辽的三大谜题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张辽是三国时期魏国名将,其实张辽跟随过的主公有很多,丁原、何进、董卓、吕布,吕布被曹操击败以后张辽才转投曹操麾下。此后张辽在白狼山之战大破乌桓,又击败陈兰、梅成。合肥之战张辽差点带兵杀至孙权主帅旗下,令吴军威风丧胆,经过此役张辽威震江东,他也位列曹魏五子良将之一。实际上关于张辽还有三大谜题没有揭开,

  • 清朝强制留辫子,那秃顶的人怎么办?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满清入关之后,曾经颁布过历史上最严苛的一条剃发易服的命令,为了让外表上看不出来是满人还是汉人,他们要求所有的汉人都必须穿着满人的服饰,发型也要和满人保持一致,否则就杀头,历史上也有坚决抗争的人民,可最终都被残忍杀害了。不过,留辫子也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做得到的,比如秃顶的人,那满清是如何处理的呢?现代人

  • 韩信之死刘邦是喜还是忧?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我国汉朝开国皇帝刘邦曾经无限感慨的说了这么一句话:“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字子房);填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供给军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一个布衣出身的刘邦,显然

  • 光绪为什么称呼慈禧为亲爸爸?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看过《还珠格格》的人一定记得剧中对太后的称呼“老佛爷”,这个称呼其实的确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慈禧就被人称作老佛爷。不过,老佛爷这个称呼到底是什么意思,是用来称呼什么人的?除了这个,光绪还叫慈禧为“亲爸爸”,这就更奇怪了,爸爸不是男性吗,为何光绪要这样称

  • 元朝时期社会矛盾为何如此尖锐?造成这一矛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我国历史上的元朝,这次首次由少数民族所建立的大一统王朝。1279年,元朝大军在崖山海战中消灭了南宋,彻底结束了长期的战乱局面。到了元朝中期,政变频繁,政治始终是没能走上正轨。到了后期,政治腐败,权臣干政,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日益加剧,最终导致了元末的农民起义。元代推行的民族压迫政策主要体现在&ld

  • 西汉丞相陈平能力如何?陈平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陈平名声不如萧何、张良大,但他也是刘邦身边很重要的谋士。陈平是西汉开国功臣之一,他曾设计离间项羽和群臣之间的关系,导致范增被弃用,最后忧愤病死。没有范增的辅佐,项羽的事实也是大打折扣。实际上陈平能力十分出众,但存在感一直不高,有人喜欢把陈平和吴用放在一起比较,这两人到底是有什么相似之处呢?这次就帮大

  • 明朝的妖狐案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狐妖,一直以来都是古代的神话传说当中的形象,在很多人看来,狐妖就是能够惑乱人心,颠倒黑白的妖物,所以古人说起狐妖,可没什么好感。而明朝时期,还发生了一起狐妖案,光听名字就让人感到害怕了,虽然狐妖其实是神话人物现实中并不存在,但是明朝的这个狐妖夜出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古往今来,常听说世间有灵物可成精,其

  • 嘉靖皇帝是掌控帝王之术的高手,为什么还会被严嵩父子耍的团团转?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壬寅宫变后,嘉靖皇帝开始逐渐怠慢政事,并且十几年不上朝,不过朝中大权依然牢牢握在嘉靖手中。其实嘉靖皇帝是一位玩弄帝王之术的高手,朝中无论是能臣还是奸臣都在他的掌控之中。看似他长期被严嵩父子耍的团团转,实际上他也知道严嵩背地里的那些勾当,嘉靖帝的处事之道不是常人能猜透的。但嘉靖帝绝对是个聪明人,只是在

  •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肃宗连“安”这个字都不想看见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安史之乱是唐朝此前从未发生过的重大危机,一旦处理不好可能会有亡国的危险。唐玄宗被逼禅位后,唐肃宗李亨继位,此后唐肃宗负责平叛,终于是拿回了长安和洛阳两京。实际上当时唐肃宗也背负着巨大的压力,父亲留下的烂摊子却要自己来处理,导致唐肃宗一度连“安”这个字都不想看见。安史之乱也被认

  • 韩馥是如何丢掉冀州的?韩馥是一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韩馥在演义中并不是一位存在感很高的角色,后人看待韩馥也总感觉他不够聪明、果决,实际上很多人都误解了韩馥。韩馥本是东汉的御史中丞,后来被董卓派去当冀州牧,此后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时,韩馥也是其中之一。冀州在当时属于一个比较富裕的州,民殷人盛,兵粮优足,只不过同盟决裂后,袁绍为了建立自己新的根据地就把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