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中宗李显复位后,为何帮助他的“五王”下场都很惨?

唐中宗李显复位后,为何帮助他的“五王”下场都很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909 更新时间:2024/2/21 7:13:17

唐中宗李显能够顺利复位,其中“五王”功不可没,他们是神龙政变的主要策划者和实施者。实际上李显重新称帝以后,很快便把这五位功臣封为郡王,而且对他们也没有任何不利的猜忌,但这五位功臣的下场却很惨烈,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虽然李显并没有对“五王”做出不利举动,但他的某些行为间接导致“五王”被害。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下这五位功臣分别是谁,还有他们会遭人陷害的原因,一起来了解下吧。

参加神龙政变的五位功臣:张柬之敬晖崔玄暐桓彦范袁恕己,在神龙政变成功以后,都被唐中宗封为郡王,号称“五王”。但是,他们被封王没过多久,就遭受了严厉的打击。不但被取消王位,还被贬谪了地方上担任刺史、司马这样的官职。但是,他们最终连个刺史、司马也没有当稳当,张柬之、崔玄暐两人,在贬谪途中,还没走到目的地,就在巨大的磨难中病死。敬晖、袁恕己、桓彦范这三个人,则在贬谪的途中被杀害。

那么,本来是让大唐复国的五位大功臣,为什么竟然遭遇了这样的悲剧呢?

一般功臣被杀,都是受到皇帝的猜忌。因为功臣建立的功劳太高,其官职必然很大。由于官职大,因而权力必然很大。当功臣权力很大的时候,皇帝就很担心,害怕皇位被功臣夺去。因而,必然就会诛杀功臣。

历史上的刘邦、朱元璋都是这样做的。神龙事变后,武周变成了大唐,唐中宗相当于开国皇帝。他在这时候打击功臣,其实也是很好理解的。

不过,张柬之等“五王”被杀,却并不是因为唐中宗李显猜忌功臣。因为李显实际上并没有猜忌过他们。那么,既然李显并没有猜忌功臣,这五位大功臣,为何走到那样的结局呢?

要说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了解一下神龙事变后的权力格局。

发动神龙事变,其实并不是李显的主动行为,而是张柬之等人挑起来的。当张柬之等人拥戴李显,让他承头诛杀张昌宗、张易之两兄弟,逼迫武则天退位的时候,他死活都不愿意,是张柬之等人生拉硬拽,把他拉到政变现场。

政变成功后,李显当了皇帝。不过,李显虽然当了皇帝,他自己却并没有掌控权力。有人可能会认为,应该是张柬之等人掌控了权力。

不错,张柬之等人因为拥戴之功,确实都升官了,在朝廷最核心的部门任职。然而,虽然李显懦弱不掌权,但是,张柬之等人实际上并没有掌控朝廷的权力。那么,皇帝不掌权,大臣不掌权,权力在谁的手里呢?

这还要说到当时武则天的权力布局。

武则天晚年的时候,和众多晚年的皇帝一样,必须面对皇位继承的问题。而武则天所面临的问题,比其他皇帝所面临的问题更复杂。除了因为身体衰朽但依然害怕过早失去权力以外,她还面临着把权力传给谁的问题。

本来,她是想把权力传给武家的。但是,狄仁杰等大臣告诉她,若是传给武家,她百年后将得不到祭奉。因为没有侄儿祭奉姑母的。这话说动了武则天,她因此在继承人问题上产生了犹豫。

不过,他又不愿意痛痛快快地把皇位传给她的儿子李显、李旦等人。因为传给他们,便意味着李家得势。而李家一旦得势,便意味着将来会打击武家。武则天自然不愿意在她百年后,武家遭到严厉打击。因此,她希望的政治格局,是李家和武家共同执掌天下。

所以,一方面,她把李显立为皇储,另一方面,她又努力让武家后人建功立业。比如,当听说契丹称汗的时候,本来这是一件小事,但是武则天让武三思等武家后人大张旗鼓率军征讨,目的就是让武家后人建功,以便能在朝廷中拥有权力。

这样一来,神龙事变之后,虽然武则天退位了,权力被李显夺回来了,然而,武家依然掌控着部分权力。当初“五王”在拥戴李显夺权成功后,有人建议打击武三思等武家后人,但是这“五王”最终并没有下定决心,武三思等武家后人的权力得以保存下来。

除此外,由于李显的不作为,他的妻子韦后和女儿安乐公主又开始染指朝廷中的权力,成为朝廷权力中的新力量。

韦后和安乐公主为了打击“五王”,同时也为了打击太平公主、李旦等李家的势力,因此,极力把武三思迎进宫,让他参与制衡“五王”及李家势力。毕竟武三思是安乐公主的公公,他本身就掌控着部分权力,又加入到韦后和安乐公主的阵营中来,这就使得韦后这一集团的权力空前强大。因为他们不仅是皇后与宰相,同时还是李显的代言人,他们说的话,差不多也就是李显说的话。

在这样一种权力格局下,作为朝臣的“五王”,遭受打击,乃至被杀,也就是他们必然的结局了。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慈禧召见一个琴师入宫后,为什么琴师说再也不去了?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流传着关于慈禧的故事,的确是不少,有一些是真实的历史,但是也可能有很多都是后人猜想出来的,历史上真实情况如何,我们也是无从得知的。据说慈禧曾经召见过一个宫廷外的琴师但是琴师入宫之后,就再也不肯再一次入宫了,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让这位琴师再也不愿意踏入宫门?《清代野记》记载了一件琴工张春圃拒召入

  • 陆游考试考了第一名,为什么秦桧要撕掉他的卷子?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一说到秦桧这个名字,很多人可能都会恨得牙痒痒吧?秦桧和岳飞之间的历史,已经说的够多了,但是秦桧却还有其他的事情,更是让他的形象不得人心。陆游我们都知道,是一位很有名的爱国文人,他和表妹唐婉的爱情更是令人痛心,而当年陆游有一次参加科举,原本已经考中了第一名,但是没想到他的试卷却被秦桧给撕了,这究竟是怎

  • 唐朝不良人原本都是都做过坏事,为什么还能有官职?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随着《长安十二时辰》的火爆,不良人这个组织又一次进入到了人们的视野中,但是单从名字上来看,不良人的意思应该是,有过一些劣迹的人,这样的人其实是很难赢得人们的信任和尊重的,但是为什么还是要用他们来担任官职,为官府办事呢?官府难道不担心他们会借机扰乱社会秩序吗?不良人到底有什么来历?大型3D动画《画江湖

  • 公孙衍为什么非要合纵伐秦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公孙衍其实大家也知道的这个人挺有意思的啊,先前他是秦国的,而且还帮助秦国夺取了非常重要的河西地区,但是在夺取了这个地区之后这个叫公孙衍的人就变了,他竟然合纵了其他国家讨伐秦国,那么有的人问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公孙衍为什么要这么做?难道是因为有什么故事?自己在秦国受到了非常大的屈辱?下面就着这个

  • 曹操眼里真实的刘备是怎样的?他真把刘备当英雄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曹操和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以刘备当时的地位难道真能让曹操将他认作天下英杰吗?其实史上根本就没有发生煮酒论英雄这件事,可能演义里的这一段只是为了给刘备此后的崛起之路做一个铺垫,也顺便夸夸曹操的眼光,他早就看出刘备能有一番作为。不过曹操完全没理由放走自己今后的对手,以曹操宁杀错不放过的性格来说,如果刘备

  • 退休制度是从哪个朝代开始实行的?官员退休有退休工资吗?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七十才退休,但在古代那是“古来稀”其实退休这码事,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就有了。只不过那时候不叫“退休”这个词,叫“致仕”、“致事”、“致政”等词罢了,《春秋公羊传》就记载着&

  • 赵匡胤身为开国皇帝有何高明之处?竟能妥当处理功臣之间的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都说赵匡胤和其他的开国皇帝有很大的不同,他竟然可以想到一招杯酒释兵权,顺利解决掉了百年来一直存在的一个难题。可能对于开国皇帝来说,登基以后都会对这件事心有忌惮,如果处理功臣会落下一个忘恩负义的名声;不处理又担心皇权受到威胁,所以一般为了江山还是会选择斩草除根。不过赵匡胤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没把功

  • 关羽死后,刘备为什么要先称帝再伐吴?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得知关羽的死讯后,刘备第一时间还无法相信,此后痛心欲绝,发誓一定要为关羽报仇。当时有不少人劝阻刘备不要冲动行事,但刘备非但没有听劝,还惩治了部分劝阻他的官员。不过当时刘备并不是第一时间集结兵力伐吴,而是登基称帝以后才正式出征,此时已经是关羽走的第二年了。所以要说刘备急着报仇,实际上也没有那么的急,当

  • 苏武在匈奴娶了妻子,为什么不带她一起回汉朝?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在现代人的观念里,娶了妻子自然就是一家人,现代人眼中的古代人应该也是这样,再加上古代女性地位并不高,很多时候都是依附于男性的,所以男性走到哪里,都应该会带上自己的妻子,除非是上战场。但是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像苏武那样,虽然娶了一个匈奴妻子,但是后来回汉朝的时候他却并没有把她带回去,为什么苏武不带她一

  • 韩昭侯是一个怎样的人?他是如何率领韩国崛起的?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韩昭侯是战国时期韩国第六位国君,在位一共29年。也正是在这29年里,韩昭侯带领韩国彻底崛起,使得韩国国力发展至鼎盛。其实在韩昭侯继位前期,韩国内政还混乱不堪,律令前后不一,导致无论是平民还是官员都无法适应。以后韩昭侯重用申不害为相,对韩国进行改革,这才使得韩国逐渐步入正轨。可能还有很多朋友不太了解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