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韩昭侯是一个怎样的人?他是如何率领韩国崛起的?

韩昭侯是一个怎样的人?他是如何率领韩国崛起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3846 更新时间:2024/2/21 16:24:40

韩昭侯是战国时期韩国第六位国君,在位一共29年。也正是在这29年里,韩昭侯带领韩国彻底崛起,使得韩国国力发展至鼎盛。其实在韩昭侯继位前期,韩国内政还混乱不堪,律令前后不一,导致无论是平民还是官员都无法适应。以后韩昭侯重用申不害为相,对韩国进行改革,这才使得韩国逐渐步入正轨。可能还有很多朋友不太了解韩昭侯的为人,这次就为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在战国七雄中,韩国的实力较弱,所以待遇一直不太好。

虽然是弱国,而且处于诸强的包夹中,但也有它的生存之道,忍气吞声是主旋律。

就在这时候,有一个人出现改变了这一切,他就是韩昭侯。

《史记》有记载,“懿侯卒,子昭侯立。”

韩昭侯是韩国历史上第六位君主,在位三十年,执政时期国势最强。

即位之初,韩昭侯就意气风华,初生牛犊不怕虎,联合赵国共同讨伐当时的霸主魏国。

双方在浍水大战,结果韩赵联军被魏军打得兵败将亡。

韩昭侯不甘心失败,公元前358年,再次发动大军攻打魏国,战事相当顺利,韩军一路高歌猛进,攻占了屯留、长子等数座城池。

然而好景不长,一年之后,魏惠王任命庞涓为主将,率领魏武卒全面反攻,结果韩军大败。

魏军没有罢手,而是继续穷追猛打,直逼韩国首都新郑,韩昭侯被迫与魏惠王结盟。

在随后的一段时期,中原陷入混战局面,各国相互征伐。

公元前353年,韩昭侯趁机出兵进攻虚弱的东周,大赚了一笔。

《史记》有记载,“伐东周,取陵观、邢丘。”

庞涓率领魏军进攻齐国,却在桂陵一带被田忌孙膑击败,幸亏韩昭侯及时回援,否则魏国损失更大。

公元前342年,孙膑在马陵一带大败庞涓,魏军几乎被全歼,这一战也把魏国从霸主之位拉下马,天下局势顿时大变。

就在这时候,韩国发生了一件大事,兴起了一股变法热潮。

韩国的地理位置相当严峻,被楚、魏、秦、赵等强国包围。

为了在夹缝中生存,一方面主动向外扩张,比如吞并郑国、蚕食东周;另一方面强化内政,比如军事和经济。

战国时期,要强化内政往往就是变法,比如魏国的李悝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秦国的商鞅变法。

韩昭侯招贤纳士,终于找到了一位人才,他就是申不害。

申不害原本是郑国一个小官吏,郑国被韩国灭亡后,他开始学习法家,二十年后终有所成。

申不害不仅善于变法,也善于玩弄权术,在不知道君主的想法之前,一般不会轻易发表意见。

公元前354年,魏国攻打赵国的邯郸城,韩昭侯犹豫不决,不知道帮助哪一方对韩国更有利,于是找来申不害听听他的建议。

申不害不肯轻易发表意见,借着事情重大需要考虑而暂时搪塞过去。

随后,申不害找来两位辨手,在韩昭侯面前各自抒发不同的观点。

申不害就从韩昭侯的话语中找到君主的“主张”,久而久之,申不害便成为韩昭侯身边的红人。

当然,只懂得钻营的人是不会得到真正重用。

公元前351年,韩昭侯破格提拔35岁的申不害为相,全权负责韩国的变法。

申不害与商鞅是同时代的人,两人才能不相上下,但是变法走了不同的路线,导致秦国能逐渐强大最后一统六国,而韩国只能强大十五年。

商鞅变法主张废井田开阡陌、奖军功建县制,然而申不害认为,一个国家要长治久安,首先要保证君主的强大,因此鼓吹“君主独裁论”。

申不害变法过于侧重权术,终究无法使韩国像秦国一样,成为战国时期的一流强国。

但是,它毕竟加强了君主集权,韩昭侯又是一位厚黑学的高手,有惊人的领悟能力。

《史记》有记载,“申不害相韩,修术行道,国内以治,诸侯不来侵伐。”

因此,申不害在韩国为相十五年,在韩昭侯的配合下变法成功,韩国在一定程度上变得富强起来。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唐朝服饰有什么特点?长安城孕育出了唐人独特的审美观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唐朝是封建时期最开放、自由的一个朝代,这种向往自由的态度也表现在了唐代的服饰上。唐朝服装主要是以汉服和胡服为主,其中工艺装饰大多采用花卉图案,且构图活泼自由、疏密匀称。实际上唐人对美的理解和长安城、以及民风的改变息息相关。而唐朝服装在其中起到了不小的作用,所以这次就通过唐人的服饰还有长安城的文化为大

  • 唐朝幞头是什么?幞头发展的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是以唐朝为背景,这部剧的制作水平和还原度都很高,基本上是把盛唐时期的长安城给大家还原了出来。唐朝男性普遍都喜欢佩戴幞头,可能有人会把幞头和帽子混淆。幞头早期只是一种头巾,用来包裹头部,因为颜色多为青黑色,所以也被称为“乌纱”。幞头在隋唐时期是男

  • 为何关羽被杀之后刘备第一时间是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公元219年,刘备在汉中之战中取得了胜利,并占领了上庸,成为了汉中王。然而占领了汉中不久之后,关羽孤军北伐。但是吴国吕蒙却袭击了荆州,导致关羽被吴军擒获,最终被杀害。这对刘备来说,在这前后即是一个巅峰,也是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我们都知道刘关张三兄弟感情深厚,按道理关羽被杀后,刘备理应是第一时间为关羽报

  • 诸葛亮北伐正史和演义有什么区别?北伐哪些事迹是虚构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诸葛亮算是《三国演义》下半部分的第一男主角,基本上三国的进程都是以诸葛亮为中心在讲述。其中诸葛亮决定北伐,也是演义里最精彩的一段故事。不过演义中的北伐之旅和正史上真正发生的北伐并不是一样的,演义中有很多虚构的成分,但有不少人却当正史来看。相信大家也希望了解北伐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所以这次就为大家做个简

  • 春秋时期为什么楚国敢第一个称王?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春秋时期,虽然诸侯之间还没有开始争霸,但是却也已经有一些这样的迹象了,比如在称呼上面。原本只有周天子才能被称“王”,王就是后世皇帝的地位,但是春秋时期周天子衰微,诸侯崛起,有一些崛起的比较厉害的诸侯,就敢于直接挑战权威,自己称王,而第一个这样做的就是楚国国君,而且楚国还出了一

  • 靖难之役朱允炆有没有使出全力?其实他还有一支部队却没机会调用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靖难之役由朱允炆对阵朱棣,当时朱允炆手上的兵力要远胜朱棣,朱棣的燕军大概只有30万人左右,而朱允炆坐拥百万大军。只是谁也没想到最后的胜者竟然是朱棣,经历几番大战燕军消灭了南军的主力,最后胜利攻入应天。朱允炆下落不明,关于他的结局直到今天依然众说纷纭。实际上朱允炆当时还有一只部队,只是一直没机会调用。

  • 李斯临死之前为什么没有喊冤,他为什么接受了腰斩?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李斯作为一国的丞相,原本的确是可以一生荣华富贵,因为秦国需要他,但是面对人生当中那个重大抉择的时候,李斯还是选错了。他以为扶持胡亥可以保住自己的地位,却没想到赵高做事那么狠绝,如果他选择了扶苏的话,秦国或许不会那么早灭亡,他就算是不得重用,也不至于结局那么悲惨,得一个善终应该是没问题的。不过李斯临死

  • 唐朝龙武军是什么?龙武军的来历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根据唐朝军制,长安城内的皇家禁卫军分为左右羽林军、左右龙武军、左右神武军。这些都是皇帝的亲卫部队,直接负责保护皇室安全。最近正在热播的《长安十二时辰》中就出现了龙武军,很多观众也是对这支部队感到好奇。龙武军最早是由唐太宗选拔出的骑从护卫,当时只有百人。武则天上位后,把龙武军的百人部队扩充为千人部队,

  • 关羽被杀之后,为什么刘备不马上报仇而是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关羽之死,让蜀汉遭受了重大的打击,但其实关羽的死,和他自己也有很大的关系。但是关羽死后,刘备的反应有些奇怪,他是过了几年之后,才打着为关羽报仇的旗号展开了夷陵之战,然而当时,在关羽死了之后,为什么刘备没有立刻去报仇,却要等几年?关羽随后刘备不仅没有报仇还称帝了,这到底是什么样的心思呢?公元219年,

  • 每个朝代都有盛世,为什么康雍乾盛世遭到质疑?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基本上每个朝代都有一个盛世,不过除了秦朝和隋朝那样年份太短,晋朝那样太乱的朝代没有之外,其他的很多朝代都有一个。然而清朝时期的盛世,也就是康雍乾盛世,虽然名字上是被叫做盛世,却一直都是备受争议的,甚至可以说是遭到了质疑。那么康雍乾盛世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待遇,人们对它的质疑又是有什么原因呢?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