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匡胤身为开国皇帝有何高明之处?竟能妥当处理功臣之间的关系

赵匡胤身为开国皇帝有何高明之处?竟能妥当处理功臣之间的关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781 更新时间:2024/2/21 13:33:15

很多人都说赵匡胤和其他的开国皇帝有很大的不同,他竟然可以想到一招杯酒释兵权,顺利解决掉了百年来一直存在的一个难题。可能对于开国皇帝来说,登基以后都会对这件事心有忌惮,如果处理功臣会落下一个忘恩负义的名声;不处理又担心皇权受到威胁,所以一般为了江山还是会选择斩草除根。不过赵匡胤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没把功臣放在自己的对立面,如果大家能和平解决自然没必要动刀枪。

眼界和胸怀,是决定行为的指南。眼界宽广,胸怀博大,自然待人诚恳,以己度人,换位思考,便不会做出禽兽之举、畜生之为。赵匡胤出生于兵荒马乱、城头变幻大王旗的五代时期,武将出身,参战无数,却能在了却天下君王事的过程中,突显出人性的悲悯,内心的慈悲,殊为难得。

其实,在改朝换代的过程中,赵匡胤不但是通过“杯酒释兵权”实现皇权的稳固,而非大肆杀戮功臣,而且在夺取天下时,也没有过分杀戮,他几乎是兵不血刃地夺取了政权。

公元960年,时任后周殿前司都点检、掌管后周禁军的赵匡胤,将部队拉到黄河边上的陈桥驿,在部众的拥戴之下,发动了陈桥兵变,实现了黄袍加身。在手握军队的情况下,赵匡胤没有用鲜血铺就登上皇帝宝座的道路,而是以不杀人为底线,迂回曲折地推进。

比如,对于如何上位,他特意征求了后周原宰相范质的意见。范质是后周世宗柴荣临终的托孤之臣,他自然竭力维护后周幼帝柴宗训和皇太后的利益,在生米煮成熟饭的情况下,他向赵匡胤提出三点要求:一、要求赵匡胤接受柴宗训的禅让,行禅让之礼;二、像尊敬自己的母亲一样,尊敬柴荣的妻子(太后);三、像对待自己的儿子一样,照顾好逊位的少帝柴宗训。赵匡胤一一答应,所以,他的上位,宫闱中没有流下一滴血。

对待后周的将领和大臣,他也是尽量拉拢,以不杀人为底线。对于领有重兵的侍卫亲军司马步军都虞候韩令坤和副都点检慕容延钊,赵匡胤安排人分头劝降,当他们表示归顺,赵匡胤立即授予他们高官。

对于后周旧臣,如范质、王溥魏仁浦三个后周宰相,让他们继续任宰相,又给他们加官进爵。因此,赵匡胤的新朝,政府班子几乎全部是后周时期的原班人马。

为了解决五代以来武将夺皇位的历史惯性问题,赵匡胤决定收兵权。961年7月,他在宫中设宴,请大将石守信、王审琦等喝酒。酒酣之际,赵匡胤闷闷不乐起来说:“若非你等出力相助,我哪有今日?你们的功德,我铭记于心。只是如今做了皇帝,却反而睡不着。”大将们忙问为何。赵匡胤说:“做皇帝如此风光,谁人不想?”大将们均表示不会有异心。赵匡胤说:“纵使你们无异心,但你们的部下将黄袍披在你们身上,那也由不得你们了。”大将们吓出一身冷汗,赶紧请教办法。

赵匡胤说说:“人生所谓富贵者,不过多积金银,厚自娱乐。你们何不释去兵权,购买良田,为子孙立永久之业,我们君臣上下相安,岂不好?”

于是,大将们第二天就提出辞去军职。赵匡胤十分高兴,立即赏给他们大量金银财宝,又与他们结为儿女亲家,于是,这些大将便高高兴兴地安享富贵去了,得以高位善终。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杯酒释兵权”。

赵匡胤吸取五代藩镇之乱的教训,削夺了武将兵权,巩固了帝位,但他没有因此杀戮功臣,充分显示出他在政治上杰出的政治才能。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关羽死后,刘备为什么要先称帝再伐吴?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得知关羽的死讯后,刘备第一时间还无法相信,此后痛心欲绝,发誓一定要为关羽报仇。当时有不少人劝阻刘备不要冲动行事,但刘备非但没有听劝,还惩治了部分劝阻他的官员。不过当时刘备并不是第一时间集结兵力伐吴,而是登基称帝以后才正式出征,此时已经是关羽走的第二年了。所以要说刘备急着报仇,实际上也没有那么的急,当

  • 苏武在匈奴娶了妻子,为什么不带她一起回汉朝?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在现代人的观念里,娶了妻子自然就是一家人,现代人眼中的古代人应该也是这样,再加上古代女性地位并不高,很多时候都是依附于男性的,所以男性走到哪里,都应该会带上自己的妻子,除非是上战场。但是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像苏武那样,虽然娶了一个匈奴妻子,但是后来回汉朝的时候他却并没有把她带回去,为什么苏武不带她一

  • 韩昭侯是一个怎样的人?他是如何率领韩国崛起的?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韩昭侯是战国时期韩国第六位国君,在位一共29年。也正是在这29年里,韩昭侯带领韩国彻底崛起,使得韩国国力发展至鼎盛。其实在韩昭侯继位前期,韩国内政还混乱不堪,律令前后不一,导致无论是平民还是官员都无法适应。以后韩昭侯重用申不害为相,对韩国进行改革,这才使得韩国逐渐步入正轨。可能还有很多朋友不太了解韩

  • 唐朝服饰有什么特点?长安城孕育出了唐人独特的审美观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唐朝是封建时期最开放、自由的一个朝代,这种向往自由的态度也表现在了唐代的服饰上。唐朝服装主要是以汉服和胡服为主,其中工艺装饰大多采用花卉图案,且构图活泼自由、疏密匀称。实际上唐人对美的理解和长安城、以及民风的改变息息相关。而唐朝服装在其中起到了不小的作用,所以这次就通过唐人的服饰还有长安城的文化为大

  • 唐朝幞头是什么?幞头发展的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是以唐朝为背景,这部剧的制作水平和还原度都很高,基本上是把盛唐时期的长安城给大家还原了出来。唐朝男性普遍都喜欢佩戴幞头,可能有人会把幞头和帽子混淆。幞头早期只是一种头巾,用来包裹头部,因为颜色多为青黑色,所以也被称为“乌纱”。幞头在隋唐时期是男

  • 为何关羽被杀之后刘备第一时间是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公元219年,刘备在汉中之战中取得了胜利,并占领了上庸,成为了汉中王。然而占领了汉中不久之后,关羽孤军北伐。但是吴国吕蒙却袭击了荆州,导致关羽被吴军擒获,最终被杀害。这对刘备来说,在这前后即是一个巅峰,也是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我们都知道刘关张三兄弟感情深厚,按道理关羽被杀后,刘备理应是第一时间为关羽报

  • 诸葛亮北伐正史和演义有什么区别?北伐哪些事迹是虚构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诸葛亮算是《三国演义》下半部分的第一男主角,基本上三国的进程都是以诸葛亮为中心在讲述。其中诸葛亮决定北伐,也是演义里最精彩的一段故事。不过演义中的北伐之旅和正史上真正发生的北伐并不是一样的,演义中有很多虚构的成分,但有不少人却当正史来看。相信大家也希望了解北伐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所以这次就为大家做个简

  • 春秋时期为什么楚国敢第一个称王?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春秋时期,虽然诸侯之间还没有开始争霸,但是却也已经有一些这样的迹象了,比如在称呼上面。原本只有周天子才能被称“王”,王就是后世皇帝的地位,但是春秋时期周天子衰微,诸侯崛起,有一些崛起的比较厉害的诸侯,就敢于直接挑战权威,自己称王,而第一个这样做的就是楚国国君,而且楚国还出了一

  • 靖难之役朱允炆有没有使出全力?其实他还有一支部队却没机会调用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靖难之役由朱允炆对阵朱棣,当时朱允炆手上的兵力要远胜朱棣,朱棣的燕军大概只有30万人左右,而朱允炆坐拥百万大军。只是谁也没想到最后的胜者竟然是朱棣,经历几番大战燕军消灭了南军的主力,最后胜利攻入应天。朱允炆下落不明,关于他的结局直到今天依然众说纷纭。实际上朱允炆当时还有一只部队,只是一直没机会调用。

  • 李斯临死之前为什么没有喊冤,他为什么接受了腰斩?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李斯作为一国的丞相,原本的确是可以一生荣华富贵,因为秦国需要他,但是面对人生当中那个重大抉择的时候,李斯还是选错了。他以为扶持胡亥可以保住自己的地位,却没想到赵高做事那么狠绝,如果他选择了扶苏的话,秦国或许不会那么早灭亡,他就算是不得重用,也不至于结局那么悲惨,得一个善终应该是没问题的。不过李斯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