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司马懿篡位后,三千死士去哪了?

司马懿篡位后,三千死士去哪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4013 更新时间:2024/1/22 0:36:31

司马懿私底下养了三千死士,所谓死士,就是把自己的生命交给安排自己做事的人,不管他让自己做什么,都会跟随他一起,而且他们的武功一般都还不弱。这三千死士之后就跟随司马懿一起参与了高平陵之变,夺取了曹魏政权。不过,司马懿没多久也死了,而在他死后,这三千个死士又到了什么地方去呢?

公元249年,七十岁高龄的司马懿,趁权臣曹爽陪同魏帝曹芳前往高平陵祭拜魏明帝曹叡之时,突然发动政变,逼迫郭皇后下达懿旨,罢免曹爽的辅政大臣之职,利用阴养的3000死士,控制洛阳,关闭城门。这场政变,司马懿赢了,诛曹爽三族,排除异己,安插忠于自己的亲信,架空皇帝曹芳,为晋朝的建立,奠定了根基。在这场政变中,司马家族阴养的3000死士功不可没,在关键时刻占领皇宫,控制京城。那么,在政变后,这3000死士去哪了?结局如何?下面依据演义及《晋书》中相关历史,分析如下三个结局。

第一个结局:司马懿夺权成功后,他的3000死士可能高官得坐,骏马得骑。

古代,学会文武艺,卖与帝王家。这3000死士为啥死心塌地地跟随司马懿,就是为了将来有一天获得巨大的好处。古代,私自蓄养死士是犯法的,是十恶不赦的大罪,那些死士也知道自己的主子为啥蓄养死士,是为了将来有一天夺权篡位做准备。因此,司马家族的死士,常年散落民间,在阴暗处,不能见光,不能见人,只有在主人召集的时候,才会蜂拥而至。《晋书》中记载如下:初,帝阴养死士三千,散在人间,至是一朝而集,众莫知所出也。

这些死士都是司马家族的亲信,大部分是跟随司马懿数十年的老部下了。这时,高平陵之变成功,将曹爽等曹氏宗族一网打尽,常年不见光的3000死士终于可以光明正大地活在人世间了。因此,在高平陵之变中起了重要作用的3000死士立有大功,论功行赏,他们都是大功臣。司马懿也不会吝啬区区几块官印,会大大奖赏这些跟随他们的死士。如汉高祖刘邦与霸王项羽争霸天下,胜利之后,大肆封赏跟随自己的老乡,老部下,如夏侯婴樊哙等人。

第二个结局:司马懿夺权成功后,他的3000死士可能享受荣华富贵,做一个富家翁。

司马家族的3000死士,他们中的部分人文化水平相对低,可能不适合做官,也有的人不愿当官。司马懿只能在金钱、美女等物质上弥补了。人活在世上,虽然远大志向很重要,必要的物质享受还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一个人立有大功,却无欲无求,是会被主公猜忌的,认为其志向远大,可能将自己推翻。就连汉出三杰之中的萧何,也是通过“自污”的办法,躲过了刘邦的清算,避免了和韩信一样的下场。

因此,司马懿的3000死士,立有大功,不会如介子推一样自命清高,既不做官,也不喜欢金银珠宝,做一个与世人格格不入的隐士。他们都是食人间烟火的普通人。他们中有的不喜欢当官,也会接受司马懿送给的荣华富贵。

第三个结局:司马懿夺权成功后,他的3000死士可能继续雪藏,直到司马炎登基为帝。

司马懿控制曹魏大权后,还有很多反对势力存在。如司马懿之子司马师掌权时期,发生了淮南三叛、夏侯玄叛乱,司马昭掌权时期,发生了魏帝曹髦讨伐事件。司马懿很清楚,虽然现在朝堂之上的反对势力被清除,可是不可能绝迹。想当年,曹操手下部将众多,现在那些人虽然故去了,他们还有后代在朝为官。这些人对曹魏的忠诚度很高,是不会容忍司马家族篡夺曹魏江山的。

因此,司马懿及其儿子们为了稳固执掌朝政,继续雪藏立有大功的3000死士。只有永远藏有底牌,后手,才能应对突发事件,这3000死士就是司马家族最后的底牌。如果曹爽有3000死士,他可以和司马懿争斗一番,胜负未知。而曹爽没有私自蓄养死士,在司马懿关闭洛阳城门后,他失去了军权,失去了一切,最后乖乖地向司马懿投降。

直到晋武帝司马炎称帝,建立晋国,消灭东吴,统一天下,这些死士才失去了雪藏的意义。他们才走到前台,享受应该得的荣华富贵。演义中相关描述如下:

今天禄永终,天命在晋,司马氏功德弥隆,极天际地,可即皇帝正位,以绍魏统。

司马懿正是靠着阴养的3000死士,才取得高平陵之变。他自然不会吝啬赏赐,不是给这些死士高官,就是给他们金银珠宝、美女。这些死士跟对了主人,注定鲤鱼跃龙门,成为人上人。

你是如何看待司马懿的3000死士的?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长安城的西市东市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现代的繁华的都市,总是人流不息,高楼大厦林立,经常有国际进行的业务,而以现代人的眼光去看一座古代的城市,又会给大都市一个什么样的定义呢?或许是因为见惯了影视城,所以很多人以为古代的都城其实并不大,里面也没有太多有意思的东西,但其实并非如此,《长安十二时辰》里面的长安城,算是满足了很多人对于古代大城市

  • 三国辽东军阀公孙渊是如何陨落的?他本有机会建立第四国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公孙渊是三国时期辽东军阀,他曾自立燕王而且还有机会建立第四国,但最后却惨败在了司马懿的手上。公孙渊是公孙康之子,公孙康死后因公孙渊年纪尚小,所以由其弟公孙恭为辽东太守。此后公孙渊逼迫公孙恭传位,成为了新一任的辽东太守。魏明帝派毌丘俭讨伐公孙渊但不敌,此后公孙渊自称燕王割据一方。公孙渊的才能实际上被很

  • 清朝皇帝用膳有多奢华?平日一餐有几个菜?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清朝皇室的生活多数时期都是极其奢侈的,相信大家多多少少也有些耳闻。今天就以清朝皇帝用膳为例,为大家讲讲这其中的规矩是怎样的。其实皇帝用膳最重要的不是口味,而是安全,所以每次用膳前一定要确保食品的安全性,而这也是最费钱一道程序。当然也有皇帝每日吃的比较清淡,不在乎有没有山珍海味,但御膳房基本每天都是要

  • 木匠皇帝叫什么名字?其实历史上有两位木匠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木匠皇帝,可能多数人第一个想到的都会是明熹宗朱由校。朱由校16岁即位,在位七年时间,但这段时期明朝却是冤案不断,而且官民矛盾日益严重。因为朱由校整天痴迷木匠手艺,根本不在乎朝政大事,所以一直被后人所诟病。其实历史上除了朱由校,还有一位著名的木匠皇帝,这个人操弄手工活也是一把好手,下面就为大家介绍

  • 谁帮助重耳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晋文公重耳,可以说也是历史上的一个奇迹般的人物,原本晋国国君的位置和他是没有任何关系的,奈何宫中遭遇了一些变故,他不得不出逃,辗转走过了很多国家,然而让人想不到的是,这些国君竟然都很愿意跟重耳结亲,把自己的女儿、妃子等嫁给他,重耳也收获了不少夫人。那么,在这些夫人当中,谁又是那个最能够帮助重耳的人呢

  • 庞统弟弟庞林,为什么要背叛蜀国投靠魏国?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庞统是三国时期著名军师,有着“凤雏”之称,也是早年刘备身边不可或缺的一位人物。其实庞统还有一个弟弟叫庞林,原本他也会蜀汉官员,但最后却选择投靠魏国,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根据史书记载,庞林在夷陵之战后就和黄权一起投降曹魏,此后成为魏国官员,难道是因为兵败被擒所以才顺势归降么?史书

  • 马陵之战齐国为何能胜魏国?马陵之战战事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公元前341年,魏国派大将庞涓攻打韩国,韩国弱小,顶不住魏国的进攻,只好求救于齐国。齐国在权衡利弊后,派田忌和孙膑领兵救韩。庞涓得到齐国救援的消息后,迅速从韩国退兵,回援到魏国东侧,以阻击从东面而来的齐军。庞涓是战国初期的魏国名将,相传与孙膑同拜于隐士鬼谷子门下,因嫉妒孙膑的才能,恐其贤于己,因而设

  • 一生都在为大清禁毒的张之洞为何到了晚年才知道自己已经有十几年的吸毒史?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后,清朝的军队没过多久就在洋人的船坚利炮面前败北了,至此中国就进入到了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之中。关于鸦片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主要还是中英两国的巨大贸易差。作为农业大国的中国,日常所需都是自给自足的,英国人的洋枪清朝人看不上,认为是奇淫巧术。而中国所生产的瓷器和茶叶反而是在英国非

  • 唐朝长安城有哪些“黑科技”?揭秘长安城的特殊装备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长安十二时辰》虽然是一部以唐朝为背景的古装剧,不过看了几集以后却感觉科技感十足,其中的原因或许就是因为长安城的这些“黑科技”。毕竟古代通讯是一个弱项,所以如何能快速传递信息变的尤为重要,还有各种新奇的技术运用,感觉在千年以前唐朝简直就是一个科技大国。不过《长安十二时辰》中出

  • 长平之战结束之后,为什么其他五国不趁机攻打秦国?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长平之战,在历史上可谓是赫赫有名,关于这场战役,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赵国四十万俘虏被坑杀的事情了,不过其实还是有很多疑点。而在战后,秦国也是损失了不少兵力,赵国不是那么好打的,虽然胜利但是秦国兵力也有很大的削弱,而这个时候,为什么其他五国就没有人动手攻打秦国呢?长平之战耗时三年,赵国当年因为赵王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