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曾经想要迁都西安,最后为何要改变主意呢?

朱元璋曾经想要迁都西安,最后为何要改变主意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3849 更新时间:2024/2/5 6:01:39

从明朝永乐大帝朱棣开始,北京始终作为中国的都城而延续至今,然而若不是一位皇帝的意外死亡,明朝的都城可能就是西安了。而西安的著名的古迹钟鼓楼就是正式这段历史的见证者。接下来小编来给大家讲讲为何西安差点成为明朝古都的事情吧,希望大家喜欢。

钟鼓楼是中国传统建筑之一,属于钟楼和鼓楼的合称,在中国古代主要用于报时的建筑。公元1380年,洪武大帝朱元璋下令在西安盖造钟鼓楼,并采取了极高的规格标准,甚至超过了当时京城南京的钟鼓楼制式。西安的钟楼屋顶是重演攒尖式的木结构建筑,属于古代最高建筑等级。至于鼓楼,高约34米,比天安门城楼还要高出1米。同时,西安钟鼓楼采取了皇家彩绘风格,制式远胜南京钟鼓楼。那么,在等级制度森严的明代,为何会出现外地建筑制式超越京城建筑的情形出现呢?

据《明史》记载,朱元璋晚年有感于都城南京的地理方位太过偏安南方,因此动起了迁都的念头。为此他派出自己精心培养的接班人,时任皇太子朱标前去西安勘察地形条件。之所以选择西安,是因为纵观中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的两个大一统王朝汉唐的都城均坐落于长安,也就是后来的西安。

朱元璋当然也希望自己亲手建立起来的大明王朝,能够重演强汉和盛唐的风气,成为名垂千古的鼎盛天朝。故此在对西安的规划中,按照帝都的标准修建钟鼓楼,便是为迁都做出的铺垫安排。奈何太子朱标在考察西安之时,却因水土不服、旅途劳顿等因素,最终感染风寒,一病不起。最终当朱标返回南京之后不久便病故了,英年早逝。

朱标从小就接触儒家经典,性格仁慈宽厚,并且对弟弟们十分友爱。朱元璋称吴王的时候便将其立为世子,对他寄予厚望、多方培养。洪武元年正月,朱标被立为太子,正式确立为朱元璋的接班人。这样一位在诸王和朝臣中颇具威望和贤名的太子,深得明太祖之心。朱标的意外死亡对朱元璋打击极大,西安也因此成为他心中的不祥之地,从此再未提及迁都之事。

不过自唐朝中期以来,中国的经济重心逐步南移。及至两宋时期,江南和蜀中已经超越关中,成为天下财政的命脉所在。故此,自隋炀帝开始,直至唐亡,帝都皆不定期的从西安前往洛阳,以大运河为枢纽,确保帝都供给的稳定。北宋时期,定都汴京,即开封城,同样是处于中枢供给和财政维系的考量。因而即便朱标顺利登基称帝,并且迁都西安,明朝此后仍然会因种种因素而重新选定都城。

都城在古代是权力的中心,同样是天下的象征,不容有半点差池。明清时期,虽然帝都不再是天下文化、经济的唯一中心,各区域地方文化和城池中心开始兴起,然而京师的选择对天下形势的影响依然不容小觑。朱元璋对西安的青睐或许是看重了它优越的天险和厚重的历史底蕴,然而天下经济命脉的变化才是影响都城选定的关键。

颇为有趣的是,正是这位钟情于长安的明朝皇帝朱元璋,当年在大将徐达常遇春率军西征成功之后,为纪念此战功绩而下诏将奉元路改名为西安府。作为奉元路下辖的一个县,从此长安便被默认成了西安。慈禧西遁之后,正式将长安的名字改成了西安。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北宋仁宗皇后为何被废?这背后有着什么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我们都知道,皇后是皇帝的正妻,在封建社会的皇室宫廷之中,皇后的地位是仅次于皇帝的,一人之天下,万人之上,所以说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非常注重皇后的选立。同样废除皇后也是国家的大事。虽然封建帝王权力至上,可以凭自己的喜好废立皇后,但因为随意废立皇后、引发政局动荡的事例并不鲜见。今天的故事就与废立皇后有关,

  • 玉真公主究竟和李白之间发生过什么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李白作为历史上最为著名的诗人,一提到他,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的诗作,李白的诗的确是独一无二,但其实李白还有一段情感故事鲜有人知,而且这段故事还是和唐玄宗的一个妹妹,玉真公主。玉真公主究竟和李白之间发生过什么故事,而在这段故事当中,还有另外一个主角,同样也是一位大名鼎鼎的诗人,王维。在很多人的印象里

  • 隋炀帝为什么三次下江都?只是为了玩乐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一说起隋炀帝,一定有很多人都对他咬牙切齿,认为他一生荒淫无度,只会贪图享受,开凿大运河也只是为了他自己出游更方便,总之就是历史上又一个暴君。但是,当天下大乱的时候,隋炀帝还要三次下江都,真的只是为了满足自己游玩的目的吗?如果真的了解隋炀帝做事情的目的之后,或许就会改变这种看法了。大业十二年(公元61

  • 刘备自称中山靖王之后,为何没有人怀疑真伪?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东汉末年,天下进入了群雄逐鹿的情况。这时候的诸侯开始纷纷讨伐董卓,不过最终的董卓被吕布杀死了。可是这没有改变东汉的局势。从此之后东汉仍然进入了战乱时期,直到百余年后的晋朝建立,从东汉末年到三国的乱世才结束。魏蜀吴三国争霸的事情是众人皆知的,小说三国演义的描写,让人们对三国有了深刻的了解。在小说中,作

  • 秦始皇立嗣为何不立长子?扶苏为什么不愿自立?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秦始皇生前并没有明确嗣子是谁,只是在临终前发布遗诏,让长子扶苏继位。但秦始皇的遗诏却遭到了赵高还有李斯的篡改,他们拥立胡亥登基,扶苏则是被逼死。可以说这一起事件对于秦朝来说是致命的,也是秦朝早衰的原因之一。为什么秦始皇不早点立扶苏为嗣子呢,这样也就不会出现赵高擅自更改遗嘱的情况。而且扶苏本有机会自立

  • 邓艾是如何实施偷渡阴平的?邓艾入蜀带了多少兵力?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在魏国灭蜀之战中,邓艾率军偷渡阴平是一次极为关键的军事行动。蜀地易守难攻,魏国派出了18万兵力分三路进攻蜀汉,其中钟会率领主力部队10万余人,诸葛绪和邓艾各率领3万多兵马。但钟会因遭遇蜀军阻拦,无法继续前行,此后邓艾提出偷渡阴平的想法,如果能够直穿涪城,蜀军必定回救,这样一来魏军便可继续前进。也正是

  • 唐初名将王君廓有多厉害?王君廓功绩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王君廓是唐朝初年名将,他早年只是一名四处劫掠的强盗,后来投靠瓦岗军,等唐朝建立后又率军投降唐朝。此后王君廓便开启了人生的高光时刻,王君廓跟随李世民平定王世充、刘黑闼等,期间多次立下战功,后被封为拜左领军大将军。《隋唐演义》中的王君可,其历史原型就是王君廓。可能有人会觉得王君廓的形象和关羽比较像,这应

  • 乾隆写了几万首诗,为何只有一首出现在小学课本上?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高产不代表高质量,高质量也未必就一定会高产,这两者并非是有确定的关系的。历史上不乏高产又高质量的诗人,却也有乾隆这样,一生写诗写了四万多首,堪比整个《全唐诗》,但是却只有一首在小学课本里出现,而且其中还有一句是别人续上的,这对于乾隆来说真是有些打脸了。不过术业有专攻,乾隆做好皇帝就可以了,写诗这种事

  • 都说曹操是“赘阉遗丑”,为何还有不少名士吹捧曹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曹操出身宦官之后,他的养祖父曹腾曾是朝中著名宦官。所以曹操早年入仕后还会被经常瞧不起,各路官员也不愿带曹操一起玩。此后等曹操稍微有了起色,依然有人嫌弃他是“赘阉遗丑”,这个人就是司马懿。司马懿宁愿在家装病数年,也不愿为曹操出仕,不过就算如此天下还是有不少名士会吹捧曹操,甚至是

  • 李承乾已被立为太子,为何还要计划谋反?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李承乾是李世民长子,李世民登基称帝没多久,就将李承乾立为太子,可见李世民对李承乾的疼爱。李承乾自幼明聪好学,而且态度谦逊,本该有大好前途。但李承乾长大后却产生了叛逆心理,对李世明阳奉阴违,甚至还派人刺杀自己的老师。此后李承乾和自己的兄弟也逐渐交恶,更是计划暗杀胞弟,还对李世民进行逼宫。事情败露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