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乾隆写了几万首诗,为何只有一首出现在小学课本上?

乾隆写了几万首诗,为何只有一首出现在小学课本上?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656 更新时间:2024/2/5 6:00:55

高产不代表高质量,高质量也未必就一定会高产,这两者并非是有确定的关系的。历史上不乏高产又高质量的诗人,却也有乾隆这样,一生写诗写了四万多首,堪比整个《全唐诗》,但是却只有一首在小学课本里出现,而且其中还有一句是别人续上的,这对于乾隆来说真是有些打脸了。不过术业有专攻,乾隆做好皇帝就可以了,写诗这种事情,他真的不行。

虽然晚清十分腐败衰弱,并且饱受外国所欺凌,但实际上清朝也是有盛世的,那便是康乾盛世,康乾盛世的缔造者一共有三,康熙雍正乾隆,其中康熙跟乾隆算是人们最熟知的两个皇帝,雍正跟他们比知名度还是要稍逊一些。康熙是乾隆的爷爷,这爷两都有一个爱好,那就是写诗。

只不过跟乾隆相比,康熙的诗写的就好多了,乾隆写诗比较随性,经常是看到什么就一时兴起,也不做任斟酌,直接就脱口而出了。由于乾隆是皇帝,所以他写的诗不管是好坏,都会受到身边随从或者大臣的称赞,长久下来,乾隆写诗更加随性了,水平也没什么长进。

康熙写诗就好多了,基本上是在脑海里斟酌半天,才会提笔写下,在对待写诗上,康熙的态度要比乾隆认真多了,这也是为什么乾隆比康熙诗词水平差的主要原因。但客观来讲,乾隆的诗并不算太差,有些诗单独分句来看,还是一句不错的佳作,但要是整体宏观来看,就觉得诗很没头脑,看上去乱七八糟,一些该押韵或者换字转折的地方也不是很完美。

正因此,乾隆一生写了四万多首诗,却只有一首大家比较熟悉点,因为它被选入了小学语课本,这首诗的名字便叫《飞雪》,诗的内容如下:“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飞入芦花都不见。”是不是看完后感觉很无语,除了最后一句以外,别的一点诗意没有,就像是打油诗一样。

实际上,就连最后一句也不是乾隆自己写的,这是当时他跟一干大臣观雪,突然有感而发,就来了前三句话,但最后卡住了,不知道该如何往下写了。此时一位大臣自然不可能看皇帝出丑,就连忙接了一句“飞入芦花都不见”,即讨好了乾隆爷,又进一步使这篇诗的诗意升华,否则单凭这前三句,是无论如何都没法被选入小学语文课本的。

乾隆爷诗虽然写的不咋样,但这份耐力还值得人佩服的,他一生写四万多首诗,这是什么概念,有些人一辈子尚且读不了四万多首诗,不管怎么说,乾隆爷哪怕写的再烂,但他好歹去写了,并且一写就是这么多首。更何况,乾隆的本职工作是个皇帝,这点他无可厚非,做的颇为不错,而写诗只是他的业余爱好,一个业余的如何去跟专业的比,乾隆的诗自然是没法跟杜甫比了。

术业有专攻,在别的方面乾隆不一定比他们差,所以说有时候看一个人在某方面取得的成就,不一定代表了这个人的全部,所以大家也就不要嘲笑乾隆的诗作了,毕竟仔细琢磨,还是有几句好诗的。

清朝乾隆皇帝是所有皇帝中间寿命最长的,享年89岁。当然自己的人生履历也是非常丰富的,这就为他写了那么多诗奠定了基础,据说他共写了41800首诗,如果全是他在位的60年间所写的诗的话,那么一天,平均要写两首。其中他有一个特征,就是“速”,速度的速。也就是说他这个人思维非常敏捷,对写诗有敏锐的思维能力和迅速反应能力。乾隆共写了几万首诗,却只有一首大家熟知,更被收入小学课本

他有的时候一天能写出十几首诗,那次去昆明湖游船很快就写了八首,还有一次去香山,他五天时间内就写了六十七首,真的是非常神速。他一个人写的诗的数量就和以前流传下来的所有的唐诗相对比都不差毫分,可以说非常令人敬佩了。他的诗虽然都写得非常快,但是并不毫无内容,他的诗的内容也是非常丰富多彩的。

其中她自己就非常关心农事,他的很多诗,里面都会描写当地的收成啊,赈灾救荒的情景,所以说在每年申报收成的时候,他都会写诗。而且乾隆自己非常喜欢出去游玩,也会写很多游记诗,其中有些事对于我国的现代建筑艺术的研究,很有参考的价值。在另一方面,乾隆自己也非常喜欢历史,他经常会用诗的形式借用历史对皇子和大臣们进行教育活动。

他曾经花三个月写了一篇以历史为主题的诗集,共计106首,里面的内容大多是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评价,这种诗词里面反映了乾隆对历史的主要观点。回到现在,乾隆的众多诗篇中间只有一篇比较出名,大众化。出现在小学课本中——《飞雪》当时乾隆看到如此雪景,诗兴大发,用个位数加量词形容雪花,结果无法收场。

后来有一位大臣急中生智,献上了一句:“飞入芦花都不见”才得以收场,但是现在那位大臣是谁已经不知道了。乾隆皇帝所写的诗中一般都有很多的生僻字,其中只有这一首诗,朗朗上口的,所以就被录用为小学课本的诗了吧?其实,乾隆皇帝也是一位非常感性的人,富察皇后走了之后,他就给富察皇后写过很多诗,来悼念她,在他的心中是无人可以取代的。以后都不可能有像富察皇后这般了解他的人了,所以他就把对她的思念寄存在了诗中,以诗抒情。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都说曹操是“赘阉遗丑”,为何还有不少名士吹捧曹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曹操出身宦官之后,他的养祖父曹腾曾是朝中著名宦官。所以曹操早年入仕后还会被经常瞧不起,各路官员也不愿带曹操一起玩。此后等曹操稍微有了起色,依然有人嫌弃他是“赘阉遗丑”,这个人就是司马懿。司马懿宁愿在家装病数年,也不愿为曹操出仕,不过就算如此天下还是有不少名士会吹捧曹操,甚至是

  • 李承乾已被立为太子,为何还要计划谋反?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李承乾是李世民长子,李世民登基称帝没多久,就将李承乾立为太子,可见李世民对李承乾的疼爱。李承乾自幼明聪好学,而且态度谦逊,本该有大好前途。但李承乾长大后却产生了叛逆心理,对李世明阳奉阴违,甚至还派人刺杀自己的老师。此后李承乾和自己的兄弟也逐渐交恶,更是计划暗杀胞弟,还对李世民进行逼宫。事情败露以后,

  • 曹雪芹家里做什么的,为什么会被抄家?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曹雪芹这个名字,自然是会和《红楼梦》一起被提起的,曹雪芹写出《红楼梦》流传千古,而故事里面所描绘的世家大族,其实也算是对当时社会的一种反应,也是曹雪芹自己本身的写照。曹雪芹家族曾经也算是名门望族,但是最后却走向了没落,还是被抄家的。抄家可是皇帝抄家,曹家到底是做了什么,为什么会被抄家呢?雍正当上皇帝

  • 赵云为什么三枪都没杀死周仓?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赵云虽说一直没有得到重用,但这与刘备的各种考虑和赵云的为人有关,赵云的实力却是不容置疑的,然而在一次战斗中,赵云竟然对周仓,三枪都没能刺死他,甚至还让周仓负伤逃跑,去找关羽求助,难道说周仓比赵云还要厉害吗?还是说赵云有其他的打算,周仓是个什么样的人,赵云为何要如此呢?依据演义中“一吕二赵

  • 李隆基抢走了杨玉环之后,李瑁下半生是如何度过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如果不是杨玉环,可能李瑁这个名字,一直都只是一个很普通的李隆基的皇子,后人也不会有太多人知道他,因为一旦提起李瑁,那必然就会提起杨玉环。李瑁与杨玉环本是一对夫妻,杨玉环正是寿王李瑁的寿王妃,却被自己的老爹夺走了妻子,李瑁想必心里也是很憋屈吧。那被抢了妻子之后的李瑁,下半辈子是如何度过的?李瑁原名李清

  • 皇帝为什么会把犯人给披甲人做奴隶?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任何时代,犯罪的人都不会有好结果,很多人觉得明朝时期对贪官进行的酷刑实在是令人发指,但是却没能抑制住贪污之风,实则是制度上的问题。清朝时期面对罪犯,不同的罪有不同的处罚方式,其中很多犯人都害怕的,就是给披甲人当奴隶,这还不如让他们直接死掉。披甲人是什么,为什么犯人会如此害怕给他们作奴隶呢?清朝是建州

  • 明朝的分封制度有什么弊端?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古代的分封制度,很多朋友一定不会停止很陌生了。根据《文献通考》的解释就是“列爵分土”,被分封的对象主要是哪些王宫贵族或是皇族。另外还有一部分异姓,这其中包括皇室的亲戚,功臣等等,功臣主要就是那些帮皇帝打天下,立下汗马功劳的一些人。清朝入关后,承袭了中原王朝主要是明朝的制度

  • 袁绍为何无法战胜曹操?这其中有着什么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我国历史上的东汉莫纽铵,汉室已经衰败了,不少的诸侯都割据一方,开始了自己的称霸之路。不过经过长年的战争之后,中原地区就仅剩下了袁绍与曹操两个集团了。这队儿时就已相交的旧友,由于各自利益的需要,终究是兵戎相见了。此时的袁绍,雄踞青、冀、幽、并四州之地,无论是地盘上,还是从实力上,都要远胜于曹操。但令人

  • 赤壁之战后刘备虽占领荆州四郡,但此后却被迫割地求和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赤壁之战吴蜀联军顺利击败曹操,也使得曹操一统天下的计划只能搁浅。刘备虽然出力最少,但却是这场战役的最大赢家,因为刘备占领了荆州南部四郡,曹操占据北方最大的南阳郡和江夏郡,孙权只有部分江夏郡和大部分南郡。不过孙权肯定是对这个结果不满意的,但当时又没办法向刘备直接宣战,所以暂时舍弃了荆州的权益。等刘备入

  • 李世民放400死囚回家探亲约定秋后问斩,第二年为什么没人逃跑?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死囚被无故放出监狱之后,会是什么结果?很多人可能觉得,死囚都是犯下了大罪的人,一旦放出来,肯定会造成无法预料的可怕后果。然而李世民曾经做过一件事,他将四百个死囚放出大牢,允许他们回家探亲,并且告诉他们第二年秋后将会问斩,但结果竟然出乎意料,这些死囚犯竟然一个人都没跑,全都回来了,这是怎么回事?众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