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世民放400死囚回家探亲约定秋后问斩,第二年为什么没人逃跑?

李世民放400死囚回家探亲约定秋后问斩,第二年为什么没人逃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737 更新时间:2024/2/5 6:00:28

死囚被无故放出监狱之后,会是什么结果?很多人可能觉得,死囚都是犯下了大罪的人,一旦放出来,肯定会造成无法预料的可怕后果。然而李世民曾经做过一件事,他将四百个死囚放出大牢,允许他们回家探亲,并且告诉他们第二年秋后将会问斩,但结果竟然出乎意料,这些死囚犯竟然一个人都没跑,全都回来了,这是怎么回事?

众所周知,我国古代史上因为都是实行的君主制度,皇权是人人趋之若鹜的存在,当然也是人人害怕,忌惮的存在。毕竟,所有人的命运都掌握在皇帝手中。无意中激怒了皇帝,不仅自己的生命得不到保障,也可能牵连到自己的家族。正因为如此,皇权在人们的心中极具威慑力。每个人都必须屈从于他。封建王朝有几千年的历史,皇帝也有很多。不同的朝代,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生活环境使每个皇帝的个性完全不同。纵观的历史长河,唐代的景象总能让我们无限缅怀。谈到唐朝,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会想到唐王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可以说是我们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明君,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明君,不仅知人善用,开创了贞观之治。在位期间,善待百姓,令四海臣服。据记载,李世民在教导太子时曾说:“君主如舟,百姓如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所以为了巩固自己的江山,他常常到基层去体察民情。而且他对发展经济也有着独特的手段,唐朝在他的带领下,发展的越来越好,所以后世就称他在位这段时期为“贞观之治”,可以说是高度赞扬了李世民的功绩。

还有就李世民非常注重国家的安危,在对待外敌侵略方面,他也是非常有魄力,使得唐朝边境的薛延陀和东突厥都对唐朝佩服不已,他们甚至称李世民为“天可汗”,这可是少数民族最尊贵的称号。李世民虽然政绩卓越,功大于过,但是还是回想起他的一个让人议论的做法。大家都是知道的,李渊在隋末时期,一鼓作气,再加上有李世民这个帮手,所以几乎没有肥大的力气就登上了皇位。但是在登上皇位之后,李渊却是册封了自己的长子李建成,为太子,李世民为秦王。

李渊的做法,这让李世民的内心非常的不平衡,而李建成同样的在心里忌惮着,这位功绩卓越的弟弟。多次都想处之而后快。李世民知道太子的想法之后,努力的吸收知识,在大家的面前制造好的形象,然后再暗地里他设计了自己的兄弟李建成,一手策划了“玄武门事变”并从父亲手中夺取权力。在他早期登上宝座时,人们因为他的行为而非常害怕他。但是人人怕他并不是李世民登基的初衷。所以想努力的为自己挽回颜面,让人心甘情愿的臣服与他。

登上皇位没有多久,李世民与长孙皇后在后宫闲逛。看着皇后身边侍奉的大小不一的宫女,李世民问:“你们都进宫多久了?”宫女中管事的回答:“有的是宫里的老人,在隋朝时已进宫,如今已年过三十。有的是刚刚进宫的新人,还没几个年头。”长孙皇后看着身边的大龄宫女,也不禁为她们感到神伤。于是长孙皇后便请求李世民将那些年龄稍大、且愿意出宫的宫女,放出宫去。李世民心里也是动了恻隐之心,不想这些宫女老死宫中,于是便人安排准备银子,打发他们出宫了。而出宫了的,那些宫女也感念唐太宗夫妇的好,四处传播他们两口子的美名。

今天小编则是要讲述的是李世民下令放400死囚回家探亲,秋后来问斩,第二年结果令人意外。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要知道,放宫女出宫和发囚犯是天差地别。唐太宗李世民登基之初,为也体察民情,更好的制定出符合百姓实际情况,又对国家有益的大政方针,他经常会到民间各处进行实际的微服私访,以确保真真切切的做到深入调查,了解人民生活的疾苦。

在太宗基后的第六年,一次闲来无事,唐太宗去了监狱视察狱中的犯人,当时看着简陋的狱中死囚犯们衣衫破破烂烂,目中无神,一副对生活无希望的样子,甚是可怜。尽管他们都犯下了杀头的罪,但毕竟也是自己的子民,这唐太宗非常的难过,便在此时牵动了他的仁慈之心,想要把他们放回去探探亲,1年后再回来执行死刑。监狱长官一听唐太宗的想法,非常的不赞同。

他说:“这些囚犯都是好勇斗狠之人,一旦释放回家,就有可能给当地相邻带来危害。而且把他们放了,他们多半是不愿意再回来的。到时候抓捕起来,也是个麻烦。”唐太宗听完之后,仔细琢磨了一下,也是这个道理,于是就和囚犯约法三章,他可以放他们回家探亲,但是必须在次年的秋季回来接受刑罚,唐太宗知道他们归心似箭,也就没有附加其他的条件。那些囚犯一听可以回家见亲人了,都十分的激动,同时也口头答应了唐太宗的要求。

那么唐太宗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古语云,得民心者得天下。我们都知道李世民得到皇位的过程不大光彩,天下君王想要得到百姓的拥戴,必须要行得正坐得端,但他显然是没办法抹去这个污点的。所以李世民从登基后便开始重新塑造自己的形象,想要让子民们知道自己是一个仁慈爱民、广听民意的好皇帝。

当时,唐太宗放这一群人回家的时候,其中若是有人逃跑,早已经是意料之内的事情了。毕竟好不容易出去了,在进来送死,这事看起来似乎很不划算。可是,令唐太宗想不到的是,到了约定的日期。所有的当初放走的人,全部返回来了。竟然是一个都没有少,回来后他们的脸上多了几分淡然,少了一些畏惧,因为此时的他们已然报定了受刑的决心,内心深处已经认识到了自己所犯的罪。

这件事情不但感动了皇帝也感动了天下的臣民,于是皇帝特地下了一道赦免的诏令,免去了这四百人的死罪,以此来昭告天下皇恩浩荡,只要肯悔过自新一切都为时不晚。这件事在我们今天看来绝对是不可思议的。要知道哪些人可都是死囚呀,是十恶不赦的大坏人。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会讲信用呢,他们又不是饱读诗书之士。但是,司马光把他给记录了下来,又由不得你不信,毕竟司马光这个人,才有史料的时候,还是很严谨的。对于此事,大家有什么样的看法呢?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汉武帝即位初期并无实权,此后通过一封诏书改变格局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汉武帝刘彻被很多人认为是汉朝最伟大的皇帝,不过汉武帝即位时只有15岁,还要靠窦太后垂帘听政,掌管大权,汉武帝并没有实际权利。而且当时朝中更是有三方势力相互比拼,但没有一方是站在刘彻这边的,此后刘彻却通过一封诏书成功改变格局,从而拿回大权,那他究竟是做了一件什么事呢?下面就为大家分析下当时汉朝朝内的格

  • 司马懿诛灭桓范三族,却漏掉一人导致晋朝覆灭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桓范是三国时期曹魏大臣,也是一位著名画家。曹睿死后,桓范充当曹爽军师,帮他出谋划策限制司马懿。结果司马懿却利用装病躲过怀疑,此后又发动了高平陵之变夺取朝政大权。桓范因为是曹爽的人,最后被司马懿诛灭三族,不过司马懿漏掉了一位桓范后人,导致桓氏通过几代的努力最后灭晋建楚。下面就为大家简单讲讲这个历史背景

  • 揭秘康熙晚年废太子的前因后果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康熙其实很多人应该知道这个人的,话说他还是非常的给力的一位皇帝了,在历史上也是非常的著名的,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话说就算是这么厉害的人其实晚年一样是有一些步为人理解的事情,这其中就有一件事情是话说这个康熙晚年把太子给废了,那么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下面就着这些问题我们继续分

  • 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为何能兵不血刃成为开国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赵匡胤作为宋朝开国皇帝,他的登基方式却和其他朝代的开国皇帝有着很大的不同。赵匡胤在乱世中,还能兵不血刃成为一国之君,他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周世宗驾崩后,年仅七岁的周恭帝继位,此后赵匡胤和石守信等人掌控了兵权。赵匡胤看准时机密谋发动兵变,逼迫周恭帝禅位,就这样赵匡胤和他的同谋里应外合,兵不血刃控制了开

  • 唐玄宗李隆基进行了哪些兵制改革?对唐朝军事有哪些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唐玄宗李隆基是唐朝在位时间最久的皇帝,而且他在位期间,唐朝一直属于极盛时期。这次重点为大家讲讲,李隆基对大唐做出的一些兵制改革。其实唐朝的军事力量已经十分强大,不过当时由于均田制的破坏,导致逃兵一下子增加了很多,所以军队战力降到了低点。李隆基此后将府兵制改为雇佣兵制,经过十多年的运营,终于是改变了军

  • 万历皇帝为什么要对张居正清算?万历皇帝和张居正恩怨揭秘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拜某些热播影视剧所赐,好些剧中“放飞自我”的“作精”形象,也是迅速深入人心。连带着“放飞自我”这词,也有了全新意义:专用形容“作精”。而放在明朝历史上,如果问哪个皇帝最符合这“放飞自我&rdq

  • 乾隆的棺材金丝楠木,真的是从朱棣陵墓偷来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盗墓这种事情,一直以来都是上不得台面的,自古以来盗墓贼的身份虽然不明确,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一般都是一些地位比较低的人,一来是偷盗行为,而来这种事情在古人眼中很损阴德,有身份的人自然不会去做,更不要说皇帝了,虽然也有,但是极少,而乾隆却是这极少当中的一个。相传他棺材的金丝楠木,就是从朱棣陵墓里面偷过来

  • 秦国为什么被称之为“虎狼之师”?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我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我们首先会想到的就是战国七雄了。这七个国家是当时历史上最强大的国家,一直在对位进行着兼并战争,同时这七个国家之间也拥有着战争。可以说是这七个国家争的是你死我活。不过在战国几百年的时间里,只有秦国被称之为虎狼之师,为什么其他国家没有被称为虎狼之师呢?其实战国时期的并不是只有秦

  • 钩戈夫人的手没人能打开,为什么汉武帝一碰就开了?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钩弋夫人的传说,最出名的就是她的来历了,相传她自从出生开始,手就是握着的没有打开,但是当汉武帝经过此地,听说了这个传闻,去见了这位奇女子之后,只是一碰,她的手就自己打开了,而且手中还握有一个玉钩。因此,她被汉武帝带回宫中,封为钩弋夫人。这到底是真是假,为什么只有汉武帝一碰才会打开呢?钩弋夫人的一生都

  • 文成公主和尺尊公主,谁在吐蕃的地位更高?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的和亲故事,想必很多人都知道,虽然说和亲公主大部分结局都不怎么样,但是人们也一定还是期待一个,虽然是政治联姻,但是却能够有真情实感的爱情故事吧。不过,松赞干布当时并非只娶了文成公主一个人,或者说这一个和亲公主,另外还有一位尼泊尔的尺尊公主,这两位公主当时究竟谁的地位要更高一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