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万历皇帝为什么要对张居正清算?万历皇帝和张居正恩怨揭秘

万历皇帝为什么要对张居正清算?万历皇帝和张居正恩怨揭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22 更新时间:2024/2/5 6:00:19

拜某些热播影视剧所赐,好些剧中“放飞自我”的“作精”形象,也是迅速深入人心。连带着“放飞自我”这词,也有了全新意义:专用形容“作精”。

而放在明朝历史上,如果问哪个皇帝最符合这“放飞自我”的“作精”形象,毫无违和的一位,应该就是万历皇帝朱翊钧

身为明代在位时间最久的帝王,又从改革家张居正手里接过了盛世江山,运气颇好的万历皇帝,却是从亲政起,就动了“胡作”历程。待到他撒手人寰时,曾经那个国富民强的大明朝,竟已是千疮百孔的崩溃边缘,更成了明末君臣们扛不动的大锅。明朝灭亡的原因有好些条,没争议的却是这条:明亡于万历。

那么,万历究竟是怎么把明朝折腾到这一步的?不妨瞧瞧,在他执掌大明江山后,下面这几样“放飞自我”的表现。

“放飞自我”1:秋后算帐

万历亲政后的第一桩震撼大事,就是清算改革家张居正,把已故的张居正论罪搞臭还不算。竟还大张旗鼓的抄家:可怜张居正全家老小被围在宅院里拷打,十多人在断水断粮里饿死。刑部尚书潘季驯等人愤然上书抨击,揭开张居正家“饥死数十人”的惨状,满朝文武顿时哗然,万历皇帝也灰头土脸,只能下令停止“追赃”,划出水田供养张居正家老人,算是了结了这桩恩怨。

但对潘季驯的“打脸”,万历却耿耿于怀。了结了张居正案后,万历又假模假样下令,说查查张居正家“饥死数十人”是怎么回事,心领神会的太监张诚草草查了一番,就上奏说张家只是有两人上吊。这下万历就逮住由头了,一本正经质问潘季驯:你不是说张居正家死了几十人吗?这不才死了两个嘛,你几个意思?

这下潘季驯惨了,先被万历痛骂,然后又被万历授意言官弹劾,天天闹的不消停。这位明代最杰出水利学家,亲手以黄河治理工程撑起中兴大业的功臣,先受尽了痛骂,然后扛着“怀无君之心”的罪名,黯然罢官回家。

如此操作秋后算帐,也常被看做万历的“帝王心术”。可问题是,身为帝王,聪明劲都用在这方面,换来的,必将是能臣的黯然离去,加剧的逆淘汰。

“放飞自我”2:魏征是忠臣还是奸臣?

虽说万历在位,常被吐槽懒,但有个优点也无人否认:聪明。特别是早年在老师张居正的严格督促下,万历读书很多,虽谈不上博古通今,学问也算不错。有时候心血来潮,还喜欢和亲近大臣们探讨探讨,然后,就把大臣“探讨”得受不了。

比如万历十六年(1588)二月一天,首辅申时行刚下班,司礼监太监张诚就追出来大呼:申大人别走,皇上让我问问您,唐朝的魏征是个什么样的人?满头雾水的申时行老实回答说:魏征直言进谏,当然是贤臣了。张诚太监立刻打断说:皇上让我告诉您,这魏征换了好几个主人,就是个不忠不孝的玩意,不许再说他是贤臣!

这哪跟哪啊?被雷的不轻的申时行,只能耐着性子解释说:魏征虽然有这些毛病,但他毕竟辅佐唐太宗开创盛世啊。没想到万历一听这话,更是杠上了:唐太宗是什么好东西?杀了他哥哥欺负他爹,简直“岂为令主”?饶是申时行一顿争论,万历还是简单粗暴下令:唐太宗不是好东西,以后经筵,别给朕讲《贞观政要》。

其实,万历哪里是讨厌唐太宗?无非是含沙射影,不许大臣们学魏征进谏。为什么万历时代,朝堂上会有这么多雷事?根子上说,就是万历这刚愎自用的毛病。

“放飞自我”3:花钱太任

万历亲政后,一个常年困扰的难题,就是缺钱。为什么会缺钱?一大原因,就是万历太放飞。

比如刚清算完张居正后,万历就“放飞”了一把:当年张居正改革时裁撤掉的大批冗官冗职,万历大手一挥全数恢复,从中央到各省,一口气塞进了大批“白吃饭”岗位。隆庆至万历早期十六年“机构精简”成果付之东流。接着又再接再厉,到万历二十年时,硬是又多塞了一百九十二个新官职。曾经高效的大明官僚体制,从此臃肿不堪。

如果说这还是“慷国家之慨”,那对自己,万历是更慷慨。比如修皇陵,这大工程从万历十三年开工,从此就是花钱如流水。每天现场的工匠役夫就有三万人,修陵需要的辅地方砖,每一块都是从苏州烧好后运过来。木材全用的湖广楠木和万两一株的海木,也全要从南方千里迢迢转运。五年的浩大工程,花费白银八百万两白银以上。另外重修三大殿,仅木料费用一项,花费又是九百万两白银……

说起万历年间“没钱”,后人常归结于“万历朝鲜战争”等大事。但仅是万历“修坟”这一项的花费,就是万历朝鲜战争军费的总和。

除了自己“放飞”,养儿子方面,万历更“放飞”,明朝的宗室藩王开支,到万历年间本就沉重,但万历的宝贝儿子福王朱常洵,却是创了新纪录:婚礼花了四十万两白银,修福王府花了五十万两银子。然后又狮子大开口,向万历讨要四万顷良田的封地,经过大臣们的艰难讨价还价,总算减到了两万顷。但地减了,收益却不能减,“欠”的土地,长江沿岸的杂税和两淮的盐业收益,全拿来“补偿”福王。

而福王朱常洵离开京城,前往封地的这一路,更是惊呆了多少人的眼睛:单是准备给他运送财产的车辆,就花了三万多两白银。外加动用了一千一百艘大船和数千护卫,一路浩浩荡荡“炫富”而来,简直是跟皇帝老爹比“放飞”。

看过这“放飞”情景,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万历晚期时,如狼似虎的矿监税监遍布天下,疯了似的搂钱,因为万历“太放飞”,要钱花。

更不难理解,为什么曾经装备精良的明军,到时万历晚期却连火器都无钱维护操练,许多装备年久失修,白白烂在仓库里。待到萨尔浒战役打响前,好些所谓的“精锐”,连训练都没几次,好些人上战场前才摸到刀枪……

大明的衰亡,原因很多,绕不开的一条,就是“放飞”外表下,万历皇帝的有权任性!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乾隆的棺材金丝楠木,真的是从朱棣陵墓偷来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盗墓这种事情,一直以来都是上不得台面的,自古以来盗墓贼的身份虽然不明确,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一般都是一些地位比较低的人,一来是偷盗行为,而来这种事情在古人眼中很损阴德,有身份的人自然不会去做,更不要说皇帝了,虽然也有,但是极少,而乾隆却是这极少当中的一个。相传他棺材的金丝楠木,就是从朱棣陵墓里面偷过来

  • 秦国为什么被称之为“虎狼之师”?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我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我们首先会想到的就是战国七雄了。这七个国家是当时历史上最强大的国家,一直在对位进行着兼并战争,同时这七个国家之间也拥有着战争。可以说是这七个国家争的是你死我活。不过在战国几百年的时间里,只有秦国被称之为虎狼之师,为什么其他国家没有被称为虎狼之师呢?其实战国时期的并不是只有秦

  • 钩戈夫人的手没人能打开,为什么汉武帝一碰就开了?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钩弋夫人的传说,最出名的就是她的来历了,相传她自从出生开始,手就是握着的没有打开,但是当汉武帝经过此地,听说了这个传闻,去见了这位奇女子之后,只是一碰,她的手就自己打开了,而且手中还握有一个玉钩。因此,她被汉武帝带回宫中,封为钩弋夫人。这到底是真是假,为什么只有汉武帝一碰才会打开呢?钩弋夫人的一生都

  • 文成公主和尺尊公主,谁在吐蕃的地位更高?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的和亲故事,想必很多人都知道,虽然说和亲公主大部分结局都不怎么样,但是人们也一定还是期待一个,虽然是政治联姻,但是却能够有真情实感的爱情故事吧。不过,松赞干布当时并非只娶了文成公主一个人,或者说这一个和亲公主,另外还有一位尼泊尔的尺尊公主,这两位公主当时究竟谁的地位要更高一些呢?

  • 五胡十六国中的十六国是指哪十六国?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五胡十六国时期是咱们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大分裂时期,正式西晋之后,中国北方出现了许多政权,之间相互混战,这些政权大多数都是由匈奴、鲜卑、羌、汉、巴氐族和氐族建立的。自东汉之后,中国北方地区很多少数民族都开始迁入内地开始生活。在西晋八王之乱之后,国力迅速衰退,对地方的控制力度也开始松懈,后来撤值南方改成为

  • 关羽如果投奔曹操,能否成为五子良将之首?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关羽虽然不是三国最厉害的武将,但他对后世的影响力可能要比其他的武将加起来还要大。关羽在蜀国的地位仅次于刘备,五虎将中也是排名首位,如果关羽投靠曹操,他能否成为五子良将之首呢?曹操身边最不缺的就是人才,关羽如果在魏国其竞争性肯定要比在蜀国激烈很多。虽然曹操本来就很欣赏关羽,但他在魏国的日子可能会更加凶

  • 朱元璋两个发小来求官,为什么关系好的被杀关系差的当官?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很多人在飞黄腾达之后,总是会出现各种亲戚朋友,这些人以前可能是八竿子打不着甚至从来没见过的。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也有一些曾经的发小来求他做官,一个是关系很好的,一个是关系不好的,但是为什么最后反而是关系不好的当了官,那个关系好的却被杀了呢?中国有句古话叫:“穷在闹

  • 历史上晋文公怎么死的?晋文公的死因揭秘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晋文公是春秋五霸之一,相信大家都有听说过有关晋文公的故事。晋文公为人谦虚好学,而且十分善于社交,虽然被迫在外流亡19年时间,但依然成为了一代霸主。晋国能在此后的百年间称霸中原,晋文公可以说是功不可没。不过历史上对于晋文公的死因却没有明确的记载,如此重要的一位人物,竟然缺失晚年的记录实在有些蹊跷。那历

  • 尹嘉铨为什么会被乾隆皇帝处以绞刑?尹嘉铨死的冤么?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尹嘉铨是清朝乾隆时期大臣,他曾向乾隆请奏让旗籍子弟读朱熹《小学》,获得了乾隆的赞同。此后他还重新编写出《小学大全》,因此得到乾隆嘉奖。尹嘉铨70岁时已致仕回家,他让自己的儿子给乾隆送了一个奏章,但乾隆看后大为生气,本想治他的罪,但看在父子私情这次就算了,如果再犯必定严惩。但尹嘉铨还是上奏了第二本,结

  • 关羽大意失荆州,换了赵云还会丢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关羽大意失荆州,不仅是给蜀汉带来了很大的损失,自己也命丧孙权之手。虽然说这次荆州三郡的丢失,关羽是逃不开责任的,毕竟如果不是他要去攻打襄樊,三郡空虚,孙权也没有机会乘虚而入。但是,如果将关羽换成谨慎小心的赵云,荆州还会丢吗?事实可能让很多人感到失望,其实不管换了是谁,荆州都是不可能保住的。三国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