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如果曹操接受吕布,吕布还会不会背叛曹操?

如果曹操接受吕布,吕布还会不会背叛曹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2549 更新时间:2024/2/3 4:41:35

吕布背叛了所有曾经帮助过他的人,《三国演义》当中称其为三姓家奴,为三个人做事,但是最终都杀掉了他们,等到最后落入曹操手中的时候,曹操选择了杀掉吕布,其实曹操本来还是想留下吕布的,但是毕竟前车之鉴还在那里,吕布就算是再厉害也难保不会背叛自己。那么,如果曹操真的留下了吕布,吕布还会不会再一次背叛他呢?

要分析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楚的就是吕布对曹操的投降是否是真心诚意的。曹操自然不是丁原董卓那一类人可以比拟的,但是就算有再大的能力,吕布是否会再次背叛弑主也是一个未知数。

况且曹操生性多疑好猜忌,吕布这样的两度弑主之人就算能被其所容,也必然不会得到重用,自然也不会存在早已一统天下的情况。而我个人认为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有以下三点。

第一,分析曹操的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

众所周知,曹操这个人多疑自负,又喜好猜忌。被称为"一代奸雄",而他的为人处世的态度也叫人难以苟同。在《三国演义》中,曹操为躲避追杀而投奔吕伯奢,却反杀其一家的例子将曹操的多疑狠辣的性格暴露无遗。

这也是著名的"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的由来。而从曹操杀吕伯奢一家中就可以看出曹操绝对不会留下吕布这个两度背叛原主之人的。也正因如此,无论吕布是否是真心投降于曹操,最终都难免被杀的下场。

再者说就算曹操真的能容吕布,也必然不会将吕布放置于过于重要的亲信地位。因为曹操并不像丁原董卓那样目光短浅,对周边人物不加思索。更何况曹操身边的大将,无一例外都对其忠心耿耿且武力值都较高。

以曹操的性格必然会在招降吕布后,在自己身边多多放置可信任之人,并一步步架空吕布的势力。最终吕布为曹操所用的,结果也不过是一个武力值较高的孤身将军。因此就算曹操能容吕布,也自然不会对曹操一统天下有何重要的作用。

第二,分析吕布的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

据《三国志.吕布传》记载:

卓以布见信于原,诱布令杀原。布斩原首诣卓,卓以布为骑都尉,甚爱信之,誓为父子。

但不久之后吕布却听从了王允的引诱,"布遂许之,手刃刺卓。"为人自傲,两度弑主,手刃义父,可见吕布并不是一个值得信赖之人。这也与三国时期所倡导的忠义之观背道而驰,二曹操虽为奸雄,但喜爱的却也是忠义之士。因此当吕布想要投降曹操时也就自然而然的不会被曹操所接受。

虽然在《三国志》中吕布曾两次想要投降于曹操,但是这也不能证明吕布之后不会背叛曹操令择高明之主或者自立为王。更何况曹操虽然爱才,但是对于吕布这样的弑主之臣内心却也还是有些忌惮的。而吕布投降时所带来的一众将士比起吕布改,更加是曹操所想要招拢为其所用的对象。

就比如说日后成为"五子良将"之一的张辽,如果曹操容下吕布,任凭吕布在魏营中带领自己原本的部下,恐怕吕布所带的部下还是忠心于吕布,并不会为曹操所用。而考虑到这一点的曹操也是因此必杀吕布不可。因此也就不存在曹操容下吕布会促使曹操早已一统天下一说。

第三,分析刘备的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

在《三国志》中,吕布在第二次投降于曹操时,此时曹操的内心已经有所动摇,但之后刘备劝说道:"明公不见布之事丁建阳及董太师乎!"让曹操想起了吕布两度弑主的恶行,而曹操也因此坚定了诛杀吕布的决心。

难道说刘备对曹操劝说杀死吕布的建议是在为曹操考虑吗?事实并非如此。他考虑的既有对吕布这样弑主不忠之人的唾弃又包含了实现匡扶汉室大业目标的愿望。吕布的所作所为为早已为刘备所不齿,劝说曹操杀死吕布也是理所当然。

而从匡扶汉室的角度分析,吕布如果投降曹操,凭着曹操"一代奸雄"的手段,或许吕布真的会为曹操所折服,为其所用也未可知。而这恰恰是刘备最不愿意看到的一幕。一旦如此,曹魏的实力会再度上涨,刘备一生匡扶汉室的几率就会更加渺茫。

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受到最大影响的必然会是刘备。而最有利的就莫过于劝说曹操诛杀吕布了。诛杀吕布之后虽然跟随吕布归降的部下也会有部分忠心曹操,但比起吕布这样的大祸患也是不足为虑的。

曹操不是丁原与董卓,因此也不会不顾吕布的狂妄乖张的性格而将其收入麾下。且以吕布的性格,谁也不能保证吕布不会做出第三次弑主背德之事。就算曹操能容得下吕布,就如同上文所提到的那些一样,曹操也不会有一统天下的太大可能。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明朝灭亡的时候,锦衣卫都在干嘛?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明朝是历史上一个比较特殊的朝代,明朝一朝诞生了很多的特务机构,这些特务机构也给后世的武侠小说带来了非常多的素材,比如锦衣卫,东西厂,都是非常有特点的机构。不过,锦衣卫虽然在历史上很有名,而且一直到明朝灭亡一直都存在,但是为什么在明朝即将灭亡的时候,并没有看到锦衣卫出来保家卫国?那个时候锦衣卫都在干嘛

  • 赵匡胤一生当中最遗憾的2件事是什么事情?若完成一个便可改写宋朝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乱世出英雄,在五代十国这个混乱的局面中,各路诸侯国各自为政,朝代更迭频繁,百姓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而结束这一混乱局面的就是宋太祖赵匡胤。赵匡胤先是通过黄袍加身篡夺柴氏皇位,建立了北宋之后又杯酒释兵权遣散了部将,最终在皇宫暴毙而亡。突然横死的赵匡胤是否了留有御寒呢?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赵匡胤一生

  • 秦二世为何要将李斯下诏入狱?李斯临死前经历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秦朝李斯被称为千古一相,虽然他曾和赵高同流合污,但李斯的所为的确给后世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甚至奠定了此后两千多年封制的基本格局。李斯选择和赵高拥立秦二世继位,但李斯最后却是死在了秦二世和赵高之手。当时李斯想要上书秦二世停止对阿房宫的建造,以此减少徭役,但秦二世一怒之下将李斯下诏入狱,还严刑拷打。赵高则

  • 诸葛亮和刘备真实关系如何?君臣之道恩义为报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刘备白帝城托孤,将诸葛亮还有李严立为托孤大臣,但主掌大权的主要还是诸葛亮。很多朋友也比较好奇,诸葛亮和刘备两人之间的关系究竟如何。实际上诸葛亮基本是做到了一名臣子该做的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用行动证明了他没有辜负刘备的期望。孟子曾说“君臣之道,恩义为报”,意思是哪怕君臣

  • 赵匡胤真的是被赵光义杀害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烛影斧声”,相信很多小伙伴们的第一反应就是赵光义把赵匡胤给杀了,然后篡位称帝。这个故事最早是见于背宋仁宗年间和尚文莹所编著的《续湘山野录》,在原著中是这么写道的:“宦官、宫妾悉屏之,但遥见烛影下,太宗时或避席,有不可胜之状。饮讫,禁漏三鼓,殿雪已数寸,帝引柱

  • 我国历史最强功夫皇帝赵匡胤的功夫有多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众所周知,赵匡胤是宋朝的开国皇帝,他期初作为五代时期的名将统帅,后周最精锐的禁军,在陈桥兵变中夺取权力。对于赵匡胤的历史与记载也是数不胜数的。赵匡胤号称我国历史上武功最强的功夫皇帝,号称是当年的天下第一猛将,那么赵匡胤到底有多厉害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赵匡胤出身军旅世家,他的父亲赵弘殷就是一代

  • 宋太祖赵匡胤为何突然死亡?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宋太祖赵匡胤是怎么死的?这个死亡之谜已经困惑无数人1000多年了。很多人都说是被弟弟赵光义所杀害,这会是真的吗?这一判断似乎是毋庸置疑的,赵匡胤的非正常死亡在史学界已经成为了定论。《宋史·太祖本纪》中只有寥寥数字的记载:“癸丑夕,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殡于殿西阶。”正史中仅仅

  • 赵匡胤有多爱武将?看看他是如何纵容王继勋就知道了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王继勋,可能很多朋友们对这个人并不是很熟悉,他是我国宋朝时期开国皇帝赵匡胤的小舅子,王继勋的的姐姐王氏就是赵匡胤的第二位妻子。后周显德五年,当时的赵匡胤还是垫钱督点检,赢取这位名门之后为妻。后来赵匡胤登基为王后,在建隆元年册封王氏为皇后。王继勋在出生时就充满传奇色彩。据说其母生他时,&ldquo

  • 朱元璋请徐达喝酒,为什么杀了他的妻子?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徐达是朱元璋一位重要的开国功臣,堪称明朝的第一开国功臣。民间流传着很多朱元璋将功臣们请到一座高楼上吃饭,结果一把火把他们都烧死的事情,但其实可信度并不高,不过朱元璋杀了很多功臣倒是真实的。不过对于徐达,朱元璋并没有杀他,不过却也请了他喝酒,然而喝酒的中途却下令杀了他的妻子,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明太祖朱

  • 秦灭六国哪一场战役最简单?最难打的反而轻松战胜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秦灭六国一共花了10年时间,其顺序是韩,赵,魏,楚,燕,齐。可能多数人会觉得秦国灭韩国、燕国这样的小国比较容易,还有后期逐渐走衰的赵国和楚国。实际上结果和预想还不太一样,长平之战后秦国认为等他们休养生息后,再次攻赵便能轻易拿下,但最后却是一场艰难的战役。而原本难攻的齐国却没有花费多少精力便拿下,这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