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国曾三次经历灭国危机,多次化险为夷终成霸业

秦国曾三次经历灭国危机,多次化险为夷终成霸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639 更新时间:2024/4/6 6:25:15

秦国能完成一统天下的霸业,也并非一帆风顺。奋六世之余烈是秦国能够保持强盛,并且不断进步的原因。但秦国也曾遭遇亡国危机,一旦处理不好可能秦国早就被灭国了。这次就为大家介绍三场对于秦国来说十分危急的战役,看看秦人当时是如何化险为夷的。其实秦国能创造这样一个奇迹,除了自身实力以外还需要一定的运气,当然运气也被认为是实力的一部分,在古代赢家才有资格书写未来。

战国之时,七个强大的国家之间相互争斗,最后嬴政经过祖先几人的经济累积下,秦国最终一扫天下,建立大一统国家秦。虽然秦仅仅十五年亡国,但他对后世的作用却是无可厚非的。

在嬴政扫灭六国之前,曾经有过三次亡国之战,这三次秦国都是危在旦夕,第一次便是河西一战,当时秦国趁着魏国在和齐国对战之时,想要东出函谷争夺河西,当时魏国驻扎在河西的仅仅只有五万人,而秦国则是举兵四十万,从人数上完全可以压制魏国。但结果却没有这样。

秦国岁举兵四十万但面对的对手却是名将吴起,吴起在魏文侯的帮助下组建名满天下的重步兵魏武卒,成军之后的魏武卒仅仅有五万人,驻扎在河西的正是这五万人,因为长期的训练,这五万人在对战秦军时,势如破竹一战便把秦军击溃,原本这个时候吴起应该带着大军,乘胜追击,但魏武侯鼠目寸光竟然为了蝇头小利放弃这个机会。之后魏武卒在桂林一战中被孙膑歼灭。而秦商鞅变法变得强大。

第二次:这个时候秦国国力已经得到增强,和齐、楚并称三大强国,秦惠文王在位时他重用张仪,采用合纵连横之策,表面上和他们建立关系,暗地里却背信弃义挑拨离间,当巴蜀两国发生内战之时,秦将司马错带大军趁机为秦国占领巴蜀之地。

因为张仪挑拨齐、楚离间之时,曾用六百里地和楚王约定,但之后秦国失言,楚王命令大将曲丐、景翠带领六十万大军进攻秦国,秦国在巴蜀和齐国投入大量部队,因此面对楚国丝毫没有一战之力,很快楚国进攻蓝田大营,距离秦都咸阳仅差一道破,眼看就要攻克蓝田,秦国联合魏韩两国,在蓝天给楚国布下口袋阵,楚国经此一战国力大损,而秦国也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第三次:这一次就更惊险,不过也是秦国最后一次灭国之战,那就是魏韩齐三国兵陈函谷关。起因是因为嬴稷和齐相田文之间的恩怨,田文原本是齐国的大臣,嬴稷听闻他素有贤明,极力邀请他来到秦国做丞相,但之后嬴稷又担心田文身为齐国人,不肯真心归降,因此又把田文搁浅,就这样可惹怒田文。

田文回到齐国后,上书齐闵王联合魏、韩两国,陈兵三十万在秦国门户函谷关,三国以嬴稷囚禁楚国大王为借口,打着为楚王报仇的旗号进攻秦国,一时间镇守函谷的芈戎竟然被三国大军击败,眼看着三国大军就要攻进咸阳,幸亏魏冉临危受命,以割地为本,让三国退兵,之后嬴稷命令白起代大军于依阙斩杀魏韩二十六万,其后鄢郢一战白起水淹楚国数十万人,长平坑杀四十五万赵军,这才奠定秦独一无二的霸主地位。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清朝官帽上的顶珠有什么含义?不同顶珠代表不同官位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清朝官员的官帽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礼帽、一种是便帽。礼帽需要在正式场合佩戴,例如上朝或者出席一些重要场合,而官帽上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饰品叫顶珠,这个顶珠到底是有什么用呢?我们都知道清朝官员是根据官服上不同的禽兽图案来区别等级,而顶珠除了装饰也是区别官职的重要标志。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下清朝官帽上的顶珠

  • 董卓迁都长安谁赞成谁反对?迁都长安有什么好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引起天下诸侯共怒,此后袁绍率领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但这些诸侯也都心怀鬼胎,不想展露真正的实力,只有孙坚一人将董卓击退。此后董卓提出迁都长安的计划,但杨彪和黄琬反对因此被免职。实际上董卓这样做也是无奈之举,迁都毕竟不是一件小事,董卓还想把持朝政就必须将汉献帝控制起来。只是董卓没想到

  • 赵高上位有哪些手段?重臣和宗亲全不放过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赵高是秦朝权臣,其野心已经大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赵高在职期间,擅自伪造秦始皇诏书,逼死扶苏立秦二世为帝。此后赵高便开始独揽大权,结党私营,根本不把秦二世放在眼里。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无论是朝廷重臣还是皇室宗亲一律不放过,哪怕是秦二世都不是赵高的对手。为什么赵高一人能做到如此为所欲为的地步呢?这其中也

  • 李斯和韩非是什么关系?李斯为什么要陷害韩非?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韩非是战国末期法家代表人物,也是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秦国丞相李斯和韩非师出同门,韩非算是李斯的师弟。不过韩非和李斯的政见并不一致,还有很大的分歧,李斯担心自己会被疏远,便想除掉韩非。但李斯又深知韩非口才了得,于是抢先一步在秦始皇面前直击韩非要害。此后韩非被抓入狱,最后服毒自杀。可以说韩非的死十分可

  • 东汉名将皇甫嵩有多厉害?为什么皇甫嵩不出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皇甫嵩是东汉末年名将,雁门太守皇甫节的儿子。在《三国演义》中,皇甫嵩是讨伐黄巾军的主力,曾用大火击败张宝。此后又在讨伐张梁的战役中连胜七场,立下赫赫战功。皇甫嵩为人十分正直,他因不愿贿赂宦官而遭受免职,在抄董卓家产时,还将董卓藏于家中的子女全部释放。皇甫嵩在唐宋时期都被列入武庙正将之一,但皇甫嵩的名

  • 如果赵构信任岳飞,南宋会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都认为,南宋最终的灭亡,有一部分原因是南宋初期,赵构一直都不信任岳飞所导致的。岳飞虽然一直说着要迎回二圣,但是其实并没有任何想要废掉赵构的意思,他只是心思太直了,没有想到这里来,但是却引来了赵构的怀疑,最终招致杀身之祸。那么,如果当初赵构愿意一心信任岳飞,南宋还会是后来的那个样子吗?如果赵构真

  • 朱允炆削藩不成反被杀,他和朱棣关系究竟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朱元璋长子朱标死后,朱标的儿子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朱元璋这样做并不是因为他没儿子了,朱元璋一共有26子,但他直接选择跳过自己的儿子将孙子定位继承人,这在历史上也是少有。朱允炆继位后迎来了一段上升期,后被称为“建文新政”。不过朱允炆却在削藩这件事上栽了跟头,最后削藩不成反被杀。

  • 乾隆在位六十年禅让,真的是因为不敢超过康熙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乾隆可以说是古代历史上一个很引人注目的皇帝了,光是他的在位时间就长达六十年,在古代可是有很多皇帝连寿命都没有六十岁。而乾隆还当了几年的太上皇,他在位时间到了六十年的时候,说自己不敢超过自己的祖父康熙的在位时间,所以选择了退位,把皇位交出来。但是,皇位毕竟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乾隆这样让出来,真的只是因

  • 越王勾践为什么赐死文种?文种之死真相解析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文种是越王勾践身边的谋士,曾辅佐勾践灭吴。此后文种自觉功高,反而是引起勾践的猜忌。范蠡曾给文种留下一封信,劝他赶快逃跑,文种本想装病但最后还是被逼着上朝。当时勾践已经下定决心除掉文种,所以给他找了一个莫须有的罪名,文种最后也选择自刎而死。为什么勾践一定要除掉文种呢?文种之死有很多不同的理解,下面就为

  • 秦始皇的祖籍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秦朝作为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虽然很短命,但是却给后世留下了很多很有价值的东西,最重要的是留下了“统一”这个思想,后世不管再怎么打仗,最终还是会收归统一。很多人也对做出这一切的秦始皇感到好奇,秦始皇是秦国人,但是古时候的秦国又是现在的什么地方?秦始皇如果放到现代来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