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徐晃贵为五子良将之一,他的实力到底如何?

徐晃贵为五子良将之一,他的实力到底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244 更新时间:2024/2/21 20:11:19

徐晃贵为五子良将之一,在演义和正史中却是两个不同结局,徐晃,字公明,是三国时期曹魏的五子良将之一,也是曹魏的一代名将。年轻的时候在杨奉手下做事,杨奉被曹操击败后,选择归顺曹操。

并且为曹操成就霸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一生中参加了官渡之战、白狼山之战、樊城之战、关中征伐、平凉州之战、汉中之战等多次大型的战役。

徐晃在战斗中勇猛异常,并且又颇具智谋,治军严整,可以说是一个文武双全的将领,因此深得曹操的钟爱,曹操赞其“有周亚夫之风”。但是就是这么一个人物却有2个版本的结局。在说徐晃之前,我们先来谈谈五子良将是否是徒有虚名。

五子良将

五子良将加入曹操阵营的时间是不同的,乐进、于禁是最早加入曹操阵营的,次之是徐晃,然后是张辽,最后是张郃,五子良将在战场上也多是发挥的先锋作用。多是团队作战,很少有单挑的情形出现。

张辽

张辽曾经是丁原的手下,后来跟随吕布,在下邳之战吕布败亡后,投降了曹操。说到张辽,最辉煌的战役莫过于凭借800人抵抗孙权的10万大军,而且还差点活捉了孙权。被后世称为古今64名将之一。

这一次战役就是逍遥津之战,在此役过后,也出现了一句话,那就是“张辽止啼”,说的是假如江东的小儿啼哭不止,只要喊出:“张辽来了,张辽来了!”孩童就不敢再哭泣了。如此可见,张辽对江东的威慑力有多强。

乐进

乐进可以说是一个百战将军了,虽然跟着曹操南征北战,打过不少的硬仗,但是却没有独自指挥过大型战役,但是他勇猛果敢,常为先锋。最后与张辽一起守合肥,让孙权不得侵犯。

乐进百战不死可是名不虚传的。

濮阳战吕布、安众伐张绣、沛郡战刘备,乌巢奇袭斩杀淳于琼。战袁氏兄弟,斩上将严敬,南皮攻打袁谭,乐进都是抢先登城。留屯襄阳,击退关羽,乐进与关羽征战于青泥,寻口。

最后随曹操征讨孙权,和张辽留下一起驻守合肥。

如此辉煌的战绩,三国没有几个人能比得上乐进。

于禁

于禁一生可谓不尽如人意,前半生辉煌无比,后半生凄凉无比,于禁被曹操称赞为名将风范,因为他对自己的朋友犯了错,他也丝毫不留情面,所以深得曹操的喜爱。

可惜这一切都因为关羽而改变,襄樊之战时被关羽击败后被俘投降,归国后被羞辱至死,谥“厉侯”。

张郃

《三国志》:郃识变数,善处营陈,料战势地形,无不如计,自诸葛亮皆惮之。

诸葛亮想必大家都是很清楚的,张郃作为连诸葛亮都忌惮的一个将领,他的本领可见一斑,最著名的就是街亭之战,马谡败于张郃,使得诸葛亮的北伐被迫终止。

徐晃

徐晃原属杨奉,后投曹操,在汉中之战、襄樊之战都有突出表现,徐晃治军严谨,令行禁止,被曹操称赞有周亚夫之风。而他的高光时刻也和关羽有关。

当时关羽在攻打曹仁驻守的樊城,险象环生,徐晃奉命前去支援,但是关羽布置非常严密,强攻肯定是不行的,徐晃选择了声东击西之计,先是放出豪言要进攻前军迷惑住了关羽,但是却在中途出其不意的奇袭四周。

关羽只能亲自领兵出战,随后两军混战,关羽不敌退回了营寨,徐晃穷追不舍杀入营中。此时关羽的营寨防御被彻底打开,关羽大败,樊城之围也解了。

一句话,五子良将个个都不是浪得虚名,可以说战绩丝毫不下于刘备的五虎上将。

徐晃在演义和正史中不同的结局

演义

这一幕是发生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魏国驻守上庸的将领孟达想要重返蜀国,于是和诸葛亮暗通,但是事情暴露,司马懿遂派徐晃前来剿杀。

达大怒,急开弓射之,正中徐晃头额,魏将救去。城上乱箭射下,魏兵方退。而徐晃回到军营以后,不久就因为伤势过重而不幸身亡,终年五十九岁。

演义中是这样说的,孟达登城视之,看见徐晃的旗号,非常惊讶,他也知道自己不是徐晃的对手,所以慌忙搭弓射箭,直接命中徐晃的头额,魏军只得退去。

孟达

最后徐晃回来后,就昏迷不醒,最终因为伤势过重,不幸死亡,终年59岁。演义中介绍的这一幕未免让人觉得太儿戏了,且不说孟达有没有这样的实力,单凭徐晃一生带军谨慎,素有智谋,怎么如此傻乎乎的送上门去,让人射中!

而相反的是,孟达在单挑张郃的时候,很快就败下阵来,差点就被杀掉了,要不是严颜和黄忠救援,他早就死了。孟达最后的结局也很惨,被司马懿破城后斩杀!

正史

相比于演义,我更愿意相信《三国志》中说到,徐晃是病故的,徐晃一生勤俭节约,经常以身作则,就算立下战功也不邀功,因此在曹操的军队里,有着这样一句话“不得饷,属徐晃”,这也是他在军队中受人敬佩的一个因素。

在曹丕称帝之后,徐晃再一次被加官进爵,并且在晚年还跟随夏侯尚,击败了刘封夺取了上庸。最终于公元227年病逝。

可以看出徐晃最后的结局是虽不甚完美,但是也是因为自己的身体原因而死的!

看了上面的对比之后,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孟达并非什么名将,而只是一个被罗贯中推出来的又一个尊刘的棋子,轻松斩杀徐晃也更是无稽之谈,五子良将并不是徒有虚名,徐晃最终的结局是病死的,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古代雪花银的颜色和形状是什么样子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大家一定都在古代剧中看过“银子”这种货币,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武林外传》当中,佟掌柜和李大嘴都参与了五岳盟主选拔的赌局,最终佟掌柜赢了,用二十文钱换来了二十两雪花纹银,馋的大嘴直流口水。《让子弹飞》中,葛优扮演的汤师爷踩中了地雷,死在了银子堆里。那

  • 古代没有自来水,大城市是怎么解决用水问题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现代人家家户户能够用上自来水,是因为地下铺满了自来水管道,饮用水通过水管流向四面八方。古代要怎么解决用水问题呢?人口稀疏的地区还好,去家门口河里挑水喝,从山上引泉水喝,实在不行还可以挖水井。现在农村人没有自来水,他们也是这样解决的。但是如果上百万人口聚集在一起,就没办法一人一口井了,必须要有完整的用

  • 古代为什么有碎银子?火耗银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在古代用银锭子去消费是很复杂的事情,比如您拿十两的整银锭去店里,买价值六两银子的东西。一般店家要先用戥子,也就是专门称金银的一种小秤,来称一下是不是十足十两。确定了分量以后,然后用夹剪把这个银锭从中间一夹两半,以确定您没有在里头夹铅条之类的东西滥竽充数。这个是必要的步骤,因为古代不是只有官方可以铸银

  • 清朝继承皇位的大多不是皇长子,这是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在封建皇权时代,皇室皇权的更替是一件大事,对于庙堂之上的官员来说关乎身家性命和荣华富贵,对庶民百姓意味着稳定还是动荡。所以古代中国从西周就制定了嫡长子继承制度,来尽量确保政权皇位交替时国家的稳定。后续历朝历代都沿袭了这一制度。但是清朝却不断打破传统,“废长立幼”成为家常,继位

  • 古代皇帝赏赐大臣的黄金万两到底有多少钱?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在历史中,《资治通鉴》就有记载,从战国到汉朝经常出现“二十四万两黄金”,就仿佛在古代,黄金遍地都有,丝毫不值钱似的的,古代的皇帝这样经常赏赐大臣黄金万两的话,国库真的不会穷吗?从古至今,不管货币怎么变换,黄金都是流通的资产,可见黄金不管在哪个时代都非常重要,但我国现在的黄金储

  • 为了防止信息泄露,古人是如何加密公文和信件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现代间谍为了窃取和传递情报,身携许多高科技装备,比如微型照相机、密码锁等。古代人为了加密公文或者信件,会采取什么方式呢?拆字法公元683年,唐中宗即位。随后,武则天废唐中宗,立第四子李旦为皇帝,但朝政大事均由她自己专断。裴炎、徐敬业和骆宾王等人对此非常不满。徐敬业聚兵十万,在江苏扬州起兵。裴炎做内应

  • 历史上为什么酷吏没有好下场,凄惨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在《史记》、《汉书》等正史中有一个“酷吏列传”,何为酷吏?酷吏是中国古代称呼用严刑峻法的官吏。酷吏是君主专制政治的产物,也是其牺牲品,需要时可重用,不需要时则抛弃。酷吏的好处:首先,酷吏专门和豪强做对,用今天的词就是热衷“打黑”。第二,酷吏的政绩大都相

  • 参加俄国十月革命的中国矿工连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1915年,20岁的张川林因赤贫如洗,应征到俄国做苦工。张川林来到乌克兰哈尔科夫附近的一家煤矿当矿工。1917年冬的一天,矿上来了一个俄国人。他用通俗易懂的俄语,深入浅出地对中国矿工进行宣传,他说天下工人是一家。此人原来是布尔什维克党员,他动员工人参加布尔什维克,帮助俄国工人推翻克伦斯基资产阶级临时

  • 刘表的儿子刘琦死后谁接管了荆州的归属权?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赤壁之战后不久,刘表的儿子刘琦就病逝了。孙刘两方就荆州是谁的问题进行了一番探讨,最后得出的结论无人知晓,但从孙权一直索要荆州来看,是刘备给了他一个口头上的承诺,承诺荆州应该归孙权,自己只是暂借而已。但实际上,刘备根本没打算还,后来因为荆州问题,发生了一系列的变故,关羽也成了这场博弈中的牺牲品。荆州的

  • 对于蕃部的迁入,北宋朝廷进行了哪些法律管控?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在西夏李继迁起兵反宋之前,北宋西边形势相对稳定,蕃汉民众安居。而当边事兴起之后,北宋希望招诱边境的蕃汉民众以助长己方实力,更希望能通过“招诱远处大族首领,啖之以官爵,诱之以货财,推恩信以导其诚,述利害以激其志”,从而达到削减西夏羽翼的目的,而这样也就必然损害了西夏的利益。从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