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继承皇位的大多不是皇长子,这是为什么?

清朝继承皇位的大多不是皇长子,这是为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734 更新时间:2024/1/18 23:06:56

在封建皇权时代,皇室皇权的更替是一件大事,对于庙堂之上的官员来说关乎身家性命和荣华富贵,对庶民百姓意味着稳定还是动荡。所以古代中国从西周就制定了嫡长子继承制度,来尽量确保政权皇位交替时国家的稳定。后续历朝历代都沿袭了这一制度。

但是清朝却不断打破传统,“废长立幼”成为家常,继位的大多不是皇长子。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梦回大清,探其原因。

大清历代皇帝的排行榜

我们说大清皇帝大多不是皇长子,那么继位者都排行老几呢?我们顺着历史线来捋捋:努尔哈赤时期,排行老八的皇太极继位;后排行老九的顺治帝福林继其父皇太极成为满清入关第一位皇帝。

在接下来清朝在康雍乾时代逐步走向鼎盛,康熙帝玄烨排行老三,雍正乾隆都是第四子。长寿老人乾隆的皇位由排行十五的嘉庆永琰继承。

清末的那几位皇帝,道光名义上是嫡长子,但上面有一个早夭的哥哥,也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皇长子。咸丰是皇四子,咸丰之后的同治帝倒是确确实实的皇长子。而同治之后正统的直系皇家血脉断了,之后的光绪是过继来的。

宣统皇帝溥仪严格意义上讲不是清朝皇帝,而是满洲帝国伪政权的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这样看下来,清朝皇帝中,正经皇长子继位的真是十里挑一了。

皇长子们都怎么了

努尔哈赤的长子褚英在历史上也算有名,早年他跟着父亲南征北战、骁勇善战,立下赫赫战功。因其嫡长子身份及其战功被努尔哈赤立为汗位继承人。

但是后期又因为一系列过错被废至被杀:辽阳大战因贪杯贻误军机被解除兵权;与努尔哈赤的”开国五大臣“和兄弟不和,多次发生矛盾,被告状,公开宣泄不满等等劣迹,被废并软禁;后仍不思悔改被努尔哈赤以死不悔改为由处死。

皇太极的长子豪格也是一位战功卓越的大将。本来皇太极早逝,其他兄弟年幼,豪格继位顺理成章。但是这位狂躁粗鲁在皇太极生前不得父亲喜爱,其生母又出生卑微,也没有强大的母族支持,加上当时的满族皇位继承嫡长制和忠君观念还很薄弱,豪格的嫡长子身份没有很大的优势,且他在战场上骁勇却并不能在波云诡谲的朝堂上收服人心。又在摄政王多尔衮的干涉下,一步步失去夺位优势,最终孝庄所生的第九子福林后来者居上。

福林的大儿子福全其实也不是福林的长子,福林事实上的长子牛钮早夭。但是福全能力不错,年龄最大,为什么福全没有继承皇位呢?一个原因是顺治曾经问福全和玄烨以后想做什么,福全回答希望成为一个贤王,而玄烨巧妙地表达出自己想继承父亲皇位的意思。

福全的回答真假不论,但福林认为国家需要一个更具有开拓精神的皇帝,玄烨的野心无疑更能打动他;二是顺治帝感染天花,预感不久于人世只能在年龄相近又合适的福全和玄烨之间选继承人时,宠臣汤若望推荐了玄烨,理由是玄烨得过天花且痊愈了,天花一生只能得一次,传位给玄烨更有助于政局稳定。最终福林第三子玄烨继位。

康熙的皇长子胤禔生活在最残酷的九子夺嫡时期,而他本人虽有才能,但是性格上急功近利、残忍妄为,日常结党营私、野心昭昭,甚至奏请杀废太子胤礽(在实政上确实有才干,但是在夺嫡这种更侧重揣摩人心、勾心斗角的斗争中与其他兄弟相比明显竞争力很弱有)。

提倡宽仁的康熙自然很难喜欢他,而压死他最后一根稻草的是他用巫术镇废太子,巫蛊之术在现在的我们看来是迷信、不科学,但是在封建时期的中国尤其是皇家实为大忌,加上前面错误,康熙大为震怒,最终康熙下令大皇子终身圈禁,在高墙内36年,终老而死。

雍正和嘉庆的皇长子早夭,乾隆的长子永璜22岁成年不久就去世了。道光的长子也是早逝,不过有野史记载道光的长子奕纬不是因为自身体弱而死而是被道光气急踢中要害部位而死,但是真实性不可考。

到了咸丰,咸丰子嗣单薄,只有二子一女,两个儿子中小的那个早夭,长子是清朝最无可争议的皇位继承人了,继位为同治皇帝。同治皇帝不再是子嗣单薄,19岁去世,连子女也没有。正统的皇家血脉在此隔断,光绪帝是过继来的,大清王朝的皇帝到此为终。

皇长子们命运多舛和继位困难的原因

皇长子们大多都是早夭,这其中原因我们不难推测:结婚过早、近亲结婚、医疗水平。古代结婚早是可以理解的,平均寿命不长结婚年龄比现在早也合理。但是皇家结婚过于早了,顺治帝结婚时才14岁,康熙和赫舍里大婚时两人都不满十二周岁。长子的身体素质就可想而知了。

满清本就是少数民族掌握政权,所以更注重血统的传承,皇室与贵族联姻,贵族基本世袭,贵族上一辈不乏是驸马的,来来回回不出五服,近亲结婚生下的孩子得遗传病的几率高,风险大,易夭折。医疗水平低的孩子生病没有办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而幸运活下来的皇长子依旧很难继承皇位的原因在于两点:

一、“立长不立幼,传嫡不传庶”是儒家文化下的继承制度,清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政权,虽说满族在统治期间不断地汉化,但是汉化业需要时间,清朝前期皇室的嫡庶观念并不重,不是特别看重长幼和嫡庶,更多的是才能,当然最终还有每位皇子背后的力量博弈。

二、清朝后期特有的皇位继承制度:秘密立储制。雍正在继位后,吸取历代尤其是自己所经历的夺嫡的明争暗斗、骨肉相残的悲剧,建立了秘密立储制度,这种传位制度是在换地驾崩后以公开皇帝遗诏的方式最终确认下一位皇帝,不一定传给长子,也不预设太子。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古代皇帝赏赐大臣的黄金万两到底有多少钱?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在历史中,《资治通鉴》就有记载,从战国到汉朝经常出现“二十四万两黄金”,就仿佛在古代,黄金遍地都有,丝毫不值钱似的的,古代的皇帝这样经常赏赐大臣黄金万两的话,国库真的不会穷吗?从古至今,不管货币怎么变换,黄金都是流通的资产,可见黄金不管在哪个时代都非常重要,但我国现在的黄金储

  • 为了防止信息泄露,古人是如何加密公文和信件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现代间谍为了窃取和传递情报,身携许多高科技装备,比如微型照相机、密码锁等。古代人为了加密公文或者信件,会采取什么方式呢?拆字法公元683年,唐中宗即位。随后,武则天废唐中宗,立第四子李旦为皇帝,但朝政大事均由她自己专断。裴炎、徐敬业和骆宾王等人对此非常不满。徐敬业聚兵十万,在江苏扬州起兵。裴炎做内应

  • 历史上为什么酷吏没有好下场,凄惨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在《史记》、《汉书》等正史中有一个“酷吏列传”,何为酷吏?酷吏是中国古代称呼用严刑峻法的官吏。酷吏是君主专制政治的产物,也是其牺牲品,需要时可重用,不需要时则抛弃。酷吏的好处:首先,酷吏专门和豪强做对,用今天的词就是热衷“打黑”。第二,酷吏的政绩大都相

  • 参加俄国十月革命的中国矿工连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1915年,20岁的张川林因赤贫如洗,应征到俄国做苦工。张川林来到乌克兰哈尔科夫附近的一家煤矿当矿工。1917年冬的一天,矿上来了一个俄国人。他用通俗易懂的俄语,深入浅出地对中国矿工进行宣传,他说天下工人是一家。此人原来是布尔什维克党员,他动员工人参加布尔什维克,帮助俄国工人推翻克伦斯基资产阶级临时

  • 刘表的儿子刘琦死后谁接管了荆州的归属权?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赤壁之战后不久,刘表的儿子刘琦就病逝了。孙刘两方就荆州是谁的问题进行了一番探讨,最后得出的结论无人知晓,但从孙权一直索要荆州来看,是刘备给了他一个口头上的承诺,承诺荆州应该归孙权,自己只是暂借而已。但实际上,刘备根本没打算还,后来因为荆州问题,发生了一系列的变故,关羽也成了这场博弈中的牺牲品。荆州的

  • 对于蕃部的迁入,北宋朝廷进行了哪些法律管控?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在西夏李继迁起兵反宋之前,北宋西边形势相对稳定,蕃汉民众安居。而当边事兴起之后,北宋希望招诱边境的蕃汉民众以助长己方实力,更希望能通过“招诱远处大族首领,啖之以官爵,诱之以货财,推恩信以导其诚,述利害以激其志”,从而达到削减西夏羽翼的目的,而这样也就必然损害了西夏的利益。从宋

  • 唐代宗在宝应元年政变中所发挥的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关于宝应元年政变的过程,各种传世史料记载基本一致。两《唐书》与《资治通鉴》所记载的过程大致为:宝应元年四月,张皇后假传肃宗之命召太子李豫(即后来的唐代宗)入宫,意图谋害;李辅国、程元振知情后,率兵至凌霄门迎候,将张皇后的阴谋告知了代宗,并将代宗强行转移至飞龙厩保护了起来,之后率军诛杀了张皇后等人。两

  • 古代讼师的社会定位和社会效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由于单一集权式的政治结构及政治意识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加上统治集团推行“无讼”的思想,讼师一直处于被官方所拒绝和打压的尴尬境地。一、讼师的社会定位1、讼师的主要活动“茶食人”是宋代对讼师的另外一种称谓。宋代,商品经济发达,私有制深化。事实上,宋廷

  • 清朝为什么没有出现宦官专政专权乱政的现象?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即便晚清有李连英、萧德章这样的赞助人,也从未出现过太监干涉政治的严重现象。事态的出现,与入关以来从清朝太监之死中汲取的教训息息相关,他对太监专政一直怀有强烈的戒备心,出台了各种遏制太监专政的措施密切相关。一、清代太监的形象1、尽职尽责因为有些早年入宫的老太监,出于炫耀的心理,走亲访友或退休回家后,常

  • 中国武侠小说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为何由玄幻逐渐转向写实?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古代的侠义精神绵延不绝,滋养着华夏儿女的心脉,这种精神在任何时代都被需要,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难当头,侠士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感和伟大的同情心,为国为民侠之大者。一、先唐侠及侠文学侠义精神1、玄幻神话的道义韩非子以法家理论为基础,站在法家的立场上论侠,并没有完全阐释侠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