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皇帝赏赐大臣的黄金万两到底有多少钱?

古代皇帝赏赐大臣的黄金万两到底有多少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4022 更新时间:2024/2/1 4:39:58

在历史中,《资治通鉴》就有记载,从战国到汉朝经常出现“二十四万两黄金”,就仿佛在古代,黄金遍地都有,丝毫不值钱似的的,古代的皇帝这样经常赏赐大臣黄金万两的话,国库真的不会穷吗?

从古至今,不管货币怎么变换,黄金都是流通的资产,可见黄金不管在哪个时代都非常重要,但我国现在的黄金储备量并不多,在历史上,黄金记载最多的朝代,公认的是在秦汉时期,特别是西汉,刘邦项羽争天下的时候,在公元前204年,刘邦让陈平用离间计,就给了他四万金,史书中记载:“乃出黄金四万斤予平,恣所为,不问出入。”

四万金是什么概念?仅仅是离间计需要那么多钱吗?根据现在出土汉朝的马蹄金,可知道当时的“一斤”大概有250克左右,现今的黄金大概是四百以上一克,换算到如今的钱,至少也要有4亿,用4亿的钱来离间敌人,也真的是壕了,何况刘邦还不过问陈平怎么用的。

西汉时期关于黄金的记载特别多,比如说汉武帝就赏赐过卫青“黄金二十馀万斤。”可在西汉之后的东汉,黄金就像是消失了一样,明明在王莽时期,都还有非常多的黄金,根据:《汉书·王莽传》记载:十五年间,王莽一共收集了60匮黄金,黄金一万斤为一匮。

粗略估算的话,王莽就有300吨的黄金,可在王莽之后的东汉,黄金就不翼而飞了,这让很多人怀疑西汉的黄金不是真正的黄金,而是黄铜。单说西汉的黄金是黄铜也不能完全成立,根据《汉书.食货志》中记载:黄金方寸而重一斤;钱圆函方轻重以铢。可见当时的人是有明确区分黄金和铜的。

在2015年,发现西汉出土的海昏侯墓,海昏侯就是在西汉只当了27天皇帝,就被霍光废帝的刘贺,在他的墓中就发现了大量的黄金,黄金的纯度都达到了99%,金器有478件,其中就有马蹄金、麟趾金,可见在当时黄金的储备粮的确不少,而西汉又流行厚葬,所以很多皇亲国戚,富豪等,像海昏侯这样将金子随着他们死后埋入墓中也不少。

但是盗墓的也非常多,汉武帝的陵墓就被人盗几天几夜,所以黄金因此消失也不成立,又有人认为西汉末期出现战乱,又有洪水,很多有钱人就为了防止财产强盗掠夺,都会将家里的钱全部藏起来,但黄金因此而消失也不太可能,所以西汉的黄金到底去哪一直是谜。

者杜劲松写的《西汉多黄金原因的探究》有另一种解释,西汉的黄金是有在皇室、大臣和有钱的富豪周转流通的,西汉的诸侯每年都必须上贡黄金给中央政府,而且还规定了黄金的纯度,和样式,比如说海昏侯墓中的马蹄金、麟趾金,这都是在市面上不能流通的,收到黄金的中央政府再拿来重新炼金,赏赐给诸侯和将士,然后诸侯和将士在用金子日常花销,这才让黄金得以频繁流通。

而这种机制,在王莽之后,就没了,从东汉开始,主要流通的货币就变成了铜钱,就算是皇帝赏赐大臣也是用的铜钱,表面上说的是黄金万两,但事实上,他们可以换成和黄金同等数额的其他货币,黄金不管是在哪个时代,也一直都是衡量其他货币价值的等价物,在《王莽传》中就有说皇帝大婚,表面上说支出了黄金两万斤,但事实上,支付的是3300万铜钱,可见这种等价变换并不少。

不同的朝代,货币的度量标准也会出现变化,而且在汉朝之后,锻造黄金的纯度也没有以前那么高的要求,渐渐的黄金纯度就没那么高了,价值也就大打折扣,

在唐朝又有了白银的出现,皇帝更多的是赏赐白银,而不是黄金,而且能够得到皇帝赏赐万两黄金的大臣,也少之又少,大多数都是有军工,战功赫赫,或者是在一个朝代初期的开国功臣之类,所以皇帝自然不会因为奖赏大臣万两黄金就穷了。

等到清朝时,说是“一金”,但没有准确说是“一两黄金”,那就不是黄金,而是一两白银,就比如说在《清稗类钞》中就记载:“屑叶为末,杂以花露,一器值数十金,贵人馈遗认为重礼。”这里面的数十金,指得可不是真正的黄金,而是白银,所以书面上看起来“万两黄金”非常值钱,但事实上要大打折扣,说不定拿到手中的,都不是黄金,而是白银,或者是其他金银珠宝之类的替代品,虽然这些也很有钱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为了防止信息泄露,古人是如何加密公文和信件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现代间谍为了窃取和传递情报,身携许多高科技装备,比如微型照相机、密码锁等。古代人为了加密公文或者信件,会采取什么方式呢?拆字法公元683年,唐中宗即位。随后,武则天废唐中宗,立第四子李旦为皇帝,但朝政大事均由她自己专断。裴炎、徐敬业和骆宾王等人对此非常不满。徐敬业聚兵十万,在江苏扬州起兵。裴炎做内应

  • 历史上为什么酷吏没有好下场,凄惨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在《史记》、《汉书》等正史中有一个“酷吏列传”,何为酷吏?酷吏是中国古代称呼用严刑峻法的官吏。酷吏是君主专制政治的产物,也是其牺牲品,需要时可重用,不需要时则抛弃。酷吏的好处:首先,酷吏专门和豪强做对,用今天的词就是热衷“打黑”。第二,酷吏的政绩大都相

  • 参加俄国十月革命的中国矿工连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1915年,20岁的张川林因赤贫如洗,应征到俄国做苦工。张川林来到乌克兰哈尔科夫附近的一家煤矿当矿工。1917年冬的一天,矿上来了一个俄国人。他用通俗易懂的俄语,深入浅出地对中国矿工进行宣传,他说天下工人是一家。此人原来是布尔什维克党员,他动员工人参加布尔什维克,帮助俄国工人推翻克伦斯基资产阶级临时

  • 刘表的儿子刘琦死后谁接管了荆州的归属权?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赤壁之战后不久,刘表的儿子刘琦就病逝了。孙刘两方就荆州是谁的问题进行了一番探讨,最后得出的结论无人知晓,但从孙权一直索要荆州来看,是刘备给了他一个口头上的承诺,承诺荆州应该归孙权,自己只是暂借而已。但实际上,刘备根本没打算还,后来因为荆州问题,发生了一系列的变故,关羽也成了这场博弈中的牺牲品。荆州的

  • 对于蕃部的迁入,北宋朝廷进行了哪些法律管控?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在西夏李继迁起兵反宋之前,北宋西边形势相对稳定,蕃汉民众安居。而当边事兴起之后,北宋希望招诱边境的蕃汉民众以助长己方实力,更希望能通过“招诱远处大族首领,啖之以官爵,诱之以货财,推恩信以导其诚,述利害以激其志”,从而达到削减西夏羽翼的目的,而这样也就必然损害了西夏的利益。从宋

  • 唐代宗在宝应元年政变中所发挥的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关于宝应元年政变的过程,各种传世史料记载基本一致。两《唐书》与《资治通鉴》所记载的过程大致为:宝应元年四月,张皇后假传肃宗之命召太子李豫(即后来的唐代宗)入宫,意图谋害;李辅国、程元振知情后,率兵至凌霄门迎候,将张皇后的阴谋告知了代宗,并将代宗强行转移至飞龙厩保护了起来,之后率军诛杀了张皇后等人。两

  • 古代讼师的社会定位和社会效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由于单一集权式的政治结构及政治意识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加上统治集团推行“无讼”的思想,讼师一直处于被官方所拒绝和打压的尴尬境地。一、讼师的社会定位1、讼师的主要活动“茶食人”是宋代对讼师的另外一种称谓。宋代,商品经济发达,私有制深化。事实上,宋廷

  • 清朝为什么没有出现宦官专政专权乱政的现象?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即便晚清有李连英、萧德章这样的赞助人,也从未出现过太监干涉政治的严重现象。事态的出现,与入关以来从清朝太监之死中汲取的教训息息相关,他对太监专政一直怀有强烈的戒备心,出台了各种遏制太监专政的措施密切相关。一、清代太监的形象1、尽职尽责因为有些早年入宫的老太监,出于炫耀的心理,走亲访友或退休回家后,常

  • 中国武侠小说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为何由玄幻逐渐转向写实?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古代的侠义精神绵延不绝,滋养着华夏儿女的心脉,这种精神在任何时代都被需要,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难当头,侠士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感和伟大的同情心,为国为民侠之大者。一、先唐侠及侠文学侠义精神1、玄幻神话的道义韩非子以法家理论为基础,站在法家的立场上论侠,并没有完全阐释侠的本

  • 驴在唐朝是马匹的重要补充,当时是如何使用与管理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唐代,由于军用和公用对马匹的需求巨大,加之战乱频繁,损失严重,时有马匹短缺。驴以其独特的服务优势,成为马匹的重要补充。唐朝政府非常重视驴的管理和使用。驴马和牛都是大型牲畜,不得随意宰杀。这条法令证明了驴的重要性和当时政府对驴的重视。唐代对驴的管理,横向分为生产和使用系统,纵向分为中央和基层系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