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雪花银的颜色和形状是什么样子的?

古代雪花银的颜色和形状是什么样子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4936 更新时间:2024/1/28 22:24:52

大家一定都在古代剧中看过“银子”这种货币,接下来就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武林外传》当中,佟掌柜和大嘴都参与了五岳盟主选拔的赌局,最终佟掌柜赢了,用二十钱换来了二十两雪花纹银,馋的大嘴直流口水。《让子弹飞》中,葛优扮演的师爷踩中了地雷,死在了银子堆里。那个场面很震撼,也很讽刺。武侠剧中的江湖豪客们更是动不动就掏出一锭大银,然后跟掌柜的说“不用找了!”其实,这些影视剧都对我们产生了很大的误导作用。影视剧中使用的银锭大多数都只是锡纸道具,真实的“雪花银”根本没有那么光鲜亮丽!

“雪花银”这个称谓很容易让人觉得银锭子都是雪白雪白、闪闪发光、耀人眼目的。不错,纯银确实是白色的,可是,当它在空气中暴露的时间过长之后,表面的一层银很容易被氧化成棕褐色的氧化银(Ag2O)。而且,银锭在使用过程中也会沾染上很多污垢,导致看起来土里土气的。特别是银锭上,一般都要刻上年号,铸造的厂家等信息,这种刻了字的地方也是最容易积累污垢的了。

除了雪花银的颜色跟我们想象中的不太一样,它的形状也各异。不同的时代,银锭的样子也不一样。虽然大部分银锭都是那种元宝形,就好像一只船舱很大的小船,但不同时代,铸造的尺寸规格不一样。而且平时流通中的银子,上面还会有很多牙印,这是怎么回事?这是因为商家们要通过咬银锭,来判断它的纯度。

银是一种重金属,化学性质并不活泼,提炼起来难度也不是很大,所以人类很早就开始使用银子来做器皿和货币了。但是,古代冶金技术毕竟有限,炼出来的银子难免含有一些杂质,再加上有时候银子的流通量不足,铸造银锭的厂家们会故意往里面添加其他的贱金属。咬银锭就像我们现在收到现金的时候,要对着光看看有没有水印一样普遍。但是,咬银锭也只能对银锭的含银量做一个大概的估计,真要知道银锭的具体纯度,就要测算密度了,这也比较麻烦。

除了污垢、牙印,一个整块儿的银锭也可能会被割去一部分,用来当作零钱使用。因为一锭银子的面额是比较大的,在流通过程中十分不方便,不好找零。银子在实际流通中,大部分时间还是通过称重来计算价值,而不是直接数银锭的个数。所以,当时的商家都要准备一杆称,收钱的时候用。

我们在影视剧或者古典小说里也知道,金银的计量单位一般是“两”。那么,一两银子在今天到底值多少钱呢?

这其实也很难说的清,因为不同年代的其他物品也价格不一。就拿我们经用来换算的粮价来说吧,和平无灾的年代,粮食产量丰富,自然粮价也低,反过来,如果遇上灾荒或者战乱,甚至会出现“米贵金贱”的情况。唐太宗贞观年间(公元640年前后),一斗米只卖200多文钱,这也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经济确实很发达,难怪被人称作“贞观之治”了。

但专家们还是综合了各种商品的价格,估算出了各个朝代一两银子折合成人民币大概多少。盛唐时期,一两银子折合人民币2000-4000元,北中期则是1000-1800元,明朝大概是600多元,清朝时,一两银子就只折合人民币200元左右了。

总的规律是银子在不断贬值。其实也很好理解,因为人们的冶金技术越来越发达,自然界有更多的金矿被开采出来,使市面上的银子数量增加了。特别是到了明清时期,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后,大量美洲宫廷的银器、银元,以及美洲民间的银矿被欧洲殖民者掠夺,这些银子通过海上贸易流通到了中国,也增加了中国的银子流通量。

总体来说,银子还是很值钱的。要知道,明朝在万历年间的国家财政收入也才差不多300万两白银,所以像《陆小凤传奇》里那样,武林豪客动不动出售几万两银子,实在太夸了。而《红楼梦》里,贾府的人吃顿饭就要二十多两银子,足见她们生活之奢靡,这在普通农村家里够一家四口一年的开支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古代没有自来水,大城市是怎么解决用水问题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现代人家家户户能够用上自来水,是因为地下铺满了自来水管道,饮用水通过水管流向四面八方。古代要怎么解决用水问题呢?人口稀疏的地区还好,去家门口河里挑水喝,从山上引泉水喝,实在不行还可以挖水井。现在农村人没有自来水,他们也是这样解决的。但是如果上百万人口聚集在一起,就没办法一人一口井了,必须要有完整的用

  • 古代为什么有碎银子?火耗银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在古代用银锭子去消费是很复杂的事情,比如您拿十两的整银锭去店里,买价值六两银子的东西。一般店家要先用戥子,也就是专门称金银的一种小秤,来称一下是不是十足十两。确定了分量以后,然后用夹剪把这个银锭从中间一夹两半,以确定您没有在里头夹铅条之类的东西滥竽充数。这个是必要的步骤,因为古代不是只有官方可以铸银

  • 清朝继承皇位的大多不是皇长子,这是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在封建皇权时代,皇室皇权的更替是一件大事,对于庙堂之上的官员来说关乎身家性命和荣华富贵,对庶民百姓意味着稳定还是动荡。所以古代中国从西周就制定了嫡长子继承制度,来尽量确保政权皇位交替时国家的稳定。后续历朝历代都沿袭了这一制度。但是清朝却不断打破传统,“废长立幼”成为家常,继位

  • 古代皇帝赏赐大臣的黄金万两到底有多少钱?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在历史中,《资治通鉴》就有记载,从战国到汉朝经常出现“二十四万两黄金”,就仿佛在古代,黄金遍地都有,丝毫不值钱似的的,古代的皇帝这样经常赏赐大臣黄金万两的话,国库真的不会穷吗?从古至今,不管货币怎么变换,黄金都是流通的资产,可见黄金不管在哪个时代都非常重要,但我国现在的黄金储

  • 为了防止信息泄露,古人是如何加密公文和信件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现代间谍为了窃取和传递情报,身携许多高科技装备,比如微型照相机、密码锁等。古代人为了加密公文或者信件,会采取什么方式呢?拆字法公元683年,唐中宗即位。随后,武则天废唐中宗,立第四子李旦为皇帝,但朝政大事均由她自己专断。裴炎、徐敬业和骆宾王等人对此非常不满。徐敬业聚兵十万,在江苏扬州起兵。裴炎做内应

  • 历史上为什么酷吏没有好下场,凄惨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在《史记》、《汉书》等正史中有一个“酷吏列传”,何为酷吏?酷吏是中国古代称呼用严刑峻法的官吏。酷吏是君主专制政治的产物,也是其牺牲品,需要时可重用,不需要时则抛弃。酷吏的好处:首先,酷吏专门和豪强做对,用今天的词就是热衷“打黑”。第二,酷吏的政绩大都相

  • 参加俄国十月革命的中国矿工连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1915年,20岁的张川林因赤贫如洗,应征到俄国做苦工。张川林来到乌克兰哈尔科夫附近的一家煤矿当矿工。1917年冬的一天,矿上来了一个俄国人。他用通俗易懂的俄语,深入浅出地对中国矿工进行宣传,他说天下工人是一家。此人原来是布尔什维克党员,他动员工人参加布尔什维克,帮助俄国工人推翻克伦斯基资产阶级临时

  • 刘表的儿子刘琦死后谁接管了荆州的归属权?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赤壁之战后不久,刘表的儿子刘琦就病逝了。孙刘两方就荆州是谁的问题进行了一番探讨,最后得出的结论无人知晓,但从孙权一直索要荆州来看,是刘备给了他一个口头上的承诺,承诺荆州应该归孙权,自己只是暂借而已。但实际上,刘备根本没打算还,后来因为荆州问题,发生了一系列的变故,关羽也成了这场博弈中的牺牲品。荆州的

  • 对于蕃部的迁入,北宋朝廷进行了哪些法律管控?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在西夏李继迁起兵反宋之前,北宋西边形势相对稳定,蕃汉民众安居。而当边事兴起之后,北宋希望招诱边境的蕃汉民众以助长己方实力,更希望能通过“招诱远处大族首领,啖之以官爵,诱之以货财,推恩信以导其诚,述利害以激其志”,从而达到削减西夏羽翼的目的,而这样也就必然损害了西夏的利益。从宋

  • 唐代宗在宝应元年政变中所发挥的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关于宝应元年政变的过程,各种传世史料记载基本一致。两《唐书》与《资治通鉴》所记载的过程大致为:宝应元年四月,张皇后假传肃宗之命召太子李豫(即后来的唐代宗)入宫,意图谋害;李辅国、程元振知情后,率兵至凌霄门迎候,将张皇后的阴谋告知了代宗,并将代宗强行转移至飞龙厩保护了起来,之后率军诛杀了张皇后等人。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