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中国古代为什么需要有人在夜间打更?

中国古代为什么需要有人在夜间打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2735 更新时间:2024/1/25 0:43:43

倘若说起古代人的晚上生活的话,人们都会觉得十分无趣,因为古人们晚上基本不出门,更谈夜生活。不过这也有一个好处,保证了古人们的睡眠的时间质量。

当然,说起古人的晚上,人们想到的不仅仅是夜生活,还包括了一类特殊的人更夫。在很多古装剧中,都出现过这样的情景,有一个打着锣鼓之人,口中喊着:“天干物燥,小心火烛”,而他们便是更夫。那么,人们不禁好奇了,为何中国古代的时候需要有人在夜间打更呢?如果不打的话,又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呢?

其实这也很好理解,因为古代是没有钟表的,白天的时候,人们可以根据日出日落以及事件数的多少来判断时辰。但是到了晚上的时候,这些方法就不可行的,而有些夜晚还有事情的人,却十分关注时间。于是乎,便出现了更夫这个职业。打更是中国古代夜间的一种报时制度,同时还用来提醒居民防火防盗,并且协助救火、捉贼等作用,以此为业的人士称为更夫。

更夫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而在那个时候,人们将更夫称为“鸡人”。鸡是一种对时间比较敏感的动物,从公鸡早晨晨鸣的举动便可以看出,因此“鸡人”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更夫报时的功能。

在《史记·孟尝君列传》中,就经记载了关于孟尝君逃亡的一件趣事:驻守函谷关的士兵必须听到鸡鸣以示天亮之时才可以放人入关,这时孟尝君手下有一位擅长学鸡鸣的人学鸡鸣而引得群鸡齐鸣,以此帮助孟尝君逃脱了秦人追捕。这就是著名的成语《鸡鸣狗盗》中鸡鸣的故事。

当然,对于“鸡人”这个职业,战国时期儒家经典作品《周礼》中也有记载:“鸡人掌共鸡鸣,辨其物。大祭祀,夜嘑(同“呼”)旦以嘂(同“叫”)百官”,可见鸡人的主要职责便是负责守夜和报时,也就是更夫的工作职能。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在后面的几个朝代,更夫的作用增加了不少,除了报时之外,还需要负责防火防盗。在这种时候,更夫的人员选择就显得比较重要了,一般都是通过选举产生的,具有一定的威信。当然,这个工作也是比较辛苦的,毕竟晚上不能睡觉。

当时钟和手表被发明,当房子从木质房子转变为了石头房子,当人们的防盗能力有所提高了之后,更夫便失去了作用,于是这个职业便慢慢消失了。不过,目前中国大陆四川黄龙溪和江西省婺源县的一些地区依然保留着打更的习俗,对这一块有兴趣的朋友,有空可以前去参观旅游。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宋朝的官帽为什么翅膀那么长?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据说长翅帽是宋太祖赵匡胤发明的,主要是为了防止大臣交头接耳,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赵匡胤一路走来,他依靠着自己的一帮弟兄,终于在陈桥兵变时被黄袍加身拥立为帝。他自己曾经是后周臣子,如今成为皇帝,除了他自己能力突出外,自然少不了功臣们的相助。但是退一步说,赵匡胤本身曾经又何尝不是后周的重臣

  • 古代被流放的犯人为什么不逃跑?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封建社会时期,朝廷每年都会流放很多犯人,这些被流放人为什么不逃跑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逃犯如果真的逃走的话,由于自己的穿着和印记,走大路是基本不可能的,所以就只能走小路一个村接一个村的跑回家。那么这样的成功率有多大呢?第一:不能走官道在现在的社会,有很多人喜欢钻入

  • 爆米花是什么时候发明的?原理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爆米花首次被发现于数千年前的印加帝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小吃之一,印第安人教会了欧洲新移民如何栽种、如何烘烤玉米的技术。中国最早的爆米花的记载可上溯到宋朝,诗人范成大在他的《石湖集》中曾提到上元节吴中各地爆谷的风俗。那么宋朝的爆米花是用什么做的?然后又是用来做什么的呢?下面来简单的分析一下。1、宋朝的

  • 北魏冯太后掌权后为什么要重用宦官?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冯太后是我比较佩服的几位古代女政治家之一,在其掌权期间,太监的确深受重用,仅封王者就有王琚、赵黑、张祐三人,这是即宗爱首创太监封王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二、三、四位得以封王的太监。而冯太后之所以会重用太监,我认为应该与她所面对的政治局势有关。冯太后所经历的复杂局势冯太后出身于北燕皇族,祖父冯弘是十六国时

  • 司马懿为什么在诸葛亮去世之后不起兵攻打蜀国?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司马懿,字仲达,是三国时期非常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谋略家,也是西晋王朝的奠基人,可以说如果没有司马懿,也就没有后来的司马炎统一三国建立晋朝。公元226年,魏文帝曹丕因病逝世,其长子曹睿继位,诸葛亮就是从这一年开始北伐。一直到公元234年,这8年间一共北伐的五次,最后病逝于五丈原。司马懿也在诸葛亮的

  • 义和团真的有刀枪不入的拳术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近代中国出现的“义和团运动”,对西方人的影响最大,19世纪末发生的这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农民运动,是当时西方大小媒体争相报道的热点。义和团在当时也宣称他们已经练就了刀枪不入,洋人根本不是对手。但结果想必大家都知道了,那时的清政府加上义和团不可能打的

  • 最后义和团到底杀了多少洋人?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列强堂而皇之地瓜分中国这块蛋糕。很多农民在此形势下流离失所,随着百姓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义和团运动爆发了。这些普通人坚信自己刀枪不入,打着扶清灭洋的口号,希望可以赶走侵略者,从而让自己过上好日子。那最后义和团到底杀了多少洋人呢?义和团发展速度之猛,真是叫人难以置信,短短两年时间,义

  • 朱元璋禁止交易人参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关于人参用药的最早记载,就在《神农本草经》之上,直到今天这里面关于人参的用药规则和药效的描述,都还被海内外众多医学名家所沿用。关于《神农本草经》这本书,目前学界广泛认为它并非一人之力可作,因为这里面描述的中草药,积累了汉朝以前几乎所有的中医成果,可谓是集大成之作。因此人们认为,这本书的应该是汉朝官方

  • 古墓里长明灯千年不熄的原理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古墓里的长明灯千年不灭,这个说法最早源于盗墓者。的确,盗墓者往往身经百战,敢于深入古墓,才会如此早又如此近距离地注意到长明灯。在不见天日的地下古墓中,通常是伸手不见五指的,帝王寝墓中甚至可能存在不可预知的危险。但是,为了获得古墓中埋藏千年的金银珠宝,盗墓者往往铤而走险。有时候,就在他们进入古墓的时刻

  • 唐朝名将苏定方为什么不被李世民重用?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苏定方是隋末唐初的知名将领,为河北省武邑县人氏,天生大力,从小练武,深得父亲武艺真传,年纪轻轻就随父出征,在隋末乱世积累了可贵的战斗经验,从的是河北地域的义军,先后跟过夏王窦建德,东汉王刘黑闼,之后因骁勇善战而得名,多方势力头领都想纳其入麾下。李渊、李世民父子创立大唐王朝后,直到李世民上位,苏定方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