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顺治皇帝是否真的在五台山看破红尘出家?

清朝顺治皇帝是否真的在五台山看破红尘出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435 更新时间:2024/6/21 0:27:08

关于“顺治出家”之说,最早见之于清初有“诗史”之称的吴梅村之《清凉寺赞佛诗》,此诗共四首,长达一百余句。一些人学者在疏证诠释该诗时,认为诗句虽多迷离恍惚诡谲,却明显是影射“顺治出家”之事,如诗句中说:“母携双成,绿盖云中来”;“可怜千里草,萎落无颜色”,句中的“千里草”为董;“双成”乃用《汉武帝内传》王母侍女董双成的故事。都是影射顺治之董爱妃;另诗中的“晚抱甘泉病,遽下轮台悔”,是指顺治下罪己诏;而“房星竟未动,天降白玉棺”,是暗喻顺治未死;还有“戒言秣我马,遨游凌八极”;“八极何茫茫,曰往清凉山”,是说顺治逊位出宫云游至五台山为僧。诗句之所以用影射手法,是因吴梅村身历沧桑,恐为时讳,不得不将顺治出家事以隐晦的手法记入诗中。此诗之后,在有关清代的稗史中,便将顺治出家一事演绎得既具体又神秘,从清初至清末流传不断。

如说顺治耽于佛法,视帝位如敝履,并未终于帝位,而是于董鄂妃病逝后,弃政出宫,披缁云游,在五台山清凉寺?依佛门。一些野史与演义中还说,日后康熙之所以多次奉孝庄太皇太后巡幸五台山,虔礼诸寺,其意在于拜谒顺治。甚至说光绪庚子年,两宫西狩,途经晋北,地方上接待中临时从五台山借来御用器具,都宛如宫廷之物,实是顺治的遗物。

针对上述各种顺治出家的传说,孟森在其《清初三大疑案考实》之二《世祖出家事实考》中,以大量翔实的史实考证,顺治虽然好佛,但其确死于天花,终于帝位,并未离宫出家。尤其是孟森持论所根据的是王熙自撰的《年谱》。王熙是顺治时的礼部侍郎兼翰林院掌院学士,又是顺治的宠臣,顺治临终前的遗诏就是面谕他草拟的。王熙在《年谱》中,详细记载了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一至初八这几日顺治帝及其本人的言行举止,而这几日正是顺治病死前的最后的一周,如《年谱》云:“辛丑三十四岁,元旦因不行庆贺礼,黎明入内,恭请圣安,吾入养心殿,赐坐、赐茶而退。翌日,入内请安,晚始出。初三日,召入养心殿,上坐御榻,圣躬少安,命至御榻前讲论移时”,“初六日,三鼓,奉召入养心殿,谕‘朕患痘势将不起,尔可详听朕言,速撰诏书,即就榻前书写……随勉强拭泪吞声,就御榻前书就诏书首段。随奏明恐过劳圣体,容臣奉过面谕,详细拟就进呈,遂出至乾清门下西园屏内撰拟,凡三次进览,三蒙钦定,日入时始完。

至夜,圣驾宾天,血泣哀恸。初八日,又同内阁拟上章皇帝尊谥,又同内阁拟今上皇帝即位年号,又为辅政大臣撰誓文。”王熙《年谱》翔实逼真地记述了顺治死前几日的活动,明确记载顺治是染痘(天花)病终于养心殿,并未有逊位出宫之事。无独有偶,孟森又举出当时在宫中担任词臣的张宸在其《青?集》中所记:“辛丑正月,世祖章皇帝宾天,予守制禁中二十七日。先是初二日,上幸悯忠寺,观内?吴良庸祝发。初四日,九卿大臣问安,始知上不豫。初五日,又问安,见宫殿各门所悬神对联尽去。一中贵向各大臣耳语,甚仓惶。初七日,释刑狱诸囚狱一空。传谕民间毋炒豆,毋燃灯,毋泼水,始知上疾为出痘”;接着张宸又记述了顺治的整个治丧过程。王熙与张宸都是顺治病逝前后的亲身经历者、目睹者,都说顺治死于天花。说明孟森的《顺治出家考实》有很强的说服力,从而也说明吴梅村以《清凉山赞佛诗》影射顺治出家之事不足为凭。

顺治出家的传说,事出有因,正如史学大师陈垣先生所说:“彼据《清凉山赞佛诗》等模糊影响之词,谓顺治果已出家固非,然谓绝无其事者亦未为的论。”陈垣老还曾撰有专文,说明“顺治出家之说,不尽无稽,不过出家未遂而已。”据有关佛教典籍,如《憨璞语录》、《续指月录·玉林?传》及《玉林年谱》、《北游集》等书记载,从顺治十四年起,他与当时南北名僧木陈?、玉林?、憨璞聪、?溪森等都有密切交往,顺治曾封玉林?为“国师”,并请玉林?为自己取法名“行痴”,号“痴道人”,且执弟子礼。他还请茆溪森为自己化度剃发,《续指月录》曰:“玉林到京,闻森首座为上净发,即命众聚薪烧森。上闻,遂许蓄发乃此”,说明顺治本已决心出家,经劝阻方罢(见陈垣《汤若望与木陈?》载《陈垣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10月版)。吴梅村的《清凉山赞佛诗》与各种野史、演义中关于顺治出家的传说,似乎都是缘于顺治好佛的事实。

截至目前清史学界有关顺治的研究成果,较为一致的看法也都是认为顺治晚年确信佛、好佛,也有出家之念,但终未成为事实。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中国历史上的各朝各代都有不少演义和传说,而关于清代宫廷的传说尤多,原因何在?我想主要是:其一,清朝乃由满族居统治地位,满族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有着不同于汉族的各种社会习俗,人们从有趣与好奇心理出发,编撰各种引人入胜的传说;其二,在明清易代之际及辛亥革命时期,一方面由于“华夷之辨”的观念支配,另方面出于反满、排满的政治斗争需要,多有敌视与鄙弃满族的心理,出于宣传需要,人们编撰了各种带有丑化和夸大其词的传说。今天,从统一多民族国家之间的团结友爱出发,对之应有科学地分析;其三,宫廷内部的政治权力之争异常尖锐和复杂,加之宫闱之内又十分神秘与森严,发生在宫廷内的各种事件,经过口耳相传,难免失实。再加各朝统治者,又常常根据政治风云变幻而篡改各种官书档案,因此,今人对于社会上流传的各种清代宫廷的传说,应明析有关史料的真伪,科学地予以鉴别。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古代女人都是怎么护肤的?女性保养皮肤美容方法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早晚盥洗的时候,取出少许益母草灰,投入面汤或者清水之中,兑和成灰浆,再将灰浆涂在脸上、手上,反复擦揉,一如今天女性使用洁面乳、洁肤乳的方式。这就是古代女子的护肤场景。宫中秘传的美容品宫女打开金花盒,把盒内雪洁的细粉倒入一小盂米汤里,仔细搅匀。然后,这只金盂被捧到武则天面前,女皇帝伸手从盂内舀起一捧浓

  • 历史上的苏小妹是不是虚构的?她是苏轼的妹妹还是姐姐?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关于苏小妹的故事,比比皆是,但大多出自野史和小说,正规史书上记载并不多,于是有人得出结论,苏小妹并不存在。近读苏洵《自尤》诗,发现苏小妹不但真有其人,而且非常有才,只是命运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好,没有嫁给秦观,而是嫁给了苏洵妻子的娘家侄子程之才,18岁就连病带气,一命呜呼了。不错,欧阳修《苏明允墓

  • 1945年为什么顺治皇帝的陵墓没有被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埋葬于清东陵的清朝皇帝,包括了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五位皇帝以及慈安、慈禧等皇妃。在历史上,除了大盗孙殿英对乾隆和慈禧的陵墓进行过盗抢意外,发生在1945年的一次浩劫,规模却更大,除了一座陵墓为被盗以外,其余的的陵墓竟无一幸免,而为何偏偏就那一座陵墓未被盗呢?其中又有什么缘由呢?未被盗的这座陵

  • 每天参加上早朝的有哪些官员什么级别?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早朝是从夏朝就开始了的,所谓早朝,其实一天当中也就这么一次朝参的机会,只不过是时间选择在了早晨而已。早朝的官员大都是京官,除了有事情的地方官,或者被皇帝召见,再或者进京述职的官员才能去上早朝。据大明会典记载:早朝时,大臣必须午夜起床,穿越半个京城前往午门。凌晨3点,大臣到达午门外等候。当午门城楼上的

  • 顺治皇帝两次废除皇太后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顺治皇帝两次废后的原因:顺治皇帝福临刚14岁的时候,皇室就为他选立了皇后,这位皇后是蒙族人,名叫娜木钟,来自蒙古科尔沁大草原。她的父亲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是孝庄文皇后的哥哥,是福临的亲舅父,所以这位皇后正是福临的表妹。顺治八年(1661年)正月,吴克善把女儿送到了京城。同年八月十三日在紫禁城举行了清朝

  • 赵匡胤为什么没有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赵德芳?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赵匡胤和赵匡义这亲兄弟两自周世宗手中篡夺皇位之后,一直对自己的手下将军不放心,最后赵匡胤来个杯酒释兵权,就这样轻松的扫清了手握重兵的将军对自己皇位的威胁。按理说他此时已经可以放心的将自己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赵德芳,可是没成想竟然戏剧性的传给了赵匡义。并由此形成了我国历史上两个千古谜案。第一个谜案就是

  • 中国历史上为什么只有朱元璋北伐能成功?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熟悉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历史上南征取得的胜利比较多,北伐取得成功的例子很有限,一般大家都以偶然来看待这个问题,也有部分人是宿命的看待这个问题,但是我认为这其中有必然的道理。经济的基础才是最关键的,诸葛亮可以招招领先,但是也在经济上奈何不了司马懿,而且诸葛亮进行的也是北伐。决定这个成败的关键在于古代的

  • 诸葛亮为什么总是坐四轮车而不骑马?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诸葛亮上战场经常爱坐着一辆四轮小车,羽扇纶巾,好不潇洒。但估计又有读者会犯嘀咕,这辆精致可爱的小车只能靠人推,一旦战场上出了什么状况,被敌人骑兵冲过来抓住可怎么办?说到战场上主将被突袭的例子,三国时代就有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那就是关羽万马丛中取颜良首级的事。这段战例确实太脍炙人口,不论是正史《三国志

  • 秦始皇为什么要铸造12个铜人?现在去了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秦始皇为一了巩固第一个封建王朝的政权,除了在原来政权机构的基础上调整和完善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机器,建立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严密的统治机构和封建官僚制度外,还采取了一系列其它措施,其中有一条就是下令收缴天下兵器,铸成十二铜人,立于咸阳。据《三辅黄图》载:“营朝宫于渭南上林苑中&rd

  • 宋江为何一生不娶妻妾生子不近女色?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宋江从做押司到怒杀阎婆惜到最终被逼上梁山,然后通过一系列的运作,在晁盖死后坐上了第一把交椅,后因为把梁山影响日益扩大,最终遂了心愿被朝廷招安,然后率领一班兄弟,打辽国、平田虎、征王庆、剿方腊,虽然染尽兄弟血,但还是让宋江带来了一时的荣耀,光宗耀祖。故事发展到这里,我们却发现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宋江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