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朝为什么要重文轻武,赵匡胤为何要依靠文官

宋朝为什么要重文轻武,赵匡胤为何要依靠文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1543 更新时间:2023/12/6 7:40:22

宋朝时期的重文轻武,那可是历史上出了名的,从宋太祖赵匡胤就开始,对待文官与对待武官的态度完全不一样,文官占据绝对优势,这也是很多人认为,宋朝很弱的原因之一,毕竟一个朝代的武将总是低文官一头的时候,一定会让人感觉武力值不强悍的。那为什么赵匡胤要定下这样一个规矩,为何要依靠不懂军事的文官,还把他们的地位提的那么高?

在赵匡胤的主导下,宋朝开始奉行抑制武力的政策。相应的,社会上军人的地位急剧降低,而与此同时,另一个群体的地位开始不断提高,逐渐成为维护帝国统治秩序的中坚力量。

在解释赵匡胤为什么要选择这个群体时,我们还需要了解一些古代政治方面的基本知识,这会有助于我们加深理解。

大家都知道,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是皇帝,他站在帝国金字塔的顶端,负责管理帝国的运转。很显然,这绝对不是一份轻松的活,外敌入侵了要找你,水旱灾害了要找你,有人闹事了也要找你,后宫争风吃醋了,还是要找你,谁让你是老大呢。

可皇帝也是人啊。他没有三头六臂,也需要吃喝拉撒,平时也喜欢参加一些娱乐活动,你总不能把他累死吧。所以,皇帝必须寻找一些可靠的帮手来帮助他,管理那一摊子事情。

在皇帝选帮手的时候,可供参考的群体一般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是宗室,就是皇帝的亲戚们(一般是兄弟、叔伯)。比如西汉、西晋的时候就曾封了一大批姓刘的、姓司马的宗室子弟为王,替皇帝治理地方,形成一股强大的宗室势力。

第二类是宦官,俗称“太监”。这个群体一直以来名声不太好,但你却不能忽视他们的能量。人家挨了那致命的一刀才混到这个铁饭碗,从此了无牵挂,专心为皇室服务,极易得到信任。尤其是那些直接服务皇帝的,除了天天伺候穿衣、吃饭,还会陪着做游戏,关系想不好 都难。长此以往,皇帝自然相信他们,愿意让他们帮忙办理些其他事情。

第三类是外戚。外戚就是皇帝的母亲或妻子的亲戚,靠着这层特殊关系,他们经常在政坛呼风唤雨。

第四类是军人。顾名思义,他们一般是擅长打仗的猛人,靠军功博取官爵,进而掌握权力。

第五类是文人。在做官前,他们往往是一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读书人。通过科举考试步入政坛后,他们就由知识分子变成了文官。人们有时候会用一个更加典雅的名称来称呼他们“士大夫”!请注意,这是一个值得牢记的称呼,因为它不仅代表着这个阶层,更象征着一种精神。

当然,这只是一个大致的划分,群体间有时也会有相互渗透、交叉,外戚可以充任军官,宗室也可以当上文官,具体情况十分复杂。

赵匡胤是个勤于自省的人,当他在选择帮手的时候,会经常回头看看过去的经验教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以史为鉴”。透过历史长河,他发现,合适的帮手其实是非常难找的。

宦官是第一排除项,唐朝就是宦官闹腾得最厉害的朝代,到了唐末,连谁当皇帝都由宦官说了算,简直反仆为主了!那段历史,对于赵匡胤来说,就是眼前的近代史,不能不吸取教训。

宗室势力也是靠不住的,兄弟归兄弟,但毕竟都有自己的欲望,刚开始可能还凑合,等隔了几代,关系就疏远了,“手足情深”转眼就会变成“手足相残”,什么“七国之乱”“八王之乱”,该发生的还是要发生。

“外戚”看上去也不是合理选项,他们当权的前提是皇帝的老妈或者老婆在政治上很有话语权,中国历史虽然不乏吕后、武则天之类的女强人,但那毕竟是个别现象,在传统的男权社会,女人掌权被称为“牝鸡司晨”(母鸡报晓),那是违反伦理纲常的。从实践经验看,外戚 依靠裙带关系掌握朝政,多半没啥好结果,比如著名的外戚霍光王莽杨坚等,有的看皇帝不顺眼就像换轮胎一样重新立一个,有的干脆把皇帝轰下台,自己爬上去,极不靠谱。

至于“军人集团”,已被赵匡胤排除在外。

选来选去,确实有点雾里看花,让人很难抉择。剔除掉前面四项后,赵匡胤回头一看,发现在他的身后,只剩下一群神情木讷、弱不禁风的书呆子。真的要让这些穷书生、酸秀才来帮助自己治理天下吗?

他们饱读诗书,有治理国家所需要的知识。他们有自己的理想和行为规则,做事比较有底线。他们手无缚鸡之力,不会对皇权造成威胁。最重要的,他们靠科举而不是出身进入官场,可以让国家持续得到新鲜血液。

当然,这群书呆子也不是没有缺点。他们比较认死理、钻起牛角尖来谁都敢冒犯。他们喜欢拉帮结派,互相斗气扯皮(学名“党争”),让你耳根不得清净。他们有时比较清高、有个性,让你很难驾驭。但相对而言,还是他们比较合适,至少比那些只知道打打杀杀的粗人放心多了。

就是他们吧。

赵匡胤最终确立了依靠文官集团的统治模式,为了让后来的赵家子孙都谨守这个原则,他特地立了一个誓碑,其中有一条最为著名:“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

这是赵匡胤对子孙的教诲,也是他对士大夫的承诺。这条誓言,自始至终都被赵匡胤及其子孙恪守,成为铸就宋朝辉煌业绩的基石。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刘禅智商不高,为什么诸葛亮死后还能支撑三十年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诸葛亮北伐最终失败,结束了自己鞠躬尽瘁的一生,但他的人生虽然结束,蜀汉却并没有,后主刘禅还在位,而且在诸葛亮死后,蜀汉也并没有立马就灭亡,而是继续支撑了三十年。很多人因此认为,刘禅本身不是个傻子,相反还很有能力,不然如何做到这些?但也有人认为,刘禅的确智商不高,这是已经认定的事情无需怀疑,那如果真的

  • 崇祯杀魏忠贤,到底是对是错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天启皇帝在世的时候,宠信宦官魏忠贤,然而当他一死,崇祯上位之后,就把魏忠贤给杀掉了。这看上去应该是件好事,毕竟魏忠贤已经属于宦官干政,排挤东林党,杀了他,按理说应该能够让明朝重新显现出一些生机。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明朝仍旧无可避免的走上了末路,现在甚至很多人认为,崇祯杀掉魏忠贤,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错

  • 貂蝉和王允是什么关系?他们究竟是谁利用谁?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貂蝉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不过历史上究竟有没有貂蝉这个人物还是个谜。其实貂蝉会成为古代四大美女也挺奇怪的,把貂蝉列入美女的人根本就没见过貂蝉,古人欣赏貂蝉是因为她的谋略与胆识,比很多男人都要强。貂蝉最出名的一件事就是配合王允上演连环计除掉董卓,貂蝉做到了连曹操都没做到的事情,当然值得被后人铭记。不

  • 苏麻喇姑历史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苏麻喇姑其实大家也知道的,这个人其实还是很有意思的一个人,因为传说这个人好像从来不洗澡的,还有就是她竟然有机会嫁给康熙,但是她却没有选择嫁,这就有点让人想不通了,所以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苏麻喇姑在历史上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人,揭秘看看苏麻喇姑与康熙的关系,对这个感兴趣的网友一定别错过了!历

  • 侯君集为什么要谋反,侯君集年纪那么大了为何还要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侯君集,作为李世民凌烟阁功臣之一,也跟随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在取得了成功,李世民登基之后,李世民自然不会亏待侯君集。但这个侯君集却不是什么省油的灯,自己都年纪一大把,都快没几年时间的时候,却还是要发动叛变,反了李世民。其实这个时候,侯君集就算是成功,对他来说意义也不大,失败了更不用说,那他为什么还

  • 西汉七王之乱是如何爆发的?文景之治背后有哪些隐患?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西汉汉景帝上位以后,汉朝正处光辉的文景之治时期。但中间却发生了一个不大不小的事件,就是爆发了七王之乱。只是这次七王之乱并没有造成太严重的后果,在短短三个月内便被平定了。那究竟为什么会发生七王之乱呢?这些诸侯王的日子明明是越过越好了,为什么还想要搞件大事。其实这就跟诸侯国条件越来越好有关,文景之治的背

  • 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只是因为治水没时间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大禹治水,一直都是古代神话传说中,让很多人敬佩不已的一个,敬佩大禹“三过家门”但是都因为治水,没有时间回去看看自己的家人。长久以来,大禹也一直都以这种精神激励着后人。不过,这些只是神话传说,或者说民间想象中的大禹,真实的,或者说,在史书当中记载的大禹过家门而不入的原因究竟是什

  • 李自成为什么会失败?关键时刻犯下两个失误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明朝末年,李自成起义推翻了明朝政府,最后却输给了清军,没能建立属于自己的王朝。其实当时李自成面对的形式一片大好,不仅集结了各方部队,而收获了不少百姓的人心,拥有众多支持的李自成大军最后为什么还会失败呢?其实李自成在关键时刻犯了两个错误,导致最后功亏一篑败给清军。李自成当时以为击败明军就没有后顾之忧了

  • 宋朝为什么能避免因内乱而亡?和宋朝的官制有何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宋朝是中国推动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朝代。虽然宋朝也曾出现过内乱,但始终没有严重到要亡国的地步,和其他朝代的内乱相比,宋朝的政权会相对更加稳固一些。那宋朝究竟是如何避免内乱的呢?其实这也和当时的官制还有外部给予的压力有关。宋朝在文化方面的确是他的强项,但军事能力就比较弱了,加上北方民族对宋朝产生的威胁,

  • 刘备手下24员大将完整名单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刘备身为一介草民,最后却能在东汉末年脱颖而出,成为和曹魏、东吴比肩的第三大势力,除了刘备,他身边的将领们也是功不可没。这次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刘备手下的24员大将,他们几乎都是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蜀汉,为了延续汉室的血脉而奋战到最后一刻。其实给三国的名将做排行,几乎不可能得到全部人的认可,实际上就算是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