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如果马谡守住了街亭,第一次北伐会成功吗?

如果马谡守住了街亭,第一次北伐会成功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751 更新时间:2024/1/16 17:51:37

街亭,在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当中至关重要,但是偏偏派了马谡过去,这一个至关重要的地方就这样被弄丢了。马谡居高临下,本以为自己占据了一个好地方,没想到却已经踏进了鬼门关。虽然历史上的马谡是失败了,但是假设,如果马谡成功守住了街亭,第一次北伐的结果会不会被改写?诸葛亮是否能够成功?一起来看看结果吧。

“失街亭”,是蜀汉北伐战争中的一场决定性战事。在这场战斗中,诸葛亮任命的主将马谡自作主张,弃水源而登上南山据守,导致被魏将张郃大败,丢掉了街亭这个重要的战略据点。导致诸葛亮进退无据,只得鸣金收兵,第一次北伐就这么无果而终了……

让人有些不解的是,街亭这个据点真的就这么重要?没有它,诸葛亮就无法北上作战?而且既然街亭这么重要,诸葛亮为什么又不能举兵反攻街亭,然后继续北伐战争?

带着这些疑问,我们还是翻开史料记载,先搞清楚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目的,再结合当时的战略地图,才能找到答案。

首先,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间,是在公元228年。应该说,诸葛亮对这个战略时机的把握,还是非常高明的。自从数年前夷陵大败,刘备亡故之后,元气大伤的蜀汉失去了主动进攻曹魏的能力。而曹魏也对蜀国放松了警惕,将主要兵力都部署在东线,用于防范孙权,在西线的守备,则一直比较松懈。

诸葛亮的治国才能,在主持蜀汉国政以后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一结东吴重订盟约,二平南中以安后方,三安内政恢复生产,四则储备物资操练三军……原本一蹶不振的蜀国逐渐恢复了生机,有了主动进攻的资本。

这时候,诸葛亮给刘禅上书了一篇流传千古的《出师表》,分析天下大势并明确指出,北伐曹魏、问鼎中原的良机已到。接着就倾蜀汉全国之力,发动了第一次北伐战争。

此次北伐的战略目的是什么呢?总共有三个,第一步为攻下陇右和扶风之地,为蜀国拓展领土,增加人口;第二步是拿下凉州和雍州西面的地盘,和益州连成一片,大大拓展版图;最后一步,就是占领长安,将整个关中和咸阳以西的地盘,都收入蜀汉的囊中……

计划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无情的,蜀汉倾国动员之下,也仅能调集不足十万人马。

而且蜀道艰险,后勤补给困难,那个年代没有烧煤炭石油的运输工具,全靠吃粮的人和吃草的牛马来运输粮草,压力可想而知。更何况,就算能击溃曹魏的边防部队,顺利拿下长安。面对蜂拥而至的曹魏主力,兵力不足的蜀军又有几成胜算?这一切,诸葛亮心知肚明,所以他否定了魏延“兵出子午谷,偷袭长安”的冒险计划。而是先立足于前两个战略目的,先拿陇右扶风,再取凉州,然后守住这些地方,并消化之。这样一来,蜀汉人口和领土增加一倍,虽然在实力上还是弱于曹魏,但相较于之前仅有益州一地的境况来说,已经好了太多。

由于战机上的突然性,和曹魏边防部队的猝不及防,战争一开始进行非常顺利。天水、南安等地的太守弃城而逃,守将姜维、梁绪等率部投降,陇右五郡顷刻间有三郡投降,仅有广魏和陇西还在顽抗……可以说,诸葛亮此行的第一步战略目的,增加领土和人口,已经基本达成。随着曹魏主力精锐的陆续赶到,战局慢慢稳定了下来,双方呈对峙之势。这时候,蜀军兵少的劣势就表现出来了。一共才7,8万人马,还要分兵去应对几个方向上的战事,以维持整个战局的均衡态势,兵力捉襟见肘……

诸葛亮让一部分蜀军驻守街亭,掐住陇山道;另一部分则由自己亲自率领,顶住上邽。至于其余的蜀军,则是在收降南安、天水等已得之地,并继续攻打依然在顽强抵抗的陇西、广魏等郡……看得出,诸葛亮深知己方的劣势所在,他的布置是将有限的兵力尽量机动使用,先重点拿下陇西、广魏,再抽出兵力去支援街亭和攻打上邽。这个时候,街亭这个据点的得失,就成为了整个战局成败的关键。

为什么说街亭重要呢?我们看看地图就知道,它不仅处在曹魏通往西凉诸地的咽喉要道上,更有一条大道可以穿过祁山,南下入蜀。只要街亭在蜀军手中,就等于是切断了曹魏与凉州的联系,而且不用担心被魏军南下,抄了自身的后路。诸葛亮的计划是,街亭的蜀军只需坚守,尽量支撑上一段时间,当然是越久越好。等到自己这边抽出了兵力,一方面增援街亭,继续掐断陇山道,就是中原通往西凉的主干道;另一方面则攻下上邽,控制住陈仓水道,这是西凉与中原相连的另一条通道……

也就是说,一旦守住了街亭,又拿下了上邽,就等于是将曹魏与西凉的联系,彻底切断。而此次北伐的第二步战略目的,也就是拿下凉州,也已经基本达成。蜀国从此可以将西南西北连成一片,雄踞西部,天下也将形成新的战略平衡态势……然而,街亭这个极其重要的战略据点,被诸葛亮寄予厚望的马谡,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弄丢。这无疑是在最大程度上破坏了诸葛亮的战略,也使得蜀国大军处于极度的战略被动之中。

为什么呢?因为街亭的丢失,不仅使诸葛亮失去了图谋凉州的最重要支点,还令蜀军原本完整的战线上,被打开了一个巨大的缺口。曹真已经率领魏军的主力,从斜谷道进军,而且在箕谷打败了赵云(赵云这路是疑兵,兵力不多),从东北方向上带来了巨大的军事压力。而占领了街亭的张郃,还随时可以从街亭出兵,经祁山南下,分分钟包抄蜀军的后路。试问,在街亭新败的不利影响下,士气受挫的蜀军一边继续攻打陇西、广魏,一边还要和曹真大军硬碰硬,能有几成胜算?一旦被张郃截断退路,就可能陷入进退维谷的危险境地,到时候别说是继续作战,就连想撤都撤不回去,只能是全军覆没的结局……

那要是收拢主力,西出祁山,反攻街亭呢?这也不可能,甚至更加危险。张郃久经战阵,绝非马谡这种菜鸟可比。想要攻下张郃率数万人驻守的街亭,唯一的办法就是硬碰硬,在士兵和物资的巨大损失代价下,蜀军才有可能(仅仅是有可能)取胜。而在蜀军全力反攻街亭的时候,曹真大军会像观众一样,按兵不动?就算再没有战略眼光,曹真也知道趁蜀军西进的机会,赶紧收复之前丢掉的陇右天水等地,再分兵一部截住蜀军后路,断其粮道。

而曹魏大军主力,完全可以沿着诸葛亮出川的路线,直接杀向蜀中……试问,已经倾国而出的蜀汉,国内兵力形同真空,难不成扎一堆草人出来抵挡曹真的精锐大军?所以,诸葛亮只能选择退兵,因为他知道,街亭一丢,自己占领凉州的战略计划就已经不可能实现。继续打下去的话,不但十分被动,而且有巨大的风险,即便打赢了,也是杀敌一万自损八千的消耗战,这对于本钱不足的蜀汉来说,并不可取。至少,本次北伐的最基本目的已经实现,现在撤退,好歹能保住之前的一部分战果。

据《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的记载,“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也就是说,这次北伐至少为蜀国增加了一千多户人口。古代的户不是现在的三口五口小户人家,一般都是祖孙几代,人数从数人到数十人不等。算下来,一千多户至少有一两万人,这对于总人口不足百万的蜀汉来说,也算是一定的补充……一句话,街亭已失,凉州遥不可及,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与其与蜂拥而至的曹魏大军主力,硬碰硬拼消耗,还不如撤兵,保存实力,以徐图将来……这就是为什么,诸葛亮在街亭丢失以后,不去反攻街亭,而是选择了退兵的原因。

总结下来其实就两条,一是实力上做不到,二是做起来太冒险。诸葛亮深知蜀汉与曹魏实力相距甚远,故用兵不得不谨慎,不敢做赔本的买卖。说白了,这都是蜀汉本钱有限的无奈,诸葛亮在作出任何决策的时候都不得不瞻前顾后,畏首畏尾。因为他手中掌握的是不仅是全蜀的军队,更是蜀汉帝国的国运,一旦有失,便是全灭的结局……

就此,我们可以来总结一下,蜀汉的第一次北伐。应该说诸葛亮从战役时间的把握,到战略计划的拟定,再到战术上的的执行和实施,都没有什么问题。但是,结果却很令人遗憾,因为在街亭这个最关键的点上,诸葛亮犯了用人不慎的错误。要是守街亭的人不是马谡,而是赵云,魏延,王平这些久经沙场的老将,最低程度也能守住一段时间。而菜鸟马谡在最短的时间内就让街亭失守,一触即溃……只不过,这世上什么药都有得卖,唯独就是没有后悔药。原本距拿下凉州,雄踞西陲只有一步之遥的蜀汉帝国,只能接受无功而返的结局。

更严重的后果是,吃了教训的曹魏,从此将防御的重点从东部的长江防线,转移到了西面的长安一线,并加强对凉州的控制。使得诸葛亮后来的四次北伐,形势更加困难险峻,也再没能取得像第一次这样的战果……可以说,马谡丢了街亭,对于蜀国的未来是有巨大负面影响的。马谡因此被杀,也是咎由自取。而诸葛亮将这种菜鸟用于如此关键的岗位,也有一定的领导责任。

PS:如果在第一次北伐中,街亭没有丢失,诸葛亮也成功拿下了凉州,外加雍州的部分地盘,那么蜀汉是否能有机会问鼎中原,中兴汉室?

客观来说,其实希望也不大,因为曹魏不会坐视诸葛亮吞并凉州,更不会给他足够的时间去消化。凉州雍州不是蜀中,没有险要的地形作为掩护,几乎是清一色山地步兵的蜀国军队,很难在这种地形之下,抵挡住曹魏的精锐骑兵。不过,如果诸葛亮真的能挡住曹魏反攻,又能在短时间内吞并并消化凉州,那情况确实会大不一样。这样等于是蜀国雄踞西陲,坐拥益州+凉州+半个雍州,国土和人口都增加一倍以上,几乎能与东吴平起平坐。

占据了凉州也意味着,今后蜀汉进攻中原的方向又多了一个,能带来更加灵活的战略战术。凉州民风彪悍,又是产马之地,蜀汉可以在这里组建一支骑兵部队,重振当年马超西凉铁骑的声威,配合蜀中步兵,从两个方向上分别进攻……当然,这些都只能是我们的想象和猜测了。历史就是历史,是没法假设的。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卫子夫是如何成为汉武帝皇后的?卫子夫一生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卫子夫是汉武帝第二任皇后,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拥有独立谥号的皇后。卫子夫出身贫寒,是以一个非常卑微的身份步入汉宫,但仅仅过了十一年就成为皇后,还同汉武帝生下一男三女。汉武帝究竟是看上了卫子夫什么,会如此宠爱她呢?实际上历史对于卫子夫的评价都比较高,说卫子夫不仅能把后宫管理的井井有条,更获得了汉武帝全

  • 韩信之死究竟冤不冤?他本可以获得更好的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作为楚汉三杰之一,韩信最后竟然被萧何还有吕后合谋害死,韩信最后死的究竟冤不冤?其实韩信原本可以获得更好的下场,只是这番觉悟还是来的太晚了。韩信在当时的确拥有超于常人的作战理念,以及独到的大局观,如果没有韩信在潍水全歼二十万楚军,楚汉之战最后的胜者就不好说了。只是韩信还不太懂统一后的汉朝,对于刘邦来说

  • 唐朝全盛不及隋朝,隋朝究竟有多富有?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有一种说法认为,唐朝即便是在全盛时期,也是比不过隋朝的,更有说法认为,隋朝时期留下来的粮食,竟然让唐朝吃了五十年。很明显,第一种说法是真是假,还能从史书当中寻找答案,但是第二种说法就很明显不靠谱了,太过夸张。那么隋朝时期到底是多富有,短短一个十五年的王朝,竟然让后世一个数百年的王朝在全盛时期都无法超

  • 真实的官渡之战是什么样?曹操真的有那么厉害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所了解到的官渡之战,都把曹操当做一个胸有成竹运筹帷幄的人,尤其是以少胜多这一点,让很多人都钦佩曹操的军事才能,甚至把他当做了一个无所不能的人来看待,有些过度神化了。就比如说真实的官渡之战,袁绍其实真的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弱,曹操也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强悍,那么真实历史上的官渡之战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东

  • 宇文邕的儿子有多荒唐?竟然同时立下五个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独孤皇后》正在播出,剧中独孤伽罗的青梅竹马宇文邕,也是让人又爱又恨,但是对他的儿子,后来继承他的皇位的宇文赟,或许就完全爱不起来了。宇文赟在历史上那些昏庸荒唐的皇帝里面,也算是个“有头有脸”的,他做过的事情一件比一件荒唐,尤其是他居然同时给自己立了五个皇后,而且二十一岁就把

  • 张飞为什么会杀了关羽一家?张飞杀关羽一家的说法是怎么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张飞和关羽,很多人对他们之间的感情,都认为是像《三国演义》里面那样,桃园结义之后亲如兄弟,一生都跟随在大哥刘备身边,建立蜀汉。但是《三国演义》也是小说,而且在民间还流传有一种张飞与关羽互相把对方的家人全都杀了这种说法,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张飞关羽真的这样做了吗?这种说法又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呢?一起来看看

  • 马稷究竟是不是因违命才被诸葛亮斩?真相可能并非如此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诸葛亮挥泪斩马稷,是《三国演义》中非常著名的一个故事。因为马稷刚愎自用,擅自违命,导致街亭失守。此前马稷已经立下军令状,诸葛亮为了稳军心,严纪律,只能挥泪斩掉自己的爱将。不过历史上,马稷真的是因为违命被斩么?这段历史还存在争议。刘备生前曾告诉诸葛亮,“马稷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 王平为什么要背叛魏国?王平是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蜀汉大将王平,正是因为一场街亭之战,他的才能才逐渐被显露出来。他劝告过马谡,可是马谡不听,不仅导致了蜀汉北伐的失败,自己的性命也都丢了。而王平就不一样了,他的地位因为这一次的战役而提升了不少,成了蜀汉的重要人物之一,但是王平也和姜维,他最终有又是一样是背叛了曹魏,转而投向蜀汉的,那能够让王平做一个这

  • 吕布使用的兵器是不是方天画戟?当时真的有方天画戟么?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中国古代很早便有了“戟”这样的兵器,但方天画戟真的存在么?其实方天画戟只是在戟的基础上,增添了一些装饰,再把顶端改为“井”字形,多为仪设之物,并不会拿来实战。所以说,吕布的兵器不会是方天画戟,这只是小说中杜撰出来的。戟在古时候是非常常见的一种兵器,剪头

  • 文成公主嫁给了谁?文成公主嫁入吐蕃故事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和亲在古代往往具有政治目的,一般是指中原王朝和少数民族首领达成的一种联姻,最重要的好处就是保持双方的友好关系,不要轻易开战。历史上,文成公主嫁入吐蕃的联姻故事就十分有名。文成公主是唐朝宗室女,被李世民封为公主,一年后嫁入吐蕃,成为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王后。这段联姻,也被称为历史上最有意义的联姻,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