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景帝年少误杀刘濞太子是怎么回事?事发成为七国之乱导火索

汉景帝年少误杀刘濞太子是怎么回事?事发成为七国之乱导火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4962 更新时间:2024/1/23 12:24:23

汉景帝刘上位以后,爆发了七国之乱,虽然最后的结果是平定了各方叛乱,汉景帝稳固住了自己的政权。但此次事件差点让全国再次陷入被分裂的状态,情况十分危急。实际上七国之乱会爆发,和汉景帝从小发生的一起意外有关,汉景帝小时候因为下棋误杀刘濞的太子。此后汉文帝和刘濞产生矛盾,这让刘濞起了反叛之心,此后汉景帝又急于削弱各个诸侯王的势力,以至于七国之乱爆发。

汉文帝时期,吴王刘濞镇守东南,势力渐大,又能够自己铸造铜钱,还垄断了煮盐的生意,十分富有。刘濞是刘邦的侄子,和汉文帝刘彻是堂兄弟,性情极为剽悍勇猛且有野心,数十年都没有入朝拜见文帝。后来有流言说他对皇帝不敬,便派儿子刘贤到长安,应付应付。

太子刘启和刘贤,是隔代的堂兄弟,虽说几乎没来往过,关系不亲密,但也没有仇怨,毕竟都还是少年心性。

刘贤到长安后,太子刘启便陪他到处游玩,相处得十分融洽。有一天,两人在一起下棋,一帮侍臣围在那里观看,战绩各有胜负。时间一长,难免有些言语争执,太子刘启受了几句嘲讽,心里有气,谁知刘贤童心未溟,还要与太子决出胜负来。太子也不肯示弱,又和他下棋,到了生死关头,皇太子走错了一步,被刘贤占了先机,取胜在望。太子不肯认输,要悔棋,刘贤不依,于是争论起来。围观的人群中,刘贤的师傅帮着他说话,你一言,我一语,都说太子耍赖。太子毕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哪里受过这些委屈,顿时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顺手提起棋盘,向刘贤掷过去,刘贤没有防备,一时闪避不及,被棋盘砸中头颅,立即晕倒在地,脑浆迸流,当场死于非命。

众人见事情闹大了,连忙保护太子出去,奏明文帝。文帝也吃惊不小,但又不好怪罪太子,只是训戒了一番,好言劝慰刘贤的师傅等人。

吴王刘濞悲恨交加,从此心存怨恨,不守规矩,对朝廷的使臣十分倨傲无礼。文帝知道他爱子心切,也不生气,又派人召他入京,想当面把事情说清楚。谁知刘濞假称有病,不愿前来。文帝知道内情后十分不满,将刘濞的使者关押起来,吴王刘濞这才有所收敛。

吴王没有马上谋反的原因还有一个,就是前中郎将袁盎的极力劝阻。文帝厌恶袁盎后,把他调到陇西任都尉,后来又到了刘濞手下。袁盎见吴王势力强大,常常劝他小心行事,所以吴王才没有立即和文帝翻脸。

过了几年,单于病死,其子军臣继立,派人到朝廷报告。文帝又老生常谈,找了一个宗室少女嫁给军臣,再次和亲。军臣单于得了娇妻,也心满意足,并无他想。偏偏汉奸中行说从中挑拨,屡次劝军臣侵犯中原。军臣起初不愿背约,经不住他再三怂恿,于是兴兵作乱,与汉朝绝交。

文帝后六年冬月,匈奴兵分两路,一路攻打郡,一路攻打云中,沿途烧杀掳掠,无恶不作。防边将士好几年没有打仗,突然听说匈奴袭来,慌忙点燃烽火,向朝廷报警。文帝急忙调遣三路人马,一路出飞狐,首将是中大夫令勉;一路出句注,首将是前楚相苏意;一路出北地,首将是前郎中令张武。三路兵同日出发,连夜赶往目的地,文帝还怕惊动京都要地,又令河内太守周亚夫驻兵细柳,刘礼驻兵霸上,祝兹侯徐厉驻兵棘门。内外戒严后,文帝才稍稍放心。

过了几日,文帝亲自出去慰问军对,先到霸上,再到棘门,事先都没有通报。刘徐两位将军深居帐内,直到文帝进了军营,这才率领部将出迎,神色十分慌张。文帝也没有责怪,抚慰几句便退了出去。再到细柳营时,远远看见营门外面刀枪林立,仿佛如临大敌一般。文帝暗暗称奇,让人传令下去,上天子到了。谁知守兵不为所动,喝令他们站住,还冷冷地说:“我们只听将军的号令,不听天子的招呼!”文帝故意强行进入,被守兵阻住,文帝这才取出符节,让人入营通报,周亚夫从容出迎,披甲佩剑,对着文帝行礼,作了一个长揖,口中说道:“甲胄之士不下拜,臣照军礼施行。请陛下不要责怪!”文帝不禁动容,对随从说:“这才是真正的将军!”

和前几次一样,匈奴人只是抢了一些财物,就匆匆跑了,文帝将各路人马依次撤回,升周亚夫为中尉。

周亚夫是汉代开国名将周勃的次子,可谓父子英雄。周勃死后,长子周胜之继承了绛侯周勃的爵位,次子周亚夫任河内太守。一个很善于看相的老太婆曾经对周亚夫说:“你很快就会飞黄腾达,可惜结局不好,将来会被饿死。”周亚夫还要再问,老太婆却不肯再说。周亚夫虽然惊疑,却并不相信。

一年后,文帝忽然得了重病,医药无效,临死前对太子刘启说:“周亚夫是不可多得的良将,将来如有变故,尽管让他统兵,不必多疑。”六月间,文帝瞑目归天,享年四十六岁。

汉文帝在位共二十三年,没有修建华丽的宫殿,始终爱民如子,生活十分节俭,就连后宫里的人也生活得十分简朴,文帝还常常赈济灾民,百姓都安居乐业,很少有犯罪发生。历史上对他的评价很高,说他是难得的好皇帝。继位的汉景帝,也是雄才大略的难得的明君。这一时期,就是汉朝最昌盛的“文景之治”。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兰陵王被称为古代四大美男之一,上战场为什么还要佩戴面具?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兰陵王原名高孝瓘,字长恭,是南北朝时期北齐的著名将领。我们在影视剧当中,看到兰陵王每次上战场之前,都被佩戴一个面部狰狞的面具,兰陵王被称为古代四大美男之一,有如此颜值为何还要佩戴面具呢?可能兰陵王就是因为自己长相,觉得不适合在战场上给予敌方足够的威慑力,所以才选择佩戴面具。不过这个说法,应该也是来自

  • 玄武门之变之前,李渊是如何对待李世民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李渊与李世民这对父子,在历史上也是非常有名的了,李渊还在位的时候,立下的太子原本是长子李建成,也是轮不到李世民的,但是李世民偏偏就发动兵变夺取了太子之位,李建成也被杀掉了。那么在玄武门之变之前,李渊对待李世民又是什么样的态度?难道是李渊的态度激起了李世民的不满吗?或者还有其他什么原因呢?公元626年

  • 易牙烹子,为什么还被称为厨师的祖师爷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在意一个人的行为道德,而不是只看他的外表,就好比评选四大美女,也许汉成帝皇后赵飞燕比其他美人更美呢?但是因为她品行不端,祸乱后宫,所以后来就把她从中除名。而历史上被厨师界封为祖师爷的,是春秋时期一个叫做易牙的人,但令人惊讶的是,易牙曾经把自己的儿子杀掉烹饪,为什么这样的人还会被称为

  • 万历皇帝一共有多少年不上朝?明朝灭亡万历皇帝有多大责任?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万历皇帝朱翊钧十岁继位称帝,是明朝在位最久的皇帝。万历皇帝在位初期,由内阁首辅张居正处理朝政,此后张居正进行了多项改革,为万历年间开了一个好头。但是,等万历皇帝长大后,却开始不务朝政,似乎厌倦了朝中党派的权利之争,此后选择二十多年不上朝。而他身边又缺乏像张居正这样的能臣,导致明朝国势开始走衰,不光是

  • 历史上真有神行太保吗,不是戴宗而是他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神行太保”戴宗,靠着一双脚打出名气,日行八百里堪比千里马,说的再玄乎一点,戴宗差不多就是一个“瞬移”技能,只不过听起来比瞬移还要靠谱一些。不过,戴宗毕竟只是《水浒传》虚构而来的一个人物,历史上自然是没有这号人的,但是历史上却真的有一个类似神行太保的人

  • 大唐三绝是什么,大唐三绝指的是哪三绝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经常会听到有人说“大唐三绝”,顾名思义,指的就是唐朝时期非常著名的三个好到“绝顶”的“东西”。那你又知道这三绝是哪三绝吗?其一就是李白的诗歌,这一点一直到现在我们也都不否认,很多人最开始接触诗歌,背的都是李白的诗。其二就是张旭的

  • 东周为什么分为春秋与战国,春秋战国有什么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周朝,很多人对它的印象都是“一个长达八百年的王朝”,这与后世的封建王朝相比,实在是天壤之别。然而周朝先后分为西周和东周,东周又被分为人们熟悉的春秋和战国,而且春秋战国一般都是连在一起说的。那么,这两个名字又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东周会被分为两个时代?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又有什么

  • 高平陵之变时,为什么曹爽轻易就投降了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高平陵之变,对于三国时期的曹魏来说,是一次改天换地的政变,从此之后魏国表面上还是姓曹,但实际上已经流的是司马家的血了,改姓司马也只是时间上的问题。不过在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的时候,曹爽当时明明手中还有皇帝和兵权,结果却轻易就放弃了反抗,选择了投降,这是为什么?曹爽这样就放弃,难道真的不怕司马懿会杀了

  • 朱元璋称帝之后,是如何封赏自己的亲戚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历史上也是一个传奇人物,从一个平民做到皇帝,中间也是经历了无数的坎坷磨难,而其中的辛苦和喜悦,心境的变化,也只有朱元璋自己本人才能够体会了。我们也知道有句话叫做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朱元璋最后成为了皇帝,那他的亲戚们肯定也不会闲着,自己家里出了一个皇帝,肯定有人出来找上门来,多远的

  • 除了战国七雄,战国时期还有四个大国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战国七雄,每每谈到战国时期,基本上都是这七个国家的历史,给人一种战国就只有这七个国家的错觉。实际上,战国七雄只是战国时期最强大的七个国家,而又因为他们的强大和争夺天下,占据了这一时代的主流,所以人们才更多的提起他们,真实的战国时期远远不止这七个国家。除了他们之外,还有四个大国强国,一起来看看都是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