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嘉靖为何要把明成祖的牌位扔出太庙?

嘉靖为何要把明成祖的牌位扔出太庙?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1675 更新时间:2024/1/16 17:29:57

说到嘉靖帝大家也知道的,在位的时间还是挺长的,感觉这个人不好评价,但是他在改革新政什么的方面还有抗击倭寇都是做得非常的好的,所以他这位皇帝不奈,再说明成祖吧,他的争议就非常大了,这个郑和下西洋就是他主张的,但是他的名声并不好,话说嘉靖有一次好像就差点把明成祖的牌位扔出太庙,那么有的网友要问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跟随小编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

明朝嘉靖差点把成祖的牌位扔出太庙,这个说法是有问题的。嘉靖除非大脑发热,为了降温,又灌了好多水进去,才会把成祖朱棣在太庙正殿的牌位移至太庙后面的偏殿(即祧庙)供奉。只要嘉靖头脑清醒,是一定不会这么做,因为付出的代价太高。

这件事情,要从嘉靖继位之后,持续了20多年的“大礼仪之争”说起。

明武宗朱厚照30岁时去世,可是朱厚照没有留下子嗣。武宗的母亲张皇太后就命内阁讨论皇位继承问题。内阁首辅杨廷和根据朱元璋留下的《皇明祖训》,声称应该遵循“兄终弟及的祖训”。

正是这个“兄终弟及”,惹出了很多的麻烦。

太子朱标去世后,朱元璋原本应该按照这一原则优先立储,结果没有,惹出了“靖难之役”。朱棣起兵,推翻了建文帝朱允炆的统治,摇身一变成了“明太宗”,堂而皇之的进入了太庙。

现在武宗去世了,没有子嗣。如果按照“兄终弟及”的原则,应该是从武宗的父亲明孝宗朱佑樘的儿子们之中,再挑选一位继承皇位。这时候,新任皇帝和武宗是同父亲兄弟,皇考相同,也就不会引发“大礼仪之争”了。

可是问题就出在这里,武宗的父亲孝宗也没有在世的儿子。杨廷和就只能从孝宗的父亲宪宗的孙子辈中,挑选了一位武宗的堂兄弟来继承皇位了。他就是兴献王的长子朱厚熜,即后来的嘉靖帝。

原本,杨廷和是想要朱厚熜入嗣明孝宗,尊孝宗朱佑樘为父,尊武宗为亲兄长,而称他已经去世的父亲兴献王为叔父。如果朱厚熜同意了,同样也不会发生后来的“大礼仪之争”了。

但是,朱厚熜以武宗遗诏中写的是“嗣皇帝位”,而非“嗣皇子位”为由,拒不按照皇太子的礼仪入宫继承大统,而是按照宗室继承“宗祧”的礼仪继位。同时,在议定嘉靖生父的主祀与封号时,嘉靖坚决不同意尊其生父为“皇叔考兴献大王”,其母为“皇叔母兴国大妃”的提议。同时,也不同意在他祭祀生父、生母时自称“侄皇帝”的提议。

以杨廷和为主的大臣,只能让步,同意了嘉靖所谓“继统不继嗣”的要求,即皇位收了,但是爹还是只认以前的亲爹。嘉靖还以迎接皇太后的礼仪迎接他的生母入宫。

到了嘉靖三年,朱厚熜又提出要尊其父为“皇考兴献帝”,并借机让杨廷和辞官归乡,解除了杨廷和的官职。这次争端,嘉靖与反对的大臣互相妥协,尊嘉靖生父为“本生皇考恭穆献皇帝”,生母为“本生圣母章圣皇太后”。

嘉靖的生父、生母在嘉靖的争取下,已经从一个普通藩王、王妃,摇身一变成了“皇帝”、“皇太后”了。但是,嘉靖并未就此收手,下一步就是要去掉“本生”二字了。这才引发了“左顺门事件”。

嘉靖要去掉“本生”二字,反对的大臣不同意,他们就仿照宪宗时礼仪之争的故事,在左顺门跪拜哭请。但是嘉靖不是宪宗,嘉靖将哭请的两百多位朝臣中五品以下的134人下狱拷讯,四品以上的86人停职待罪。之后又廷仗五品以下官员,致16人因廷仗而亡。朱厚熜成功的尊其母为“章圣慈仁皇太后”。

反对的大臣们,见嘉靖下了杀手,纷纷缄口。嘉靖就趁机又将孝宗尊为了“皇伯考”,将张皇太后去掉了“皇太后”的称呼,而尊为了“皇伯母”,他的生父成为了“皇考”。

嘉靖四年,嘉靖在皇城内建成了一座祢庙(即父庙、考庙),并亲自命名为世庙,用来祭祀他的父亲。但是,嘉靖不会就此收手,下一步就是让他的生父入太庙。

古代的礼法,多遵循周礼。按照《礼记·王制》的记载:“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大祖之庙而七。”即太庙正殿仅供奉七位皇帝,除了始祖之外,另外供奉三对父子,“昭为父,穆为子”。除了始祖为“万世不祧”之外,如果有新的皇帝要入庙,则在“三昭三穆”中选世系最远的那位“亲尽则祧”,移到祧殿供奉。

只是,在新朝建立之时,由于世系遥远,五代以外的祖先很难追溯,所以,通常不足七庙。明初,朱元璋就仅设了四庙,以德祖为始祖。到了洪武九年,新太庙建成,朱元璋取了大数九,共立九庙。除了供奉已经确立的四位先祖之外,其他五庙虚位以待。

建文帝继位后,将太祖朱元璋的神位放了进去,他的生父太子朱标也被追封皇帝,神位也放进了太庙。此时,庙中已有六座神主牌位。

到了朱棣时期,为了强调自己的正统性,朱标的神位被迁出,朱允炆的神位也不允许入太庙。到了英宗时期,代宗的神位也被英宗排除在了太庙之外。

到宪宗时,太庙中九庙的位置已经满了,即已有德祖、懿祖、熙祖、仁祖、太祖、太宗、(兴宗朱标、惠宗朱允炆被排除)仁宗、宣宗、(代宗被排除)英宗。

孝宗继位,在将宪宗神位入太庙时,制定了一个规矩“自德祖以上莫推其世次,则德祖视周后稷不可祧(即德祖万世不祧)……懿、僖、仁三祖以次当祧,太祖、太宗视周文、武世室百世不迁(即太祖、太宗也是万世不祧)”。于是,宪宗入庙时,按照“亲尽则祧”的原则,将懿祖放入了祧庙。之后入太庙的孝宗和武宗,又分别祧了熙祖和仁祖。

到了嘉靖时,他想要将他的父亲献皇帝升祔太庙,就要先祧一个位置。

嘉靖祧的是谁?很多文章中都写错了,并非仁宗,而是德祖。嘉靖九年,嘉靖就开始独尊太祖,将德祖祧出了太庙。所以,嘉靖生父献皇帝的位置早就留出来了。

对于太祖,嘉靖自然不敢妄动,因为太祖是开国帝王,除非嘉靖想与所有宗室为敌。而太宗朱棣的神位,在孝宗时期已经类比周文、武王故事,确立了“万世不祧”的地位。更何况,祧了朱棣在太庙的神位,朱棣一脉的正统地位都有可能受到质疑,作为朱棣一脉的嘉靖,自然不会干这么愚蠢的事情。所以,嘉靖做了一件很明智的事情,进一步确立朱棣“万世不祧”的地位。

嘉靖十七年,嘉靖直接将朱棣“太宗”的庙号改为了“成祖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从此,明成祖在太庙中的位置坚如磐石。

然后,他又尊他的父亲献皇帝为“睿宗知天守道洪德渊仁宽穆纯圣恭俭敬文献皇帝”,即明睿宗,并奉睿宗祔太庙。

此时的太庙,以太祖朱元璋为始祖,共有九庙。

那到底是谁祧了仁宗的位置呢?嘉靖为了巩固睿宗在太庙的位置,所以,提前给自己准备了一个位置。他将自己老婆孝烈皇后的牌位先放到了太庙里面,祧了仁宗的位置。按照太庙制度,每一庙都是一帝一后,嘉靖让自己老婆先占个位置,自己死后,牌位就可以直接和孝烈皇后放在一起了,睿宗的位置就安全了。

嘉靖这一辈子没干其他事情,天天就琢磨着怎么把他爹的牌位放到太庙,并巩固下来,然后就是自己怎么炼丹长寿了。

不过呢,嘉靖的儿子穆宗朱载垕(隆庆)继位后,认为他爹做的事情很荒唐,改革了很多嘉靖时期留下的弊政,并且将献皇帝睿宗的牌位移出了太庙,重新放回了世庙祭祀。

嘉靖辛辛苦苦折腾了二十余年的战斗成果,最后,被他儿子轻轻一弹,瞬间就灰飞烟灭了,不免得让人感慨呀。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曾国藩是如何改掉好色的毛病的?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一个人好色这件事情还是挺有意思的也比较的有内涵的,不管是上到皇帝还是下到黎民百姓好色这件事情还是真的是太多见了,话说晚清重臣曾国藩也是这样一位好色的人,比较都是爷们吗,但是最后曾国藩却改掉了这个习惯了,那么这个曾国藩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下面就这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曾国藩年轻的时候确实很

  • 如果孙权没有偷袭荆州,徐晃能打败关羽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荆州在三国时期是极其重要的一块地域,魏蜀吴三股势力都在这里交汇,所以如果能够有人得到荆州,那么对于另外两国来说都是极大的威胁。而在关羽死前,荆州是在刘备手里的,由关羽镇守,但是不料却被孙权偷袭,丢失了荆州,关羽也因此丧命。但是如果当时孙权并没有偷袭荆州,徐晃对阵关羽能不能赢?徐晃去攻打关羽,最终是不

  • 曹魏稳坐江山就能避免五胡乱华?这个锅还让不让曹操背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西晋发生的五胡乱华,一度让中国陷入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黑暗时期。当时侵犯中华的胡人远不止五个,北方各族在华北地区足足建立了十几个国家政权,等前秦统一北方后,才算是正式进入到南北朝时期。但在这百余年间,可以说战乱不断,百姓苦不堪言,甚至难寻一片和平之地。要说会爆发五胡乱华,也是因为在晋朝出现了八王之乱,

  • 后周柴荣经常屠城,为什么还是一位明君?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柴荣,说起来很多人应该都是比较了解他的,只不过也有很多都是在了解赵匡胤的同时,顺带提了一下柴荣,并没有专门的去特意了解过。而柴荣在历史上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很多人都认为,他是一个明君,那么一般人眼中的明君就是爱民如子、勤政等等特质集中在一起,然而柴荣却经常会屠城,为什么这样的柴荣还会被人们认为是

  • 赵匡胤究竟是不是被赵光义害死的?烛影斧声真相揭秘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赵匡胤究竟是怎么死的,在历史上一直存在比较大的争议。976年,赵匡胤叫上自己的弟弟赵光义一起在宫中饮酒,结果第二天早上赵匡胤突然驾崩,而赵光义宣称自己是皇位继承人,而且还拿出了众人听都没有听说过的“金匮之盟”。所以有人认为,赵匡胤其实是被赵光义害死,目的就是为了篡夺皇位,可惜

  • 董卓死后人人都高兴,为什么蔡邕要叹气?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董卓的死,对于很多人而言都是一件好事,他们终于摆脱了噩梦一样的日子,自然是会很高兴的出来庆祝,而面对董卓的尸体,也是将他点燃、而当所有人都沉浸在董卓已经死了这件事情带来的高兴当中的时候,却有一个人为他叹了口气,这个人就是蔡文姬的父亲蔡邕,而也正是因为这一声叹息,将蔡邕送上了绝路。那为什么蔡邕要为董卓

  • 掌印太监比秉笔太监地位高,魏忠贤为何当秉笔太监不当掌印太监?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掌印太监和秉笔太监其实还是很有意思的,其实按照常理来看的话,这个掌印太监是要比秉笔太监地位高了很多很多的,但是魏忠贤作为当时最大的宦官,他为什么不选择当掌印太监而是做了地位更小的秉笔太监呢?其实这个也还是挺有说法的,下面就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具体是怎么回事吧!魏忠贤是秉笔太监。当时的

  • 东吴二宫之争是如何发生的?孙权立嗣为何犹豫不决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东吴在三国时期是仅次于曹魏的存在,甚至一度能和曹魏平分秋色。不过孙权晚年在立嗣问题上犹豫不决,导致朝局不稳,最后爆发二宫之争也让东吴一度走向衰落。孙权长子孙登意外早逝,孙权立三子孙和为太子,但孙和跟孙霸之间有着很大的矛盾,一时间朝堂被分成两派,以“人和”著称的东吴也开始出现裂

  • 骊姬为什么是妖姬?历史四大妖姬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骊姬是晋献公的妃子,奚齐的生母,传闻骊姬姿色艳美,很快便得到了晋献公的宠爱。此后骊姬利用自己的美色逐步获得晋献公的信任,开始插手朝政,想要挑拨申生、重耳、夷吾三兄弟之间的感情,好让自己的儿子得到太子之位,历史上将这件事称为骊姬之乱。所以后人也将骊姬称为妖姬,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下历史上的骊姬,还有四大妖

  • 马超为什么不回西羌,要投靠张鲁?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马超其实大家应该都知道的,这个人还是挺有意思挺给力的一个人,但是这个人还是有一点让人十分的不理解,马超其实本就是西羌人,后来他兵败了,那么在兵败的时候他为什么不选择回撤到西羌呢?而是选择投靠张鲁呢?下面我们不妨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具体是什么情况吧!马超投靠张鲁,本就是大势所趋,各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