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芈月嫁到秦国,却没让娘家楚国占半点便宜

芈月嫁到秦国,却没让娘家楚国占半点便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219 更新时间:2024/1/16 23:24:47

历史上能留名于后世的人,没有一个是泛泛之辈,“谁说女子不如男?”但能被后人所知的女子却是少之又少。芈月,秦惠文王的八子、秦昭襄王的生母、大秦宣太后,能胜过惠太后得宠,助子夺位而垂帘听政,岂是池中之物?这位眼光独到、颇有野心的王后,从入秦国开始不仅没为母国向王上进言半句,在自己的儿子继位后也没让楚国占半点便宜,为什么芈月入秦后就是为秦国献力,甚至是对付自己的母国呢?

一、离楚为妾,便是秦人

战国时期,政治开明,各国名士游说诸国,因地制宜献上强国之策,各国国君用人也是不拘一格,不看出身只重学识。说士有事王的动机,能走能留,而作为政治联姻的后宫妃子却难逃囚禁,当她们程离国的那一刻,就不再是母国人了,而是被生生打上了“敌国”的标签。芈月何其聪明,自从离开楚国,便把自己当作是秦国人,不再为母国分忧,而是积极侍奉秦惠文王,为的就是能在异地他乡站稳脚跟,保全自己,而且君王向来不喜后宫干政,任何进言,就如同飞蛾扑火,自寻死路。

离母国而事他国,便以他国人自居,秦相张仪是如此、穰侯魏冉也是如此,就是因为打上秦人的标签,民众才服。芈月远嫁秦国,身在“虎狼”之间,在心里对母国和国君总会有怨言,没有其他选择的余地,只有思量为秦献策,而不是想着为母国分忧。

二、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芈月远嫁秦国,自然清楚自己已经是秦国的人了,对她而言,秦国的利益才是最高位的,身为惠文王的八子时,下人劝其为楚国向秦王献言,被她怒斥,但芈月依然念及久恩。然而有了孩子就不一样了,尤其是自己的儿子还继任大秦的王位,自己的弟弟也身居要职,一家人已经扎根秦国。所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宣太后也是铁了心要帮助自己的儿子,主政时时刻以秦国之利为大,还在朝政上多次劝勉秦昭襄王,甚至以身为诱,密谋攻灭义渠。芈月为八子时有秦惠文王顶着,并不需要为王上分忧国政,做了宣太后,护子心切,此时的她已不是楚国的公主,而是大秦的太后,损楚利秦,无伤大雅。

三、外戚做大不难,上下归心不易

秦武王四年(前307),秦武王举鼎身亡,又无子,秦廷为了继任者的问题发生争执,宣太后想立公子芾,与惠文后想立的公子壮争秦王,然而赵武灵王执意立质赵的公子稷为秦王,迫于赵国压力她只能妥协,但嬴稷尚且年幼,于是宣太后出面干政,任命其弟魏冉为将军。其后宣太后又重用自己的另一个弟弟芈戎,自己的两个儿子为秦“四贵”,一时之间楚国外戚在秦国做大。

然而宣太后明白,自己就算做得再大,秦国还是秦人的国,自己如果献秦于楚,不仅自己的儿子将成为楚国阶下囚,秦国上下也肯定将她讨灭。所以芈月魏冉等人为表自己忠心秦国,那就只能是谋秦之利,甚至当武安君白起攻陷楚国国都郢都之时,宣太后也是拍手称快,为秦国大喜而没有一丝母国灭国之忧。

“昭王母芈氏,号宣太后。王母于是始以为称”,芈月是个聪明的女子,太后称谓,始见于她;太后专权,也自她始,当她的儿子登上王位,她也彻底丢弃了女子的文弱一面,大秦尚武,武功最强之时,就是宣太后掌政之时。大秦宣太后芈月,在秦灭六国道路上的功绩,不逊于她的丈夫和儿子,至于母国楚国,也只是她用来强秦的工具而已,念楚久恩的是芈八子,助秦称霸的才是宣太后。

标签: 芈月战国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唐朝最好色的诗人,写了一首诗自毁前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崔颢,唐朝,历史解密

    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首《黄鹤楼》想必大家都很熟悉,此诗被《沧浪诗话》评为“唐人七律第一”,此外后世还有“独步千古”、“千秋绝唱”等等评价,诗坛大家都丝毫不吝赞誉之言。而这首诗令诗仙李白

  • 明朝海军能否打败同时期的西班牙无敌舰队?可能会惨败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明朝,西班牙无敌舰队,历史解密

    根据学者王日根的介绍,洪武初年,明朝军舰大约有3000到5000艘。大多都是内河的船舰,因此,根本不具备远洋作战的能力。洪武七年,朱元璋成立远海巡防舰队,尽管起到一定的抗倭作用;但是,这支舰队的主要的功能仍然是巡逻,只能说是一些海警,无法称之为海军。巡防队最远到达的地方是琉球群岛,足见其航行能力有限

  • 袁世凯逼清朝皇帝退位,溥仪身边的忠臣良将呢?为什么没人保护他?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清朝,溥仪,退位,历史解密

    我们知道,任何一个朝代灭亡的时候,都会经历非常惨烈的战争。朝廷忠臣、民间义士,为了保护王朝避免灭亡,都会费劲心力,抛洒热血。南宋灭亡的时候,张世杰、文天祥、陆秀夫等文臣武将,保护着两个小皇帝,四处飘荡,转战南北,目的无非就是要留下赵宋血脉,恢复赵宋江山。明朝灭亡的时候,南边建立了非常多南明小朝廷,也

  • 袁绍如何做了这几件事,官渡之战结果会改变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官渡之战,三国,袁绍,官渡之战,历史解密

    在中国古代的战争史当中,有很多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其中三国时期曹操和袁绍的最后一场大决战——官渡之战,现在可以说是妇孺皆知。它是曹操一统中原,成就千秋霸业最关键的一战,而袁绍集团也在这一场战争中一蹶不振。袁绍当时是北方最大的军阀势力,但从军事和经济实力来说,曹操根本不可能是他的对手,当时的绝大多数

  • 俗语“说曹操曹操到”,居然有下半句,为何无人敢提及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曹操曹操到,曹操,历史解密

    在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当中,出现过一些各种各样的风云人物,这期就跟大家分享一下,一个东汉末年的时代人物,而且也是大家经常提及,我们巧合见面的一种调侃,他就是一代枭雄——曹操。而提及他的最常见的俗语就是“说曹操曹操到”。后面还有一段话,但是却无人敢提,这是什么原因呢?曹操我们大家都知道,他是汉王朝

  • 南北朝时期,西魏为何能快速从弱国变成强国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西魏,南北朝,历史解密

    隋朝疆域最大时,据说达到467万平方公里,是东方第一强国。就在并不遥远的五十多年前,隋朝的前身(北周)的前身西魏,还是个在风雨飘摇中让人看不到希望的小国。公元534年,“累世强盛”的北魏帝国,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轰然倒塌。权臣高欢和北魏最后一个皇帝孝武帝元脩(元修)翻脸,改立北魏孝文帝的曾孙元善见为帝

  • 割股充饥的主人公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割股充饥,历史解密

    割股充饥的主人公是介子推。清明节的由来就跟当年介子推割股充饥救重耳的故事有关。介子推是春秋时期的贤臣,当初晋文公重耳被父兄的人追杀,经常饥肠辘辘。介子推不忍看重耳受饿,就偷偷在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给重耳煮汤喝。晋文公重耳是春秋霸主之一,不过当初他被人追杀,在外面过了十几年颠沛流离的生活。这十几年的时

  • 东汉为什么会出现很多外戚干政的现象?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东汉,历史解密

    两汉四百年,外戚干政频发,且有太监干政,最后导致皇帝大权旁落,州牧变成诸侯。如果说唐朝亡于藩镇割据的话,那么说汉朝亡于外戚干政也不为过。西汉先是有吕氏专权,差点几十年就要了刘氏江山,最后王政君掌握朝政大权,重用外戚,王氏五个兄弟先后称侯,号称“王氏五侯”,侄子王莽,更是厉害,阴谋篡汉成功,改国号新。

  • 揭秘:唐代名将郭子仪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郭子仪,唐朝,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的是唐代有一位名将叫做郭子仪,郭子仪一生征战于沙场,为唐朝的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郭子仪是一位非常厉害的将领,他在当时的唐代当中有着很显赫的地位,他受到皇帝的器重,连百姓都非常敬重和佩服他。而郭子仪行事却是比较低调的,他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想要太过于声张,有些人觉得非常奇怪,想要知道这些为什么?

  • 新儒学有着怎样的发展?对中国有着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新儒学,儒学,历史解密

    阶段划分现当代新儒学思潮形成于五四运动前后东西方文化问题论战和“科学与人生观”论战期间,这也可以视为这一思潮发展的第一阶段。第二阶段思潮发生在抗战时期及抗战胜利后的中国大陆。第三阶段思潮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第四阶段思潮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的海外,改革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