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先秦时期的重要制度都有哪些?册封诸侯为何行不通?

先秦时期的重要制度都有哪些?册封诸侯为何行不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986 更新时间:2024/2/7 15:43:59

整个先秦时期的制度变化是十分巨大的,我们比较熟悉的还是周朝的分封制。不过随着周天子的权利每况愈下,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这天下早已不是周国的天下了,那分封制究竟有何弊端呢?其实周王分封诸侯,大部分也都是同姓诸侯,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周天子对各个诸侯越来越难管理,其中还出现了诸侯霸主,依附关系的重心逐渐颠倒了过来。下面就为大家讲讲先秦时期的重要制度,感兴趣的话就一起来看看吧。

(一)行政管理体制的定义

所谓行政管理体制,就是一个国家或区域的政治体制及其管理制度的总和。

秦并六国,书同文,车同轨,实现了华夏民族更大程度上的文化认同。随着郡县制的确立,中央集权就此成型,“万世皆行秦政治”,以后历代,基本沿用秦朝体制,实行直线型管理模式,行政指令得以迅速有效地传达与贯彻。那么,先秦行政管理体制是如何运作的呢?

先秦,一般来说,包括父系氏族社会的新石器时代,也就是“三皇五帝”时代、夏朝、商朝、西周以及春秋战国。

(二)三代之前的组织模式:氏族——部落——部落联盟——部落大联盟

以下理论纯属假想,是否合理敬听诸君评断。

距今1万年前,适宜农耕的黄河、长江流域以血缘关系结成的居民点星罗棋布,一旦家族庞大,势必要分家另居,同一血缘的居民点联合一起抵御猛兽与自然灾害,组成氏族。这时候,应该在母系氏族时代末期,氏族内部老祖母是绝对权威,老祖母一般会有一个名号,这个名号基本要带一个“女”字旁,氏族居民外交活动时以此名号自称,后来,就成了此氏族的“姓”。

在当时,已经抛弃了落后的族内婚——交配与生殖在血缘内部进行——而推行了族外婚,也就是数个友好氏族之间互相通婚。这几个友好氏族很容易就结成了同盟,这个同盟就是部落,部落内部其实也是靠血缘或是亲情来维系的。问题来了,部落酋长谁来当?两种模式,氏族长轮流当,或者实力最强的氏族长一直当。部落酋长自然就是行政首长,安排生产劳动,分配劳动果实。

随着人口增长,这样的部落越来越多,外交与战争自然也就多了起来,图腾应运而生。所谓图腾,就是原始时代的先人们把某种动物、植物或非生物等当做自己的亲属、祖先或保护神,迷信他们有超能力。这是百度的解释,你不要被这些噱头吓倒,说白了,图腾就是部落之“姓”,比如说你是蛇部落,他是云部落、或者棒子部落等等,神化这些形象,以期保护部落民众衣食无忧。这些形象常常刻画在一块木板上,立在部落议事大厅前,叫做图腾柱。据说,华表就代表图腾柱。

战争的结果也有两种,结盟或合并,很多部落统合到一起就是部落联盟,数个部落联盟统合到一起就是部落大联盟。炎黄战蚩尤就是部落大联盟之间的决战,这场战争的结果是蚩尤部落南窜江淮为苗蛮,炎黄子孙得以在黄河流域生根结果,开枝散叶。伴随战争而来的是文化的碰撞,图腾之间派生杂揉,终于产生了“鹿角虾目、马嘴鹰眼”的“龙”的形象,华夏民族又被称为“龙的传人”。

炎黄以降,部落大联盟酋长之下有“四岳”、“十二牧”之说,“四岳”相当于部落联盟酋长,“十二牧”也就是部落酋长,他们大概相当于后世的郡守与县令。他们之间也不仅仅是同盟与服从的关系,还有了管理与被管理的意味。此时的部落大联盟酋长不止分派生产劳动、分配劳动果实、发布战争命令、祭祀祖先神祇,还有了处置战俘与罪人的生杀予夺之权。

部落大联盟内部,争夺领导权也就是大酋长宝座的斗争始终存在。与部落不同,各个部落联盟实力大体相当,随着实力的此消彼长,大联盟酋长的位子基本是轮流坐庄的,这就是一直为儒家所推崇的“禅让制”。剥开温情的面纱,不如这样表述:不得不禅,禅而不让。法家巨擘韩非子很通透,他说哪有什么禅让,“舜逼、禹逼舜”,皆是“人臣之弑君者也!”

(三)夏后氏与异姓部落的关系:文化上认同,形式上依附

五帝时代,男人已经从老祖母手中接过指挥棒,进入父系氏族时代。靠着大禹王治水的丰功伟绩,夏部落联盟一枝独秀,大禹“指定”禅位的继任者——东夷部落酋长伯益——在大禹之子夏财阜兵雄势力高压下噤若寒蝉,无奈放弃大酋长之位,夏启开启了世袭制的先河,夏朝就此登上历史舞台。

夏朝最高领导人称“后”,甲骨文中,“后”字就是一个怀孕女人的形象,很显然,这个字也是母系氏族社会遗存。夏联盟原有十一支同姓部落,可见实力不小,这对中原及周边少数民族部落造成了很大压力,他们不得不屈服于夏后氏的领导。夏朝势力范围远达河南、河北、山西、山东、湖北等数省,这个区域的地理中心是今偃师、登封、新密、禹州一带,这里是姒姓十一部的主要居住区。夏后氏与异姓部落的关系可以这样表述:文化上认同,形式上依附。

夏朝末代后姒履癸时,源自东夷族的商部落逐渐崛起。部落首领商汤施行善政,网开一面恩及鸟兽。最终,靠着远交近功、恩威并举,流放姒履癸于南巢,取代了夏后氏的共主地位。

(四)商帝相当于武林盟主

商部落崇信上天与鬼神,其首领称“帝”。神话传说中,简狄吞燕卵而生商人始祖契,卵即子也,商人因以“子”为姓。契助大禹治水,因功据商丘繁衍部族,此地本为二十八宿中“商星”之分野,因以“商”为地名、部族名。商族先王常游走列国做买卖,后来,就有了“行商坐贾”一说,“商人”则成了生意人的代称。

商汤沿袭夏朝旧制并有所发展,在势力所及之处施行“内外服制”。即,让同姓之邦居于王畿之地(河北省南部,河南省北部),享受贡赋,为一等贵族,实行内服制度。异姓部族分层次居于王畿外围,分派王子或王妃代为管理,实行外服制度。比如妇好,就是商帝武丁之妃,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女将军。

商帝相当于武林盟主,对外服方国先行征服,而后被拥戴成为共主。在甲骨文卜辞中常见商帝征伐外服方国的记录,商朝末代帝子受辛时,东夷族意欲脱离商朝控制,子受辛派出大军平叛,乘内服空虚,远在关中的姬周部落在背后放了冷箭。

(五)周天子封建诸侯与礼坏乐崩

周国始祖后稷据说是帝喾之子,善营农事,被后人尊为农神。后稷因功占据关中沃野,其部族以“周”为名,甲骨文中,“周”字状貌田野之上庄稼茂盛。会种庄稼,吸引大批居民前来投奔,在与西戎各族征战中又锤炼了军事能力,经过十数代的发展,周部落人丁兴旺,军力强劲,到了子受辛的父亲帝乙在位时,周部族已是“三分天下有其二”了,帝乙无奈封周部落酋长季历为“西伯”,意为西部老大。

季历之子西伯昌时,已确立了“剪商”的目标,到了他的孙子武王发时,集合同盟,乘虚而入,牧野鹰扬,商帝自焚,周王一跃而成天下共主。

周王自诩受命于天,称天子。周天子对天下诸侯部落有“封建”大权,将同姓诸侯分封于地势险要之处,保证王畿(关中与洛邑周边)的绝对安全。其他功臣、古帝后人封于外围,按照爵位级别献纳贡赋。这其实也是对“内外服制”的继承与发展。在周礼的约束下,周天子有权集合诸侯攻打异族或不听命的诸侯,诸侯不得“自专征伐”,这样就保证了大小邦国均能和平共处。

西周末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违背周礼废嫡立庶,终于导致戎族残破镐京,周平王东迁洛邑,周天子实力急剧衰退,很被诸侯们看不起,违背周礼之事层出不穷,诸侯们征伐随意,战争多了起来。

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部分,春秋时代多为“争霸”战争,这个也容易理解,周天子不行了,自然会有实力强大的诸侯出来主持大局,这个人就是“霸主”。他承担了周天子的所有责任与义务,当然不是白干,在他护佑之下的大小诸侯们是要向他交纳“保护费”的。也就是说,“霸主”是有实无名的“天子”。

随着“大一统”思想的逐渐成形,战争从主持正义走向兼并,“杀人盈城,杀人盈野”,这就是“战国”。战国末,周天子分封的一百多诸侯剩下了十几个,七个超级大国被称为“战国七雄”。其中,秦国商鞅变法旧制,改“世卿世禄”为“军功授爵”,秦军成为“虎狼之师”。“废井田,开阡陌”,改变旧有生产关系,生产力得以大发展。终于借助地利,一统了天下。

秦王政“德兼三皇,功高五帝”,称“始皇帝”,不再封建诸侯,而是委派官吏管理地方,政治经济学意义上的封建社会真正开始了。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宋哲宗死后为何端王即位?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宋哲宗其实大家都知道的,那就是他死了之后,并不是其他人继位,而是端王继位,大家也知道的,端王应该不是最优先级继位的,所以很多人都说这是被锦鲤附身了,那么这到底要怎么说呢?下面就在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具体是怎么回事吧!要说为何是端王继位,几句话就可以说清楚,某意不在此,所谓:&ldquo

  • 杨坚建立隋朝就十年左右,怎么积累了那么惊人的财富?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隋朝其实大家都应该知道的,那就是杨坚这个人是跑不了的,他是隋朝的建立者,但是这个杨坚好像有神力一样,话说就单纯的只有十年左右,他就积累了惊人的财富,那么有的网友问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下面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吧!隋朝灭亡20年后的一天,大唐官员马周

  • 南越王赵佗是不是一个有智慧的帝王?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南越王其实大家都知道的,那就是这个人十分的给力,他原先是秦国的大将,后来又到了南越这个地方当起了国王,所以这个就有点意思啊,最近不少的网友也问了,那就是话说这个赵佗是不是一位非常有智慧的帝王呢?下面就在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具体是怎么回事吧!赵佗是战国时期的赵国人,后来到秦国打工,成为了

  • 燕云十六州到底有多么重要?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燕云十六州其实大家也应该多多少少都有听说的,还真的是挺有说法的一个的地方了,话说整个宋朝,包括北宋和南宋都在收复夺回这个燕云十六州,但是其实大家懂的,最后却没有出现大家想要的结果,一直都没有夺回,那么这个燕云十六州真的那么重要吗?还有为什么宋朝一直想夺回呢?下面就在这个问题一起来看看吧!燕云十六

  • 杜月笙去世后,孟小冬是如何生活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杜月笙大家都应该知道的那就是这个人是真的厉害,当时社会上的老大好吧,他有一位夫人叫孟小冬,当时十分漂亮的人,但是大家也知道的,那就是杜月笙最后是死的比较早的,反而孟小冬又比较的年轻,那么失去了靠山的孟小冬晚年是怎么生活的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我今后要么不唱戏

  • 朱棣造反的时候,朱元璋其他儿子在干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明朝时期的燕王朱棣,夺取了自己皇帝侄子朱允炆的皇位,成为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起兵造反夺了皇位,那个时候朱元璋当然并不只有朱棣一个儿子还活着,那当时,朱元璋其他的儿子们都在做些什么?他们中间有没有反对或者支持朱棣起兵的,他们又都是怎么做的呢?朱元璋有26个儿子,除了太子朱标,其中二子秦王朱樉、三子晋王

  • 郑和下西洋的时候,船上为什么带着一群五十多岁的老妇人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郑和下西洋,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一件非常有利于古代的中国与世界进行沟通交流的好事情,而在郑和的船上,除了男性的船员们之外,他还带了很多五十多岁的老妇人上船。这就让很多人感到不理解了,为什么出海还要带上那么多老妇人?这些老妇人都是用来做什么的,为什么不带一些年轻貌美的女子,却要带上这些老妇人呢?郑和下西

  • 武则天成为皇帝之后,为什么要害死帮助自己的姐姐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武则天身为历史上一代女皇,她的事迹总是能够引起很多人的关注,她从一个身份低微的妃嫔,一步一步登上皇帝的宝座,这中间,绝对不只有武则天自己一个人的努力和谋划,她的亲姐姐在其中也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那武则天的这个姐姐是谁,她是如何帮助武则天的?为什么武则天还会对自己这个亲姐姐下狠手杀了她呢?武则天为了当

  • 刘备经常打败仗,为什么总能绝地求生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不管是《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两部书尽管一部是小说,一部是历史,但是即便是小说也还是有很多符合历史的地方,尤其是在刘备身上。刘备在正史当中的形象并不同于小说当中,但是有一点却没有变化,那就是刘备经常打败仗,但是尽管如此,每次却也能够像是开了挂一样的绝处逢生,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刘备就能够做到这样类

  • 陆逊和司马懿为什么会被困在诸葛亮的八卦阵里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八卦阵”,一听起来,就是一个非常具有神秘色彩的“阵法”,而阵法讲究的就是用一个以特定规律办法建设而成的局面,去困住制服自己的对手,如果对手对于这个阵法一点也不了解的话,那自然就没有破解的办法,但是一旦找到了对付阵法的办法,也就能够迎刃而解。但是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