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哲宗死后为何端王即位?

宋哲宗死后为何端王即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1719 更新时间:2024/2/7 15:43:55

说到宋哲宗其实大家都知道的,那就是他死了之后,并不是其他人继位,而是端王继位,大家也知道的,端王应该不是最优先级继位的,所以很多人都说这是被锦鲤附身了,那么这到底要怎么说呢?下面就在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具体是怎么回事吧!

要说为何是端王继位,几句话就可以说清楚,某意不在此,所谓:“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自唐后,凡是大一统的汉人王朝,发展到后期总会陷入党争之祸,导致其内部倾轧不已,遂给藩镇、流寇或外敌予可乘之机,最终太阿倒持而致王纲解钮。唐末有牛李党争,北宋末有新旧党争,明末有东林党与宦党、浙党之争,均概莫能外。今天,就来梳理下北宋末的情况:

神宗薨逝

要说为何端王继位,却要先从哲宗得立讲起,因为二者仅相距十五年。话说,公元1084年三月(宋元丰七年),北宋神宗皇帝在集英殿宴请群臣,后来的哲宗皇帝赵煦年仅八岁侍立在旁,仪容举止深得群臣赞叹,纷纷向神宗道贺。

第二年二月,神宗病情恶化,不能理政。大臣蔡确和邢恕有策立神宗两个同母弟弟赵颢、赵頵的心思,他们想通过高太后的侄子高公绘和高公纪向高太后进言以达到目的,但被拒绝。蔡确和邢恕为夺策立之功决定改拥立赵煦,并趁机除掉宰相王珪。蔡确暗中派开封知府蔡京率杀手埋伏于暗处,在与王珪一起去探望神宗时,问王珪对立储的看法。若王珪稍持异议,即遭杀身之祸。哪知王珪回答说:“皇上有子。”言下之意也是拥立赵煦。

除朝中大臣各自盘算外,神宗的两个弟弟也时常去皇宫探视神宗病情。赵颢还到高太后处,探听立储的消息。对此神宗也只能“怒目而视”,神宗弥留之际,高太后为以防万一,派人紧闭宫门,禁止二王出入禁宫。到了四月一日,北宋第六位皇帝,一向以变法图强、翼作大有为之君的神宗赵顼却死在了愚人节这天,不能不说是对其莫大的悲哀。其母高太后扶立赵煦即位,是为哲宗。

元祐更化

赵煦即位时年仅九岁,由高太后垂帘(实为太皇太后,奶奶做了孙子的主心骨),尽废支持王安石变法的大臣新党,并加以打击和贬斥之。起用反对变法的旧党司马光和同僚及追随者们,史称“元祐更化”。刘挚、王岩叟、朱光庭等人还搜寻新党章惇、蔡确等的传闻轶事,加以穿凿附会,进行诋毁,最典型的莫过于北宋开国以来,朋党之争中以文字打击政敌面最广、力度也最大的文字狱:“车盖亭诗案。”旧党利用高太后对新党的不满,捕风捉影,对整个新党集团进行了斩草除根式的清算。旧党将司马光、范纯仁和韩维比誉为“三贤”,而将新党的蔡确、章惇和韩缜则斥为“三奸”。对元祐元年被司马光斥逐的新党人员章惇、韩缜、李清臣和张商英等人进行一贬再贬的同时,又铲除在朝的新党,如李德刍、吴安诗和蒲宗孟等人,都被降官贬斥。并任用吕公著、范纯仁、苏轼和范祖禹等人担任赵煦的侍读大臣,教育赵煦要成为恪守祖宗法度、通晓经义的皇帝。

然而,事得其反,高太后的种种举措虽然是为了照顾和保护赵煦,但在太后和旧党大臣的高压下,哲宗却感到窒息,无形中增强了他的逆反心理。少年老成的赵煦面对高太后和元祐大臣,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反抗。举两例说明:大臣在向赵煦和高太后奏报时,哲宗沉默不语,而当高太后问他意见时,赵煦回道:“娘娘已处分,还要我说什么?”言下之意自己不过是摆设而已。另一次,辽国使臣来朝见哲宗。蔡确当时还是宰相,想着辽人样貌和服饰比汉人粗鲁,怕小皇帝初见之下会害怕,就提前给他描述辽人的模样。赵煦听了没说什么,蔡确以为他没听够,就又说了一遍。直到蔡确讲完,哲宗才说:“辽使也是人啊,又不是怪物,有什么可怕的!”蔡确听了很尴尬,才知道哲宗年纪虽小却不一般,慌忙施礼谢罪。

绍述绍圣

这样的煎熬,直到公元1093年(元祐八年),高太后过世,在祖母面前做乖孙子隐忍了八年的宋哲宗,终于彻底爆发了。旧党大臣惊讶的发现,哲宗从没忘记父亲神宗呕心沥血的强国理想,默默的忍耐,等待的就是除旧布新,再造大宋!哲宗亲政后重用新党如章惇、曾布等,接着雷霆万钧般出手,大力打击元祐大臣,凡是高太后垂帘时弹劾新党和罢免新法的官员几乎无一人幸免于报复。追贬司马光,并贬谪苏轼、苏辙等旧党党人于岭南。在章惇等人挑拨下,直指高太后“老奸擅国”,欲追废其太后称号。表明绍述,次年改元“绍圣”,同时恢复王安石变法中的保甲法、免役法、青苗法等,减轻农民负担,国势复振。

哲宗多次出兵讨伐并连败西夏,打得西夏乞和,元祐旧党割让和放弃给西夏的土地被尽数收回。随着新法的推行,大宋的经济状况也随之逆转,国库连年盈余。但哲宗在私生活上却没有节制,原本天生体弱的他,放纵的结果就是身体每况越下,仅仅亲政6年后,于二十四岁即英年早逝。哲宗留下的是一个富国强兵、“丰亨豫大”的丰厚家底。但由于没有子嗣,这份家业最终给了端王赵佶,换来的却是二十六年后几乎灭国:靖康之耻!

端王得立

宋哲宗病死后,神宗皇后向太后召集群臣商议由谁继位。宰相章惇建议:“按年龄大小,该立哲宗之弟赵佖。”向太后想立端王赵佶,反对说:“赵佖有眼疾,不适合做皇帝。”章惇不同意:“端王轻佻,不可以君天下!”向太后却说:“先帝神宗曾说,端王有福寿,且仁孝,当立为帝。”大臣曾布和章惇有矛盾,喝叱章惇说:“章惇听太后处分!”其余大臣见向太后欲立端王,纷纷附和曾布,章惇势单力薄,只好同意立端王。

公元1100年一月,神宗十一子端王赵佶即位,是为徽宗。章惇因反对赵佶继位,不久就被罢相,并赶出朝廷。向太后却是支持旧党的,于是旧党大臣又被召回朝廷。韩琦之子韩忠彦不久后就担任了右相。在他的活动下,司马光、刘挚等三十多个元祐党人都恢复了原来官职,守旧派势力抬头,新党的蔡京等人则被罢官逐出。

向太后归政后,徽宗想调和新旧两党矛盾,对元祐和绍圣年间的政策,都进行了批评,并任命韩忠彦为左相,任命拥戴自己继位的曾布为右相。两派兼用又把年号改为“建中靖国”,以表明公正贤明,消释朋党。

担任右相的曾布是个投机分子。在“熙宁变法”开始时,他态度最坚决。后来,他却又倒戈攻击市易法。在两派的元祐绍圣年间反复斗争中,他惯会见风使舵,因拥立有功得徽宗信任。向太后当权,他对章惇等人进行打击,徽宗亲政后,他又迎合圣意,调和新旧两党。后来又因和韩忠彦争权,向徽宗重进“绍述之说”,意图让徽宗打击旧党,并将蔡京重新召回朝廷,引为党羽,培植和巩固自己的势力。

蔡京拜相

蔡京,兴化仙游人,进士出身,早年追随新党支持变法。元祐年间,司马光废免役法,复差役制度。蔡京当时为开封知府,为奉迎司马光,他数日之内就把各县雇役全改为差役。司马光知道后大喜:“人人像蔡京这样,何法不可行呢?”等章惇上台后,复新法,蔡京又依附章惇。徽宗继位,蔡京被向太后贬到杭州任知州。恰逢宦官童贯到江南搜集书画珍玩。蔡京投其所好,不计代价和童贯交游,托童贯把自己的字画作品进呈徽宗,并用钱帛贿赂朝中大臣和后宫嫔妃,方便向赵佶推荐赞扬自己,由此引起了徽宗注意。

曾布拉拢蔡京,向徽宗推荐蔡京做翰林学士承旨,徽宗允准。起居郎邓洵武,因其父与蔡京父为世交,他和蔡京也交往密切,就向徽宗进言:“陛下神宗子,左相韩忠彦,韩琦之子。神宗推行新法,韩琦阻止。韩忠彦如今做左相更改神宗法度,乃继承父志。陛下反不能继承先帝的事业吗?若要继承先帝遗志,则非蔡京不可。”徽宗深以为然,连连点头称善。邓洵武回去又画了一张《爱莫能助图》:左边为神宗年间的新党,以蔡京为首,此时在朝做官者只有五六个人。右边则是哲宗元祐更化时高太后用的旧党,宰相公卿此时在朝为官者有五六十人之多。表献徽宗后,徽宗更觉得旧党人多,而新党少,怀疑元祐旧党沆瀣一气,朋比为奸。

赵佶于公元1102年五月罢免韩忠彦,一改调和两派的想法,并将年号改为崇宁,以此表示要追崇熙宁新法,闰六月,罢曾布右相。七月,正式拜蔡京为相。蔡京上台后又打起变法旗号,声称不仅要恢复熙宁、元丰年间已行之法,连宋神宗想改而没改的问题,也要一并改之。将司马光等元祐旧党定为奸党,由徽宗自书,并刻石于皇宫的端礼门,称为党人碑。旧党中已死之人追贬官职,未死之人贬窜偏远。东坡文集也遭禁毁。凡哲宗死后提议恢复旧法的共五百余人,被定作“邪类”加以降官责罚。

公元1104年,蔡京拉帮结派,排斥异己,又重新确立元祐、元符旧党三百余人为“党人”,刻石于朝堂上。甚至发展到后来,连新党章惇、主张变法的李清臣、王安石的学生陆佃等人,因为得罪蔡京,也都被打入元祐党人籍。徽宗奢靡无度,蔡京一党为居津要,无半点为国劝谏之心,相反却一味曲意迎合,使徽宗挥霍浪费醉心小技越加变本加厉。蔡京等把持大局,私下里党同伐异,弄得北宋政局乌烟瘴气风波不断,终致“靖康之耻”,以北宋亡国二帝北狩了局。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杨坚建立隋朝就十年左右,怎么积累了那么惊人的财富?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隋朝其实大家都应该知道的,那就是杨坚这个人是跑不了的,他是隋朝的建立者,但是这个杨坚好像有神力一样,话说就单纯的只有十年左右,他就积累了惊人的财富,那么有的网友问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下面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吧!隋朝灭亡20年后的一天,大唐官员马周

  • 南越王赵佗是不是一个有智慧的帝王?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南越王其实大家都知道的,那就是这个人十分的给力,他原先是秦国的大将,后来又到了南越这个地方当起了国王,所以这个就有点意思啊,最近不少的网友也问了,那就是话说这个赵佗是不是一位非常有智慧的帝王呢?下面就在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具体是怎么回事吧!赵佗是战国时期的赵国人,后来到秦国打工,成为了

  • 燕云十六州到底有多么重要?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燕云十六州其实大家也应该多多少少都有听说的,还真的是挺有说法的一个的地方了,话说整个宋朝,包括北宋和南宋都在收复夺回这个燕云十六州,但是其实大家懂的,最后却没有出现大家想要的结果,一直都没有夺回,那么这个燕云十六州真的那么重要吗?还有为什么宋朝一直想夺回呢?下面就在这个问题一起来看看吧!燕云十六

  • 杜月笙去世后,孟小冬是如何生活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杜月笙大家都应该知道的那就是这个人是真的厉害,当时社会上的老大好吧,他有一位夫人叫孟小冬,当时十分漂亮的人,但是大家也知道的,那就是杜月笙最后是死的比较早的,反而孟小冬又比较的年轻,那么失去了靠山的孟小冬晚年是怎么生活的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我今后要么不唱戏

  • 朱棣造反的时候,朱元璋其他儿子在干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明朝时期的燕王朱棣,夺取了自己皇帝侄子朱允炆的皇位,成为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起兵造反夺了皇位,那个时候朱元璋当然并不只有朱棣一个儿子还活着,那当时,朱元璋其他的儿子们都在做些什么?他们中间有没有反对或者支持朱棣起兵的,他们又都是怎么做的呢?朱元璋有26个儿子,除了太子朱标,其中二子秦王朱樉、三子晋王

  • 郑和下西洋的时候,船上为什么带着一群五十多岁的老妇人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郑和下西洋,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一件非常有利于古代的中国与世界进行沟通交流的好事情,而在郑和的船上,除了男性的船员们之外,他还带了很多五十多岁的老妇人上船。这就让很多人感到不理解了,为什么出海还要带上那么多老妇人?这些老妇人都是用来做什么的,为什么不带一些年轻貌美的女子,却要带上这些老妇人呢?郑和下西

  • 武则天成为皇帝之后,为什么要害死帮助自己的姐姐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武则天身为历史上一代女皇,她的事迹总是能够引起很多人的关注,她从一个身份低微的妃嫔,一步一步登上皇帝的宝座,这中间,绝对不只有武则天自己一个人的努力和谋划,她的亲姐姐在其中也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那武则天的这个姐姐是谁,她是如何帮助武则天的?为什么武则天还会对自己这个亲姐姐下狠手杀了她呢?武则天为了当

  • 刘备经常打败仗,为什么总能绝地求生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不管是《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两部书尽管一部是小说,一部是历史,但是即便是小说也还是有很多符合历史的地方,尤其是在刘备身上。刘备在正史当中的形象并不同于小说当中,但是有一点却没有变化,那就是刘备经常打败仗,但是尽管如此,每次却也能够像是开了挂一样的绝处逢生,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刘备就能够做到这样类

  • 陆逊和司马懿为什么会被困在诸葛亮的八卦阵里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八卦阵”,一听起来,就是一个非常具有神秘色彩的“阵法”,而阵法讲究的就是用一个以特定规律办法建设而成的局面,去困住制服自己的对手,如果对手对于这个阵法一点也不了解的话,那自然就没有破解的办法,但是一旦找到了对付阵法的办法,也就能够迎刃而解。但是为什么

  • 元朝时期中国的国名叫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元朝其实大家也知道的,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闪耀的一个朝代,虽然是金人掌控政权,但是毕竟是历史,最近也有不少的人问了,在元朝时期,当时的中国应该叫什么呢?国名是什么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元朝时期中国国名判定,我认为在当时,它不叫中国,而妥帖有和蒙古元素掺杂在里面,因为在蒙元时期,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