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崖山海战南宋官兵为何选择投海自尽,而不退守海南或东南亚

崖山海战南宋官兵为何选择投海自尽,而不退守海南或东南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3887 更新时间:2024/1/20 4:47:46

随即陆秀夫带着小皇帝跳海殉国,后宫女眷和诸多大臣一同跳海,众多军民一并殉国,海上浮尸十余万具。宋朝就此覆灭,取而代之的则是暴虐的蒙元。

崖山海战之时,主要决策者有两人,分别是陆秀夫和张世杰,危急时刻,为何他们不选择退守台湾或者海南,而选择投海自尽呢?

上图_南宋版图(蒙古、金、西夏、南宋)

宋朝的武将、士大夫英勇不屈

宋朝在后人的印象中,除了羸弱,就是屈辱,由于赵匡胤重文轻武的国家战略,宋军的确战力不足,不论是面对辽国、西夏、金国还是蒙元,大多胜少败多,打不过就只能花钱买和平,以至于签订了很多不合理的盟约。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宋人也从来不缺士大夫精神和宁死不屈的勇气,从1234年的端平入洛,宋元战争开,直到崖山海战战败,宋朝足足抵抗了46年,这也是蒙古人统一道路上最大的障碍。

几十年的战争,如果没有宋人不屈的反抗,早就被蒙古人灭亡了,而看似最弱小的宋朝,却让蒙古人吃尽了苦头。

公元1259年,蒙哥率十万大军进攻合州钓鱼城,这座小小的城池,经过多位宋军将领的修缮,早已形如一道钢铁屏障。此战中王坚率军顽强抵抗,甚至击杀了蒙古大汗蒙哥,改变了整个世界的走势。

直到崖山战败后,钓鱼城的将领在忽必烈的许诺下,才献出了城池,之后,城内32名将领全部自刎殉国,从始至终钓鱼城足足坚守了36年。

上图_忽必烈灭宋之战

史料记载“翰林学士刘鼎孙亦驱家属并辎重沉海,不死被执,搒掠无完肤,一夕得脱,卒蹈海。鼎孙字伯镇,江陵人,进士也。”

跟随到崖山军民诸臣,大多是忠君爱国之士,如果要逃跑,为何还要跟随至此,早点跑不好吗?为了免遭侮辱,很多大臣跳海自杀,翰林学士刘鼎孙也驱赶家属跳海,没想到他自己却被俘虏,刘鼎孙挣扎地逃走,再次跳海殉国。

杨太妃闻听说陆秀夫带着小皇帝跳海,大哭不止,随即也跳海赴死,张世杰找到她的遗体,葬在海边。

自靖康之难开始,宋朝就丢了半壁江山,在外敌的逼迫下,宋朝人不知道受到了多少屈辱,群臣带着二王逃到广东,已经是退无可退了,事到如今,只能是以死报国。

上图_张世杰(?-1279年),涿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

海上环境恶劣,没有补给

史料记载“世杰乃与苏刘义断维夺港,乘昏雾溃去,馀舟尚八百,尽为弘范所得。越七日,尸浮海上者十馀万人。”

在陆秀夫抱着小皇帝殉国的同时,张世杰仍在为夺取港口奋战,奈何宋军不敌,被击败,几百艘船只,被张弘范所得。

张弘范也是汉人,但向蒙古人效忠,这次统兵围剿崖山宋军的就是他,宋朝是历史上最光辉的朝代,却输在一个汉人手中,着实令人叹息不已。

即便是宋军想要逃,但是船只数量太少,汪洋大海,怎么个逃法?况且在海上漂泊多日,士兵的补给早就断了,不仅是没吃饭,就连喝水都成了大问题。

张弘范到了崖山之后,将海口等道路全部堵死,宋军没了淡水供应,我们都清楚,海水是不能喝的,但宋军被逼到这般田地,也顾不得这多了。宋军士兵口渴了,就去找海水喝,喝了之后呕吐不止,战斗力更是下降严重。

上图_涯山海战遗址

史料记载“飓风忽大作,将士劝世杰登岸,世杰曰:“无以为也。”登柁楼,露香祝曰:“我为赵氏,亦已至矣,一君亡,复立一君,今又亡。我未死者,庶几敌兵退,别立赵氏以存祀耳。今若此,岂天意耶!”风涛愈甚,世杰堕水溺死。”

与此同时,海上狂风大作,不利的海上条件,加之没有补给,没有淡水,也没有足够的船只,就算是逃到海上,仍然是死路一条。

事实上,在小皇帝死后,张世杰仍在和敌军苦战,他带着十一艘大船,好不容易才冲出港口,跑到了海上,到了这个时候,张世杰还想找到赵氏的后代,可这一切已经来不及了。

飓风袭来,张世杰的船只被大风摧毁,张世杰被溺死在海中。即使是现代,海洋仍是人类难以征服的存在,无边无际的大海,狂风和巨浪,会让无数人的希望变成绝望。

上图_涯山海战的遗物,90年代出土铁锅

没有及时决策,距离太远

史料记载“会日暮,风雨昏雾四塞,咫尺不相辨,世杰遣小舟至宋主所,欲奉宋主至其舟,谋遁去,陆秀夫恐为人所卖,或被俘辱,执不肯赴。”

张世杰曾经派小船,找到陆秀夫,想要将小皇帝转移到其他船只,再考虑逃走的问题,事实上,如果真的这么做,还有一线生机。逃到海南、台湾或许不太现实,但向西航行,还是有地方可以靠岸的。

可是,陆秀夫担心被人出卖,小皇帝被俘,所以没有同意。在崖山开战之前,也有人给张世杰提过意见,那就是提前占据海口,如果打赢了,当然更好,而一旦失败,还可以逃到海上,再想办法撤退。

这个办法或许可行,但张世杰也拒绝了,本就是穷途末路,而一旦后退,或将影响到了军心,那么失败就成了大概率事件,所以张世杰没有提前占据海口。

上图_陆秀夫(公元1236年—公元1279年),字君实,一字宴翁

张世杰用铁锁将一千多艘大船连接起来,以此来对抗张弘范敌军,张弘范大军到后,将海口等港口攻占,将宋军团团围住,宋军不敌,张世杰只带着十一艘大船冲了出来,宋军损失惨重。

倘若张世杰率先占据海口保存实力,或许还有逃跑的机会,可惜,他决策失误,没有做周全的准备,宋军再无还手之力。

以宋军剩下的兵力,如果继续作战,那就是必定是全军覆灭,在飓风的袭击下,加之海南、台湾距离太远,根本就无法到达。

事实上,要想走,就不能恋战,倘若决策层提前做好准备,向西撤退,或许还有生还的机会。崖山一战,证明了宋人并非孬种,即使逼到了死地,也决不投降,宋人的风骨和气节得到了充分验证。

作者:九鱼亭校正/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续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四》、《宋史列传二百一十》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更多文章

  • 明朝若不是在这两个决策上失误,也就没有大清朝近三百年国史了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明朝国史,明朝16帝vs清朝12帝,清朝为什么不挖明朝墓

    “绝不妥协”说的是晚明政府,而“君王死社稷”说的是崇祯。说晚明政府绝不与任何势力妥协,大家都知道,是不与两股势力妥协——1620年萨尔浒之战崛起的后金(1636年改名为“清”)和1627年陕西爆发的范明农民军起义。说崇祯“君王死社稷”指的是1644年崇祯拒绝南迁也拒绝投降,吊死在煤山。前者在人们心目

  • 揭秘宋朝的顶级宴席,宋高宗最喜欢吃的洗手蟹,做法竟如此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宋朝十大特色小吃,宋朝宴席资料,宋朝最具代表的美食

    神奇的大宋朝,能载入史册的最牛的一次家宴,非张俊宴请宋高宗的那次家宴莫属。张俊相信大家并不陌生,直到今天,他的铜像还跪在岳王坟前,都在为当年本主陷害岳飞的事买单,其实,张俊在当时还有另一个身份,那就是富可敌国的财主。据说他家在全国各地的良田共有一百多万亩,加起来,比今天新加坡的面积还大。他家每年收租

  • 朱元璋将六旬老农接到皇城,还命太子前去请安,这是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朱元璋皇城,朱元璋时期的南京皇城是啥样,朱元璋的皇城是在哪里拍的

    原来这位老农的身份非常特殊,他就是朱元璋的二姐夫李贞!朱元璋出生前,他的父亲朱五四原在盱眙一带谋生,并在此娶妻生子,其中二女儿名叫朱佛女,嫁给了当地人李贞。后来,朱五四又搬家了,来到凤阳,朱元璋就是在这里出生的。李贞家里的条件还算不错,经常在经济上帮助朱元璋一家,对此朱元璋一直心存感激。元朝末年,天

  • 朱元璋当皇帝后衣锦还乡,怎样对待欺凌他的地主?结局意外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朱元璋当上皇帝后衣锦还乡,朱元璋当了皇帝怎么对待地主,朱元璋衣锦还乡的情景

    朱元璋出身低微,卑微到连名字也没有,历史上同样出身低微的皇帝还有刘邦,但人家好歹还是个泗水亭长,在当地混的还不错,吃穿不愁,女人和兄弟都不缺。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古代很多农民的生存都是依靠土地的,他们辛辛苦苦耕种地主的土地,大部分收入都进了地主的腰包,而自己只能勉强填饱肚子。朱元璋也不例外,儿时

  • 朱元璋为什么要杀了开国功臣,现在终于理解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贫农出身,低微的出身和悲惨的少年经历使得朱元璋对民间疾苦深有体会。大大小小的事务,一定要亲自处理,天不亮就起床办公,直到深夜也没有休息,没有假期,也没有什么精神娱乐。但是最后还是杀了开国元勋们。最过出名就是胡惟庸案了,自以为是的胡惟庸以为和所有朝中臣子有关联朱元璋就不会杀他,俗话说的

  • 朱元璋治贪杀15万人,雍正只用了一个方法,官员们战战兢兢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朱元璋铁腕治贪结果,朱元璋治贪案例,朱元璋最严的治贪手段

    这种法律虽然在秦朝时期盛行,但后面的朝代却并没有完全效仿秦朝,而是极大地减轻,其中清朝的雍正就是用这一种方法对待贪官的,为的也是让人们形成监视之风,来防止官员们的贪污,这种方法及其有效,在雍正皇帝在位期间,贪污案件极少发生,每个官员都战战兢兢,生怕身边的人连累自己。仅仅通过这个手段,雍正皇帝就减少了

  • 朱元璋为何病态般杀功臣,除了为朱允炆外,还因为自己的出身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朱元璋真的是被朱允炆害死的吗,允炆毒杀朱元璋电视剧,朱元璋为什么要杀掉所有功臣

    但是这个特质并不是所有人都具备的,甚至是绝大部分人都不具备的。朱元璋是中国小农社会经济背景下的一个巅峰,他是个天才,少年的时候贫穷,青年的时候流浪,中年的时候从一个小军官当到假一个统帅,和他伴随的总是饥饿,战争,阴谋,这样的人,不但早早的识得文字,还能写了一首诗文,当然,也要经过别人的润色,不过这是

  • 朱元璋临死前留一计策,六百年来无人能破,成为千古谜题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朱元璋临死的真相,朱元璋临死问了三个问题,朱元璋临终前的计策

    朱元璋这个人很难得,因为他是平民的榜样,他从草莽中脱颖而出成为了人上人,坐到了皇帝的宝座。即使后来清朝极力抹黑这个明朝的开国皇帝,也是于事无补的。因为历史不会撒谎,朱元璋做得很好。他活到了71岁,对于皇帝来说,这算长寿了,因为皇帝日夜处理政务,很是费神费力。当然那些荒淫无道的昏君就不能一同论处了。他

  • 朱元璋和沈万三吃饭,指着“猪”蹄问是什么菜,沈万三妙答保住性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沈万三也是个传奇人物,在元朝覆灭的战乱中他的生意没有失败,在经过王朝更迭之后他的生意竟然是蒸蒸日上,在明朝建立后,有了一个较为稳定的环境后,他的生意更是越做越大,富可敌国,名气也越来越大。但是太过于有钱也并不是一件好事,他也逐渐引起了朱元璋的注意。朱元璋在建国之时为了防止再次有人作乱采取了各种措施,

  • 朱元璋辛苦打下的帝都,为何朱棣要执意迁到北方?原因在此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朱元璋朱棣教育儿子,朱棣和朱元璋谁军事厉害,朱元璋给朱棣赐婚

    此时就算再想培养新储君,朱元璋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矣,唯有草草将东宫之位交由朱标之子朱允炆,几年后朱元璋郁郁而终,朱允炆登基是谓建文帝。朱允炆皇位还没坐热,便听从文臣进谏,大行削藩之道,以此彰显手腕强硬之姿。怎料削藩政策逼急了燕王朱棣,后者得病虎姚广孝相助,掀起了一场浩浩荡荡的叔侄皇位之争。不过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