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末年“天下养朱”现象有多严重?两个省粮食都不够给宗室俸禄

明朝末年“天下养朱”现象有多严重?两个省粮食都不够给宗室俸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2194 更新时间:2024/1/19 23:43:50

明朝建立以后,明太祖朱元璋在总结前朝治乱兴衰的经验时,认为宋元之所以灭亡,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主弱臣强”,朝廷在天下大乱的时期没有宗室保护故而灭亡,于是在洪武三年(1370年)开始,分封诸皇子为亲王,并规定一套严格的藩王宗室制度。这一制度在燕王朱棣靖难之役成为明成祖之后进行了完善,成为明朝历代皇帝的祖训,一直延续至明末。

上图_朱棣(1360-1424),即明成祖

明朝的藩王宗室制度比较特殊,既不同于汉晋,又不同于唐宋。汉晋的藩王宗室裂土封国,藩国里的土地和人口的几乎完全归宗室所有;唐宋的宗室则可以出仕做官、统兵打仗,国家可以依赖。

朱元璋在册封这些藩王之初,为了起到拱卫朝廷的作用,给予的权力和独立性够大,然而经过建文帝和明成祖两代皇帝的削藩,藩王不得干涉地方政治军事事务,不得擅自离开封地,结交地方官员。形成了《清史稿》中记载的情况“有明诸籓,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且不可参合四民之业(即士农工商),并能世袭罔替”,这些特点注定了明末的悲剧——“天下养朱”。

所谓“天下养朱”,是指明朝为了供养宗室成员而背负的巨大财政负担,这个负担可以说是一直贯穿着整个明朝,而且时间越往后越严重,到了明朝末年直接拖垮了明朝中央政府,成为明朝灭亡的一大原因之一。

上图_《明实录》是明代历朝官修的编年体史书

根据《明实录》《明史》《清史稿》等文献的记载,明朝的藩王宗室的制度大体框架如下:

太子以外的皇子授予亲王,亲王嫡长子世袭亲王,其余儿子都封为郡王;郡王嫡长子世袭郡王,其余儿子都封为镇国将军;镇国将军的所有儿子,降一等,都封为辅国将军;辅国将军的所有儿子,降一等,都封为奉国将军;奉国将军的所有儿子,降一等,都封为镇国中尉;镇国中尉的所有儿子,降一等,封辅国中尉;辅国中尉的所有儿子,都封为奉国中尉;以此爵位世袭罔替;到了奉国中尉之后,不再递降,奉国中尉的世世代代的所有子孙皆封为奉国中尉。皇帝的姊妹封为长公主,皇帝女儿封为公主,女婿封为驸马都尉;亲王的女儿封为郡主,郡王的女儿封为县主、孙女封为郡君、曾孙女封为县君、玄孙女封为乡君,而郡主、县主、郡君、县君、乡君的夫婿都封为仪宾。

上图_明太祖朱元璋半身像乾隆御制本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朱元璋将原本的藩王宗室的俸禄待遇降低,并形成了定制,用粮食的单位进行计算:

亲王每年一万石,郡王每年二千石,镇国将军每年一千石,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则逐级递减二百石,辅国中尉、奉国中尉逐级递减一百石;

公主及驸马每年二千石,郡主及其仪宾每年八百石,县主、郡君及其仪宾逐级递减二百石,县君、乡君及其仪宾逐级递减一百石。

按照这个制度,即使是最低等的奉国中尉和乡君每年都会有二百石的俸禄。二百石是个什么概念呢?

由于历朝历代的粮价不固定,难以准确统计,我们可以参照一下明朝官员的俸禄进行比较,明朝正七品官员(一般是知县,相当于现在的县长)每年的俸禄只有九十石,而根据《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的考证,明朝一石约相当于现在的一百八十斤左右(不同的文献测量方法有很大出入)。这么看,朱元璋对自己的子孙后代可谓是相当地好啊,给了极高的待遇!

上图_明朝银元宝

终明一朝,一共实封亲王六十五位,追封亲王二十二位。

在这些实封的亲王中,有十六位亲王因事被废、除封,有十五位亲王因绝嗣而除封。因此,到崇祯时明朝灭亡,明朝维持时间较长的亲王实际上只有二十八位,根据他们的俸禄来计算,国家每年需要花费二十多万石,虽然数量挺多,但还远远达不到拖垮明朝财政的程度。

那为何明末会出现非常严重的“天下养朱”现象呢?

其实明朝的财政负担不是在这些亲王身上,数量直接是亲王的四十倍,而是下面的郡王、镇国将军、辅国将军等其他的宗室爵位身上。虽然这些爵位的俸禄并不高,但是数量却十分庞大,而且是呈几何倍数增长的。

根据《明太祖实录》的记载,朱元璋时期宗室总人数只有五十八人。再根据《明神宗实录》的记载,万历二十三年(1595),明朝宗室人口总数已经超过了十五万七千人(其他文献有不同的数字,但差距并不大)。由于明朝没有实行计划生育,故这一数字到了崇祯年间又会有大幅的增加。

上图_张居正(1525年-1582年7月9日)

根据《万历会计录》的记载,万历初年全国的每年的田赋总额约两千三百万石,光供给宗室的俸禄就多达八百多万石。而《皇明经世文编》中的记载“二省之粮,犹不足供宗室禄米之半”,这里的“二省”指的是产粮大省山西和河南,这两个省的粮食产量居然不到宗室俸禄的一半。从这些数字可以看,从万历年间开始,宗室已经严重拖累了明朝的财政。

另外,爵位较高的宗室成员还在经济上享有特权,不用缴纳赋税,因而大肆兼并土地,造成流民从事、国家税收减少等一系列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万历首辅张居正不得不推行改革,清丈土地、清荫(亲王取消旁推之恩,镇国将军及其以下爵位不再进封等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随着张居正死后被清算,改革措施大部分被废除,改革失败。

可以说,明朝末年不得不面对财政收入逐年减少,而宗室的俸禄支出却逐年增长的情况,财政不堪重负。因此,在明朝末年,很多底层宗室已经根本得不到朝廷的俸禄了。但是,按照祖制,这些宗室一不能经商务工,二不能当官,三不能带兵打仗,四不能列土封疆,所以许多底层宗室甚至连饭都吃不上,生活极其悲惨。

上图_明末农民起义

到了明末尤其是崇祯年间,由于内部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外部与女真战争不断,但宗室待遇(主要指高级别宗室)的俸禄待遇不变,就出现了“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的奇葩现象。

可怜崇祯皇帝一生勤俭节约、劳心苦力的为国家筹措钱财,而他的同族宗室却个个自私自利,从不肯主动出钱帮助他解决财政危机。崇祯皇帝被逼无奈,只能靠加重百姓的赋税来填补,却又导致农民活不下去倒向起义军一边,陷入了死循环,明朝最终无可挽回地掉入了深渊。

文:博陵清河

参考资料:

[1]《明太祖实录》

[2]《明神宗实录》

[3]《明史》

[4]《清史稿》

[5]王国光、李幼滋等《万历会计录》

[6]陈子龙、徐孚远、宋征璧等《皇明经世文编》

[7]吴慧《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2017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更多文章

  • 明朝的时候,郭守敬制造了最早“自鸣”钟,外国专家都说:好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天文学家郭守敬,郭守敬个人资料,郭守敬名言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总是会用“时光流逝”来形容时间过得快,但如果追根溯源,这个词的来历却不简单。“流逝”一词,本来是用来形容水流的,可偏偏古人却用其描绘时间,这要从古人的一个发明“铜壶滴漏”说起

  • 揭秘水浒传:烈日炎炎似火烧,押解生辰纲的土兵为何还争着喝酒?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所以当时杨志带着几十名军健挑着担子,在炎炎烈日下行走,特别渴,也特别累,所以要喝酒。喝了也没事的因为酒的度数低,喝不醉人。但是蒙汗药可厉害,直接把些人全都麻烦了,于是乎晁盖带着刘唐等人劫了生辰纲。中国古代很早就学会酿酒了,考古发现在龙山文化遗址就有陶制的酿酒器具。周朝的时候酿酒业就已经发展成了一个独

  • 包拯是清官,军功章的一半应该归功于董夫人,董夫人真是个奇女子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包拯妻子董芸,包拯的十大事迹,包拯的人物简历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在古代的戏曲中,包大人的黑脸一直代表着“正直不阿”与“不徇私情”,包拯的传奇故事流传千年,甚至民间百姓还将其神化为天上的文曲星下凡,对其大加崇拜与敬仰。俗话说得好,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肯定有一

  • 为什么盛唐无力灭吐蕃,“弱宋”却能吊打吐蕃?宋朝比唐朝强?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宋朝为什么不打吐蕃,唐朝前期吊打吐蕃,宋朝吐蕃分支哪个最强大

    在历史上,宋朝的确不算是强盛,甚至没有实现大一统,南宋更是类似于地方性政权。以至于在元朝编纂史书时,不得不把宋史和辽、金史书并列。而随着一些有心人阅读宋朝史料时,却发现宋朝也许并没有那么不堪。在这样的“新大陆”式发现的前提下,在网络上出现了大量谣言,甚至有了一些“铁血强宋”的称号。而这个称号,除了所

  • 《大明风华》朱棣见完也先后直呼“这还了得”,背后的历史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大明风华朱棣回忆徐达,高清60帧大明风华朱棣,大明风华朱棣留恋江山

    近日历史剧《大明风华》正在热播,虽然只有短短几十集,却通过一个女人演绎了明朝五帝六朝之旧事。这个女人叫孙若薇,虽说这个名字乃是杜撰,可是放在真实历史之中,明宣宗朱瞻基的第二任皇后也确实是孙氏。不过,我要说的却不是这位孙皇后,而是一个瓦剌小将。剧中明成祖朱棣率军亲征鞑靼的时候,收到了瓦剌来书说瓦剌首领

  • 如果《永乐大典》找到,意味着什么?历史将会被改写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永乐之盛,1420年是永乐多少年,永乐大典的影响

    可惜,这部凝结了无数人心血的亘古罕见的宝书现在已经找不到了,留下来的是它的抄本,保存于国家图书馆。而就是这个抄本,也只剩下了全书的不到百分之三,实在是令人痛心疾首。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这本书籍的前生后世。发起编撰《永乐大典》是明朝第三个皇帝朱棣,这位刚刚夺了自己侄儿江山的帝王为了向普天下彰显自己

  • 朱祁钰如果狠心除掉朱祁镇,下场就不会那么惨,大明也将因此受益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朱祁钰怎么不杀朱祁镇,如果朱祁钰杀了朱祁镇的后果,穿越成朱祁钰刺死朱祁镇的小说

    朱祁钰当年如果能够对朱祁镇狠心一点,不仅是他的下场不会凄惨,大明也会跟着受益。如果说谁是大明第一昏君的话,那么一定非朱祁镇莫属。而且他还不仅昏,还庸。大明在经历了靖难之役,又经历了获得史学家高度评价的“仁宣之治”,国力其实已经即将达到鼎盛。可是朱祁镇一出,这个还没出现的鼎盛就戛然而止。这样的戛然而止

  • 金朝和宋朝是敌对,为什么金人却喜欢起汉名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靖康之耻金人大肆入侵宋朝的资料,宋朝皇后受金人羞辱,宋朝金人是现在哪里人

    为什么金朝和宋朝敌对,金人却喜欢起汉名呢?上图_黑水都督府和渤海都督府一、金人与中原朝代的交往位于东北的肃慎,是金人的发源地。唐之前,由于距离遥远,肃慎与中原交往甚少,长期过着原始的与世隔绝的生活。唐时,肃慎南边的屏障高句丽亡国,肃慎引起了唐朝的注意。唐朝称肃慎为靺鞨。唐朝在黑水靺鞨地区设勃利州、建

  • 她被称为清代“李清照”,揭开女词人早早去世之谜,让人无比心碎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女词人李清照简介,李清照是怎么成为女词人的,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照片

    第二年,史震林便在绡山村开了一家耦耕书院,并时常与本地的一些学者文人,在书院中吟诗作对,进行交流。这天史震林踏青回来,他正在绡山村的土道上行走着,忽见路边一家的木门“吱呀”一声打开,一个面貌姣好的女子来,手里端着一个簸箕从里面走出了,她将簸箕里的杂物倒到了门口的灰堆之上后,回头这才发现站在一旁,一个

  • 宋太宗干了一件事,为后代留下珍贵的法帖,还最终确立书圣的地位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四大书圣是哪四个,宋太宗的后代,唐朝孙书圣是谁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事实上,宋太宗留给后人的印象并不好。他哥哥是大宋朝的开国皇帝,而他从他哥手中继的皇位,却留下了斧声烛影的千古谜题。虽然他亲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却又毒死的伟大的词人,南唐后主李煜。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