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靖难之役,为何朱棣军中少有叛徒而建文帝的大臣却投降居多

明朝靖难之役,为何朱棣军中少有叛徒而建文帝的大臣却投降居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2109 更新时间:2024/2/15 18:23:24

朱棣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并非常擅长厚黑学和操控人心,这才能让士兵死心塌地追随于他,可见领袖的人格魅力是有多么恐怖。

图1朱棣(1360-1424),即明成祖

那么为什么朱棣有这么强的领导和号召力?

1、朱棣出生于战火,带兵多年,有良好的军民基础

1360年,朱棣生于战火之中,当时陈友谅朱元璋打得正不可开交,是最危急的时刻。所以朱元璋也没有时间来管朱棣,只能让属下人来照顾朱棣。朱棣就是这种极其不安定的环境中长大的,没有锦衣玉食也没有温暖的家庭,只能随着父亲东征西讨,随时都有搬家的风险。

到处都在打仗,在朱棣身边的也大多是士兵或者将领,这让朱棣很快熟悉的军旅生活,虽然他那个时候很小,也为之后的靖难打下了群众基础。就好比朱棣成为皇帝之后,也曾经为太子册立问题感到头疼,朱高煦常年在军中效力,军功很高,所以大多军中将领都推荐朱高煦为太子。

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棣被封为燕王,就藩北平,史料记载“夏四月乙丑,封皇子樉为秦王,棣燕王,橚吴王”。从此朱棣就在北平扎下了根基,是诸王中最强的一支,这是因为其驻守的地方很危险,正是和蒙古人交界的地方,自然需要更多的兵马和辎重。

建文元年(1399年),朱棣起兵靖难,在其封王后的这十九年中,他一直在北平驻守,说他拥兵自重、树大根深一点也不为过。在这段时间内,朱棣的势力在不断扩张,还有两次成功北伐,招降元太尉乃儿不花,不仅兵强马壮,而且军心牢固。这无疑是为靖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图2朱允炆(1377年12月5日—?)即建文帝

2、朱允炆削藩太过急躁,让朱棣有了起兵的理由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句话,很适用当时坐镇北平的燕王。太子朱标死后,理论上应该立朱棣为太子,不过朱元璋爱子心切,不顾他人反对,立了皇太孙朱允炆。这些朱棣都看在眼中,心中也很不痛快。

所以姚广孝说送给朱棣一顶“白帽子”时,朱棣马上就同意了,姚广孝也成为朱棣第一军师。建文帝继位后,马上就着手削藩,皇帝采纳了幕僚黄子澄的建议,先后贬职或者关押周王、代王、齐王、湘王等。这一系列举动引起了朱棣强烈的危机感,而在姚广孝的撺掇下,燕王终于决定举旗靖难。

朱允炆削藩过于急躁,给了朱棣话柄,朱棣以“清君侧”为名起兵。建文帝有仁慈之心,却没有治国的本事,他几乎什么都听从齐泰、黄子澄的,之后这两名幕僚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间接促使了靖难的成功。

图3姚广孝(1335年-1418年),幼名天僖,法名道衍

3、朱棣礼贤下士,对士兵关爱有加

朱棣有着几乎所有名将应有的素质,他有着极高的军事天赋,也很会操控人心。朱棣深知造反的风险之大,要想属下这帮人死心塌地的为他卖命,必须要把“交情”处好。只有大家从内心信任你、爱戴你,那么这支军队才能有胜利的可能。

一次,朱棣在行军途中,见到一士兵病倒在路边,已经奄奄一息。朱棣二话不说,直接命人把士兵放在自己的备用马匹上,送回营寨疗伤。有的将领劝解朱棣:“您是万圣之躯,可不能随便让小兵骑您的马”,朱棣则动容道:“人命比马重要,救人是我应尽之责。”

这些桥段很快传遍全军,也让北军士兵更加奋力搏杀,来报答王爷的恩德。这也是在靖难途中,很少有将领叛变的重要原因,不仅如此还有很多敌对将领主动归降朱棣。

图4靖难之役

4、朱棣权谋手段精明老道

在靖难快要成功之际,朱允炆请出了庆阳公主,希望能和朱棣议和。朱棣很清楚庆阳公主来的目的,一见面朱棣就痛哭失声,说明其并不是要夺取皇位,只是为了杀奸臣。庆阳公主则建议朱棣划江而治,朱棣却问了其他几个藩王的近况。

被扣压的几个藩王仍旧被软禁或者扣押,根本没有任何改变,从这说明了朱允炆只是在拖延时间,如果朱棣答应了其议和要求,那才是最愚蠢的。朱棣拒绝了庆阳公主的提议,并希望其兄弟姐妹能到明陵躲一躲。朱允炆和朱棣本就不是一个重量级的选手,朱允炆要想“越级杀怪”实在是太难了。

在这样一名权谋老道、经验丰富的王爷手下卖命,军兵们还有什么可说的呢!朱棣上马可以统兵、下马可以治国,这样的帝王,就像动物界中稀有品种,实属罕见。

图5朱元璋(1328年—1398年6月24日)

为什么朱允炆的大臣们大多数都投降了?

朱允炆是一位仁慈的帝王,这是朱元璋想留个这个国家的未来,但朱元璋没有意料到他死后不久,朱棣就起兵造反了。朱允炆即位时21岁,既无军功也无政绩,且朱元璋的残酷统治也让官员们深受其害,也迫使君臣关系非常紧张。

既然天下都是你朱家的,那么大臣们自然不会那么忠心耿耿了。而且朱棣同样是朱家的人,这场战争无论谁是胜利者,只要是姓朱的,那也不会有什么区别,想必有很多人抱着这种想法。朱允炆可悲的地方就在这里,他接手的帝国人心尽失,只剩下齐泰、黄子澄、方孝孺之流,是只有忠心却没有能力。

图6方孝孺(1357—1402年7月25日),宁海人,字希直

朱元璋大肆杀戮官员,也让官员们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毕竟命只有一次,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既然反对朱棣没有什么好下场,那么还不如投降,有命活着才能说其他的。在朱棣进入南京城后,大多数官员都投降了,拒绝投降的几乎全部被屠戮殆尽,史料记载“杀齐泰、黄子澄、方孝孺,并夷其族。坐奸党死者甚众。”

朱棣是历史最伟大的帝王之一,只是其靖难实在不算什么光彩的事,为了这块“补丁”朱棣不知杀了多少人,还重新建立了锦衣卫和东厂,实行暴力统治。但我们也不能不佩服成祖的本事,其五次讨伐漠北、收复安南、郑和下西洋、扬国威于四海,万国来朝,可谓真正的盛世。

文:九鱼亭

参考文献:《明史》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更多文章

  • 明朝末年“天下养朱”现象有多严重?两个省粮食都不够给宗室俸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明朝从天下养朱到天下杀朱吗,明朝宗室俸禄表,明朝灭亡后朱氏皇族死了多少人

    明朝建立以后,明太祖朱元璋在总结前朝治乱兴衰的经验时,认为宋元之所以灭亡,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主弱臣强”,朝廷在天下大乱的时期没有宗室保护故而灭亡,于是在洪武三年(1370年)开始,分封诸皇子为亲王,并规定一套严格的藩王宗室制度。这一制度在燕王朱棣靖难之役成为明成祖之后进行了完善,成为明朝历代皇帝的

  • 明朝的时候,郭守敬制造了最早“自鸣”钟,外国专家都说:好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天文学家郭守敬,郭守敬个人资料,郭守敬名言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总是会用“时光流逝”来形容时间过得快,但如果追根溯源,这个词的来历却不简单。“流逝”一词,本来是用来形容水流的,可偏偏古人却用其描绘时间,这要从古人的一个发明“铜壶滴漏”说起

  • 揭秘水浒传:烈日炎炎似火烧,押解生辰纲的土兵为何还争着喝酒?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所以当时杨志带着几十名军健挑着担子,在炎炎烈日下行走,特别渴,也特别累,所以要喝酒。喝了也没事的因为酒的度数低,喝不醉人。但是蒙汗药可厉害,直接把些人全都麻烦了,于是乎晁盖带着刘唐等人劫了生辰纲。中国古代很早就学会酿酒了,考古发现在龙山文化遗址就有陶制的酿酒器具。周朝的时候酿酒业就已经发展成了一个独

  • 包拯是清官,军功章的一半应该归功于董夫人,董夫人真是个奇女子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包拯妻子董芸,包拯的十大事迹,包拯的人物简历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在古代的戏曲中,包大人的黑脸一直代表着“正直不阿”与“不徇私情”,包拯的传奇故事流传千年,甚至民间百姓还将其神化为天上的文曲星下凡,对其大加崇拜与敬仰。俗话说得好,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肯定有一

  • 为什么盛唐无力灭吐蕃,“弱宋”却能吊打吐蕃?宋朝比唐朝强?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宋朝为什么不打吐蕃,唐朝前期吊打吐蕃,宋朝吐蕃分支哪个最强大

    在历史上,宋朝的确不算是强盛,甚至没有实现大一统,南宋更是类似于地方性政权。以至于在元朝编纂史书时,不得不把宋史和辽、金史书并列。而随着一些有心人阅读宋朝史料时,却发现宋朝也许并没有那么不堪。在这样的“新大陆”式发现的前提下,在网络上出现了大量谣言,甚至有了一些“铁血强宋”的称号。而这个称号,除了所

  • 《大明风华》朱棣见完也先后直呼“这还了得”,背后的历史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大明风华朱棣回忆徐达,高清60帧大明风华朱棣,大明风华朱棣留恋江山

    近日历史剧《大明风华》正在热播,虽然只有短短几十集,却通过一个女人演绎了明朝五帝六朝之旧事。这个女人叫孙若薇,虽说这个名字乃是杜撰,可是放在真实历史之中,明宣宗朱瞻基的第二任皇后也确实是孙氏。不过,我要说的却不是这位孙皇后,而是一个瓦剌小将。剧中明成祖朱棣率军亲征鞑靼的时候,收到了瓦剌来书说瓦剌首领

  • 如果《永乐大典》找到,意味着什么?历史将会被改写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永乐之盛,1420年是永乐多少年,永乐大典的影响

    可惜,这部凝结了无数人心血的亘古罕见的宝书现在已经找不到了,留下来的是它的抄本,保存于国家图书馆。而就是这个抄本,也只剩下了全书的不到百分之三,实在是令人痛心疾首。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这本书籍的前生后世。发起编撰《永乐大典》是明朝第三个皇帝朱棣,这位刚刚夺了自己侄儿江山的帝王为了向普天下彰显自己

  • 朱祁钰如果狠心除掉朱祁镇,下场就不会那么惨,大明也将因此受益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朱祁钰怎么不杀朱祁镇,如果朱祁钰杀了朱祁镇的后果,穿越成朱祁钰刺死朱祁镇的小说

    朱祁钰当年如果能够对朱祁镇狠心一点,不仅是他的下场不会凄惨,大明也会跟着受益。如果说谁是大明第一昏君的话,那么一定非朱祁镇莫属。而且他还不仅昏,还庸。大明在经历了靖难之役,又经历了获得史学家高度评价的“仁宣之治”,国力其实已经即将达到鼎盛。可是朱祁镇一出,这个还没出现的鼎盛就戛然而止。这样的戛然而止

  • 金朝和宋朝是敌对,为什么金人却喜欢起汉名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靖康之耻金人大肆入侵宋朝的资料,宋朝皇后受金人羞辱,宋朝金人是现在哪里人

    为什么金朝和宋朝敌对,金人却喜欢起汉名呢?上图_黑水都督府和渤海都督府一、金人与中原朝代的交往位于东北的肃慎,是金人的发源地。唐之前,由于距离遥远,肃慎与中原交往甚少,长期过着原始的与世隔绝的生活。唐时,肃慎南边的屏障高句丽亡国,肃慎引起了唐朝的注意。唐朝称肃慎为靺鞨。唐朝在黑水靺鞨地区设勃利州、建

  • 她被称为清代“李清照”,揭开女词人早早去世之谜,让人无比心碎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女词人李清照简介,李清照是怎么成为女词人的,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照片

    第二年,史震林便在绡山村开了一家耦耕书院,并时常与本地的一些学者文人,在书院中吟诗作对,进行交流。这天史震林踏青回来,他正在绡山村的土道上行走着,忽见路边一家的木门“吱呀”一声打开,一个面貌姣好的女子来,手里端着一个簸箕从里面走出了,她将簸箕里的杂物倒到了门口的灰堆之上后,回头这才发现站在一旁,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