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北洋军阀混战,究竟在争什么?

北洋军阀混战,究竟在争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845 更新时间:2023/12/8 12:50:45

在北洋史上,初期即使是老头子这样的强人坐镇,仍然有赣宁之役,三督作乱的南北之战。民国五年,老头子撒手缰绳,北洋混战更是由南北之战的形式,发展出同室操戈,亦或是一省之内,也能袍泽阋于墙的各种混战结局。北洋军阀混战只是外在表现,内在原因不得不考量,这些有人马、有地盘,俨然诸侯的草头,日子逍遥自在,混战究竟为了争什么?战争是宦海过招中的杀手锏,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双刃剑,毕竟靴子落地,鹿死谁手很难说,也可能伤敌八百,自损一千。

所以,想读懂北洋武夫的心思,更多的还是要了解军阀混战,究竟争什么。首先,必须清楚军阀混战背后的大时代背景。外部环境,第一次世界大战鏖战正酣,欧洲诸强无暇东顾。内部环境,北洋军阀的“老头子”死后,缺乏一个能控制全局的人物,长江三督之首、直系军阀冯国璋,北洋之虎、皖系军阀段祺瑞,川滇黔扛纛人、西南王唐继,两广“乾帅”陆荣廷等实力人物,冲突此起彼伏。加上列强各扶一脉,分而治之,造成这一时期“军阀割据纷争”的局面。其次,还要理解当时存在于各大阵营之间的纷争焦点。

一是“约法”的新旧之争,这也是南、北方军阀之争的关键。二是代理人之争,如黎元洪与段祺瑞的庙堂之争,美、日的染指如影相随。三是对于清廷的态度之争,张勋自导自演的一场闹剧,成为各大阵营的马前卒,段祺瑞落得名利双收。四是南北统一的武力与和平之争,北洋军阀在老头子死后,和北洋中枢并立的还有滇系军阀、桂系军阀,山西晋系军阀等,段祺瑞的计划是南征,即以直系军阀人马为主力,消灭西南军阀,同时使直系军阀实力受到削弱,也算是一箭双雕之策。应对这一图谋,冯国璋自然主张“和谈”。随着民国七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列强目光转东方,且不愿看到自己利益受损。

最终,与日军虚与委蛇的段祺瑞,开始不得不与西方列强的代理人,直系军阀亦或是西南军阀相互厮杀。所以军阀混战之中,老头子之后,谁出任北洋总统并不重要,总统之选所依据的法律,才是南北之争的关键。黎元洪和冯国璋主张一战时北洋军阀暂缓参战,也并非是反对参战。段祺瑞极力反对张勋,也不过是卸磨杀驴。至于看似温和的“南北和谈”,结果却是军阀割据心安理得存在的保障。这些光怪陆离的宦海表象,也是告诉世人,军阀之争,谋求利益以及维持既有利益,是推动各路人马明争暗斗的“无形的手”,也是洋人能够在北洋军阀中各扶一脉的原因,这既是起初“北洋新军”成为兵为将有的流毒,更是北洋军阀末路归途的宿命所在。

参考资料:《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菜根谭》、《教材分析》

更多文章

  • 清朝最悲惨的铁帽子王:错失皇位,还被叔叔害死,妻子也被迫改嫁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清朝九位铁帽子王,清朝功劳最大铁帽子王,清朝12大铁帽子王各传了几代

    他就是肃亲王爱新觉罗·豪格,清太宗皇太极之长子,母亲是皇太极第二任大福晋乌喇纳喇氏。少年时期豪格就跟着父亲皇太极征讨蒙古董夔、察哈尔、鄂尔多斯等部,几场仗下来都有战功,被祖父努尔哈赤封为贝勒。随后豪格多次率军出征,还对征讨扩张兴国有独特的见解,凭借过人胆识和骁勇善战的能力,立下了很多汗马功劳,并受到

  • 傅恒在临死前向乾隆提出一个建议,若采纳,鸦片战争不会输!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真实的乾隆傅恒照片,乾隆讲述傅恒,乾隆20年傅恒平定叛乱

    在乾隆时期,傅恒深受乾隆重用,乾隆曾这样评价过傅恒:“及崇爵再加,坚让不受,尤足嘉焉”。也就是夸傅恒这个人特别谦虚随和,从不邀功,这点很是受乾隆赏识。1840年开始的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使得中国领土被分割,巨额的赔款也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大量的白银外流。鸦片继续销售,吸食者不断增加,

  • 乾隆赐刘墉跳河自尽,刘墉接旨后却洗了个澡,事后才知其高明之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乾隆让刘墉去跳河刘墉全身而退,刘墉老婆打刘墉,刘墉下南京太后救刘墉

    刘墉1719年出生在书香世家,家中出过11位进士、7位二品以上的大臣,父亲是乾隆年间的重臣刘统勋,1751年刘墉考中进士,顺利进入殿试环节。殿试由武则天所创,皇帝亲自出题考进士的能力,拔得头筹者为状元,刘墉在殿试上的表现本来是状元,可那一年的乾隆要提拔一位平民,他身为官二代不符合条件与状元失之交臂,

  • 一个段子从蒙古高原出发,被汉人改编后,成功推翻了大清朝的统治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这个段子曾经广泛流传于民间群体,叫做“八月十五杀鞑子”,之所以我把它定性为段子,是因为它本来就是段子,而且是新鲜出炉无非才一百多年的段子,打着朱元璋、刘伯温的旗号而已。也就是说,朱元璋那个时代,尽管朱元璋的确提出过“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但根本就不存在一个八月十五分发月饼,月饼里吃出一张小纸条,号召

  • 1928年清理乾隆墓室时,为何在泥水里漂浮着一具保存完好的女尸?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乾隆墓中百年不腐的女尸,乾隆墓里有黄袍女尸吗,乾隆墓里发现的女尸

    当初裕陵地宫葬的是乾隆和他的五位后妃,分别是:孝贤纯皇后富察氏,乾隆的原配,1748年去世,当时37岁;孝仪纯皇后魏佳氏,生子永琰,1775年去世,当时49岁,生前最后的位份是皇贵妃,20年之后,永琰被立为皇太子,令妃被追封为孝仪皇后;慧贤皇贵妃高佳氏,1745年去世,当时不超过40岁;哲悯皇贵妃富

  • 顺治皇帝有多器重洪承畴?从数次赏赐就可见一斑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清朝皇帝评价洪承畴,洪承畴简历,美人计劝降洪承畴

    甲申年(1644年),清军进入北京,洪承畴入院办事。顺治二年(1645年),洪承畴前往南京任职,顺治皇帝特地赏赐洪承畴朝帽、玉带、貂蟒、披领、大蟒貂皮大衣,还有外褂和鞋子袜子、骆驼等物品,以示荣耀。此外,还命沿途的官府衙门为其提供随行人员服务,命令各个部门给缎袍、靴帽和马六十多匹。洪承畴在南京三年,

  • 北洋军阀的自我定位:认不清自己,看不明变迁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北洋军阀割据解说,北洋十大军阀,北洋军阀时期史话

    在北洋史上,军阀们其实也算是有自知之明,毕竟连玉帅吴佩孚都曾说过“军不称尊,何以成阀”之言。不过相较于这种功名禁锢之下的妄言,大多数军阀中的“草头王”更倾向于“刮地皮”这样的实际利益。所以在“真实的北洋军阀不都是卖国的”一文中,曾看到“现在才明白在那些北洋军阀中同样有狰狰男儿,同样有忧国汉子,同样有

  • 有哪些汉人的传统文化在清朝时期消失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清朝的传统文化,清朝算不算汉人灭国,清朝历史上的汉人

    那么后来我们稍微长大一点后,了解了历史,发现历史老师说的也是对的,1644年确实死了很多人,某种意义上确实是一路死尸。尤其是等到后来大清颁布剃发令之后,那更是杀的人头滚滚“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残酷的屠杀,这个其实就因为他的这个政策,这个剃发令严重影响了当时汉人的儒家传统文化——

  • 吴三桂到底拥有多少军队控制西南,为何能威胁康熙皇帝的统治?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吴三桂怎么被康熙灭掉的,康熙吴三桂电视剧,真实历史吴三桂

    然而随着吴三桂的权力越来越大,军队人员越来越多,清廷觉得吴三桂是个威胁,开始对吴三桂进行打压,据说当时吴三桂手里握有6万的军队,清廷借口说自己国库紧张,要求吴三桂裁军减员,要求吴三桂军队裁员到2万人左右,并且朝廷只拨送这一部分人的军事费用。但是,吴三桂仅裁去了2万人,并且留下的4万人都是精英主力。由

  • 崇祯死后明朝立新皇帝,多尔衮大怒,写信给史可法,信中都说了啥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多尔衮和崇祯谁大,多尔衮将崇祯三个儿子杀掉,多尔衮为崇祯披麻戴孝

    朱由崧,原本是明朝的藩王,崇祯末年继承了福王的王位,在崇祯皇帝死后,朱由崧被凤阳总督马士英和江北四镇军阀拥立为新的皇帝,继承了明朝的大统,并且任命原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凤阳总督马士英等人为内阁大学士,入阁办事。明朝得以延续,但是这并不符合清朝的利益,所以清朝对南京朝廷拥立新君十分不满。按说此时的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