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钢轨历经百年,如今依然坚固耐用,专家:每根都是无价之宝

清朝钢轨历经百年,如今依然坚固耐用,专家:每根都是无价之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819 更新时间:2024/2/20 20:27:17

颜元在《颜元集·学辨一》中写道:“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旨在批判那些臣子平时不干实事,到了临危之际,只好以死来表自己的忠心。

颜元一直提倡实学,认为这种臣子,还不如平时多学点实用的知识,成为经邦济世的人才,以死来维护自己所谓的名节,便如一种“甚可羞”的“妇女态”。在清朝末期,也有不少这种“妇态”的人。当然,也有崇尚实业救国,为民族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的人。比如当时洋务派代表人物张之洞,他管理下的汉阳铁厂产品质量极高,直到现在汉阳造的铁路钢轨依旧可以正常使用。专家表示,这每一根钢轨都堪称无价之宝。

01

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由晚清名臣张之洞主持建造的汉阳铁厂正式开工,它是日本八幡制铁所成立之前远东最大的钢铁厂,也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官办钢铁厂。汉阳铁厂创办人张之洞,时任湖广总督,从小便聪颖无比,乡试就中了解元,会试考了第三名。27岁就被慈禧太后钦点为探花。后来出将入相,成就斐然。

张之洞任湖广总督时,便计划着开采煤矿,建造钢铁厂。当时正值洋务运动,有了建造钢铁厂想法的张之洞想着,朝廷自然会进行拨款,再不济自己还有湖广两地。资金方面自然不成问题。

所以首先就是要先考虑技术问题。当时由于冶炼技术的落后,全世界都是用100吨的煤炭加上20吨的铁矿石才能冶炼出1吨的钢铁。所以当时世界上的大多数的钢铁厂要么建在煤矿旁边,要么就建在矿场旁边,或者两者兼顾。再到后来,由于冶炼技术的提高,已经能做到10吨煤炭,5、6吨矿石就能出一吨钢铁。这时候,最需要考虑的就是需求,否则卖不出去就砸手上了。

然而汉阳铁厂成立之初,周围并没什么煤矿铁矿。这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都引起了不小的非议。不过当时总督张之洞也进行了他自己的考虑,当时选址要么在大冶,要么另寻他地。但是大冶无法解决矿石的问题。所以张之洞就考虑建在汉阳,因为当时很快就要建好卢汉铁路,再加上汉阳便利的水路运输,原料问题就很好解决了。

02

接下来便是锅炉的购买问题。当时世界上主要有两种冶炼方法:一种是酸性的贝色麻法,另一种是碱性的马丁法。张之洞选了哪一种冶炼方法呢?

当时张之洞并没有考虑使用哪一种方法,他觉得我国的冶炼技术有千年历史,技术成熟,又何必纠结于矿石,所以他向英国购买了最贵的锅炉,开始冶炼。但是他的这一举动也饱受诟病,因为一开始汉阳铁厂,很多产品冶炼出来并不合格。当时很多人觉得是他没有进行矿石的检测和选择匹配的方法,所以导致出现了劣质产品。

03

后来由于汉阳铁厂的原料耗资巨大,经济入不敷出以及政府傲慢无知的管理,导致汉阳铁厂濒临破产。直到清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四品京堂候补盛宣怀接手铁厂。通过盛宣怀的各地借款,加上原料和工艺的改变,后面钢铁厂逐渐好转,销路也打开了。不过好景不长,公元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加上第一次世界大战,最终汉阳铁厂走向破产。

虽然汉阳铁厂一开始的产品名声并不好,但是后来的“汉阳造”,质量却是杠杠的。2012年,有人发现万源市境内的万白专用线,有一段铁路上的钢轨写着“1903年汉阳铁厂造”。又有人在2015年的陕西略阳县的一座桥上,也发现数根钢轨上面写着“COCKERLL-1908-AT”、“KTPE-RSW1909”等字样。历经百年,仍然坚固耐用,可见其质量过硬。网友也纷纷赞叹:“太坚强了!”

结语

张之洞《哀时》有云:“泰极否所伏,剥穷复继之。泰否乃天道,剥复在人为。”洋务运动时期,建立了不少实业工厂。除了张之洞开办的汉阳铁厂,还有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军械所,李鸿章一手打造的江南制造局和北洋海军,以及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局。这些实业的创建之初虽然是为了巩固清朝的统治,但却为我们的民族工业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加强了当时中国的经济和工业的建设。

参考资料:

《颜元集·学辨一》

《哀时》

更多文章

  • 北洋军阀混战,究竟在争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北洋军阀混战时期是哪一年,北洋军阀割据是如何形成的,北洋军阀各大派系混战

    在北洋史上,初期即使是老头子这样的强人坐镇,仍然有赣宁之役,三督作乱的南北之战。民国五年,老头子撒手缰绳,北洋混战更是由南北之战的形式,发展出同室操戈,亦或是一省之内,也能袍泽阋于墙的各种混战结局。北洋军阀混战只是外在表现,内在原因不得不考量,这些有人马、有地盘,俨然诸侯的草头王,日子逍遥自在,混战

  • 清朝最悲惨的铁帽子王:错失皇位,还被叔叔害死,妻子也被迫改嫁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清朝九位铁帽子王,清朝功劳最大铁帽子王,清朝12大铁帽子王各传了几代

    他就是肃亲王爱新觉罗·豪格,清太宗皇太极之长子,母亲是皇太极第二任大福晋乌喇纳喇氏。少年时期豪格就跟着父亲皇太极征讨蒙古董夔、察哈尔、鄂尔多斯等部,几场仗下来都有战功,被祖父努尔哈赤封为贝勒。随后豪格多次率军出征,还对征讨扩张兴国有独特的见解,凭借过人胆识和骁勇善战的能力,立下了很多汗马功劳,并受到

  • 傅恒在临死前向乾隆提出一个建议,若采纳,鸦片战争不会输!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真实的乾隆傅恒照片,乾隆讲述傅恒,乾隆20年傅恒平定叛乱

    在乾隆时期,傅恒深受乾隆重用,乾隆曾这样评价过傅恒:“及崇爵再加,坚让不受,尤足嘉焉”。也就是夸傅恒这个人特别谦虚随和,从不邀功,这点很是受乾隆赏识。1840年开始的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使得中国领土被分割,巨额的赔款也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大量的白银外流。鸦片继续销售,吸食者不断增加,

  • 乾隆赐刘墉跳河自尽,刘墉接旨后却洗了个澡,事后才知其高明之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乾隆让刘墉去跳河刘墉全身而退,刘墉老婆打刘墉,刘墉下南京太后救刘墉

    刘墉1719年出生在书香世家,家中出过11位进士、7位二品以上的大臣,父亲是乾隆年间的重臣刘统勋,1751年刘墉考中进士,顺利进入殿试环节。殿试由武则天所创,皇帝亲自出题考进士的能力,拔得头筹者为状元,刘墉在殿试上的表现本来是状元,可那一年的乾隆要提拔一位平民,他身为官二代不符合条件与状元失之交臂,

  • 一个段子从蒙古高原出发,被汉人改编后,成功推翻了大清朝的统治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这个段子曾经广泛流传于民间群体,叫做“八月十五杀鞑子”,之所以我把它定性为段子,是因为它本来就是段子,而且是新鲜出炉无非才一百多年的段子,打着朱元璋、刘伯温的旗号而已。也就是说,朱元璋那个时代,尽管朱元璋的确提出过“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但根本就不存在一个八月十五分发月饼,月饼里吃出一张小纸条,号召

  • 1928年清理乾隆墓室时,为何在泥水里漂浮着一具保存完好的女尸?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乾隆墓中百年不腐的女尸,乾隆墓里有黄袍女尸吗,乾隆墓里发现的女尸

    当初裕陵地宫葬的是乾隆和他的五位后妃,分别是:孝贤纯皇后富察氏,乾隆的原配,1748年去世,当时37岁;孝仪纯皇后魏佳氏,生子永琰,1775年去世,当时49岁,生前最后的位份是皇贵妃,20年之后,永琰被立为皇太子,令妃被追封为孝仪皇后;慧贤皇贵妃高佳氏,1745年去世,当时不超过40岁;哲悯皇贵妃富

  • 顺治皇帝有多器重洪承畴?从数次赏赐就可见一斑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清朝皇帝评价洪承畴,洪承畴简历,美人计劝降洪承畴

    甲申年(1644年),清军进入北京,洪承畴入院办事。顺治二年(1645年),洪承畴前往南京任职,顺治皇帝特地赏赐洪承畴朝帽、玉带、貂蟒、披领、大蟒貂皮大衣,还有外褂和鞋子袜子、骆驼等物品,以示荣耀。此外,还命沿途的官府衙门为其提供随行人员服务,命令各个部门给缎袍、靴帽和马六十多匹。洪承畴在南京三年,

  • 北洋军阀的自我定位:认不清自己,看不明变迁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北洋军阀割据解说,北洋十大军阀,北洋军阀时期史话

    在北洋史上,军阀们其实也算是有自知之明,毕竟连玉帅吴佩孚都曾说过“军不称尊,何以成阀”之言。不过相较于这种功名禁锢之下的妄言,大多数军阀中的“草头王”更倾向于“刮地皮”这样的实际利益。所以在“真实的北洋军阀不都是卖国的”一文中,曾看到“现在才明白在那些北洋军阀中同样有狰狰男儿,同样有忧国汉子,同样有

  • 有哪些汉人的传统文化在清朝时期消失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清朝的传统文化,清朝算不算汉人灭国,清朝历史上的汉人

    那么后来我们稍微长大一点后,了解了历史,发现历史老师说的也是对的,1644年确实死了很多人,某种意义上确实是一路死尸。尤其是等到后来大清颁布剃发令之后,那更是杀的人头滚滚“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残酷的屠杀,这个其实就因为他的这个政策,这个剃发令严重影响了当时汉人的儒家传统文化——

  • 吴三桂到底拥有多少军队控制西南,为何能威胁康熙皇帝的统治?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吴三桂怎么被康熙灭掉的,康熙吴三桂电视剧,真实历史吴三桂

    然而随着吴三桂的权力越来越大,军队人员越来越多,清廷觉得吴三桂是个威胁,开始对吴三桂进行打压,据说当时吴三桂手里握有6万的军队,清廷借口说自己国库紧张,要求吴三桂裁军减员,要求吴三桂军队裁员到2万人左右,并且朝廷只拨送这一部分人的军事费用。但是,吴三桂仅裁去了2万人,并且留下的4万人都是精英主力。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