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长平之战45万赵军全军覆没,赵括有责任,胡服骑射模式也有问题

长平之战45万赵军全军覆没,赵括有责任,胡服骑射模式也有问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2159 更新时间:2024/2/8 0:27:18

[var1]

咱们先来看一下长平之战的前后始末。 赵国与秦国的纠葛由来已久,公元前270年,秦军越过韩国进攻赵国,被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赵奢击败。 阏与之战是前所未有的胜利,在此之前,无论哪一国都没单挑打赢过秦国,秦军不得不正视“胡服骑射”战略武装起来的赵军强劲战力。赵奢本人,也因此战功跻身名将行列,并被封为马服君。 这位赵奢,就是赵括的父亲。 秦国当然不肯善罢甘休,但当时秦国采用的是范雎的“远交近攻”之策,阏与之战的失利,恰好证明舍近求远的作战行动的确难以成功,于是秦军的进攻方向重回近处的韩国,离秦国较远的赵国得到了一段时间的和平。 公元前262年,秦国攻占了韩国所占的河南沁阳,韩国的上党郡与本土的联系就此被截断,成了一块飞地,只等秦军慢慢消化。韩王十分惊恐,为求得秦国退兵,也就顺水推舟把上党献给秦国。 但上党郡守冯亭不愿降秦,谋划着把上党十七座城池献给赵国。目的很明确,就是拉赵国入战局,借用赵军的力量对抗秦国,缓解秦军对韩国领土步步紧逼的蚕食鲸吞。 赵国决策层讨论这上党要还是不要,老成持重的大臣们都主张不要,认为上党是个烫手山芋,收下必然引来秦国的报复,得不偿失。以平原君赵胜为首,也有一些主动进取的大臣认为,送到嘴边的肥肉为什么不要?就算为此和秦国打一仗也值得。 赵王渴望强兵富国,有扩大疆土的机会自然十分高兴,于是也就不管那些反对意见,欣然收下上党。设想到秦国可能的报复性进攻,赵王命老将廉颇率军驻扎在离上党不远的长平防备秦国。 之后秦王果然派出秦将王龁,调集大军直逼长平。

[var1]

就秦国来说,本来就对赵国虎视眈眈,现在有这个借口,更决定给赵国点颜色看看。从君主到百姓,全国上下有志一同,不但要拿下上党,更要借机打残赵国。 而赵国,显然对此战的严重性估计不足。前面提过,朝中很多大臣反对接收上党,长平之战因上党而来,他们便有厌战情绪,天真地以为只要本国退让,秦国就会退军。 赵王在这些大臣的影响下,竟然派使者去跟秦国议和。当时有位卿极力反对,他认为秦国会热情接待赵国使者,让楚、魏等国以为两国已经议和,也就不会出兵相助,那么赵国就孤立无援了,而且秦国知道赵国的这种处境,更不可能议和。 结果都被他说中了,秦国把赵国当猴耍,一方面殷勤接待赵国使者,向各国宣扬两国已经和好,另一方面积极备战,做好了持久战的准备。等赵王发现上当,已经失去了最好的战备时间。

别的不说,就说粮草,秦王亲临关中,从那里筹集了大批粮食,源源不断地运往前线。赵国也差不多是同样的操作,但赵王遇到的阻力很大, 相比于秦国关中、巴蜀两块沃野千里的产粮区,地处山西地区的赵国农耕产量没法相比,因而 粮食供应并不充分。

时间一长,赵军粮食供应的短板越来越紧张,外交层面又争取不到别国的兵马或粮食支援,于是赵王不得不调整战略, 换下老将廉颇让赵括领军, 由深沟高垒防御固守改为主动出击 。 其实赵括也有自知之明,赵王向他征求意见时,他说如果统领秦军的是白起,自己不一定打得过,但现在是王龁,打败他不在话下。 从这里可以看出,赵括的头脑还是比较清醒的,他知道自己和白起的差距。但他没想到,秦王会偷偷将主帅换成白起,赵括还以对付王龁的招式对付白起,自然要中圈套。

[var1]

赵括最大的失误,是放弃廉颇“修筑壁垒、坚守不出、消耗秦军”的战术,主动进攻秦军。但他有不得不这样做的理由。 首先,赵王催促得很急。廉颇之所以被换下,就是因为他只守不攻,赵王看不上这种打法,认为他过于懦弱。赵括要是不想重蹈廉颇的覆辙,就得改守为攻。 赵王催战也有苦衷,四十多万大军脱产待战,每一天的消耗都是惊人的。秦军的消耗也很大,但秦王耗得起,赵王耗不起。接收上党是赵王做的决定,每拖一天,仿佛都在证明他错了,只有迅速打败秦军,才能挽回他的颜面。 其次,赵括一直在研究王龁的战法,经过多次推演,拟定了针对王龁的战略部署,对此他很有信心。 这两个理由加起来,促成了赵括的主动出击。可惜对手换成了白起,白起久经沙场,很快洞察赵括的意图,将计就计,诱出赵军,大败之。 赵括发现中计后,反应也很快,立刻就地建造壁垒,转为防御,择机突围。然而后勤没跟上,赵军主力断粮四十多天,很多士兵被饿死,饿到极点时还相互残杀为食,军心已涣散。赵括在这种情况下还组织了四、五次突围,最后战死。

[var1]

单从秦赵双方伤亡上看,秦军伤亡过半,至少也是20来万。赵军战死也是20多万,剩余的20多万是投降后被坑杀。可见真正的战场伤亡比例接近于1:1,战斗厮杀层面赵括也是不落下风。

可见赵括的失败,虽有后勤被截断的失误,但即便他打通粮道,赵国显然也已经没有了粮食供应前方。故而,促成赵括最终弃守为攻的根源,依然是胡服骑射下赵国军事发展快,但配套经济跟不上的畸形发展模式。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更多文章

  • 儒家不甘为统治者工具的反抗:春秋学派的“存三统”学说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春秋时期儒家的地位,春秋儒家和宋明儒家,春秋晚期儒家

    [var1]始终奉行仁德爱民之道的儒家,经过一代又一代的苦苦思考,终于想出了一套解决之法——“存三统”,他们希望通过这套方法,实现朝代的和平过渡,而不再通过战争的方式。“存三统”思想诞生于西汉,由儒家春秋学派提出,在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中曾产生重要影响,那么它是因何应运而生的呢?[var1]一、推翻到被

  • 藩王制度的弊端朱元璋难道看不出来?范蠡一语道破野心家朱棣心思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朱元璋晚年如何制约藩王,朱元璋封藩王的恶果,朱元璋为啥要大封藩王

    这位赤脚贱民出身的皇帝,放过牛、当过和尚、做过乞丐、参加过红巾军的造反运动,其彪悍的人生成长轨迹宛如一部励志大片,冠绝于历代帝王的漫长称帝心路。而朱元璋尚未发迹前,在苛政猛如虎的元朝末年,其曾祖父至父辈作为破产的流民四处乞讨过活,朱元璋的童年就是在这样颠沛流离遭人白眼中艰难度日。比至1343年,濠州

  • 重耳:被亲爹追杀,逃亡19年,饿到讨饭,终成“春秋五霸”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重耳的逃亡过程,重耳逃亡的真实例子,重耳逃亡历史背景

    [var1] 今年高考作文题目出来后,大家都在热议“齐桓公”,与其并称“齐桓晋文”的是晋文公,晋文公重耳的道路与齐桓公小白的人生轨迹很相似,都是非嫡长子因内乱流亡国外后回国做上国君,并且任人唯贤、心胸豁达、重振朝纲、励精图治,当上了中原霸主。 而且,晋文公的流亡之路更加坎坷艰辛,在流亡的过程中,重耳

  • 人们为何热衷与三国而非春秋战国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三国与战国的区别,战国历史为什么没有三国出名,战国和三国谁厉害

    [var1]首先,在笔者看来,对于任何一个历史阶段,如果只依赖史官惜墨如金的记载,其影响力和传播力度都是有限的。但是,如果配合上民间文学著作的宣传,其传播效果很可能达到妇孺皆知的效果。而对于描述三国时期的《三国演义》和研究春秋战国时期的《东周列国志》,不仅罗贯中名声要高过冯梦龙,三国演义的影响力,更

  • 欧冶子铸龙泉宝剑,成就千年不朽传奇:楚王一挥剑,晋国死伤无数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欧冶子八大名剑,欧冶子个人资料简介,欧冶子电视剧

    当黄河上中游最初以部落联盟存在,首先崛起的东进炎黄部落与西扩的蚩尤部族间发生了不可调和的激烈冲突后,双方在涿州爆发了激烈的武装冲动,黄帝九战九败始终不是兵强马壮的蚩尤部对手,后来黄帝部族在玄女族的帮助下制造了指南车,并及时抓住战机,一战定乾坤,砍下了蚩尤的头颅,至此以黄河流域为主题文化的华夏民族联盟

  • 白起活埋40万降卒,为何将240个小孩放归赵国?意义何在?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白起坑死40万赵军,白起坑杀40万赵军后赵国的反应,白起杀20万赵军之后还打仗了吗

    [var1]首先,白起之所以要坑杀40万赵国士兵,是因为自己军队之中并没有那么多粮食来养活这么多赵军俘虏,但是又不能轻易将这些士兵放走,因为他们日后必将成为秦国的心腹大患。因此白起只能选择活埋的方式处理这些赵国士兵,但是这样就会出现一个问题,那就是怎样让赵国知道自己做了这件事情呢?[var1]于是白

  • 秦王没有防备,为何荆轲还是失败,三个失败原因,值得学习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荆轲为什么刺杀秦王,秦王对荆轲评价,历史上秦王是被荆轲杀死的吗

    [var1]但是他是一个失败者,专诸的名气虽然不如荆轲,但是专诸刺杀成功,改写了历史。关于专诸和荆轲的刺杀过程我们不难发现。荆轲杀的是没有防备的秦王嬴政,而专诸杀害的是有防备的吴王僚。那么专诸能够杀掉有防备的吴王僚,为和荆轲不能够杀掉没有防备的秦王?原因主要有三个。在说原因之前,先简单的介绍专诸和荆

  • 三国最厉害的名将,曹操将他视为韩信,诸葛亮都怕他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曹操与诸葛亮谁最厉害,新三国曹操问徐庶诸葛亮才华如何,韩信曹操

    [var1]初平二年即公元191年,韩馥出让冀州后,转投到袁绍帐下。被袁绍任命为校尉,常年率兵对抗总督北方四州的公孙瓒。初平四年即公元193年,袁绍截获公孙瓒和儿子公孙续密信后,设计大败公孙瓒。公孙瓒自认末日已到,遂杀妻儿、姊妹后,引火自焚,时北方最强大诸侯从此陨落。校尉张郃因在攻打公孙瓒时屡立战功

  • 曹操名言“生子当如孙仲谋”,其实还有下半句,骂此人儿子是猪狗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曹操为什么说生子当如孙,仲谋是谁,吴桐和仲谋大结局

    相信非常喜爱三国这部名著的大家一定都听过曹操那句名言——生子当如孙仲谋,但不知大家知不知道这溢美之辞的后面还有半句骂人的话。说起这句话的出处,还要从曹操率军攻破孙权营寨的那次说起,当时他们各自率军,战况胶着了一个多月,曹操其实是一个挺客观的人,虽然是敌人,当他看见他们安排的训练有素的军队、战船,精良

  • 刘备死后,诸葛亮才是蜀汉实际掌权者,诸葛亮为何不自己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刘备死后诸葛亮活了多久,刘备死后诸葛亮还有权力吗,梦想三国诸葛亮刘备

    1.合法性:刘备借自己是汉室后裔,以匡扶汉室之名,合法理由称帝。刘备死后蜀汉帝位的合法继承人就只能是刘备的后代,刘婵才是蜀汉帝位的合法继承人。《三国志·蜀·先主传》:伏惟大王出自孝景皇帝中山靖王之胄,本支百世,乾祗降祚,圣姿硕茂,神武在躬,仁覆积德,爱人好士,是以四方归心焉。考省《灵图》,启发谶、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