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注:道光皇帝 但道光到时的认知,可能真的不能让他做出这样的判断。大规模使用火器这点,当时的清朝军队其实也是做到的。根据文史学者吕小鲜的研究,他认为道光时期,中国军队的冷热兵器的比例,已经到达了5:5。火枪作战在中国也是常态,在没有正式较量的情况下,真的很难体现出差距。 与此同时历史上,女真族搭配蒙古人的骑兵,曾经完克了当时大规模装备热兵器的明朝军队。所以从历史、从现实来看,道光皇帝始终并不认为,中国比英国差。 同时久坐天朝上国之主的骄傲,还让道光错误认为自己的帝国疆域辽阔、地大物博,跟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英国相比,依旧是绝对的压制。英国人要打仗,仅仅是受欺负了,找自己评理而已,自己没有,错在下面人,作为皇帝的他依旧是“英明神武”。 这点从道光跟英国人作战后,立马把禁烟的林则徐罢官看,表现的淋淋尽致。1840年8月,英国军方交给道光一封文件,大概意思就是说,英国的臣民在中国做事,被中国的官员给欺负了,所以派遣军舰找皇帝讨说法。
图注:道光皇帝剧照 对于英国人的讨说法,道光皇帝很是“大度”的回复“自己对帝国居民和海外番国之民,一直是一视同仁,外番之民,若有冤屈,一定会严惩不殆,目前已经派遣官员调查此事,为英国主持公道”。 由此可见,当时的道光皇帝,是把英国人发动战争的借口,当真理由了。事实中道光真的派遣大臣去广州调查,林则徐也被第一时间问罪。此时的道光皇帝,错误地认为,自己惩罚了当事人,就可以结束争端。 不过道光这个做法,若是对低中国一等姿势出现的番国来说,可能是很有用的,因为对方不敢得罪中国,在拿到台阶后,也就息事宁人了。 但是这次来的是英国,19世纪的世界海洋霸主,它可不认为低中国一等,它把中国当作跟自己一样的国家,它们二者的冲突,不是中国“施舍”就好。它需要中国付出代价。 最后携带工业发展成果的英国,成功击溃了农耕文明的顶峰中国,中国签署了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图注:鸦片战争现场 道光皇帝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想到的不是御敌千里,而是根据历史经验,轻易判断自己可以碾压对方,以“施舍”的心态应对,从今天的角度来说,可谓是笑话到了极致。 在集权、专制的古代,皇帝的笑话,往往是我们这个国家整体的态度。中国即在道光皇帝的无知中,开启了自己屈辱的近代史。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