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重农政策初衷挺好,却变成“重”农,明代都被重农政策拖累了

重农政策初衷挺好,却变成“重”农,明代都被重农政策拖累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3242 更新时间:2024/3/11 23:19:17

中国古代社会“重农抑商”,农民虽处在社会的最底层,但法律上的地位却很高。重农抑商政策是明初帝王用来休养生息,恢复国力的巨大保障,但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政策逐渐“变味”了,成为农民身上的沉重枷锁。

一、明代前期的重农政策

朱元璋出身社会底层,深知农民艰苦和农业对国家的重要性,加之元末天下大乱,战争纷起,整个社会处于极度疲敝的状态,种种原因促使朱元璋及其继承者朱允炆朱棣朱高炽等,在农业方面采取一以贯之的“重农抑商”政策,因而明初70年被认为是大明农业发展的“黄金时代”。

朱元璋

农业是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因此明初数位帝王出台了大量政策,用以扶植农业。首先一点,也是最为重要一点,就是“减征赋税”。赋税一直是压在农民头上的沉重枷锁,无论是政府的正常税目,还是各种苛捐杂税,都极大地削弱了农民的生活能力。减征政策虽不能起到长远的作用,但在短时间内,辅之以朱元璋严格的打击贪腐政策,的确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减征政策虽好,但落实得好不好,全靠基层官员,为此明初大幅度提升了农业发展成果在官员考核中的比重,朱元璋曾亲自下令,规定“有司今后考课,必书农桑学校之绩”。而明代官职的一些变化,也体现出明初帝王对农业发展的用心,如各地最高行政长官布政使以及劝农使,无不体现出朝廷对农业发展的重视。

布政使司是明代开创的新衙门

中国农民向来是以勤劳著称的,只要给予休养生息的条件与时机,农业便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恢复过来,再加之政府的扶植减税政策,明初农业在“重农减征”的策略下很好地发展起来了。

二、竭泽而渔的“重”农政策

但就是明代前期推行的重农减征政策,在明中后期逐渐变为农民身上最为沉重的枷锁。其中的原因,恐怕还是要回到明初,在彼时的重农减征政策下,其实已经出现了某种端倪。明初朝廷对农民推行轻徭薄赋的政策,那么政府运营所需要的钱从哪里来呢?当然是从富庶的江南地区。历史就是这样“千奇百怪”,在全国各地纷纷推行轻徭薄赋政策的同时,富庶的江南不但没有享受到政策红利,反而成为朝廷“薅羊毛”的对象。苏州、杭州、南京等地的粮食被政府大量征收,一向以富庶著称的江南,只能苦苦支撑。

江南的富有也是一种罪啊

明初江南的重税政策已经为大明后期的农业政策转向埋下了伏笔。自明中期成化皇帝开始,江南地区的漕粮运输改由军队运送,这本是减轻农民负担的好事,但朝廷却不愿承担军队运输的费用,层层加派使得农民不但没有得到好处,反而不断拿出额外的钱用作漕粮运输。在此后的嘉靖、隆庆朝,问题依旧如此,农民贫穷交不上钱,朝廷收不到钱,反过来又要求地方补缺,地方为了补缺再度加紧对农民征税,这种恶性的闭环搞得农民苦不堪言。国家逐渐成为征收赋税的“暴力机器”,即使百姓家破人亡也要征税,这与明初重农减征政策的精神背道而驰,“重农”也就变成了“重”农。

明清时期的漕运

三、“重”农与大明的全面溃败

江南地区,至明代中晚期已经出现了大量资本化运营的事物与现象,奢靡与享乐成为许多江南人的生活追求。但商业化带来的可不仅仅是社会的进步与风气的变化,还有促使政府进行农业政策改变的重要因素。

明朝中晚期,江南商业化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既然种植经济作物会获得大量金钱上的利益,那么必然会出现大量弃农改桑等商业化现象。若在今日社会,商业的繁荣会给政府与民众带来可观的利益,自然备受政府的重视,但在帝制时代,政府还没有完成由农业思维向商业思维的转变。在这种情况之下,大明朝廷若能够一直保持正常的财政收入,自然会对商业的繁荣保持一定的“默认”。但问题是,随着明代的衰落与官员的腐败,政府收到的赋税越来越少,再加上农民亦或许多士人投向商业,原先的耕田也变作他用,使得政府在税款与粮食两方面,都无法达成征收目标。

毫无疑问,百姓可以没有钱,但政府不能没有,晚明社会的商业繁荣,反而给大明政府提供了加重赋税的绝佳机会。层层加码让农民苦不堪言,1627年李自成在陕西发起反明农民战争,而庞大的战争机器一运转起来就耗尽了大明的钱财。可以说明亡并不是简单的军事战败,而是全方位的溃败,农业上的溃败便是最为主要的一点。

富庶的江南城市

文史君说

有人根据黄宗羲的话总结出了一条“黄宗羲定律”,即历代王朝无论如何改革赋税,农民在短时间内可能会获得好处,但长久来看反而承受了更多的赋税重担,即改反而比不改还要糟糕。这种逻辑上的悖论十分清晰地反映出农业文明的中国,在面对辽阔疆域与上亿人口时的无奈。

参考文献

原祖杰:《奢侈性消费与晚明士商的身份认同》,《史林》2009年第5期。

陈志刚:《从重农减征到竭农重征:对明代农业政策运行的系统性反思》,《社会科学辑刊》2009年第6期。

(作者:浩然文史·小太阳)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我们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关注我们的账号!您的点赞、转发、评论,这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

更多文章

  • 朱元璋宴请功臣,大家高兴赴宴,刘伯温看到菜后却说:大家必死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朱元璋宴请刘伯温,朱元璋宴请功臣刘伯温看见手发抖,朱元璋宴请功臣刘伯温说众人必死

    自朱元璋开创大明,一个中国封建历史上,最有骨气的朝代就此开始,这份傲骨正始于朱元璋。从看着自己亲人因饥饿和瘟疫惨死的乞丐,到当朝天子,他时常会忆苦,并怀感恩之心.那些陪伴着自己走南闯北的功臣们,被封爵位,成为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角色。然而等到大明政权稳定,朱元璋执政后期,他的杀戮之心开始显现。在一

  • 大明开国将军,酒后爬屋顶吐槽朱元璋,朱元璋偏偏不舍得杀他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朱元璋母亲来找朱元璋,朱元璋父亲在朱元璋几岁死的,朱元璋电视剧朱元璋登基

    明朝武将汤和武艺高强,跟随朱元璋横扫天下,为明王朝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然而,汤和有一个爱喝酒的坏毛病。他逢宴必喝,每喝必醉。最要命的是,汤和每次喝醉酒都会大吵大闹,胡言乱语。有一次,他酒后竟然把矛头指向了朱元璋。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汤和一路进军,斩敌无数。常州被攻破以后,朱元璋便命令汤和固

  • 朱元璋见士兵强抢民女,略施小计便使军民同欢,只是苦了广大少女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朱元璋强抢200民女,朱元璋为什么抢民女,朱元璋杀了抢民女的官兵

    或许连朱元璋本人也没有想过。在历史的进程中,朱元璋一度被称为是可以与秦皇、汉武、唐宗和宋祖相提并论的伟大帝王,甚至在清朝的顺治和康熙等皇帝心中,朱元璋比这些帝王还要伟大的多。在我们的印象中,明朝仅仅只持续了276年,国祚不算长,但是如果要论朱元璋的影响力,那是一直延续到了清朝,毕竟清承明制这四个字可

  • 明朝一场大洪水,让这座城市逆袭为全国一线城市,比北上广还牛气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明朝洪水,明朝黄河洪水治理,明朝洪水冲毁的大桥

    这就是武汉的风水,长江、汉水交汇冲刷出江汉平原的沃野千里,成为楚国强盛的基石。武昌、汉口、汉阳三镇则如同三头猛兽,虎踞龙盘于江畔,坐视大江东去。三镇里面谁是龙头呢?第一个崛起的是老大武昌。为何?因为武昌出身最高贵,曾经做过帝都。对,你没看错,的确是帝都。汉朝这里是屠狗猛将舞阳侯樊哙的封地,凭借通衢之

  • 明朝末期时是一个什么样的局面?生不逢时的崇祯帝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各地藩王、官僚贪婪,百姓穷苦,朝廷亏空公元1627年,史上闻名的“木匠皇帝”明熹宗逝世,明熹宗膝下无子,皇位只能传于他的弟弟朱由检,也就是崇祯帝。此时的崇祯帝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该忧愁,正常来说得到皇位的传承是每个皇家子弟都梦寐以求的事情,但当时的明朝,明眼人都能看出早已摇摇欲坠到难以维持。那当时的明

  • 成吉思汗新娘被抢,获救时已怀上仇家的骨肉,成吉思汗:非你不娶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成吉思汗结婚片段,成吉思汗的妻子被人抢走第几集,成吉思汗和他的新婚妻子

    而说起成吉思汗的感情史,也是一段传奇。当时成吉思汗有个习惯,每征伐一个部落,被打败的首领必须将自己的妻女献出来给成吉思汗当妃子。对于这样一位战无不胜的大汗,身边的妃子之多自然可想而知。据统计,成吉思汗的妃子多达40多人,还同时册立了数十位皇后,他也是历史上皇后最多的皇帝。这么多皇后里,当属初恋最刻骨

  • 建文帝削藩引起朱棣反抗,同样是削藩,为什么没人反抗汉武帝呢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建文帝不削藩重用朱棣,朱棣削藩最终结果,建文帝的削藩逼反了朱棣

    最终朱允炆不知所踪,至于原因,下面跟着搜史君一块来看看吧:汉武帝推恩令是“恩及子孙”,结局“皆大欢喜”(什么是推恩令”)汉武帝改革之前,推行的是郡国并行制在这一制度下,郡的土地和财产只能由嫡长子继承,其他二儿子,三儿子是没有机会继承的,但是汉武帝的推恩令就明确表示“你有那么多儿子,但是只能把土地和财

  • 元朝人修前朝史时,唯独不给这个王朝修史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元朝为什么修史,一口气看懂元朝兴衰史,元朝历史上的记载

    元朝虽然是从草原入主中原,但也编纂了《宋史》、《辽史》和《金史》,唯独没有为一个王朝单独撰写一部史书。那就是西夏王朝。按常理来说,元朝作为西夏王朝的终结者,有大量的西夏的资料进入元朝府库,大量的原西夏国的史官中仍有人替元朝从事编史工作,在这种情况下,编写一部史料完备的西夏专史,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为

  • 赵构南渡后一直在逃亡,他真的不想北还吗?逃跑的真意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赵构逃亡路线图,赵构和妃子的吻戏,赵构南渡温州

    赵构为何这么喜欢“逃跑”呢?难道是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今天南枝就带大家来看看赵构的“逃亡生涯”中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一、一路逃亡的皇帝每位皇帝登基后都有一个个令人称奇的“故事”,就像“刘邦剑斩白帝子”一样赵构也有一个令人称奇的故事那就是“泥马渡康王”。而赵构“泥马渡江”的故事和刘邦的“剑斩白帝子”

  • 北宋皇族有一支后裔,就在现在的中国的北方,之后竟然统一过中国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自从五胡乱华以后,胡人就开始在中原之地扎下了跟。哪怕是盛唐之时都没有能够将他们彻底赶出去。但是因为盛唐气象,包容一切,所以那些少数民族反而能够悄然蛰伏下来。不至于生出什么事端。然而,随着大唐由盛转衰,异族渐渐强大起来,他们有了威胁中原的能力。于是唐朝末年,契丹人建立起了一个强大的国家——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