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宴请功臣,大家高兴赴宴,刘伯温看到菜后却说:大家必死

朱元璋宴请功臣,大家高兴赴宴,刘伯温看到菜后却说:大家必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2301 更新时间:2024/1/17 13:46:30

朱元璋开创大明,一个中国封建历史上,最有骨气的朝代就此开始,这份傲骨正始于朱元璋。从看着自己亲人因饥饿和瘟疫惨死的乞丐,到当朝天子,他时常会忆苦,并怀感恩之心.那些陪伴着自己走南闯北的功臣们,被封爵位,成为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角色。然而等到大明政权稳定,朱元璋执政后期,他的杀戮之心开始显现。

在一次宴席中,朱先璋邀请了诸位功臣,其中不乏常遇春徐达刘伯温等人。然而就在宴席刚刚开始,刘伯温看到桌上菜品的时候,就无奈地说道:吾等必死!他为什么会说出这句话?若是按他所说,为何朱元璋要设下这次鸿门宴呢?

宴席场景,让刘伯温心惊

各种功臣听闻受邀内心欢喜,自己乃是开国重臣,朱元璋必然要给几分面子。然而当他们真的赴宴之后才发现有些不太对劲。按理来说皇上举办宴席,那吃的必然是山珍海味,可是放在功臣眼前的是什么?

最为普通的炒萝卜、韭菜、白菜、还有一些豆腐汤和玉米棒子,正所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对于这些在开国之后,就过着锦衣玉食的功臣们来说,他们看到这些菜,实在是没有什么胃口。

朱元璋光是看脸色,也知道他们到底在想什么了,观察一番,冷笑一声后表示,大家不要着急,后面还有好菜!随后红烧兔肉,香炖狗肉,爆炒驴肉以及滋养心肺的燕窝端了上来,大臣们看到如此菜色,心中大喜,动起了筷子,这才是皇室宴席应该有的样子。而就在这个时候,作为文官大臣的刘伯温却没敢动筷子,聪慧的他知道,咱们的这位皇上,是想要动手了!

刘伯温看出了什么

刘伯温作为明朝奇人,他善于揣摩人心,他但是看了一眼朱元璋的眼神,就知道了他内心的想法。为何要先上那些平凡百姓吃的菜,那是因为朱元璋知道这些大臣们平时的作风,仗着自己有功劳,拿着朝廷给的钱铺张浪费,失去了为民之心,搞起了极端特殊化。

第一轮菜就是要给他们提个醒,作为朝中大臣,国之栋梁,要有廉洁之心。自己作为一个草根皇帝,深知曾经食不果腹的日子有多么难过,难免让他想起了曾经因为饥荒而死去的家人,如今他们的铺张,自己实在看不下去,更不希望明朝以后会因为高层的错误,导致地方人民受苦受难,经历和自己同样的遭遇。

而第二轮菜,其实就是警告了,兔肉狗头燕窝,这是在暗示: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这要是看不出来,那可是要没命的。

刘伯温在看清之后,很快就告诉了身边的徐达,徐达内心也感到奇怪,一听刘伯温的分析,也放下了筷子,两人直接找了借口,乖乖的离开了,快速跑回家去了。

果然到了第二天,两人听到了那些参加宴席的功臣被杀的消息,两人也开始反思自己的问题,要不然就是不够清廉,要不然就是有些狂傲,但凡低调行事,朱元璋就不会找自己的麻烦。从这个角度去分析,明朝的那些开国功臣到底做了哪些过分的事情,才会让朱元璋降下如此大怒?

明初功臣们做的那些事儿

这些功臣要是做事收敛点,那朱元璋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问题就在于他们其中某些人坏事做得太过火。就拿开国将军朱亮祖来说,明初政权成立之后,国家决定去打明夏政权,因为朱亮祖没有赶上趟,他气得直接杀死了军校。

不过朱元璋也没有多追究,因为朱亮祖确实有诸多军功,以后还有大用。然而朱亮祖在之后并不悔改,在明朝内部地区虐杀百姓,反而对自己有利的资本进行保护,还有地方官员送贿赂,朱亮祖就随他们违规进行操作,自己则是成为了黑势力保护伞。

至于那些不贿赂自己,或者不听自己话的官员,他甚至直接选择将其杀死,随后换自己信任的人顶替。这就导致地方百姓人人自危,没钱的官员每日胆战心惊,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

还有自家的驸马欧阳伦,凭借自己的特殊身份,将国内大部分地区的茶叶生意进行垄断,中饱私囊,朱元璋刚开始也是当做没有看见,顶多敲打敲打。

但是听闻欧阳伦让自家的家奴对国家的官吏进行殴打的消息,他就忍不住了,你就是我家的女婿,一个外戚,让你做生意你不老老实实做,每个官吏从严格意义上说,都是朱元璋仗下之人,岂能容家奴殴打?

与两人类似的明朝功臣或者皇室高层,在获得了权利和金钱之后,开始变了性子,本应用自己的权利去造福百姓,可是他们却想尽办法让自己的口袋饱满,让百姓受苦,破坏朝纲,逾越法权。朱元璋处理他们可以说一点问题都没有,那么在宴席上被敲打明白的刘伯温和徐达,他们真的和影视作品中形容的那样,被朱元璋赐死了嘛?

徐达和刘伯温之死

所谓徐达有背疽病情,朱元璋还赐予会让病情加重的烧鹅给徐达吃的说法,并不严谨。这个病情从现代的角度看,名为“急性蜂窝织炎”,现代可以通过先进的医疗手法来解决,但是在古代得了这种病,很少能够治好,所以不管朱元璋给不给徐达吃那只鹅,结果都是差不多的。

朱元璋处死一个官员,往往都是正大光明的,不会如此拐弯抹角。刘伯温也是同样,他并不是被朱元璋指使的胡惟庸害死的,而是患病而死,从明朝人均寿命45岁,而刘伯温则是活到了65岁这一点就能够看出来。虽然朱元璋确实在晚年背上了弑杀的帽子,但从政法仁义上去看,许多官员功臣,他们确实该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大明开国将军,酒后爬屋顶吐槽朱元璋,朱元璋偏偏不舍得杀他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朱元璋母亲来找朱元璋,朱元璋父亲在朱元璋几岁死的,朱元璋电视剧朱元璋登基

    明朝武将汤和武艺高强,跟随朱元璋横扫天下,为明王朝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然而,汤和有一个爱喝酒的坏毛病。他逢宴必喝,每喝必醉。最要命的是,汤和每次喝醉酒都会大吵大闹,胡言乱语。有一次,他酒后竟然把矛头指向了朱元璋。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汤和一路进军,斩敌无数。常州被攻破以后,朱元璋便命令汤和固

  • 朱元璋见士兵强抢民女,略施小计便使军民同欢,只是苦了广大少女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朱元璋强抢200民女,朱元璋为什么抢民女,朱元璋杀了抢民女的官兵

    或许连朱元璋本人也没有想过。在历史的进程中,朱元璋一度被称为是可以与秦皇、汉武、唐宗和宋祖相提并论的伟大帝王,甚至在清朝的顺治和康熙等皇帝心中,朱元璋比这些帝王还要伟大的多。在我们的印象中,明朝仅仅只持续了276年,国祚不算长,但是如果要论朱元璋的影响力,那是一直延续到了清朝,毕竟清承明制这四个字可

  • 明朝一场大洪水,让这座城市逆袭为全国一线城市,比北上广还牛气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明朝洪水,明朝黄河洪水治理,明朝洪水冲毁的大桥

    这就是武汉的风水,长江、汉水交汇冲刷出江汉平原的沃野千里,成为楚国强盛的基石。武昌、汉口、汉阳三镇则如同三头猛兽,虎踞龙盘于江畔,坐视大江东去。三镇里面谁是龙头呢?第一个崛起的是老大武昌。为何?因为武昌出身最高贵,曾经做过帝都。对,你没看错,的确是帝都。汉朝这里是屠狗猛将舞阳侯樊哙的封地,凭借通衢之

  • 明朝末期时是一个什么样的局面?生不逢时的崇祯帝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各地藩王、官僚贪婪,百姓穷苦,朝廷亏空公元1627年,史上闻名的“木匠皇帝”明熹宗逝世,明熹宗膝下无子,皇位只能传于他的弟弟朱由检,也就是崇祯帝。此时的崇祯帝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该忧愁,正常来说得到皇位的传承是每个皇家子弟都梦寐以求的事情,但当时的明朝,明眼人都能看出早已摇摇欲坠到难以维持。那当时的明

  • 成吉思汗新娘被抢,获救时已怀上仇家的骨肉,成吉思汗:非你不娶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成吉思汗结婚片段,成吉思汗的妻子被人抢走第几集,成吉思汗和他的新婚妻子

    而说起成吉思汗的感情史,也是一段传奇。当时成吉思汗有个习惯,每征伐一个部落,被打败的首领必须将自己的妻女献出来给成吉思汗当妃子。对于这样一位战无不胜的大汗,身边的妃子之多自然可想而知。据统计,成吉思汗的妃子多达40多人,还同时册立了数十位皇后,他也是历史上皇后最多的皇帝。这么多皇后里,当属初恋最刻骨

  • 建文帝削藩引起朱棣反抗,同样是削藩,为什么没人反抗汉武帝呢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建文帝不削藩重用朱棣,朱棣削藩最终结果,建文帝的削藩逼反了朱棣

    最终朱允炆不知所踪,至于原因,下面跟着搜史君一块来看看吧:汉武帝推恩令是“恩及子孙”,结局“皆大欢喜”(什么是推恩令”)汉武帝改革之前,推行的是郡国并行制在这一制度下,郡的土地和财产只能由嫡长子继承,其他二儿子,三儿子是没有机会继承的,但是汉武帝的推恩令就明确表示“你有那么多儿子,但是只能把土地和财

  • 元朝人修前朝史时,唯独不给这个王朝修史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元朝为什么修史,一口气看懂元朝兴衰史,元朝历史上的记载

    元朝虽然是从草原入主中原,但也编纂了《宋史》、《辽史》和《金史》,唯独没有为一个王朝单独撰写一部史书。那就是西夏王朝。按常理来说,元朝作为西夏王朝的终结者,有大量的西夏的资料进入元朝府库,大量的原西夏国的史官中仍有人替元朝从事编史工作,在这种情况下,编写一部史料完备的西夏专史,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为

  • 赵构南渡后一直在逃亡,他真的不想北还吗?逃跑的真意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赵构逃亡路线图,赵构和妃子的吻戏,赵构南渡温州

    赵构为何这么喜欢“逃跑”呢?难道是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今天南枝就带大家来看看赵构的“逃亡生涯”中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一、一路逃亡的皇帝每位皇帝登基后都有一个个令人称奇的“故事”,就像“刘邦剑斩白帝子”一样赵构也有一个令人称奇的故事那就是“泥马渡康王”。而赵构“泥马渡江”的故事和刘邦的“剑斩白帝子”

  • 北宋皇族有一支后裔,就在现在的中国的北方,之后竟然统一过中国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自从五胡乱华以后,胡人就开始在中原之地扎下了跟。哪怕是盛唐之时都没有能够将他们彻底赶出去。但是因为盛唐气象,包容一切,所以那些少数民族反而能够悄然蛰伏下来。不至于生出什么事端。然而,随着大唐由盛转衰,异族渐渐强大起来,他们有了威胁中原的能力。于是唐朝末年,契丹人建立起了一个强大的国家——辽

  • 为何说朱棣造反成功是非常幸运的,看建文帝当时犯的错误就知道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朱棣与建文,史书记载朱棣找到建文了吗,朱棣为啥造反成功

    在朱允炆继位后一年,朱棣开始造反。因为当时周王、岷王、湘王、齐王、代王先后被废。朱棣担心要不了多久就到自己的身上。所以暗中扩张兵马,打着靖难的名声造反。经过三年的时间,朱棣的造反终于成功。1402年朱棣在南京继位,成为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造反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朱棣本身智谋过人,而且骁勇善战,这些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