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一场大洪水,让这座城市逆袭为全国一线城市,比北上广还牛气

明朝一场大洪水,让这座城市逆袭为全国一线城市,比北上广还牛气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564 更新时间:2024/2/10 9:28:09

这就是武汉的风水,长江、汉水交汇冲刷出江汉平原的沃野千里,成为楚国强盛的基石。

武昌、汉口、汉阳三镇则如同三头猛兽,虎踞龙盘于江畔,坐视大江东去。

三镇里面谁是龙头呢?

第一个崛起的是老大武昌。

为何?因为武昌出身最高贵,曾经做过帝都。对,你没看错,的确是帝都。

汉朝这里是屠狗猛将舞阳侯樊哙的封地,凭借通衢之地的地理位置,逐渐发展为商业要邑,汉末群雄割据,武昌为孙吴所据,吴末帝孙皓把吴国首都从建业(南京)前往武昌。

以致老帝都的居民不买账,纷纷散布谣言:“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

《三国志·吴书》中记载“徙都武昌”之后,士大夫也纷纷上书称:“武昌土地,实危险而塉确,非王都安国养民之处,船泊则沈漂,陵居则峻危。”

其实,这些都是危言耸听。

武昌也因其政治地位和军事地位首先崛起。武昌形势险峻,易守难攻,如果吴国继续坚持定都武昌,恐怕不会这么容易灭亡。

因为这段历史,“不食武昌鱼”作为气节名扬天下,然而武昌鱼的美名也传播开来,《武昌县志》载:“是处水势回旋,深潭无底,渔人置罾捕得之,止此一罾味肥美。”这种鱼喜欢逆流而行,因此肉质鲜美。

第二个崛起的是二哥汉阳。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这句耳熟能详的唐诗,道尽了汉阳风物。

汉阳也正是在唐朝崛起的。随着南北统一,江南和四川的贸易越来越密切,汉阳因其港口位置“江之右岸,有船官浦”,逐渐在经济上超越武昌。

李白《赠江夏韦太守》“万舸此中来,连帆过扬州”,无数商船从这里路过,东去扬州,罗隐《忆夏口》诗云:“汉阳城下多酒楼。”带动了汉阳商贸的繁荣。

宋代陆游从杭州出发,沿长江而上,前往成都,路过汉阳,记录此地“市邑雄富,列肆繁错,城外南市亦数里,虽钱塘、建康不能过,隐然一大都会也”(《入蜀记》),称这里比宋代的首都杭州、南京都要繁华,这就不只是一线城市的概念了,堪称大宋第一城。

直到元朝,汉阳依然是武汉三镇的老大,元人余阙《登太平寺》依然称“贾客樯帆出汉阳”。

第三个崛起的就是小弟汉口了!

汉口等了太久了!

明朝一场洪水,竟然让汉口逆袭了。

明代《湖广总志》记载:“成化初,汉水忽于排沙口下、郭师口上直通一道,约长十里,汉水径从此下,而古道遂淤。”

成化年间,汉水突然改道,从汉口汇入长江,老河道堵塞了,因此,汉口也自然而然地成为新贵。

从此,汉口东临长江,东去可直抵江南吴越,南接汉水,南行可入洞庭、连潇湘,扬帆西去,可经三峡入蜀,又可北上通达中原,因此成为长江中游的最大水运枢纽。

汉口也就跻身明朝一线城市的地位,汉口人甚至认为自己才是是天下第一。“今之盛甲于天下矣。夫汉镇非都会、非郡邑,而人烟数十里,行户数千家,典铺数十座,船舶数千万,九州诸大名镇皆有让焉。”(《汉阳府志》)

意思就是我们汉口不是首都也不是盛会,却是经济第一,全国各大城市都不如我们发达。

这是不是很有汉口鸭脖的麻辣味道?

据说,一直到清朝,外国商人都还是称呼汉口为“东方芝加哥”。

这就是武汉三镇的历史。此起彼伏,延绵千年。

易中天先生在《读城记》里评价:“武汉人在体格、性格上也兼东西南北之长。他们比南方人高大,比北方人小巧,比成都人剽悍,比上海人朴直,比广东人会做官,比山东人会经商,比河北人会作文,比江浙人会打架。总之是能文能武,能官能商。”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或许跟武汉三镇的历史有关吧。

更多文章

  • 明朝末期时是一个什么样的局面?生不逢时的崇祯帝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各地藩王、官僚贪婪,百姓穷苦,朝廷亏空公元1627年,史上闻名的“木匠皇帝”明熹宗逝世,明熹宗膝下无子,皇位只能传于他的弟弟朱由检,也就是崇祯帝。此时的崇祯帝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该忧愁,正常来说得到皇位的传承是每个皇家子弟都梦寐以求的事情,但当时的明朝,明眼人都能看出早已摇摇欲坠到难以维持。那当时的明

  • 成吉思汗新娘被抢,获救时已怀上仇家的骨肉,成吉思汗:非你不娶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成吉思汗结婚片段,成吉思汗的妻子被人抢走第几集,成吉思汗和他的新婚妻子

    而说起成吉思汗的感情史,也是一段传奇。当时成吉思汗有个习惯,每征伐一个部落,被打败的首领必须将自己的妻女献出来给成吉思汗当妃子。对于这样一位战无不胜的大汗,身边的妃子之多自然可想而知。据统计,成吉思汗的妃子多达40多人,还同时册立了数十位皇后,他也是历史上皇后最多的皇帝。这么多皇后里,当属初恋最刻骨

  • 建文帝削藩引起朱棣反抗,同样是削藩,为什么没人反抗汉武帝呢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建文帝不削藩重用朱棣,朱棣削藩最终结果,建文帝的削藩逼反了朱棣

    最终朱允炆不知所踪,至于原因,下面跟着搜史君一块来看看吧:汉武帝推恩令是“恩及子孙”,结局“皆大欢喜”(什么是推恩令”)汉武帝改革之前,推行的是郡国并行制在这一制度下,郡的土地和财产只能由嫡长子继承,其他二儿子,三儿子是没有机会继承的,但是汉武帝的推恩令就明确表示“你有那么多儿子,但是只能把土地和财

  • 元朝人修前朝史时,唯独不给这个王朝修史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元朝为什么修史,一口气看懂元朝兴衰史,元朝历史上的记载

    元朝虽然是从草原入主中原,但也编纂了《宋史》、《辽史》和《金史》,唯独没有为一个王朝单独撰写一部史书。那就是西夏王朝。按常理来说,元朝作为西夏王朝的终结者,有大量的西夏的资料进入元朝府库,大量的原西夏国的史官中仍有人替元朝从事编史工作,在这种情况下,编写一部史料完备的西夏专史,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为

  • 赵构南渡后一直在逃亡,他真的不想北还吗?逃跑的真意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赵构逃亡路线图,赵构和妃子的吻戏,赵构南渡温州

    赵构为何这么喜欢“逃跑”呢?难道是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今天南枝就带大家来看看赵构的“逃亡生涯”中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一、一路逃亡的皇帝每位皇帝登基后都有一个个令人称奇的“故事”,就像“刘邦剑斩白帝子”一样赵构也有一个令人称奇的故事那就是“泥马渡康王”。而赵构“泥马渡江”的故事和刘邦的“剑斩白帝子”

  • 北宋皇族有一支后裔,就在现在的中国的北方,之后竟然统一过中国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自从五胡乱华以后,胡人就开始在中原之地扎下了跟。哪怕是盛唐之时都没有能够将他们彻底赶出去。但是因为盛唐气象,包容一切,所以那些少数民族反而能够悄然蛰伏下来。不至于生出什么事端。然而,随着大唐由盛转衰,异族渐渐强大起来,他们有了威胁中原的能力。于是唐朝末年,契丹人建立起了一个强大的国家——辽

  • 为何说朱棣造反成功是非常幸运的,看建文帝当时犯的错误就知道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朱棣与建文,史书记载朱棣找到建文了吗,朱棣为啥造反成功

    在朱允炆继位后一年,朱棣开始造反。因为当时周王、岷王、湘王、齐王、代王先后被废。朱棣担心要不了多久就到自己的身上。所以暗中扩张兵马,打着靖难的名声造反。经过三年的时间,朱棣的造反终于成功。1402年朱棣在南京继位,成为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造反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朱棣本身智谋过人,而且骁勇善战,这些都是

  • 战车消失千年以后,改良重返明代战场,真的能发挥巨大的威力吗?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明代步兵战车,明代战车有多厉害,中国明代战车结构图解

    在《明史·诸王传》中,史官是这样描述朱宸濠军力强盛的:“带甲八万,革车六千。”带甲八万尚可理解,可是战车这一早在战场上卸任主角的军事器械,为何又在史书中成为衡量军力的重要标准之一呢?早在夏代战场上就出现了战车的身影。在甘之战前,夏后氏在誓词中讲:“左不攻于左,汝不恭命……御非其马之正,汝不恭命。”这

  • 元朝张三丰218岁,清朝李庆远256岁,战国宝掌和尚1072岁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上真实张三丰简介,历史上张三丰是多少岁,历史上真正的张三丰画像

    我国历史上虽然也出现过很多长寿的人,例如张三丰(218)和李庆远(256)他们活到了200多岁,在我们眼中就是长寿了,而宝掌和尚竟然活了1072岁。历史上记载宝掌和尚活到了1072岁,他出生于公元前414年(战国时期),于657年(唐高宗年间)圆寂,他是印度婆罗门贵族的孩子,生下来就有很多祥瑞之兆,

  • 幽云十六州究竟指何处?北宋为何总对它耿耿于怀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北宋有过幽云16州吗,北宋收回幽云十六州,幽云十六州北宋收复了几州

    幽云十六州其实还有个别名——燕云十六州,这具体指的就是今天的北京、天津、河北北部、山西北部。我们来看看,这一片地方在今天来看其实是相对发达的地区,但是仔细想来这些地方并不是汉人长期的聚居地。就拿北京来说,北京市元朝才定都北京的,再看山西这片土地,这片区域以前是北魏拓跋氏的地盘,说直白一点,这幽云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