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末期时是一个什么样的局面?生不逢时的崇祯帝

明朝末期时是一个什么样的局面?生不逢时的崇祯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027 更新时间:2024/1/16 13:14:02

各地藩王、官僚贪婪,百姓穷苦,朝廷亏空

公元1627年,史上闻名的“木匠皇帝”明熹宗逝世,明熹宗膝下无子,皇位只能传于他的弟弟朱由检,也就是崇祯帝。此时的崇祯帝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该忧愁,正常来说得到皇位的传承是每个皇家子弟都梦寐以求的事情,但当时的明朝,明眼人都能看出早已摇摇欲坠到难以维持。那当时的明朝是什么情况?

首先就明朝内部的问题来说,明朝藩王极多,到处都是大朱小朱,各地藩王与地方官僚贪婪成性,明朝国库早已亏空,经济更是捉襟见肘,至于底层的百姓就更不用说了,多年来的压榨早已使得他们穷苦不堪。

恰巧此时又赶上了几百年不遇的天灾,也就是俗称的“小冰河期”,各地气候变冷,各地降雨变少,全国陷入了长时间的旱灾之中,庄稼收成大幅减少,以至于崇祯帝时期爆发了大饥荒,甚至饥荒都已蔓延到了天子脚下。各地百姓到了活下去都难的地步,自然引发了大规模法抗,李自成等等的农民起义军四处揭竿而起,并形成了相当大的规模,明政府无法镇压,只能是疲于应对。

北有满清虎视眈眈,东南有倭寇屡屡侵扰

如果说明朝内部的情况已经堪忧到让人难以应对,那明朝外部满清政权的入侵使得明朝统治更加岌岌可危。满清日益强大,关外的土地大片的沦丧,明朝廷数次组织大规模的反击均告败,无奈的明朝只能收缩战线防守几个较大的城池。

在内忧外患严重的情况下,东南沿海地区的形势也不乐观,明朝末年海盗、倭寇猖獗,不断地侵扰海边诸县,使得当地居民苦不堪言。明朝廷也曾组织了多次围剿,但这些倭寇流动性强,围剿之后很快又能死灰复燃,使得明朝廷心力交瘁,无奈只能采取招安,但随着后期的国力日衰,东南地区的边防也是愈发严重。

朝廷内宦官、文臣相互倾轧,崇祯兢兢业业无可奈何

明朝内外的这些大型问题上已经万分危急,朝廷内部也不是铁桶一块,反而是腐败不堪,混乱透顶。宦官当道早已不是一天半天,他们掌控着残暴的“厂卫”,更有甚者还掌握着一些军权,以此来铲除异己。与这些宦官相对的文官集团也没有成为明朝的救星,反而是相互结党,以此来对抗“宦官”乃至“皇权”。

崇祯帝就是在这种摇摇欲坠的情况下继位了,刚继位之初的崇祯帝怀着力挽狂澜的救国抱负,决心再度恢复大明的辉煌。在勤政方面上,崇祯帝“闻鸡而起”,“夜不能寐”,将身心完全放在了救国路上,人未到中年已是白发丛生。与崇祯帝之前的几位帝王相比,崇祯帝在政事方面可谓事必躬亲,不曾有过一丝懈怠。

在吃穿用度方面,崇祯帝的节俭在整个历史中也是排得上名的。皇家日常用膳所用的金器、玉器等变成了铜器和木器,吃的方面也“减膳”,没有大事的情况下也不会举办宴席,一切都是为了节省开支。甚至连江南织造都已废弃,并且还把宫中贵重奇物拿出来充作军饷。

纵观明朝中后期的数位皇帝,嘉靖皇帝沉浸与长生梦中,正德皇帝只知声色犬马,万历皇帝三十年不上朝,天皇帝将木匠看作自己的最高事业,与他们相比,崇祯帝毫不夸张的说是一代贤君。可惜的是崇祯帝生不逢时,天意弄人,濒临亡国的大明朝早已千疮百孔,无力挽救,最后只能在亡国的无奈中自缢而亡。

参考文献《明史》《明实录》《崇祯长编》《崇祯实录》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成吉思汗新娘被抢,获救时已怀上仇家的骨肉,成吉思汗:非你不娶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成吉思汗结婚片段,成吉思汗的妻子被人抢走第几集,成吉思汗和他的新婚妻子

    而说起成吉思汗的感情史,也是一段传奇。当时成吉思汗有个习惯,每征伐一个部落,被打败的首领必须将自己的妻女献出来给成吉思汗当妃子。对于这样一位战无不胜的大汗,身边的妃子之多自然可想而知。据统计,成吉思汗的妃子多达40多人,还同时册立了数十位皇后,他也是历史上皇后最多的皇帝。这么多皇后里,当属初恋最刻骨

  • 建文帝削藩引起朱棣反抗,同样是削藩,为什么没人反抗汉武帝呢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建文帝不削藩重用朱棣,朱棣削藩最终结果,建文帝的削藩逼反了朱棣

    最终朱允炆不知所踪,至于原因,下面跟着搜史君一块来看看吧:汉武帝推恩令是“恩及子孙”,结局“皆大欢喜”(什么是推恩令”)汉武帝改革之前,推行的是郡国并行制在这一制度下,郡的土地和财产只能由嫡长子继承,其他二儿子,三儿子是没有机会继承的,但是汉武帝的推恩令就明确表示“你有那么多儿子,但是只能把土地和财

  • 元朝人修前朝史时,唯独不给这个王朝修史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元朝为什么修史,一口气看懂元朝兴衰史,元朝历史上的记载

    元朝虽然是从草原入主中原,但也编纂了《宋史》、《辽史》和《金史》,唯独没有为一个王朝单独撰写一部史书。那就是西夏王朝。按常理来说,元朝作为西夏王朝的终结者,有大量的西夏的资料进入元朝府库,大量的原西夏国的史官中仍有人替元朝从事编史工作,在这种情况下,编写一部史料完备的西夏专史,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为

  • 赵构南渡后一直在逃亡,他真的不想北还吗?逃跑的真意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赵构逃亡路线图,赵构和妃子的吻戏,赵构南渡温州

    赵构为何这么喜欢“逃跑”呢?难道是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今天南枝就带大家来看看赵构的“逃亡生涯”中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一、一路逃亡的皇帝每位皇帝登基后都有一个个令人称奇的“故事”,就像“刘邦剑斩白帝子”一样赵构也有一个令人称奇的故事那就是“泥马渡康王”。而赵构“泥马渡江”的故事和刘邦的“剑斩白帝子”

  • 北宋皇族有一支后裔,就在现在的中国的北方,之后竟然统一过中国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自从五胡乱华以后,胡人就开始在中原之地扎下了跟。哪怕是盛唐之时都没有能够将他们彻底赶出去。但是因为盛唐气象,包容一切,所以那些少数民族反而能够悄然蛰伏下来。不至于生出什么事端。然而,随着大唐由盛转衰,异族渐渐强大起来,他们有了威胁中原的能力。于是唐朝末年,契丹人建立起了一个强大的国家——辽

  • 为何说朱棣造反成功是非常幸运的,看建文帝当时犯的错误就知道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朱棣与建文,史书记载朱棣找到建文了吗,朱棣为啥造反成功

    在朱允炆继位后一年,朱棣开始造反。因为当时周王、岷王、湘王、齐王、代王先后被废。朱棣担心要不了多久就到自己的身上。所以暗中扩张兵马,打着靖难的名声造反。经过三年的时间,朱棣的造反终于成功。1402年朱棣在南京继位,成为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造反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朱棣本身智谋过人,而且骁勇善战,这些都是

  • 战车消失千年以后,改良重返明代战场,真的能发挥巨大的威力吗?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明代步兵战车,明代战车有多厉害,中国明代战车结构图解

    在《明史·诸王传》中,史官是这样描述朱宸濠军力强盛的:“带甲八万,革车六千。”带甲八万尚可理解,可是战车这一早在战场上卸任主角的军事器械,为何又在史书中成为衡量军力的重要标准之一呢?早在夏代战场上就出现了战车的身影。在甘之战前,夏后氏在誓词中讲:“左不攻于左,汝不恭命……御非其马之正,汝不恭命。”这

  • 元朝张三丰218岁,清朝李庆远256岁,战国宝掌和尚1072岁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上真实张三丰简介,历史上张三丰是多少岁,历史上真正的张三丰画像

    我国历史上虽然也出现过很多长寿的人,例如张三丰(218)和李庆远(256)他们活到了200多岁,在我们眼中就是长寿了,而宝掌和尚竟然活了1072岁。历史上记载宝掌和尚活到了1072岁,他出生于公元前414年(战国时期),于657年(唐高宗年间)圆寂,他是印度婆罗门贵族的孩子,生下来就有很多祥瑞之兆,

  • 幽云十六州究竟指何处?北宋为何总对它耿耿于怀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北宋有过幽云16州吗,北宋收回幽云十六州,幽云十六州北宋收复了几州

    幽云十六州其实还有个别名——燕云十六州,这具体指的就是今天的北京、天津、河北北部、山西北部。我们来看看,这一片地方在今天来看其实是相对发达的地区,但是仔细想来这些地方并不是汉人长期的聚居地。就拿北京来说,北京市元朝才定都北京的,再看山西这片土地,这片区域以前是北魏拓跋氏的地盘,说直白一点,这幽云十六

  • 南宋时期金国统治的汉人之所以不反抗,全因为金国的这个统治思想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南宋对金国宗室的态度,金国南宋在哪里,南宋金国发展历史

    当时淮河以北生活着大量的汉人,这些汉人在很早之前就居住在北方了。辽国统治时期,境内都是有很多汉人,辽国采取两面官制。说白了是用统治契丹人的统治方法统治契丹人聚居的地方。用汉人的方法统治汉人聚居的地方。和现在的一国两制非常相似。1125年金国灭了辽国,两年后灭了北宋。不过金国在攻打这些地方的时候也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