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朱允炆继位后一年,朱棣开始造反。因为当时周王、岷王、湘王、齐王、代王先后被废。朱棣担心要不了多久就到自己的身上。所以暗中扩张兵马,打着靖难的名声造反。经过三年的时间,朱棣的造反终于成功。1402年朱棣在南京继位,成为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造反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朱棣本身智谋过人,而且骁勇善战,这些都是事实。不过更重要的是源于朱允炆的失误,如果不是朱允炆失误太多,朱棣也不能成功。我们看一下朱允炆当时有哪些失误。
首先就是削藩的措施有问题。削藩是历朝王朝都有的事情,不过朱允炆在削藩的问题上犯了很多错误。首先没有做好准备工作,无法让所有人信服削藩是正确的。其次针对藩王没有做好相应的对策,在削藩的时候就应该想好万一他们造反改如何应付。还有就是削藩的顺序有问题,朱允炆应该先把实力强大的藩王削了,之后那些实力弱小的肯定就自己归附了。不过他是倒着来的,这样的话,那些实力强大的藩王看到被人的下场肯定会选择造反了。
其次就是朱允炆的妇人之仁。朱棣造反之后,朱允炆虽然调动大军镇压,但下令说不允许自杀伤自己的叔叔朱棣,否则别人会说他杀死自己亲人。这个圣旨可以说非常荒唐,擒贼先擒王是所有人都知道的。在战场上下这种命令,是明显给对方机会。所以朱棣每次打仗都冲锋在前,却能安然无恙。士兵看到这种状况,肯定拼命跟随他。这给朱允炆的军队造成很大伤害。
再者就是在平叛的时候用人有很大问题。当时,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还有很多将领在世,这些人可以说非常厉害。还有就是那些主要将领的后代也都在世,这些人也能征善战。不过朱棣却用耿炳文、李景隆等人,这些人真的是屡战屡败。在实力悬殊重大的状况下,朱棣之所以能赢,都是这些将领的原因。
最后就是朱允炆在个人性格问题。朱允炆受黄子澄、方孝孺等儒生的培养,受他们影响非常大。简单的说就是书生气非常重,有点理想主义。当朱棣围城的时候,他是可以逃走的。只要逃走是有机会重来的,毕竟他是皇帝。而且很多军队都是追随他的。结果他要死守,最后落得悲惨下场。
可以说,朱允炆的失误太多,否则,朱棣也不可能成为皇帝。不过当时其他人之所以不插手,因为这是朱家的内乱。如果是其他人造反的话,绝不会有这种结果。毕竟这次战争,不管谁赢,都是朱家的人当皇帝。所以很多地方官员压根都不愿意插手,在一旁看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