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庞涓兵败身亡,留下6个字,道明自刎原因

庞涓兵败身亡,留下6个字,道明自刎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865 更新时间:2024/1/27 9:06:13

在竞争激烈的战国时代,不前进就会被他国超越,如果魏国不改变,必然会失去霸主地位。

这时候庞涓出现了,他率领魏军南征北战,让魏国的辉煌延长了10多年。然而,大多数将军不管多么英勇善战,总是逃不过一败,庞涓也不例外。

[var1]

公元前341年,魏国为了三晋并一,再次称霸中原,联手赵国征讨韩国,庞涓便是两军统帅。

与13年前一样,孙膑依然采用围魏救赵的办法,率大军直捣大梁城。

庞涓吸取上一次失败的教训,早就盯着孙膑的行军路线,当齐军越过魏国边境时,庞涓就率领魏武卒往回救援。

一路追来,庞涓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孙膑留下的土灶越来越少,第一天还有10万个,第二天只有5万,第三天不到3万。

《史记》有记载,“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

[var1]

显然,这种现象说明齐军获知魏国大军回援,知道难以抵御就崩溃四散了。

庞涓认为这是抓住孙膑的良机,于是舍弃重装步兵,纠集三万魏武卒轻装追赶齐军。

黄昏时候赶到马陵道,两侧是危岩险隘,中间只有一条狭长的道路,庞涓才觉得有点不妙,这地方适合埋伏。

正当庞涓准备撤退时,四周射来无数的箭矢,许多魏武卒一个个倒地,他知道败局已定,于是愤愧自杀,临死前说了六个字,“遂成竖子之名”。

《史记》有记载,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

[var1]

表面上来看,庞涓是中了孙膑之计而死的,但从本质来看,庞涓有这番结局是自作自受,临死前说的六个字道破真相。

“遂成竖子之名”,意思是说终究成全你这小子的名声,可见庞涓嫉妒心之强,名利心之重。

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伤害同门师兄弟;为了自己的野心,不顾魏国利益受损。

其实,嫉妒心强没有关系,只要能一招秒杀对手就可以,可惜庞涓的智商跟不上,给了孙膑报仇的机会。

[var1]

何况,嫉妒心强、气量狭小的人容易心理扭曲,难以取得大成就,或者下场凄惨,比如战国的范雎,秦朝的李斯,西汉的李广

相反,气量大的人往往能取得更大的成就。比如蔺相如,因“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卿,这令老将廉颇极为不服,数次当面羞辱蔺相如。

可是蔺相如尽量回避和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之后就有了“负荆请罪”这个流传千古的故事;

比如鲍叔牙,不顾自己的利益,向齐桓公推荐好友管仲为齐相,于是就有了“管鲍之交”这个故事。

[var1]

俗话说,“天下熙熙,皆为名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人们苦心追求“名利”无可厚非,这也是时代进步不可或缺的因素。

然而,如果醉心于此,甚至是把自己的利益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这就适得其反了,庞涓就是如此。

(参考文献:《史记》)

更多文章

  • 吴起变法简介:打击世袭贵族政治经济特权的运动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吴起变法的内容,吴起变法对贵族的打击,吴起变法的结果及影响

    齐国失败,三晋与楚国的矛盾骤然尖锐了起来,楚国短暂的宁静局面宣告结束。公元前400年(楚悼王二年),楚抢先一步,与韩、魏争夺郑国地,三晋立即联合起来反击,攻楚至乘丘(今山东巨野西南)而还。楚国为了摆脱被动地位,接着连年攻周攻郑攻韩,为缓和与郑国矛盾,还主动归榆关(今河南中牟南)给郑,郑国也杀其相驷子

  • 韩信井陉之战一举灭赵,却为何请立张耳为赵王?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韩信四战定天下井陉之战,韩信井陉之战,韩信张耳进攻赵国

    [var1]据《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韩信)乃遣使报汉,因请立张耳为赵王,以镇抚其国。汉王许之,乃立张耳为赵王。[var1]首先,张耳在赵国的根基极为深厚。陈胜攻克陈地,而称王之后。便在张耳、陈馀的劝说之下,任命武臣为将、邵骚为护军,张耳、陈馀为左右校尉,给予士卒三千人,向北经略赵地。而武臣

  • 楚怀王熊心是怎样灭秦的?楚怀王的最终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楚怀王熊心之死视频,楚怀王是叫熊心吗,楚怀王熊心的最终结局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秋九月,秦将章邯于定陶(今山东定陶县)击败楚军,项梁兵败丧命。此时,刘邦、项羽仍在攻打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而陈胜旧部吕臣驻守“张楚”旧都陈县(今河南淮阳),均位于定陶西南边,倘若秦军乘势南下,盱台危矣。刘邦,项羽为稳定军心,保卫怀王,抵御秦军,急移师东归,并请怀王北上

  • 秦始皇横扫六国, 斩杀一国大将, 几十年后, 该将领后代灭了秦朝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秦朝秦始皇,秦始皇死后的秦朝军队,秦始皇一统六国时手下的名将

    [var1]在灭六国的过程中,有一个国家最让秦始皇费心,它就是当时的楚国。为消灭楚国,秦国几乎倾全国之力,简直是破釜沉舟,最终攻陷了楚国之都城,俘获楚王。在灭了韩、赵、魏之后,秦始皇就对楚国展开了进攻。虽然楚国曾经很强大,但在秦始皇的眼中,如今的楚国外强中干,听信了年少壮勇的将军李信的豪言壮语,并让

  • 秦末时为什么只有楚国旧部反秦最厉害,其他五国都绝后了么?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为何秦末楚国占据主导,秦末有两个楚国,楚国旧部反秦有多厉害

    [var1]这里就要说到秦始皇了。在很多人的心目中,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是中华民族的大英雄。他们恨不得在家里供一张秦始皇的画像,早晚焚香膜拜一番,简直如同他们的祖宗一样。他们之所以如此推崇秦始皇,就是因为所谓的“统一”。在他们看起来,“统一”是秦始皇最伟大的功绩。曾经有人对我说,假如没有秦始皇,我们中

  • 西汉建立后人心思定而旧六国贵族丧失影响力故并未再度大乱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西汉影响力,西汉初年的国家情况,西汉政治统治发生的变化

    原因之一:六国贵族已丧失号召力,影响力已被摧毁殆尽秦始皇统一天下后,虽然未对六国贵族进行屠戮,但为了防止六国贵族依持宗族“死灰复燃”,还是“徙天下豪富於咸阳十二万户”。秦末天下大乱之时,虽然有不少六国贵族后裔复国自立,但从其自立过程来看,影响力已经大不如前。例如楚怀王熊心,其虽被扶上王位,但不过是项

  • 三家分晋后魏国虽有很多不利因素但也有灭秦的机会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魏国为什么要灭秦国,魏国灭秦后能统一天下吗,魏国鼎盛时期能灭秦吗

    魏国的地利之便——伐秦之资魏氏为姬姓,其祖系周文王之子,名商。武王伐纣,建立周朝后,分封姬商于毕(今陕西长安县附近),后代沦为庶民。春秋时毕万从晋献公征伐有功,受封于魏(今山西芮城),为大夫,便以邑名为氏。至魏悼子时徙封于霍(今山西霍县),其子魏绛为晋悼公名臣,曾徙治安邑(今山西夏县),自后直到战国

  • 春秋五霸,说法不一,真正的霸主只有一人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春秋最后一个霸主,历史上春秋第一霸主,春秋五霸历史地位评价

    官方答案《史记》: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宋襄公。当然一般的中学教科书上又有第二种说法《荀子·王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当然还有其他的记载中又将郑庄公、吴王夫差、晋襄公、晋景公、晋悼公等人也写了进去。但不管怎么写,有两个人是绝对上榜的,一个是齐桓公、另一个是晋文公。

  • 如果屈原活在当下,是否依然怀才不遇?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如何看待屈原的怀才不遇,历史上怀才不遇的人,屈原怀才不遇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到了,除了包粽子和赛龙舟,人们还会纪念千年前的屈原,对于端午和屈原到底有没有关联,史学界也是说法不一。不过,依照国人的习惯,端午就是纪念屈原,这是多数人的共识。屈原抱石投入汨罗江的那刻,他根本没有想到,自己跳江的日子五月初五会成为中华民族流传千年的传统节日。也不会想到,他的遭遇,汇集

  • 楚穆王的忧伤:过渡期间的楚国君主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楚穆王在位几年,楚穆王与楚庄王的关系,战国楚穆王

    今天我们来读楚穆王。楚成王一代雄主,却没有善始善终。选择储君的问题上,一旦有了犹豫不决的心理,往往会出现乱局。楚成王的问题就出在储君人选的问题上,嫡长子商臣由于对未来的变化产生了担忧,便是与臣僚潘崇发动宫廷政变,弑杀楚成王而自立为王。商臣也即楚穆王。有的人,天生就是一幅反骨。在古时候,有很多面相师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