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春秋五霸,说法不一,真正的霸主只有一人

春秋五霸,说法不一,真正的霸主只有一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3866 更新时间:2024/1/20 8:58:14

官方答案《史记》: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宋襄公。

当然一般的中学教科书上又有第二种说法《荀子·王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当然还有其他的记载中又将郑庄公、吴王夫差晋襄公晋景公晋悼公等人也写了进去。但不管怎么写,有两个人是绝对上榜的,一个是齐桓公、另一个是晋文公。那么我们来分析一下其他人为何会有不同筛选?齐桓公和晋文公为何每次都有人选?他们究竟谁是真正的霸主?

以往的看法是主要做到尊王攘夷得到周天子的认可就算是称霸成为霸主了。我对这个看法不太认可,我谈一下个人看法。我觉得称霸既然是霸,那就是独一无二的。另外自己称霸,自己的子子孙孙最少要维持二代以上称霸才算是真正的霸主。比如有人自己称霸一年,第二年就被别人按在地上摩擦了,这算霸主吗?显然不算!

[var1]

一:其他霸主名不副实

郑庄公是郑国最杰出的君主,可惜郑国太弱,喜欢欺负周边的小国,根本没有和大国(晋、楚)交过手。

宋襄公是太讲武德了,有一次和楚国打仗,看到楚国的军队没有排好阵型,结果下令宋军原地等候。等到楚国的军队阵型排好,宋军再去打,结果被楚军按在地上摩擦。

越王勾践是春秋晚年的霸主,但他没有和晋国、楚国交过手,只是灭了吴国而已。地域性太小,不足以称霸!

吴王阖闾和吴王夫差两父子都是吴国的有为君王,并且有图霸中原之心,如果没有越王勾践的背后捅刀,或许他们真的有希望。

晋国的襄公、景公、悼公都是在晋文公称霸之后,吃老本的,算不是霸主!

以上这些人争议比较大,都不足以真正的称霸。

接下来我重点讲一下楚庄王和秦穆公也不足以称霸。

楚庄王确实比上面君王更强一些,很多人拿他的巅峰邲城之战说事。邲城之战确实将晋国按在地上摩擦,但非常遗憾的是,楚庄王的这次巅峰仅仅是昙花一现。楚庄王之后,楚国就经常被晋国欺负,楚庄王之前就不用说了,楚国经常被晋国按在地上摩擦。在我看来,楚庄王只是个人称霸一下,在他之后,楚国渐渐没落,并且楚庄王在任的时候也打过败仗。所以我觉得楚庄王还不是真正的霸主!

秦穆公确实算是春秋时期秦国最有为的君主,但他的称霸也是偶然性的。首先秦国救了晋文公,后来又和晋国联姻,史称秦晋之好。所以晋国暂时没有找秦国麻烦!另外秦穆公称霸主要靠他手下的谋臣百里奚和蹇叔,他的称霸也是一时的,秦穆公一死,秦国就失去了霸主的地位。因为地处最西边,没有和中原有很大的 冲突。所以我觉得秦穆公也不能算真正的霸主!

[var1]

二:晋文公和齐桓公谁才是真正的霸主

我觉得他们俩比较的话,我倾向于晋文公,我有以下几点理由。

1.虽然齐桓公是第一个称霸的,称霸了40年,但齐国40年之后开始没落。晋文公称霸之后,晋国还能够继续称霸百年,百年期间也只有楚国敢跟晋国扳手腕,并且也只有楚庄王在任的时候才把晋国扳赢。说明晋国是真正的霸主!

2.齐桓公称霸主要靠管仲,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齐桓公享受了40年,这40年期间对管仲言听计从,很多齐国大计都是管仲策划的。所以与其说是齐桓公称霸,不如说是管仲称霸。晋文公在国外流浪了20多年,后面回国虽然已经老了,但身上有足够的霸气。他手下的谋臣没有一个比得上他的!所以晋文公才是真正的霸主!

3.齐国和晋国的地域有很大的不同,决定他们的霸主地位。齐国是东边,虽然靠近海域,经济发达,还能够让齐国不衰落。但晋国身处中原腹地,纵横捭阖,有称霸的天然优势。

[var1]

所以综上所述:春秋五霸真正的霸主只有一人,那就是晋文公!

更多文章

  • 如果屈原活在当下,是否依然怀才不遇?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如何看待屈原的怀才不遇,历史上怀才不遇的人,屈原怀才不遇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到了,除了包粽子和赛龙舟,人们还会纪念千年前的屈原,对于端午和屈原到底有没有关联,史学界也是说法不一。不过,依照国人的习惯,端午就是纪念屈原,这是多数人的共识。屈原抱石投入汨罗江的那刻,他根本没有想到,自己跳江的日子五月初五会成为中华民族流传千年的传统节日。也不会想到,他的遭遇,汇集

  • 楚穆王的忧伤:过渡期间的楚国君主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楚穆王在位几年,楚穆王与楚庄王的关系,战国楚穆王

    今天我们来读楚穆王。楚成王一代雄主,却没有善始善终。选择储君的问题上,一旦有了犹豫不决的心理,往往会出现乱局。楚成王的问题就出在储君人选的问题上,嫡长子商臣由于对未来的变化产生了担忧,便是与臣僚潘崇发动宫廷政变,弑杀楚成王而自立为王。商臣也即楚穆王。有的人,天生就是一幅反骨。在古时候,有很多面相师们

  • 申不害变法后,韩国历经6位君主,大多碌碌无为!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魏赵韩变法,申不害变法给韩国的影响,韩国变法真实历史

    [var1]一、韩昭侯韩武(?-前333年),姬姓韩氏,韩懿侯之子,战国时期韩国第6位国君。韩昭侯在位初期,韩国内部混乱,律令前后不一,群臣吏民无所适从。公元前355年,韩昭侯决定变法图强,他用法家的申不害为相,主张以“术”治国。诚然,申不害变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史称“申不害相韩,修术行道,国内以治

  • 古籍中发现白起水淹楚国背后隐藏重大阴谋,史书中都不敢记载此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白起水淹鄢城之战视频,大秦帝国白起水淹郾城,战国时期白起简介

    [var1]在白起率军攻打楚国之时,曾经发生了最为激烈的鄢城之战,此战惨烈不下于秦赵长平之战,但是却被很多人遗忘,世人只知长平之战秦军坑杀赵军四十余万,却不知鄢城之战之惨烈。此战之后,偌大的楚国形势逆转,再也没有了当年楚庄王时的辉煌盛况。[var1]鄢城之战发生在周赧王三十六年,即公元前279年。在

  • 秦始皇为什么能兼并六国?这3样东西,本不应出现在2000多年前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秦始皇为什么能灭六国,秦始皇是如何一步步吞并六国的,秦始皇当年为什么只统一了六国

    秦国本是周朝下面的诸侯国之一,且最初的实力并非很强,但它却最终完成了第一次统一中国的这一创举。对于“秦国为何能够兼并六国,完成大一统并最终建立秦朝”这个问题,有人将其归功于秦国历代君王的努力,也有人将其归功于“商鞅变法”,还有人将其归功于秦始皇的文治武功。虽然不同的人对于这个问题都有不同的看法,但不

  • 范蠡那么爱西施,为何还要狠心割爱,把西施送给吴王夫差呢?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范蠡最后把西施杀了吗,西施和范蠡夫差,西施秘史西施范蠡

    [var1][var1][var1]范蠡可以说是春秋末期的一个奇才,他不仅才智过人,非常了解当时各国的政治、军事、文化。而且范蠡在越国称霸之后就开始隐退于江湖,更神奇的是范蠡隐退之后开始从商,还成为了春秋时期非常有名的富商,被人称之为陶朱公。可见范蠡的一生也非常的传奇。[var1][var1][va

  • 图解楚汉战争:楚汉对峙,韩信出兵齐国,击溃20万齐楚联军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楚汉战争韩信,图解楚汉战争刘邦引兵,楚汉之争韩信攻打齐国

    项羽回援彭城之后,再度引兵北上,一举荡平刘邦所倚重的荥阳-成皋防线,对刘邦的关中大本营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刘邦在荥阳-成皋防线被攻破之后,连忙将据点后推,在巩县重新增设防御据点,以图阻止项羽大军进入关中。刘邦这种持久消耗战,极大的扼制了项羽兵锋,让其一度停留在河南地区无法真正的染指其关中大本营,而项羽

  • 曹魏、蜀汉都有统一天下的可能,那么吴国的机会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曹魏和蜀汉,蜀汉统一吴国的机会在哪里,周瑜不死吴国会统一吗

    其实从中国历史上来讲,江南地区和四川盆地一般都是割据政权,极少能诞生一统天下的存在。其中仅仅有两个例外。[var1]一个是从汉中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汉高祖刘邦。一个是从乞丐白手起家建立明朝的明太祖朱元璋。而刘邦和朱元璋在所有的开国之君中也是极为厉害的存在。历史大家孟森在《明史演义》中说到:中国自三代(

  • 古代君主都在为制度发愁,秦国没解决,魏晋能解决吗?不好说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秦国奖罚制度,魏晋政治制度,秦以后的中国古代政治体制

    关于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实施,在秦朝就已经展开讨论了,而且持续了近千年。而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对此发表了很多见解。“臣闻古之王者,必建同姓以明亲,必树异姓以明贤。”——《六代论》这句话强调了分封制,在兴盛之时各地诸侯共同治理天下,衰败之时共同守卫王土,天下安定之时诸侯共同享受天下之福,天下危机之时一同

  • 三国时期,魏国为什么不主动进攻蜀国?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三国蜀国进攻魏国,三国后期魏国进攻蜀国路线,为什么魏国不主动进攻蜀国

    当年,汉中战役曹操一战而败,从此放弃了南下进攻蜀地的打算。原本,汉中由曹军大将夏侯渊镇守,可以说是曹军南下进攻蜀地时,极其重要的一块大本营。汉中战役爆发大抵分为三个阶段。二十三年,先主率诸将进兵汉中。分遣将军吴兰、雷铜等入武都,皆为曹公军所没。先主次于阳平关,与渊、郃等相拒。二十四年春,自阳平南渡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