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司马光砸缸,你知道救出的那个孩子是谁吗?难怪语文老师从来不提

司马光砸缸,你知道救出的那个孩子是谁吗?难怪语文老师从来不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118 更新时间:2024/1/17 10:39:05

关于司马光,大多数都停留在孩童时期的“砸缸救人”,司马光出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1019年),他父亲司马池是光州县令,取名为光,六岁时,司马池就开始教司马光读书,司马光也非常好学,又十分懂事,深得父亲喜爱。

司马池每次出游或者同幕僚交谈时都会带着司马光,在这种耳闻目染下,司马光不论在学识方面还是见识方面都“凛然如成人”,七岁时,司马光就能背诵《左氏春秋》,还能讲明白书的要意。

某一次,司马光在后院读书,一个小孩爬上水缸不幸跌落,掉进水缸的孩子大声呼救,围在水缸边上的孩子一看出事了,一个个都慌不择路,全都抛下他离开了,司马光听到之后,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石头,使劲往水缸砸去。

虽说司马光思想跟成人一样,但始终还是一个7岁的小孩子,力气不是很大,他砸了十几下水缸才裂开,成功救出了落水的人,司马光的砸缸救人事情一传出,也是轰动京洛,也就是河南。

对于这个故事,大家肯定都耳熟能详了,其实在《宋史》当中,对于砸缸救人一事少有记载,只有寥寥几字,真正传播出司马光砸缸一事是近代时期,为了歌颂司马光的精神才编入小学语文教材,这种精神也确实值得学习。

不过不管是语文老师,还是《宋史》对于司马光救出来的那个小孩却很少记载,其实这个被救的小孩身份也不简单,在宋代的官吏法律当中,官员之间是严格有划分的,小吏一般难以做官,普通人家也不能随意出入官宅。

这个小孩名为上官尚光,史料记载很少,但也是官宦之家,这也能解释得通,上官尚光为何会出现在司马光家的后院,上官尚光成年之后,就移居到城西龙堤南坡,建立了一座亭,名为“感恩亭”,以报答司马光的救命之恩。

但上官尚光并没有出现在正史当中,只有上官家族的族谱有记载,史学家推测上官一族迁居之后,就少有跟司马家来往,而且司马池死后,担任过副宰相的庞籍就把司马光带在身边,当亲儿子培养。

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二十岁,一举高中甲科,从此步入仕林,他任职陕西判官,又结实了忘年之交石昌言,庞籍也非常赏识司马光,1041年,司马池病逝,司马光回乡居丧。

在居丧三年当中,司马光了解到了下层社会的生活情况,同时写下了如《机权论》、《才德论》、《廉颇论》等几十篇论述,但由于反对王安石变法,选择离开朝廷,开始编写《资治通鉴》。

关于司马光在正史当中更多记载了他的丰功伟绩,对于砸缸一事少有提及,因为我们学习的是司马光精神,而不是硬要去砸缸。

更多文章

  • 雪域远征尼泊尔:清朝军队为何可以在青藏高原上乘风破浪?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01 稳定的西藏 清军在西藏的出色表现,首先有赖于清政府在西藏地区的扎实政治基础。 雍正年间,清政府借平定海西蒙古叛乱之际顺利 收服西藏,并开始向西藏正式派驻具有实权的驻藏大臣,作为中央政府的代表常驻西藏的同时,直接参与西藏的高层宗教与行政事务决策。除此之外,清王朝还在西藏实行了长期驻军制度。

  • 大清第一“悍妇”,骂名传到现在,为何看到现在有人给她“平反”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慈禧这个名字应该没有人陌生,一般人对她的印象都不太好,这其实大都来自于一些片段性的小故事,比方说慈禧太后为了办生日宴挪用北洋海军军费,慈禧太后大肆修建园林,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囚禁英明神武的光绪帝并且间接导致了变法的失败种种。但每个人都是具有多面性的,我们要评价一个人,应该用客观的眼光去审视她的一生

  • 雍正驾崩后,为何张廷玉心急火燎的要去找另外一道密旨?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立储在历史各个王朝都是头等大事,涉及国本和国运,历代君主也都十分重视。我们大多历史书籍都是平面政治历史,很少从民众的角度去书写历史,这是我们历史书籍的短板之处。所以,看待历史,应该有透过历史记录的眼光,或者说正确的历史观,来考量问题的真相。立储的目的是为了保障王朝的延续,试问哪个郡王不愿意立一位优

  • 雍正继位之初,内忧外患频仍,胤禩是否还有翻盘的可能?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胤禩评价雍正截图,雍正胤禩出身,历史胤禩给雍正写过信吗

    康熙虽然号称千古一帝,但是在晚年治理国家中,多有心力不济,在他的刻意放纵之下,清王朝吏治腐败,内部因皇储之争而陷于九子夺嫡之中,可以说几乎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而且九子夺嫡的余波一直延续到后来乾隆继位,可以说在清代历史上影响十分深远。 我们在雍正王朝始终,可以发现雍正在继位之初,受到八阿哥胤禩的

  • 雍正继位之初就被臣子揭伤疤,震怒过后反夸:我也佩服他胆子大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雍正臣子大全,雍正继位史,雍正与臣子们对话视频

    1722年11月13日,掌管大清朝60多年的康熙皇帝在北郊畅春园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对于康熙来说,他这一生是“绝对值”的,几多欢喜几多愁,身后的事情,康熙双手一摊,也交给了自己的儿子们。 康熙的儿子有很多,但在他死时,真正伤心的却没有几个。 不少皇子在康熙死后甚至还会长舒一口气,顺便说句:终于还是死

  • 雍正皇帝上台后,囚禁了好几个兄弟,为何只放过了老十?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雍正当上皇帝后怎么处理他的兄弟,雍正囚禁老八的原因,雍正到底有没有杀兄弟

    康熙晚年被“九子夺嫡”搅得心力不支,忙于到处调和和灭火,直到自己油尽灯枯的时候,还不忘嘱咐雍正,要善待自己的兄弟们,不到万不得已不要动他们。但自古成王败寇,对付政敌须杀伐决断。 雍正继位后,深知诸位兄弟不光不服,还有心不甘,雍正为了巩固皇权和地位,便开始着手对自己的政敌清算隐患。 大阿哥胤褆和废太子

  • 雍正的真实长相曝光,盘点九位扮演过雍正的演员,你认为谁最像?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上的雍正与电视剧里的雍正,雍正的个人写真,雍正最帅照片

    雍正在位十三年,最后当乾隆即位的时候,国库里已经有了7000万两的白银,而在雍正即位的时候,只有区区800万两银子,而且当时贪污成风,天灾人祸不断。这位皇帝,为了把康熙遗留下的问题给解决,每天只睡4个小时,后来发现雍正竟然留下了多达1000多万字的奏折批阅,他称得上是最勤奋的皇帝了。 那么,这位

  • 雍正的悲哀,生前遭兄弟相残,死后妃子和儿子乾隆都不愿与其合葬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雍正真正的死因,雍正死后为什么只和两个女人合葬,雍正死后还能合葬吗

    我们都知道,雍正的上位是有争议的,因为那时发生了惨烈的九子夺嫡事件,有的人说是他篡位,可真实情况我们并不了解,在他上位后其实遭遇了众叛亲离,当日和他竞争的兄弟们肯定是不愿为他效劳的,在等他江山稍微稳固后,又对待大臣们很严格,身边也没几个亲信,实属悲哀。而死后,妃子钮祜禄氏和儿子乾隆也不愿和他葬在一

  • 雍正的一份遗旨,看出了雍正的心机!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雍正的铁腕手段,揭开雍正的十大罪状,雍正的三大谋略

    雍正临死之前留下一份遗旨,让我们看看说了什么? 遗旨如下: “雍正八年六月内,钦奉皇考谕旨,张廷玉器量纯全,忠诚供职,宣力独多每年遵旨缮写上谕,悉能详达朕意,训示臣民,其功甚巨。鄂尔泰志秉忠贞,才优经济,安民察吏,绥靖边疆,洵为不世出之名臣。此二人者,朕可保其始终不渝。朕万年之后,二臣著配享太庙。今

  • 雍正留遗嘱保护一个人,命谁也不能杀,结果乾隆一登基就将其凌迟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雍正帝其实是一个十分厉害的皇帝,其查处贪腐,整治吏治,使得自康熙晚期以来吏治散漫、国库空虚的情况得到根本解决。这样才会有康乾盛世中乾隆的这一段,才会有乾隆帝的六下江南和他自诩的“十大武功”,所以说雍正是辛苦创业的典型,只是好名声都让儿子占了罢了,乾隆应该感谢他有一个好父亲。但是乾隆似乎并不是那么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