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下午好!子渊之前曾介绍过许多与明太祖朱元璋有关的趣事,今天就给大家说说朱元璋发明的口头禅,一直被沿用了500余年,如今仍家喻户晓。
众所周知,朱元璋祖上几代都是农民,家庭非常贫苦,因此从来没有读过书,从小就给村里的地主放牛。对于朱元璋而言,出身无法改变,但让他闹心的名字却可以换掉。在元朝时,汉族老百姓的名字只能按照辈分排行或父母年纪相加来取名,因此朱元璋就有了朱重八的大名,其父则名为朱五四。
▲朱元璋青年时期剧照
假若朱重八一直是底层人民也就算了,要带着手下一帮小弟干大事,这名字就有些掉价,于是就有了我们所熟知的“朱元璋”。为了不让这样的笑话在子孙后代中上演,朱元璋绞尽脑汁发明了一套起名规则,先是给每个儿子规定了20字的辈分,然后又规定名字第三个字要按照顺序循环使用以“金、木、水、火、土”为偏旁的字。
▲崇祯皇帝朱由检剧照
为增强统治的合法性,朱元璋特别强调天命,并在称呼方面下了大功夫,最后发明了一句流行数百年的口头禅:“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古装剧中的断句一般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而正确断句则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在古装剧的影响下如今很少有人能读对。
▲常州淹城“春秋五霸”石刻
在春秋时期,诸侯发布的诏书一般被称作“命”“令”;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凸显自己的至高无上,使用的是“皇帝诏曰”,还在玉玺上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大字,核心思想还是意图证明君权神授;汉朝沿用了秦朝惯例,同样使用“皇帝诏曰”。
▲汉武帝刘彻剧照
在南北朝时期,圣旨开头演变为“应天顺时,受兹明命”;唐朝时由于圣旨多由门下省审核颁布,圣旨开头一般为“门下,天下之本......”,偶尔有以“朕膺昊天之春命”开头的;元朝圣旨分为两种,元朝汉文诏书以“上天眷命皇帝圣旨”起头,蒙文诏书则使用“长生天的气力里,大福荫的祐助里皇帝圣旨”。
▲明故宫奉天殿
定都南京后,太祖朱元璋将南京改名“应天府”,将上朝的大殿定名为“奉天殿”,在自己的玉圭上镌刻“奉天法祖”四字,处处意图彰显自己是天定的君王。为进一步证明,朱元璋还通过文化渠道扩大影响,撰写了《御制记梦》一文,煞有介事地讲述了他梦游天宫见到三清、紫衣道人授以道服法剑的故事。
▲明朝万历年间圣旨局部
此文传开后,朱元璋也就顺水推舟般称自己为“奉天承运皇帝”,颁布的诏书自然就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开头了。不论是给后代起名字的规则,还是诏书开头语,都能看出朱元璋极其注重自己统治的合法性与必然性,为此费尽心思。不过朱元璋一定没有想到,自己所创造的这句口头禅会被沿用数百年并流传至今,被每一个中国人所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