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当年乾隆爷下江南,劳民伤财,目的究竟何在?真相让人想不到!

当年乾隆爷下江南,劳民伤财,目的究竟何在?真相让人想不到!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833 更新时间:2024/1/16 11:44:04

昨晚,播出了一个多月的《延禧攻略》在卫龙cp的撒糖中落下的帷幕。傅璎女孩们因傅恒一句“魏璎珞,这辈子我守着你,已经守够了,下辈子,可不可以换你守着我”而飙泪;一直在暗处默默操控着一切的袁春望终于在观众的呼声下领了盒饭;佘诗曼在继后断发这场戏中炸裂的演技让观众赞叹不已。

乾隆皇帝一生中一共六次南巡,从乾隆十六年开始,到乾隆四十九年第六次南巡结束,历时三十三年,把南巡当做与西部用兵同等重要的活动。《延禧攻略》中为我们呈现的这次南巡发生于乾隆三十年,是乾隆皇帝的第四次南巡。我们就以这次南巡为例,看看乾隆皇帝南巡中都干了哪些正事儿

一、督察黄淮河务

历史上,黄河不断决口改道,造成了黄河南移。清初,因黄河年久失修致使黄淮下游泥沙淤塞,水流不畅,河水倒灌。黄河水倒灌后直入运河,运河的河堤也被冲毁,最终航道越来越浅,航运受阻。大运河是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动脉,特别是每年南方四百万石的漕粮全部需要通过运河运输,所以对运河的治理直接关系到清朝的安危。

乾隆一直对徐州附近的一段黄河筑堤防汛工程十分重视,从乾隆二十二年至三十年三次临视,并且下命添筑的石堤一律用石十七层,共筑七十余里。

二、兴工修建海塘

除了修筑黄河筑堤防汛工程,浙江海塘的修建是也是乾隆时期又一项重要的水利建设,对于防卫海潮侵袭,保护杭嘉湖一带的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早在乾隆十四年十月,闽浙总督和浙江巡抚就奏请乾隆南巡时检阅海塘,但因春季多雨,从杭州到海宁的道路泥泞,难以行走,于是乾隆拒绝了这项请求。直到乾隆二十五年,海宁的潮势渐趋北岸,潮信告警,这才引起了乾隆的重视。于是从第三次南巡开始,乾隆每次南巡都到海宁检视塘工。

在第四次南巡检视海塘中,乾隆认为护卫石塘的坦水只有两层,难以阻挡海潮的侵袭。之前督抚曾奏请在最险要的地方加建三层坦水六十余丈,但历来喜欢大格局的乾隆不满足于此,遂下令将绕城石塘五百三十余丈全部筑成三层坦水,同时,命于施工时将二层坦水内有桩残石缺的地方也查明更换。

三、笼络汉族官员

历届南巡,乾隆都竭力笼络汉族官僚地主、文人士子,这是清朝入关后的一项具有传统性的重要政策。

在南巡时,为争取汉族地主阶级和文人士子的支持,乾隆多次到曲阜祭孔,到文庙行礼,到书院临视以展现自己优礼学人的姿态,尊重汉文化的姿态。在乾隆十六年初次南巡时,乾隆帝亲祭明太祖陵,行三跪九叩礼。之后在第二次和第四次南巡,乾隆都前往明太祖孝陵奠酒。另外,在第四次南巡中,乾隆帝还命议溢明朝建文帝,加谥号为“恭阂惠皇帝”。

为了表示优礼高年,眷顾旧臣,乾隆每到一地,对前来接驾的致仕归田老臣都进行慰问,赏赐,晋封官衔,赐子孙功名出身。乾隆三十年第四次南巡,江南运河船只过多,河道拥塞,两江总督尹继善下令江浙乡绅盐商只许各就本府境内接驾,浙江省文武官员只许在苏、常一带河路稍宽之处恭迎,只有沈德潜、钱陈群、嵇璜等致仕老臣可以从浙江远至苏州迎驾。乾隆为奖赏沈德潜、钱陈群接驾的功劳,给他们加官至太子太傅衔,食一品俸禄。

四、维系民心

历代帝王往往以免除赋税作为恩赐和休养生息的手段。南巡既是庆典,当然“行庆施惠”,乾隆六次南巡共免除经过州县钱粮达二千余万两。在第四次南巡中,乾隆一路上就不同程度地减免了直隶、山东、浙江所经过的州县的赋税,免除了江苏州县乾隆二十八年以前拖欠的赋税,和发生了水旱灾害江苏上元等五县的额定赋税。

南巡队伍浩浩荡荡,地方上突然临时迁入大量人口,必然会导致米价上涨。为保证民生,平抑米价,所以在南巡中将江浙两省冬季应兑漕粮各截留十万石。需要运输的漕粮减少了,但那些暂停运输的漕船在按例一个半月的钱粮还照常发放以示体恤。

在第四次南巡中,为了减少南巡对地方民众造成的困扰,乾隆还命令地方官员不得借口南巡拖延日常的政务,尤其不得延迟民间的诉讼案件。

五、奉母览胜

“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维持封建社会的礼教准则,宣扬孝道,尽展孝心,也是乾隆皇帝进行巡游的目的之一。在乾隆的前四次南巡中,乾隆皇帝每次都是奉母巡游,与太后一起临视织造机房,观看匠人织造。

在第四次南巡中,不仅带了皇太后,还携带了皇后和嫔妃多人。一路上遍览了江南美景,参观了许多苏州、杭州、扬州的著名景点,比如灵岩山、西湖等。以扬州为例,乾隆皇帝在扬州的行宫共有四个,即金山、焦山、天宁寺和高曼寺行宫。而六巡江南都临幸扬州,乾隆帝驻跸期间,游览了各个名胜景点,还有许多寺庙,以及卷石洞天、西园曲水等二十四景点。

文史君说

乾隆皇帝南巡虽然一定程度上是为了满足自己在盛世下的享乐需求,但乾隆皇帝南巡更多出于现实的需要。乾隆皇帝关注更多的是国家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展以及文化思想的繁荣。一路上他考察河务,修筑塘堤,选拔人才,减免赋税,赈济灾民。乾隆皇帝虽巡游在外,但国家大事毫不怠慢,京城事务也安排专人负责,需要皇帝本人审阅的奏折等机要文件会有专门负责的人送达,政务不会因为巡游而被延误。

但是,盛世的表象也隐藏着深深的危机。人数庞大的巡游队伍,其开支是相当庞大的,奢侈浪费几近掏空了每次的国库开支。这两方面的因素让乾隆执政后期国力开始走向下坡埋下了隐患,也是造成封建王朝从鼎盛时期向衰败阶段转化的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中国国家博物馆:《乾隆南巡图研究》,文物出版社,2010年版

左步青:《乾隆南巡》[J].故宫博物院院刊,1981年

徐凯,商全:《乾隆南巡与治河》[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

赵丽云:《乾隆巡游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清史稿》

(作者:浩然文史·投稿作者碾冰为土)

本文为文史类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的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我们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关注我们的账号!您的点赞、转发、评论,这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

你怎么看乾隆皇帝南巡呢?

更多文章

  • 大沽铁钟:为纪念英烈而作,却被英法联军掠走,流落英国105年!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大沽铁钟纪念谁,清末铁钟,民国时期的铁钟

    博物馆镇馆之宝系列又和大家见面了,本期的主角是天津滨海新区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镇馆之宝、国家一级文物──大沽铁钟!在中国历史上,传奇的铁钟、铜钟在各地都不鲜见,比如北京大钟寺有一口通高6.75米,重约46吨,建造于明代永乐年间的青铜钟。这口钟号称“中国钟王”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青铜钟,敲击了500余年依

  • 从农民军将领到清朝大员,拥有多变人生,最终落得个自杀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清朝农民的生活现状,历史上的清朝大将军,清朝大员

    看过电视剧《康熙王朝》的朋友们,肯定对吴三桂反清以及青年康熙平叛吴三桂的故事十分了解,剧中有一位在吴三桂反清后第一个投向三藩势力的大清官员王辅臣,但电视剧没有演出的是王辅臣在战败后再度归顺大清,并被康熙赦免。即使如此,王辅臣还是喝毒药自杀了,这就给后人留下许多疑问,康熙都赦免了他,王辅臣为何还要自杀

  • 定都天京,11载未出王府半步,洪秀全:后宫太过充实,没时间!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洪秀全为啥死守天京,洪秀全在天京的地位,洪秀全定都南京后的生活

    太平天国的战争经历了15年之久,活动范围波及18个省份,这场运动要从一个叫“洪秀全”的童生说起。这名童生是无论如何都不能更上一层楼,连考三次都落榜了,这“秀才梦”醒了,于是他不在是一个成天做梦的“童生”,抛弃了梦想后就带头毁了所有人心目中的“圣人”孔夫子的牌位。没了“孔夫子”的信仰,洪秀全又改信仰“

  • 一部发展史也是一部灾难史,民国的中国航空,曲折中前进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史上十大航空奇迹,70年代中国航空史,中国航空史总结简短

    1946年12月25日,在新的一年即将到来的时候,由中国航空公司和中央航空公司负责的三架飞机正从重庆飞往上海,三架飞机上共承载仅一百名乘客与工作人员。正当飞机即将降落上海时,意外却突然发生,三架飞机竟惊人地先后在即将降落时坠毁。三架飞机上的近百名人员只有极少数幸存者,经济损失达25亿法币。三起空难的

  • 雍正矫诏篡位?康熙临死前三天让他办一事,已表明皇位非他莫属!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雍正篡位康熙死不瞑目,康熙遗诏首曝光证实雍正没篡位,雍正篡位讲解

    康熙王朝中国历来有传长不传贤的作法,康熙晚年,大阿哥犯事圈禁,二阿哥被废,三阿哥生活作风有严重问题,皇四子允禛成为事实上有继权资格的“长子”。潜邸期间,雍正办事得力,在康熙面前挣了不少印象分。皇十四子允禵虽然深得康熙的喜爱,但熟读史书的康熙应该知道历来传贤不传长带来的负面影响,不会冒此风险。很多人根

  • 因为错怪了清政府,发生了保路运动,结果导致清朝的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保路运动打垮清朝的最后稻草,清朝的三次危机,清朝的统治措施及作用

    这个误会就是四川的保路运动。当时四川因为发生了著名的保路运动,清朝只能从湖北调新军去镇压。结果导致武昌城内空虚,革命党迅速起义,才能取得胜利。不过关于四川的保路运动,我们并不知道多少。只知道这也算是清朝灭亡的一个导火索。但事实是这真的是个误会。这场运动书上讲的就是清朝卖国,人们不满意,最后起义。书上

  • 这个外国后裔守卫明朝国土,被明朝皇帝处死,却被乾隆称为忠臣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明朝忠臣范正,乾隆手下的十大忠臣,乾隆对待明朝忠臣

    他有着波斯国血统,明太祖朱元璋看他是个耿直boy,又是妥妥的一枚学霸,早早便给他提了官、还赐字“鼎石”,表示对他的欣赏和鼓励。可惜,这位开国皇帝的青睐没能给他永久的庇护。明建文元年(1399年),建文帝朱允炆还没坐稳龙椅,燕王朱棣便起兵了。燕王的兵锋如山火过境,很快燎到了山东济南城外。他铭记了先皇的

  • 雍正反腐有一妙计,只需4字,便让贪官原形毕露,子孙也难逃法网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雍正治贪有4大绝招,雍正治贪腐的方法,雍正皇帝如何治贪腐

    康熙执政晚期,朝局混乱,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九子夺嫡”事件,诸位皇子都在为继承皇位使劲。然而,韬光养晦的雍正帝却是个务实派,一方面显得无欲无求,另一方面又在地方处理政事,积累经验,在康熙心中留下了一个不错的印象。最后,雍正帝毫无意外地夺取了皇位,成为清朝第五位皇帝。执政之后,雍正为了巩固政权,打击贪

  • 清朝两百年间最荒唐的亲王,傲慢跋扈还有一怪癖,谥号却极尽褒扬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清朝最荒唐亲王是谁,清朝最强十大亲王,亲王谥号排名

    对普通百姓而言,君临天下、执掌权柄,似乎是想都不敢想的“罪过”,然而对那些皇子皇孙来说,这却是一个不太遥远的目标。虽然自古就有嫡长子继承制,而且历朝历代都将其视作维护封建伦理的根基,然而真要以此标准审查五百余位皇帝的上位史,就会发现其中的嫡子和长子几乎少得可怜。最著名的莫过于唐太宗李世民杀兄弑弟,血

  • 革命家邹容骂他是满清奴隶,清朝尊他为文正,汤斌为何备受争议?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邹容死因,邹容生平简介,革命先烈邹容

    清军入关,顺治登基清朝因为是少数民族构建的皇朝,所以自建立以来就受到各方势力的威胁,其统治基础远比想象中要脆弱。汤斌出仕于清初,就是他构建了清朝文化上的正统性,可以说是他替清朝奠定了百年基业,以至于近代反清革命家邹容称其为“驯静奴隶”。清朝初年,满人的统治并不稳定。南明在南边以“大明”旗帜为号召收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