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乐毅攻破齐国70多座城池,为何排不进战国四大名将?说出来别不信

乐毅攻破齐国70多座城池,为何排不进战国四大名将?说出来别不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752 更新时间:2024/1/24 14:59:08

乐毅后来成为三国名相诸葛亮的偶像,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并把乐毅放在与管仲相同的地位,可见诸葛亮对乐毅的推崇,到了唐朝时期,乐毅进入武庙,成为武庙十哲之一,整个战国除了乐毅之外,只有白起吴起进入武庙十哲。

[var1]

乐毅

乐毅后来还成为武庙中的古今六十四名将之一,其地位与同时期的廉颇、李牧、王翦、田单赵奢相同,但是,乐毅身为战国名将,却不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为何乐毅不能跟白起、王翦、廉颇、李牧共为战国四大名将?

主要有四个原因:

一、千字文为了押韵。

战国四大名将的说法出自《千字文》,这是南北朝时期梁朝散骑侍郎周兴嗣编写的一本书,后来成为古代孩童的识字教材,相当于现在的小学语文课本一样,这本书有一个特点:全文用了一千个不相同的汉字组成四字短句,没有任意相同的两个字,而且句子之间还会押韵。

[var1]

战国四大名将

其中有一句是说战国四大名将的,是这么说的:

《千字文》:起翦颇牧,用军最精。宣威沙漠,驰誉丹青。

这话的意思是说:白起、王翦,廉颇、李牧,四人用兵作战最为精通。他们的声威远扬到北方的沙漠,美名和肖像永远流传在千古史册之中。

周兴嗣没有说白起、王翦、廉颇、李牧四人是战国四大名将,但是他把这四个人作为战国时期名将的代表编入《千字文》,后人就把这四人当成了战国四大名将。

周兴嗣之所以选用了这四个人,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用兵最精,二是为了押韵,三是为了不重字,如果要把白起、王翦、廉颇、李牧四人之中拿掉一人换成乐毅,相信很多人都会认为拿掉廉颇最合适,其他三人功绩都比较高,没法拿,但是拿掉了廉颇,句子就不押韵了,比如“起翦毅牧”。

[var1]

千字文部分内容

虽然“毅”字并没有出现在《千字文》中,可以代替“颇”字,相信周兴嗣在创作时也考虑了这个问题,综合了三个原因之后,最终确定下来是“起翦颇牧”。

此外,还有一个可能,梁武帝命人从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中选取1000个不重复汉字让周兴嗣编纂时,根本就没有“毅”这个字,那乐毅就不可能被编写进千字文,也就不可能成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

二、乐毅缺少经典战绩。

能够排上战国四大名将的将领首推战绩,比如白起,一生著名的战役有伊阙之战、鄢郢之战、长平之战,伊阙之战白起率领秦军歼灭24万韩魏联军,鄢郢之战白起率领秦军孤军深入攻破楚国都城,长平之战白起率领秦军坑杀45万赵军,这种战绩在整个战国是无人可比的。

[var1]

乐毅伐齐

而廉颇和李牧能够入选,主要就是他俩以赵将的身份多次打败了秦军,秦军在战国中后期是神一样的存在,不仅有军功爵位制的激励制度,而且被称为虎狼之师,更重要的是秦军背后有着强大的秦国,能够打败战国最强军队,本身就是一种荣耀,是非常不容易的。

廉颇打败过齐军、魏军、燕军、秦军,还在长平之战前期与秦军多次对峙,互有胜负,如果不是赵王换了廉颇用了赵括,长平之战赵国不会损失这么大。

而李牧更是比廉颇还要强大的将领,不仅仅歼灭匈奴十几万军队,而且李牧所有对战秦军的战斗中,秦军都占不到便宜,秦军要不然被阻击不分胜负,要不然被李牧打败,弄得王翦只能施行反间计,让赵王杀死了李牧,王翦才能灭亡赵国,否则双方仍然是对峙,有李牧在,赵国就续命,没有李牧在,赵国就会灭亡。

[var1]

乐毅缺少经典战绩

相对来说,乐毅缺少经典的战绩来支持,乐毅一生唯一参与的大战就是五国伐齐,乐毅领导燕、赵、魏、韩、秦五国联军打败了齐国,然后独自率领燕军攻打已经战败的齐国,最终攻下七十多个城池,然后乐毅就没有其他的战绩了,他的战绩过于单一,而且靠的是以强欺负弱,所以不能被评为战国四大名将。

三、乐毅伐齐靠的是以多欺少、以强欺弱。

乐毅率领燕军攻占齐国七十多座城池,是典型的以多欺少、以强欺弱,齐国虽然是大国,但再厉害的大国也经不起五个诸侯国联手攻击吧,就算是强大的秦国,还有函谷关天险,仍然被匡章率领的五国联军攻破,更何况齐国呢?

[var1]

五国攻齐地图

乐毅攻齐的首战是燕、赵、魏、韩、秦五国联合起来攻打齐国,当时齐国国君是齐湣王,双方进行了一场会战,这就是济水之战,乐毅担任五国联军统帅,指挥并打败了齐国军队,齐湣王战败逃走,然后乐毅遣散了其他四国军队,自己率领燕军继续攻打齐湣王,并攻破了齐国都城临淄,不久在混乱中,齐湣王被部将所杀。

这个时候的齐国一再战败,再加上国君被杀,国内群龙无首,各自为战,然后乐毅就利用这个机会攻下了齐国七十多座城池,这不是很大难度的战争,就算是稍有能力的将领都能做到,比如赵奢、匡章、蒙骜、田忌庞涓孙膑等人都能做到。

而且乐毅的成功,有部分原因归结于齐湣王的无能,齐湣王这个人眼高手低,仗着齐国有些实力,吞并了宋国,但其用人不当、指挥不行,跟乐毅完全没法打,对手无能,当然也是乐毅获取胜利的原因之一。

[var1]

齐湣王昏庸

四、乐毅的成功不完全是军事因素,更多的是政治因素。

乐毅的成功不完全是军事因素,更多的是政治因素,促成五国伐齐的幕后主导确实是燕国,燕国在被齐国打得几乎亡国后,刻意对齐国进行报复,并准备了多种方法,先是苏秦相齐,苏秦是战国时期有名的纵横家,他到齐国游说,就是为了帮助燕国复仇,苏秦鼓动齐湣王四处攻伐,同时四处树敌,更促成了齐国攻打宋国。

齐湣王吞并宋国,其他诸侯国不愿意齐国因此而强大,这正与燕国的战略吻合,燕国不断派人联合其他诸侯国,比如乐毅本人也曾游说赵国攻打齐国,并且乐毅还佩戴了赵国相印,苏秦更是佩戴齐国、赵国、燕国三国相印,同样在背地里离间齐国与其他诸侯国的关系,在一系列纵横家的作用之下,齐国被孤立了。

[var1]

乐毅打了五年,仍然没能灭亡齐国

同时燕国许诺其他诸侯国攻齐能够获取利益,相当于五国瓜分齐国的地盘,这在战争前就已经约定好了,燕国得到的是齐国的主体,秦国得到的是齐国吞并的原宋国都城陶邑,楚国、赵国、魏国分别夺取了与齐国交界地区的地盘,所以在五国伐齐打败了齐湣王之后,其他诸侯国都忙着瓜分利益去了,而燕国则继续去夺取事前协调的土地。

乐毅伐齐本身就是一件先孤立齐国,再瓜分齐国的政治事件,整个事件中的政治意义大于军事意义,齐国是在被完全孤立的情况下,被列国瓜分的,这与齐湣王的昏庸是分不开的,如果没有这些政治背景在,乐毅光靠燕国想要打败齐国,都是一件未知数,所以这不能算成乐毅的军事能力。

况且乐毅在齐国作战五年了,仍然拿不下即墨和莒这两座城池,齐国都落到只有两座城池的地步,乐毅还不能拿下,只能说明乐毅的军事能力还有所欠缺,这也是他不能位列战国四大名将的原因之一。

更多文章

  • 田齐贵族限制贤才昏庸腐朽是齐国最终衰落的重要因素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齐国田齐下场,田齐是正统齐国吗,田齐上位国号为什么还叫齐国

    齐威王是齐国的有为之君,他在位时期曾创造了齐国的盛世。然而齐威王重用的相田婴却是一个庸才。田婴是齐威王的亲信,有记载说他是齐威王之少子,亦可能是其庶弟,被封为靖郭君。齐威王对田婴非常信任。当时齐国国君每日必须听五官(司马、司空、司士、司寇、司徒)的奏事,而齐威王听“五官”奏事的国务很是厌倦。《战国策

  • 战国时六国均曾辉煌但最终衰落,秦国历经百余年一统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秦国一统天下电影,10分钟看完秦国一统天下,嬴荡不死秦国能一统天下吗

    山东六国虽然也曾辉煌,但因各种因素又迅速衰败从战国初期因李俚变法而强盛的魏国,到战国后期因胡服骑射而强盛的赵国,山东六国皆有过属于自己的辉煌时期,然而由于变法不彻底、地理因素、君主昏庸等因素影响,六国的辉煌时期均极为短暂。1、魏国:地处四战之地,“马陵之战”后迅速衰退。“三家分晋”后,魏文侯任用李悝

  • 晋献公开创晋国霸业,并17国服38国,却被骂成昏君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春秋晋国晋献公资料,晋献公个人简介,晋献公实力

    晋献公在位26年,尽灭公族子弟,巩固君主之位,攻灭骊戎、耿、霍、魏等国,消灭强敌虞、虢,让晋国声望大震。但是,史书却把他批斗成听信谗言,杀害子嗣的昏君,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史记》有记载,“献公昏惑,太子罹殃。”[var1]晋国原本是北方一个小诸侯国,能够成为影响中原的大国,晋文侯功不可没。他出兵攻

  • 邯郸之战时,魏楚两国支援赵国,齐、燕、韩三国为何沉默呢?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邯郸之战赵国崛起,赵国为啥打赢邯郸之战,韩赵魏三国简介

    [var1] 因此,如同在赤壁之战中,孙权和刘备选择联手对抗曹操一样,在邯郸之战中,山东六国也应该团结在一起,从而阻挡秦国的扩张势头。不过,实际上,在邯郸之战中,只要魏楚两国派出了援军,至于另外三个国家,则没有在关键时刻派兵支援赵国。那么,问题来了,邯郸之战时,魏楚两国支援赵国,齐、燕、韩三国为何沉

  • 那些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女性和她们的传奇故事-春秋篇之息夫人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息夫人的故事讲解,花神息夫人,历史上赵姬的真实故事

    这些人中,女性能够登上历史的舞台,留下自己的姓名和记录,更是少之又少。今天开始,中医饶大夫与你一起,细数那些曾经在史书中留下标记,又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女性们,去了解她们的传奇和故事。[var1] 为爱情殉情的息夫人 一我出生的时候,满山满树的桃花都开了,艳丽如霞,落英缤纷。娘亲说,我是笑着来到这个世

  • 那些嘲笑赵括的,你能比赵括做的还好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赵括个人资料,赵括母亲谈赵括原文,历史上的赵括和小说里的赵括

    [var1] 事实就是长平之战之初,让将军们去,一个个全尿了,打死不去,而廉颇是名气太大, 推脱不开,才心不甘情不愿的去,而且一味防守,导致局势急剧恶化,当时的赵括是帮廉颇负责后勤,赵王要换帅,谁都不愿去帮廉颇檫屁股,只有赵括愿去,赵王只能派他前去,而且赵括自己就是负责长平之战后勤,赵国能不能撑下去

  • 商鞅为什么非死不可,而改革却史前的成功?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商鞅为什么要改革,商鞅后代子孙,改革不可违背十大原则

    [var1].经常读历史的朋友肯定知道,这个世界上,任何完美的人都是不存在的,即使有,也是被人为刻画出来的。每一个人都是复杂的个体,每当面临人生抉择的时候,定会拷问自己的内心,总要权衡得失和利弊。商鞅也不例外,事实上,他最终落得被车裂的下场,一定不是他心甘情愿的。蝼蚁尚且偷生,更何况人类,商鞅也想过

  • 战国七雄中最具实力和机遇统一六国的不是秦国,而是这个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秦国统一六国全过程,战国七雄谁最有可能统一天下,秦国统一六国的电视剧

    [var1]▲秦时期全图其实战国七雄中最具有统一六国的条件和机遇的不是秦国,而是这个国家——这个国家就是魏国!原因如下:一、魏国是战国中最早推行变法图强的国家。魏文侯任用李悝主持魏国的变法工作和法制建设,开启了战国变法运动的序幕,最终成为了影响了中国政治两千多年年的时代大潮流,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持

  • 孔子的儒家思想一直都不受国君重用,为何到汉武帝时期却独尊儒术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孔子与儒家思想,汉武帝独尊儒术,孔子的思想和智慧为何具有影响力

    [var1]*显学之首*儒家学派在当时形成较早、系统也较完备,门徒弟子广布,四处周游列国宣传思想。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地位和声誉并非是死后才开始形成的,他在当时就已被人们称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而儒家学派中所包含的“仁义礼智信”的思想也是为时人所推崇的。将四家显学中的儒家称作是“显学之首”,

  • 揭秘秦一统天下横扫六国所用的武器装备有多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秦国靠什么武器横扫六国,秦兵器简介,秦灭六国一统天下视频

    秦剑为青铜所制,剑身呈柳叶状,又细又长又尖,长度均在81~94.8厘米,远远超过战国时期其他几国的长剑(长度一般在50~65厘米),在格斗中显然更容易刺到对方。秦剑虽长却不易折断的秘密在于,它的铜锡配比让青铜剑的硬度和韧性结合得恰到好处。出土的秦剑还在剑身上镀了铬,一方面使剑锋利异常,一方面起到了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