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从李牧破匈奴连却秦国说起,看赵国名将李牧在军事指挥上的艺术

从李牧破匈奴连却秦国说起,看赵国名将李牧在军事指挥上的艺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004 更新时间:2024/2/9 13:23:07

由于李牧的性格和军事上的高度导致很多人视他为眼中钉肉中刺,外加上赵王迁的昏庸无能,最终这个赵国良将无端身死。历史对他更加不公的是,如此良将竟没有其单独列传,对于他的事迹我们也只能从《资治通鉴》、《战国策》以及别人的列传之中才能找到其生平的少部分事迹。从这有限的史料之中看其生平事迹,可以说李牧的一生都是在战场上度过的,早年间守卫赵国的北部边境,廉颇、乐乘离开之后一力扛起了赵国的安危对抗强秦,以往对于李牧的研究我们更多的是围绕在他如何对抗匈奴以及如何对抗强秦上面,今天我们不妨换一个角度去看赵国李牧,从其破匈奴和连却秦国等方面入手看其军事指挥艺术。

[var1]

何为军事指挥艺术?这个是一个很深奥的话题,不过大体上来讲有以下几个层面:战术方面的应用、战略方面的决策、对大局的掌控、对战机的把握以及军事上的思想等等。由于太过深奥,笔者在此不多叙述了,今天我们不妨从上述所讲的几个角度挑选几个去看李牧在军事指挥上的艺术性。

取长补短,善于利用多兵种协同作战

生在21世纪的我们接触了众多的高科技之后,知道了单一兵种的作战方式在战场上有较多的局限性,因而非常强调协同作战等等。然而在战国时期的各国还没有多兵种协同作战的观念,那时候各国之间的兵种都较为单一,比如魏国曾经赖以成名的“魏武卒”就是一支深化变法后的新型重甲步兵,秦锐士亦是如此。

在七国争霸的环境之中,赵国的兵种可以对列国形成有效地打击,而在对付北方胡骑方面,中原的车兵、步兵等兵种便束手无策了:骑兵机动力强、行动迅速;而赵国的步兵、车兵的调动则过于迟缓、对场地的限制要求也大,而赵国农耕文化也决定了纵使赵武灵王实行了“胡服骑射”也不能全面的发展骑兵,故而北方的游牧民族自始至终也一直是赵国的肘腋之患,外加上经过“长平之战”后的赵国国力大衰其已经无法支撑大规模的骑兵了。

[var1]

而李牧高超的指挥艺术便在于他能够将各个兵种之间的优缺点彼此取长补短,最终取得了1+1>2的惊人战绩,而李牧破匈奴之战在笔者看来就是一次多兵种协同作战的经典战例,也就是此战李牧创造了以大规模步兵军团全歼匈奴骑兵的傲然战绩:

首先其利用了车兵的厚重以及弩兵部队的远程杀伤力,将车兵置于前沿让骑兵无法突破车兵的正面防线,利用弩兵的远程杀伤力对匈奴进行远程打击,挫败了其第一波进攻。而当匈奴骑兵的攻击受挫之时便利用了骑兵部队的快速反应能力,从两翼加入了战斗对匈奴形成了反包围,而这一万多名骑兵就犹如一把尖刀直插进了匈奴人的军阵,撕开了匈奴人的口子。当匈奴各部因为被包围而陷入了慌乱之时,其在命令全军压上,这十余万的部队经过李牧多年的训练彼此之间的配合可以用知根知底来形容,李牧破匈奴之战其利用了匈奴人的麻痹大意以及战术上的多兵种协同作战一战便灭了10余万匈奴精锐,而匈奴单于则被迫远遁。

[var1]

从李牧破匈奴之战中就可以看到,对于各个兵种之间的配合其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而且更是创造了“以步克骑”的先例,也就是此战之后匈奴十余年不敢南下侵犯赵国北境,比起蒙恬的“连却匈奴七百里”,李牧在对匈奴作战方面的战绩更加的可观,而其善于运用多兵种协同作战则是其军事指挥上的艺术之一。而其一车战、步战全歼大规模骑兵军团的战法也对后世的“以步制骑”的战术有着发作用。

[var1]

对战局有清晰的认识:善于把握时机,一招制敌

李牧的另一个指挥艺术也是令人叹服的,那就是他对战局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无论是匈奴还是桓齮在占尽优势的情况之下也无法占到一点便宜,最终反而被李牧牵着牛鼻子走,而桓齮这个在秦国拥有诸多战功的大将在李牧面前也落得个全军覆没。现在我们不妨回过头来看看李牧所指挥的历次战役之中其对战局的把控度:

在对匈奴作战的前期,李牧一直采取的是固守的策略,无论赵王怎么样逼他,手底下将士无论如何的愤慨,其就是拒不出战。而随着匈奴骑兵对李牧的轻视越来越重,而将士们的求战心切越来越重,外加上各兵种之间的配合已经到达彼此知根知底的地步之时,李牧认识到彻底解决匈奴的机会来了故决定出战,一战便击溃了萦绕在赵国心头几十年的心腹之患。这一点上利用了匈奴的轻敌和“哀兵必胜”的兵法韬略,一战尽十余年之功,可见其对于战局分析能力有一个清晰认识。“肥之战”之中,针对桓齮的快速挺进,李牧又采取了当年对付匈奴一样的老办法,“以静制动”,其在敌情不明形势不利的局势之下是非常明智的。而当桓齮被李牧的固守策略搞得无可奈何之时,想要另辟蹊径攻击肥下牵着李牧的鼻子走之时,李牧又一次出手了,不过不是被桓齮牵着鼻子走,而是牵着桓齮的鼻子走,其看似针对的是秦军本营,实际上针对的是桓齮的大部队,一招“围魏救赵”直接把十万大军全部歼灭。而这一战李牧则是利用了秦国的“求胜心理”采取以慢打快并利用桓齮的失误之处。当然李牧这种“以静制动”的战法不是绝对的,秦王政十五年,秦国两路进攻赵国,一路经太原进攻,一路则由平阳推进直取邯郸。而在这种情况之下,李牧根据敌情分析制定了“南守北攻”的战略方针,以有力一部依靠赵长城防守秦军,再用以快打快的办法攻击北线秦军,而当北线秦军被李牧击败之后南线秦军的失败也注定了。

[var1]

从这些战例去分析可以看出李牧对战局有充分的认识,从史籍之中的资料去看待可以发现李牧长于谋划,一遇战事便会冷静的分析形势在从中寻找敌军的破绽从而一招制敌,可以说这也是其军事指挥艺术的一个亮点。

可以说战国四名将之间的指挥艺术可谓是各有千秋:白起善于打歼灭战、攻坚战,其用兵之法不按常理;廉颇善守,长平之战的铁壁防御、邯郸之战的血战就是最好的证明;王翦属于稳扎稳打类型的名将,不过其善于利用军事之外的各种优势来从侧面打击对手,比如“反间计”;而李牧则是攻守兼备,其战法和白起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尽然之处。

不过正是由于李牧自身太过于杰出也导致了他的悲剧命运,他的战功实在太过于彪炳,且其思想主张一贯奉行的是“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外加上赵王的昏聩,终究使的战国末期唯一一个能够抗击秦国的优秀将领就这样无端枉死于猜忌之中。“李牧死,赵国亡”,替代他的赵葱无法发挥李牧军事指挥上的艺术,终于李牧死后不久,赵国被灭。

[var1]

更多文章

  • 简单描述春秋战国四百年所发生的大事,带你理清这段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春秋战国十大历史事件,春秋战国到现在的重要历史事件,关于春秋战国的历史记录

    [var1]之后齐恒公,以“尊王攘夷”为号令九合诸侯,制止了狄人的侵扰,这是第一个霸主。之后齐恒公死后,晋文公有做了霸主,当时各国开始了加速兼并小国。这个时候战国的雏形就出来了,中原的晋国、东方齐国、西方秦国、北方燕国、南方楚国吴越等。之后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吞并了吴国,成了一时的霸主。但是中原的晋

  • 战国时期的宋国,因为实力太过强大最后被瓜分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战国宋国去哪了,战国宋国顶峰时版图,战国时期宋国的位置

    [var1]宋国是商朝后人建立的国家。西周初期,周公旦辅佐周成王平定三监之乱,遵循“兴灭继绝”的传统,于公元前1114年封商纣王的兄长微子启于商朝的旧都商丘,建立宋国,特准其用天子礼乐奉商朝宗祀,与周为客。宋国地位特殊,被周天子尊为“三恪”之一。所以宋国是为数不多的公国之一,我们知道泓水之战的宋襄公

  • 盘点历史上五位迂腐界的大佬,项羽、荀彧上榜,宋襄公不是第一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宋襄和刘备谁更厉害,项羽刘禅谁厉害,历史上荀彧才华有多强

    项羽其实也是一个特别迂腐的人,项羽和刘邦在广武对峙的时候,当时项羽用刘邦的父亲来要挟刘邦投降,结果就因为刘邦说咱俩是兄弟,我爹就是你爹,你要是杀你爹,记得给兄弟分一碗羹。结果项羽就此放了刘邦的父亲,而且在鸿门宴上错过了杀刘邦最好的机会,为的就是自己那仅仅的颜面。项羽是谁,西楚霸王!但是却因为自己的迂

  • 教科书中的这个大反派,让秦国得以崛起,为秦国统一立下两大功劳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秦国杰秦国栋,秦国楚系和秦国赵系,秦国崛起的重要人物

    [var1]就在这个时候,他手底下的一个宦官推荐了蔺相如,于是蔺相如被赵王拜为上卿,出使秦国,而当时秦王果然言而无信,在得到和氏璧之后便立马绝口不提城池的事情,而这个时候蔺相如便说和氏璧有瑕疵,趁此机会拿到了和氏璧。而秦王也担心伤到和氏璧,于是立马拦下了侍卫,之后蔺相如和秦王约法三章,暗地里悄悄派人

  • 不得其主的战国英才李牧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战国李牧的老师,李牧是战国第一名吗,战国名将李牧的出身

    以战国四名将来说,廉颇给我的印象就留下些瑕疵,因为他老兄有过吃败仗的纪录(也就是在长平之战中小输给王龁后被迫采取守势),因此在四名将中的战绩表现最居下风。[var1]王翦虽然所向向无敌且有灭六国的战绩加持,但他背后却秦国在当时绝对的战略优势护航。白起的能力之强是无庸置疑的,他领军前期屡次以少击多,而

  • 齐桓公靠什么称为春秋五霸之首的?他的功劳超出我们的想象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齐桓公为什么能成为春秋首霸,春秋历史齐桓公,齐桓公称霸春秋几年

    春秋后期的各国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我们都知道,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大佬级别的人物和国家。战国七雄就没有任何异议了韩赵魏楚燕齐秦,春秋五霸倒是有两种说法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另一种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但其实不管是哪一种我们都能发现都有齐桓公,而且齐桓公一直是排在第一

  • 齐桓公:称霸43年,晚年却被活活饿死,停尸67天无人下葬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齐桓公被饿死,齐桓公真正的死因,齐桓公去世原因

    [var1] 剧照——桓公之死 一、齐国三贵,一切似乎早已注定 时间回到长勺之战(前684年),齐桓公第一次后悔没有听管仲的话,兴兵伐鲁,结果大败而回。此后,桓公将国事全部交给管仲处理,而自己则过上了享乐的生活。 这时,有一个人名叫竖刁,为了靠近桓公,居然自己把自己给阉了,这也算得上是太监的鼻祖了。

  • 齐桓公:感谢管仲送来的火箭,让我有机会成为春秋第一爸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管仲给齐桓公提了什么意见,齐桓公管仲完整版,管仲是怎样帮助齐桓公称霸的

    [var1] 齐国,要说除了开国君主姜太公,其他国君有什么特长的话,就是在位时间特长。他父亲齐厘(僖)公在位三十三年,他爷爷齐庄公在位六十四年。也是祖宗太公养生有道,他们都很命长。只因齐襄公作死,早早退位,姜小白才有机会,当上齐国的国君,最后还成就了霸业。齐桓公的霸业,管仲的功劳是很大的,小白也没什

  • 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秦国六世都为秦国统一做出了什么贡献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一统六国,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大业的资料,秦国六世余烈

    秦孝公秦献公穷兵黩武,不停地征战导致秦国国力衰弱,而秦献公又在征战魏国时期中箭而亡,留给秦孝公一个空壳子秦国。秦孝公又有着吞并八荒、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所以发布了著名的《求贤令》。之后商鞅入秦,开始了商鞅变法。我们看看商鞅变法对秦国的重要性。[var1]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就成了一架杀人机器,另一部历

  • 赵国接受上党才导致了长平之战?不拿下上党,赵国的处境更危险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长平赵国,长平战后赵国女人,长平赵国不出击能赢吗

    这场战争历时三年,最终以秦国的胜利而告终,而赵国的45万大军之后被秦国名将白起坑杀,经此一战,赵国从此一蹶不振再也无力抵抗秦国,而秦国也加快了统一天下的步伐。[var1]现在的历史认为,当年赵孝成王接受韩国上党郡实在是一个昏招,因为本来秦国的怒火是对准韩国的,可是赵国无功受禄直接让秦国将矛头对准了他